•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详细
中国热科院揭示红皮龙眼果皮花色苷形成机制
作者:南亚所 石胜友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1-02-23

  近日,中国热科院南亚所联合生物所、海南大学等单位在中科院JCR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封面文章“Integ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loring mechanism of red longan pericarp through metabolome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IF=4.2),首次揭示了红皮龙眼果皮花色苷的形成机制。


image.png

期刊封面文章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又称桂圆,是原产于我国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常绿果树。龙眼果皮通常呈黄褐色或灰黄色,红果皮(RP)龙眼未见报道。中国热科院南亚所荔枝龙眼研究团队利用从国外收集的红皮龙眼资源,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的手段对红皮龙眼花色苷形成的机制进行了阐释,成功鉴定了导致龙眼果皮呈现红色的花色苷组分,并对其生物合成机制进行了解析。


image.png

红皮(RP)龙眼和‘石硖’(SX)龙眼果实的形态学特征


  该研究,利用LC-MS技术从红皮(RP)龙眼和主栽品种‘石硖’龙眼共鉴定到597种组分,其中红皮龙眼中主要含有类黄酮类物质,‘石硖’龙眼主要为酚酸类物质。在两种龙眼中共鉴定出5种类型的花色素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衍生物(Cyanidin 3-O-glucoside、Cyanidin 3-O-6ʺ-malonyl-glucoside和Cyanidin O-syringic acid)含量最高,只存在于红皮龙眼中;飞燕草素衍生物(Delphinin 3-O-glucoside)和天竺葵素衍生物(Plargonin O-rutinoside)含量极低,飞燕草素衍生物(Delphinin 3-O-glucoside)仅在‘石硖’龙眼发现,而天竺葵素衍生物(Plargonin O-rutinoside)在两个龙眼品种均检测出。通过对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F3H、F3’H、UFGT、GST和调控基因MYB、bHLH、NAC、MADS等在红皮龙眼花色素苷积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红皮龙眼的呈现鲜艳的红色主要是由于矢车菊素衍生物在果皮中积累,F3’H和F3’5’H基因可能在选择合成哪些花青素成分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龙眼新品种培育和功能成分开发利用提供了材料和理论支撑。


image.png

龙眼果皮花色素苷形成的代谢通路解析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石胜友研究员、生物所魏永赞副研究员为该文通讯作者,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衣德宝、张红娜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龙眼创新团队、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toc/jafcau/69/6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重要新闻

  •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看望慰问中国热科院专家
  • 中国热科院揭示红皮龙眼果皮花色苷形成机制
  • 中国热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综合评估成绩优秀
  • 国家热带牧草标本馆揭牌——我国南方第一个牧草专类标本馆正式投入使用
  • 中国热科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举办“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计划咨询会
  • 王庆煌院长出席香饮所新大门揭牌仪式 强调加快推进兴隆热带植物园“二次创业”
    持续打造热带香辛饮料科技工程

热区热点

  • 首届中国国际热带博览会在广东佛山举办

  • 澄迈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桥头地瓜等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聚焦

中国热科院揭示红皮龙眼果皮花色苷形成机制

  作者: 南亚所 石胜友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1-02-23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近日,中国热科院南亚所联合生物所、海南大学等单位在中科院JCR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封面文章“Integ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loring mechanism of red longan pericarp through metabolome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IF=4.2),首次揭示了红皮龙眼果皮花色苷的形成机制。


image.png

期刊封面文章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又称桂圆,是原产于我国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常绿果树。龙眼果皮通常呈黄褐色或灰黄色,红果皮(RP)龙眼未见报道。中国热科院南亚所荔枝龙眼研究团队利用从国外收集的红皮龙眼资源,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的手段对红皮龙眼花色苷形成的机制进行了阐释,成功鉴定了导致龙眼果皮呈现红色的花色苷组分,并对其生物合成机制进行了解析。


image.png

红皮(RP)龙眼和‘石硖’(SX)龙眼果实的形态学特征


  该研究,利用LC-MS技术从红皮(RP)龙眼和主栽品种‘石硖’龙眼共鉴定到597种组分,其中红皮龙眼中主要含有类黄酮类物质,‘石硖’龙眼主要为酚酸类物质。在两种龙眼中共鉴定出5种类型的花色素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衍生物(Cyanidin 3-O-glucoside、Cyanidin 3-O-6ʺ-malonyl-glucoside和Cyanidin O-syringic acid)含量最高,只存在于红皮龙眼中;飞燕草素衍生物(Delphinin 3-O-glucoside)和天竺葵素衍生物(Plargonin O-rutinoside)含量极低,飞燕草素衍生物(Delphinin 3-O-glucoside)仅在‘石硖’龙眼发现,而天竺葵素衍生物(Plargonin O-rutinoside)在两个龙眼品种均检测出。通过对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F3H、F3’H、UFGT、GST和调控基因MYB、bHLH、NAC、MADS等在红皮龙眼花色素苷积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红皮龙眼的呈现鲜艳的红色主要是由于矢车菊素衍生物在果皮中积累,F3’H和F3’5’H基因可能在选择合成哪些花青素成分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龙眼新品种培育和功能成分开发利用提供了材料和理论支撑。


image.png

龙眼果皮花色素苷形成的代谢通路解析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石胜友研究员、生物所魏永赞副研究员为该文通讯作者,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衣德宝、张红娜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龙眼创新团队、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toc/jafcau/69/6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琼ICP备11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