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科院在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鉴定及其系统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椰子所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 发表时间:2023-12-22 点击: 【字号:   
我要分享

近日,中国热科院椰子所植物保护研究室在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鉴定及其相关病原系统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表现黄化症状的槟榔可被马来西亚植原体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malaysianum’)侵染,并在全球已发布的该类植原体基因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植原体分类亚组。


槟榔是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给相关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该病在我国海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均有发生,明确其病原种类及特征,对于病害监测预警、防控管理等至关重要。本研究首次发现表现黄化症状的槟榔可被属于16SrXXXII-D亚组的马来西亚植原体候选种侵染,该亚组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已报道的16SrXXXII-D亚组植原体保守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马来西亚植原体候选种可侵染我国海南的槟榔、马来西亚的油棕、黄矮椰等棕榈作物,基于全球已发布的马来西亚植原体候选种保守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植原体候选种各株系可被分为6个RFLP类群,根据RFLP变异系数,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植原体分类亚组16SrXXXII-F。全球范围内该类植原体16SrXXXII-A至C亚组仅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16SrXXXII-D至F亚组仅分布于中国海南、云南、广州及日本、韩国等地。地理隔离等可能阻断植原体间的传播交流,导致各自群体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异。

 

该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us Phytoplasma malaysianum’-Related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Areca catechu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hytoplasmas within 16SrXXXII Group”为题发表于《Plant Disease》,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于少帅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No. 323RC524)、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专项(No. YSPTZX202138)等项目支持。

 

 image.png

马来西亚植原体候选种系统发育

 

 

 

原文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https://doi.org/10.1094/PDIS-11-23-2275-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