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发展历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以下简称“广州实验站”),隶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正处级中央驻穗农业事业单位,现主要开展热带都市农业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相关工作。
发展历程:
广州实验站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留穗办事处,2002年更为现名,转型为农业事业单位,
1958年,因研究橡胶战略需要,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现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广州迁至海南儋州,留驻穗办事处在广州,设立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留穗办事处(广州实验站前身)。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1978年,为适应科研教学需要,经报原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复,恢复成立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广州办事处。
1994年,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广州办事处更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办事处。
2002年,按照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等有关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办事处更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转为农业事业单位。
近年来,中国热科院广州实验站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业、国际合作等80余项。现为中国热科院都市农业二级学科牵头单位,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实施单位,中国农学会都市与休闲农业分会理事单位,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盟发起单位。
二、研究对象
广州实验站充分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地方农业发展方向,以热带都市农业为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在“特色果蔬、热带花卉、香料饮料”领域,开展热带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展示示范和推广转化工作、科普研学工作。集成特色品种、技术,形成多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在农业企业中应用落地;探索“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的乡村振兴带动模式,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带动农业产业振兴,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实施。
未来,广州实验站还将结合中国热科院科研布局和广州研究院建设发展,开展国际热带农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人才队伍
广州实验站现有职工43人,其中编制内职工28名。柔性引进特聘研究员18名。在编在岗职工中,学历上,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50%;职称上,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64%;年龄上,科研人员40岁以下占比85%。
四、科技平台
广州实验站目前拥有广州花都和江门开平2个试验基地。
花都国泰基地2020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现有作物种类近百种,品种300多个,集成中国热科院特色品种、技术,形成了多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在农业企业中应用落地;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热带作物科普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广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花都区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江门开平科研试验基地拥有完善的综合试验用房、玻璃温室大棚、附属用房和科研仪器设备条件。主要开展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熟化试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筛选及健康种苗繁育、热带农业绿色生态长期监测与产地环境检验检测工作,着力打造热带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展示窗口,充分发挥热作种业创新优势驱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五、研究成果
广州实验站依托中国热科院力量在广东开展热带农业品种与技术的展示示范、集成创新、应用推广工作,进行都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从事科技服务和科普工作。
“十三五”期间,集成创新形成精品西瓜绿色高效生产、优质葡萄绿色生产、立体循环种养等多套技术,总结热带特色农业功能拓展模式多套,服务企业农户,在广东科技扶贫点建立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基地40多个,热带特色作物推广和服务面积20000多亩,科普接待民众10万余人/次,在科技精准扶贫、科技科普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被地方媒体报道。
“十四五”以来,广州实验站积极投身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近3年,全站承担农村科技特派员9项,服务21个市(区、镇),在热带花卉、香料饮料、特色果蔬领域,筛选品种、集成创新技术,相关科技成果及研学课程与模式在农业企业中应用落地。
六、研究生联合培养简介
广州实验站目前联合云南农业大学、广东农工商学院等单位开展本/专科生的联合培养工作,近5年来,联合培养23名本/专科生,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和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科普活动、展会培训组织等工作,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多名学生顺利专升本或考取研究生,为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