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院机关党委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了“我为孩子做榜样”主题征文活动。后勤中心职工积极参与征文活动,踊跃投稿,现选取4位职工为孩子做榜样的心得体会摘录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我与女儿共成长
詹小康
今年“五一”,我和妻子带女儿一起回武汉母校参加毕业10周年纪念活动,老师和同学们纷纷称赞她活泼漂亮、相容性强,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女儿快四岁了,在幼儿园上小班。经历2个多月痛苦的“家园分离”期后,逐步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并迅速成为幼儿园的小名人。老师们对她的评价是“腿脚灵活,能说会道”。我们都觉得上了幼儿园后,女儿成长进步很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如果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那是最好的。我记得一篇文章里面讲到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大概是:父亲在孩子性格养成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常与父亲游戏玩耍的小孩,智商和情商较高。联系到身边一些家庭的实际情况,我深以为然。 傍晚的时候我们经常与操场玩耍,既可以去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运动强身健体。她小小年纪跑步挺厉害,跑2圈一点问题没有。周末的时候也经常带她去公园、游乐场玩,或者去找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个好身体,做一个阳光健康的人最重要,这是我育儿理念的基本一条。
要慢慢学会专注和独立。女儿积极性高,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但专注度不足,“三分钟热情”。在生活中,我坚持要求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以慢慢培养他的责任感。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女儿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和担当意识逐步养成。
要能为他人考虑,懂得换位思考,这也是情商的重要内容。女儿娇气,在有些时候还有些小霸道,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我重视培养她与人沟通的能力,一些时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这种理念的不断灌输,她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从女儿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如对自然的细致观察,“爸爸看黄色的蝴蝶”、“这里有一只小蚂蚁”,让我也能用心去观察自然的细微之处,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对人的热情真诚,听她热情洋溢地讲幼儿园好玩的事情和有意思的小朋友,看她因为小朋友生病了而坐在那里黯然伤神。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人说过,看到一个孩子的衣着,就能知道母亲如何持家;看到一个孩子的举止,就能知道父亲的做人教养。我深知培养孩子的责任重大,所以要努力当好表率,帮助她成人成才。
一起成长吧,宝贝。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一定是自己浇灌的;世界上最苍劲的树,也一定是自己培育的。
我与儿子做朋友 互交流互促进
张海雁
对于孩子的成长,每位家长都有不同程度付出,孩子一来到这世上,作为父母就有很多的想法,相信付出会有甜美的回报。对儿子的成长过程,我浅谈培养和教育的体会,以供父母们分享。
一.善于观察、重在交流、引导其发展
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及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在平时教育的过程,我注重留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多参加各种兴趣活动。我认为注意儿子的兴趣和爱好,是孩子成长的方向及确定目标的基础。
儿子3岁时,我带着他到那大街上闲逛,走到中旅宾馆附近时,遇到一个少儿英语兴趣班正在进行着培训,他吵着闹着跟一群孩子去体会。我没有阻拦,鼓励他进去尝试,去体会,自己在门外默默地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孩子出来后还依依不舍,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里面好玩,有很多好玩的东西,老师讲的很好听,我爱听”。
90年代,院校工会基本上每晚都在灯光球场举行,开展各种球类比赛,我做为运动员同时兼教练也经常参赛,儿子跟随着来到球场,观战比赛,他一边观战一边在球场旁拍球,耳濡目染,他不知不觉爱好起篮球,爱上了体育。儿子在一天天的成长,兴趣爱好也越来越广泛,但调皮捣蛋,好动不稳的性格也开始显露出来,学习成绩一直都处在下游水平。我时不时被老师一个电话约去学校领儿子,令我头疼不已,但是我没有表现出来。每次和老师约谈时,看到老师严厉地批评儿子,我不露声色,但回家后,我会坐下与儿子当朋友式交流,探寻他的思想及想法,教育他学会反思、换位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老师要批评自己;同学们会嘲笑自己;自己怎样才会变棒?耐心地、经常性的交流使得浓浓的关怀注入了儿子的心田,儿子的性格有了很大好转,同时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当他遇到问题就会主动与我交流,而且每次思想交流都能令他提升认识,达到期望效果。
二.兑现承诺、坚持训练、实现自我
