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1958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热科院”)前身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从广东迁移到海南时即着手在原“联昌实验站”的基础上扩建试验基地。最初的试验基地是由院各下属单位分别建立和管理的试验队或教学实习农场组成。1960年,院将分散于各下属单位管理的试验基地收归院集中统一管理,成立“试验农场”,1980年改称“试验场”至今。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宝岛公社的22个生产队并入了试验场,实行“事业带企业”的管理体制。试验场总人数1万余人。土地总面积50747亩,在职职工1200多人,是“热科院”成立最早和面积最大的科研试验基地。
发展定位
试验场是“热科院”种质资源保存基地、科学试验基地、示范培训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高端休闲康养基地“五位一体”的科研辅助单位和经济实体。
服务领域
五十多年来,“热科院”先后在试验场布置了多项科研试验项目,为热带农业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目前,“热科院”各研究所在试验场布置的试验面积近6800亩,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国家攻关计划、UNDP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技术项目、农业部生物技术重点计划、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南亚热作专项、“948”引进项目、院基金、院博士基金项目等。
发展目标
以建设“一区七基地”为内涵,以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把试验场建设成机制顺畅、运行高效、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效益显著、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综合性科研基地、科技成果集散中心、特色文化风情小镇。七基地即: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基地、良种良苗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品种技术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热带牧草与特色畜牧示范基地、推广服务“三农”示范基地、高端休闲康养基地。
发展规划
建设“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以休闲康养为主线,以“一区七基地”为主要内涵,把整个儋州院区建设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康养慢”等要素为一身,融合科技园、科普园、植物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休闲公园为一体的高端休闲康养城。
主要产业
——天然橡胶生产
橡胶开割面积约2.5万亩,年产干胶1300多吨。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园林化”基本要求,做好“场所共建”橡胶核心区科研服务工作,为各所、站近100项科研延续项目提供服务。
——天然橡胶产品深加工
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凭借雄厚技术力量,拓展橡胶加工研究成果转化,根据客户要求生产不同的产品, 如5#标准胶、10#标准胶、高氨浓缩胶乳、耐寒胶乳等不同产品。
——热带种植业
主要种植槟榔、椰子、菠萝蜜(榴莲蜜)、荔枝、龙眼、姜黄、竹笋、胡椒、火龙果、桑树、沉香、艾纳香、益智、牛大力等热带作物及绿化苗木,大力发展道路经济。
——热带养殖业
开展安全、无公害,绿色、营养的生态养殖,大力发展牛大力山鸡、本地小黄牛、乳鸽、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产业。
休闲农业
通过不断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把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发展集“休闲、观光、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把“名、优、 新、奇、特”的产业类别(模式)与“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环节获利增效,创新“第六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