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热带农科院重大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打印
【字体:

  人民网海南视窗1月20日讯(余恒平、通讯员田婉莹报道):
  
  日前,从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传来喜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成果“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继天然橡胶种植北移成功和国外高产品种引进、改良成功后,在天然橡胶科研领域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
  
  据热农院专家介绍,天然橡胶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业,我国适宜植胶的地区十分有限,发挥已有植胶区的生产潜力就成为天然橡胶增产的主要途径,而在橡胶的生产过程中,割胶技术是关键环节。热农院橡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抓住这一中心环节和关键技术,从1971年起,跨省区、跨部门联合攻关,潜心研究,应用现代生理生化和田间试验技术,在理论研究、降低乙烯利刺激的副作用等关键技术、解决各种类型胶树的刺激割胶制度问题、解决割胶技术体系改进中各个子系统(项目)技术的集成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在世界上首先明确提出了“保持产胶潜力和割胶强度平衡的乙烯利刺激采胶”理论,并根据保持产胶潜力与排胶强度动态平衡理论,开发了减刀、浅割、产胶动态分析、增肥等8项主要关键技术,创造了“管、养、割”相结合的一套我国特有的刺激割胶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高产性、规范性、通用性、广泛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的优势。
  
  据了解,这些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在我国橡胶主栽区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广新割制后,由原先两天割一刀改为四天或五天一刀,大大降低了割胶频率,提高了生产率。海南农垦从1994年至2005年,每年平均节约胶工88316人,人均割株和产量由原先的383株、1.14吨提高到882.2株、3.06吨,单位面积产量也由60.1公斤提高到72.1公斤。30多年来,仅海南、云南、广东3省农垦系统就增产干胶99.04万吨,新增产值83.16亿元,节约开支20.13亿元,增收节支103.55亿元。由于割株和人均产胶量的增加,胶工的工资也相应提高了0.4-2倍,这对缓解胶工短缺、优化和稳定胶工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http://hi.people.com.cn/2007/01/21/287530.html “海南科技在线”、“农博网”数家网站转载此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