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儿子特别感兴趣,并踊跃报名,没想到班主任却不让他参加,原因是学习成绩不好,平时调皮捣蛋,不听老师的话。知道了消息,儿子非常沮丧,回到家,他低头丧气地对我说:“爸,我不在这学校读书了,老师瞧不起我,把参赛的指标让给其他同学,我不服气,凭什么?”听完儿子的倾诉,我开始思考回答儿子的问题,并耐心地安慰他,开导他,交谈中我肯定了老师用心良苦,鼓励他要努力学习,这样才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遵重。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学习开始变得认真起来,成绩也有所提高,老师也很少来电话投诉了。我感觉到,儿子鼓足了一股劲,在与老师较劲,在自我超越。终于,经过努力,他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儋州市一中。
儿子在12岁时的体育天赋显现出来,在校运会上战胜对手的那股劲,打破校运会记录激动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仍然历历在目。我心中暗自高兴,但也在思考,如何对他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为了让他的天赋进一步得到开发,我尽快帮儿子联系了儋州市那大一中的体育教练黎老师。见面后,黎老师与儿子一段对话,让儿子充满了坚定的信心。黎老师当着我和儿子面说:“你确实有短跑方面的天赋,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能吃苦、坚持;第二必须把学习成绩追上去,你能做到吗?培养你是要让你考取大学,将来有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你能做到吗?”“能,我一定努力做到。”儿子坚定回答。从此也开始了历时5年的艰辛的运动训练生涯。从12岁开始,我每天下午17:00-19:30,送儿子去训练,之后考取那大一中,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从未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终于在2015年7月兑现了黎老师承诺,考取了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三.以身传教,尊老敬老,助人为乐
从小,我都坚持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要助人为乐,做一个善良的人。在生活中,我也经常以实际行动不断地引导他,教育他。儿子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欣慰。 儿子自从记事起,我就立下一个规矩,平时多抽空带着老婆孩子回家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当生日时,必须送上一份礼物祝福老人生日愉快。大家庭的和谐让孩子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习惯。至今,每逢过节,身在外求学的儿子总会发短信给我,嘱咐我回去看爷爷奶奶,陪爷爷奶奶吃饭。
一次,单位的一位退休职工告诉了我一件事,让我看到了儿子善良的品质。一天晚上10:00左右,儿子骑着摩托车从学校回家,经过西延线路段时,看到这位退休女职工在路边着急地等车,儿子热心地上前打招呼说:“阿姨,您在等车是吗?要不我送你回家吧,我是某某人的儿子,可以吗?”就这样,儿子在夜色中安全地把老人送回了家。事后,我表扬了儿子做的好。
儿子就是这样,在我们的引导、教育下健康成长,虽然谈不上很优秀,但却是一个身心健康、善良、向上的孩子,我们父子之间依然像朋友,无话不谈,作为父亲的我依然很享受和他成为朋友的日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也将不断以朋友的角色不断地给他帮助和引导……
与孩子做“朋友”
彭秀春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纵观历史,也有不少父母对孩子教育成功的例子,如傅雷的家书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孩子的范例。当然,不是提倡每一位家长都向他们学习,我们也应该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甚至考虑到孩子的性格以及成长轨迹,才是对培养孩子、见证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我的女儿今年六月份即将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回顾她二十多年来的成长,我也为之骄傲。在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与感想。
一、与孩子做“朋友”
长辈的威严往往是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存在代沟的根本原因。除去年龄等不可抗因素,我们有多种方法消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例如和孩子做“朋友”。我们是一个三口之家,身为独生子女的她虽然也没少受到我们的宠爱,但这种宠爱更多的是理性的爱,而不是盲目的“溺爱”。在我们日常的家庭生活当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便是我们三人之间并不仅仅用爸爸、妈妈或者女儿这样的称呼。更多的是使用一些爱称,例如女儿会喊我姐姐,或者相互直呼姓名。在我和孩子的爸爸看来,这样并不是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或者是对家长的不尊重,反而,这样的做法更多的是体现我们之间“朋友”的身份,就好比她在外边交的朋友一样,回到家里也如朋友一般称呼我们,这样不仅消除了我们作为长辈与她之间可能产生的距离感,而且也是主动贴近她,了解年轻人生活的一种途径。 朋友一词包含了许多层意思。在我看来,要做孩子的“朋友”并非易事。一方面,必须放低身份,真正地走入她的内心,让她愿意打开心扉和我交流她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学习、情感等等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的母亲,长辈的身份已存在在她的潜意识当中,如何扭转这样的潜意识,也是我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与孩子进行磨合的。 与孩子做“朋友”的好处也是多方面的。孩子不仅会主动与我进行交流,让我能够及时了解到她在生活中的一些心态变化,以便我更好地指引她走向正确的道路;而我也会因为这样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到现代年轻人的思想,让我自己也变得“潮”起来,更有利于和我的孩子进行交流。这些益处都是相辅相成的。
二、给孩子“点赞”
