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作者: 未名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  日期: 2022-12-27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一、单位发展历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简称椰子所)创建于19799月,前身是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文昌椰子试验站,19937月经批准更为现名。

二、研究对象

椰子所是隶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开展热带油料和经济棕榈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整理、编目、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耕作栽培与生理生态,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等研究工作,深度聚焦五棵树(椰子、槟榔、油棕、油茶、椰枣)、五个学科(资源育种、高效栽培、植物保护、产品加工、乡村振兴)等研究领域。为创建世界一流的热带油料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热带油料作物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三、人才队伍

所核定编制数为326个。现有在职职工135人,其中海南省杰出人才等海南省高层次人才34人、海南省“515”人才1人、海南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南海系列人才7人,博士23人、硕士70人,高级职称48人。

四、科技平台

现有专业研究室7个,分别为椰子研究室、油棕研究室、油茶研究室、槟榔研究室、椰枣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和产品加工研究室;同时按学科领域设有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耕作栽培、产业经济、植物保护和产品加工课题组。

目前,椰子所拥有国家热带棕榈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椰子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热带油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和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2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2000多亩良种良苗繁育与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和1000多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与种质保存库,保存着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1000多份热带油料和经济棕榈作物种质资源。

五、研究成果

先后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技成果100多项。全球首次发布海南高种椰子和槟榔全基因组图谱,选育出我国首批早结高产椰子新品种8个、优质高产槟榔新品种3个和油茶新品种2个,利用寄生蜂成功防治椰心叶甲等重大害虫入侵,文昌椰子品牌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六、研究生联合培养简介

2008年开始,我所与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涉及的学科分布为资源育种、耕作栽培、植物保护、产品加工、生物技术等。

我所先后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培养渠道,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第一学年在高校完成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起进驻单位开展项目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

现有导师人数33人,其中,资源与育种方向8人、栽培方向10人、植物保护方向10人、农产品加工方向5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28人;学历层次分布为:博士10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23人;年龄结构为:平均年龄44岁,35-40岁者15人,40-45岁9人,45-50岁6人,50-55岁2人,55岁以上2人。

截止到2023年5月,我所累计培养研究生107余人,其中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04人,已毕业研究生73人。

(1)培养人数和专业:每年可接纳博士3-5人、硕士研究生50人,主要涵盖农艺与种业、林业、园艺、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等专业。

(2)科研条件:为联培生学习、科学研究提供场地、设施和安全等保障条件,依托椰子所的科研平台和广泛的科研资源,联培生可充分利用平台先进科研设备和丰富的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科研实验、实践调研等。

(3)生活补贴:博士生补助2000-3000元/生/月,硕士生补助1500-2000元/生/月,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发放补贴。往返学校与联培单位城市间交通费予以报销(在所期间往返各1趟)。

(4)生活条件:为联培生提供免费住宿。

目前,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均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科研能力提升明显,学术水平提高显著,并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校方及导师的一致好评,联培生毕业后已全部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100%,实现了联合培养模式下高质量育人育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