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一个道理,父母在生活上、思想上或者行为上都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榜样。我经常会和朋友说,孩子身上的许多行为或者想法,都是对父母的行为或想法的映射。因为孩子从小就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他的学习对象最频繁来自于父母。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真正地给孩子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时期,成绩不应该成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先举一个事例,“虎妈”的现象。虽然我们总说,“严师出高徒”,而社会上也不乏“虎妈”培养出的优秀子女。不可否认的是,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所以这样的现象也就在我们身边“见怪不怪”了。但换个角度看,我对“虎妈”的理解,是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有着高标准的要求,但是这个过程中可能是以牺牲孩子的个性发展为代价的。我一直都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的目标,过程中对孩子没有高标准的成绩要求,而是希望她能够在各方面,包括思想文化、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较全面的发展。我希望孩子不仅仅只会追求成绩,而是在全方位发展的基础上以期能够促进学习。事实也证明,她不仅成绩优秀,在学校活动的各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尊重了她的个性发展,换来的不仅是她在生活上的自立,更是她在学习上的别样收获。 给孩子“点赞”,说的就是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在给她做好榜样的同时,也要对她的一些值得肯定的行为进行表扬和赞许。因为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及时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坚定正确的导向。反之,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给予肯定,或者放任一些不良行为,便会成为孩子的弊端。
三、“放任”自由 “放纵”身心
与我们成长的年代不同,现在的孩子处在大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物质需求,我们都希望给她最好的。这也是他们这代独生子女普遍的现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致认为开心最重要。成长往往伴随着烦恼,而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些时候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烦恼,解决烦恼,那么很可能出现内向、自闭的现象。说法可能有点极端,但往往这些现象都是日积月累的,家长有时候忙于工作可能会忽略掉这些细节,导致种下了祸根。从小我们就注重对她兴趣的培养,兴趣班也是根据她自己的需求给她报的,因为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方面,我们也讲究学和玩结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地寓教于乐。生活上,我们也要给她一定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让她有自己的交际圈子,而我们也不多去干涉。因为当我们做到了以上两点,我们是最了解她的个性以及她的成长轨迹的人,所以关于她的交友、学习方面,我们都能够放心地让她自己处理。当然,我们也会时不时给她一些建议,也是希望她能够辩证地对待一些现象。 我们与她的交流不仅限于学习,因为学习并不是一个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佐证。她的爸爸喜欢和她探讨时事新闻、体育竞技,无形当中也给她发展了独特的兴趣爱好。而我喜欢和她谈谈心,以朋友的姿态帮助她排忧解难、答疑解惑。我们能给她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还是她身心发展的导师。
孩子是父母的期许,也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导师,也是孩子的榜样。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一路,也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孩子在今后的道路发展,也是对父母的教育理念最好的肯定。
父母的品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陈君妹
幼儿教育的真正目的首先是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其次才是向他们传递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只关注到学校教育的重要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殊不知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到入学前的几年里,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是孩子最亲密的父母。父母的品格、行为甚至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像烙印一样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抹之不去,有些甚至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孩子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源于他的父母。父母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滴水穿石一样有效。因此,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今社会父母常常指责孩子不懂孝顺、责任缺失、进取心缺失的同时,是否也曾想过,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给孩子做了怎样的榜样?在与孩子接触的点滴时间里,父母们又以怎样的言行展示给孩子?
1、育人先思己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在孩子面前,从父母的价值观到对待每一片废纸的态度,都不是小事。要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得首先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因此,父母给孩子做榜样的关键是自己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努力把好的东西示范给孩子。酒鬼和赌徒的家庭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不仅在外形上,更有性格和品性。观察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最常用方式。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里已然成为榜样,在遇到相似情况的时候,孩子会很自然地模仿大人。
“百善孝为先”这是大家公认的第一准则。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孝子,自己就不能当逆子。社会上对于00后的评价就是自我,不懂孝顺,不听话。那么,孩子刚生下来就如此吗?父母们也该反思反思:是不是从我这学去的呢?我是不是也常常空着两手,与老婆孩子几张嘴去白吃白喝,还惹爹妈生气?你对父母的不孝,是不是也正从孩子的眼里渗入到心里。这也许就是俗语里说的“老猫房上睡,一辈学一辈”。丰子恺有一首题诗对我们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好的警醒:隔窗望见儿喂儿,回忆当年我喂儿,喂大我儿儿饿我,喂大你儿饿我儿。所以,为人父母,培养孩子的孝心,一定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要从日常生活中落实,抽出时间多陪老人说话、吃饭、散步,多给老人过生日、买礼物,帮老人捶捶肩、揉揉背、洗洗脚等等,孩子自然会效仿。
“以孝传天下”,孝是天下第一大事,趁着父母健在安康,赶紧尽孝吧,也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带个好头。莫等你老了才明白过来“子欲孝而亲不在”,一切都晚了,这当属人生最大的遗憾!
2、身教益于言传
行为的榜样作用,远胜过苍白的说教。父母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利。有网友称:说到做榜样,英国的前任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话,她说做一名领导,就像是做一名优雅女人。如果你必须四处走动告诉别人你是个女人的时候,你就已经不是一个女人了。同样,对孩子说:“孩子,听话。”“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啊?”“我是家长,我是你爹,我是你妈!”的时候,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已经把你抛弃了。这其实已经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家教的失败。
毋庸置疑,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还记得那则“千万富婆余友珍坚持当14年环卫工,只为给孩子做好榜样”的新闻吗?当时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做法,余友珍说:“我想给儿子、女儿做个样子,不能天天窝在屋里坐吃山空。”多么好的一位母亲呀!父母的行为,无意间也会成为孩子言行的坐标。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如果不想让孩子欺负人,自己就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希望孩子讲礼貌,自己就必须讲文明礼貌;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翻越马路栏杆或者闯红灯。在德国,很多城市的十字路口都竖着这样的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了解,自从有了这些牌子,乱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在法国,如果有人随地乱扔垃圾、烟头或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会受到旁人的阻止,并且还会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榜样的理论。一个明智的父母,要想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规则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自己做起,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为重要,为人父母者要时刻记住,你的孩子总是在暗处偷偷的观察着你的言行,并在模仿着你。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和模仿是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你要孩子认真学习,请你也给自己充电,你要孩子讲卫生,请你也勤洗手勤换衣,你要孩子尊重你,请你先善待你的父母,父母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会养成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长期以往,你会发现,孩子的言行让你感到放心了,骄傲了,其实,那也是因为你变文明了,你的榜样作用起到功效了!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幼儿品格形成的关键。父母良好品格的榜样作用和教师细心引导密切配合,让幼儿形成感恩、坚持、责任等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