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表 | |||
一、基本信息 | |||
姓名 | 秦晓威 | 出生年月 | 1982.09 |
性别 | 男 | 职称 | 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 研究方向 | 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导师类型 (博导、硕导) | 硕导 | 研究生培养人数(一导) | 博士研究生:0人;硕士研究生:3人 |
二、联系方式 | |||
通讯地址 |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热带植物园 | ||
联系电话 | 18889513862 | ||
qin_xiaowei@163.com | |||
三、教育经历 | |||
起止时间(yyyy.mm-yyyy.mm) | 毕业院校 | 学习专业 | |
2001.09-2005.07 | 甘肃农业大学 | 农学 | |
2005.09-2008.0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
2008.09-2012.0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
四、科研项目情况(本人主持,限5项) | |||
项目类型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经费(万元) | 起止时间(yyyy.mm-yyyy.mm)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可可主要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15.00 | 2017.01-2017.12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 | 槟榔间作斑兰叶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装配模式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研究 | 10.00 | 2020.01-2022.12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揭榜挂帅”项目 | 热带香料作物(胡椒、香草兰)优质抗逆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 | 100.00 | 2021.01-2025.12 |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斑兰叶保色留香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70.00 | 2022.03-2024.03 |
五、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限5篇) |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年度 | 影响因子 |
不同基因型可可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 |
基于GC-MS和PCA分析三种不同资源依兰香气差异 |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23 | |
香露兜粉的毒理学评价 |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 |
7种不同提取方式对香露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20 | |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riollo, Forastero and Trinitario cocoa eds (Theobroma cacao L.) in Chin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 2017 | 3.38 |
六、获奖成果(限5项) | |||
成果名称 | 获奖类型及等级 | 获奖年度 | 本人排名 |
可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 | 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7 | 1 |
热带功能性花木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 | 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21 | 3 |
七、出版著作(限5部,主编或副主编) |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年度 | 本人角色 |
可可品种资源与栽培利用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2 | 主编 |
10种常见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指导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3 | 主编 |
纵享斑兰叶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1 | 副主编 |
兴隆热带植物园科普丛书之热带特色水果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2 | 副主编 |
八、获授权专利(限5项,前2完成人) |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本人排序 | |
一种斑兰叶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ZL202010092512.0 | 1 | |
一种斑兰叶种苗的高通量繁育方法 | ZL202010100076.7 | 2 | |
一种香型可可育种材料的鉴定方法 | ZL201510495916.3 | 1 | |
九、制修订标准(限5项,前2完成人) | |||
标准名称 | 标准类型 | 发布年度 | 本人排序 |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可可 | 农业行业标准 | 2022 | 1 |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可可 | 农业行业标准 | 2022 | 1 |
香露兜 种苗 | 农业行业标准 | 2023 | 1 |
斑兰叶(香露兜)种苗 | 地方标准 | 2022 | 1 |
十、登记软件著作权(限5项,第一完成人) | |||
软件著作权名称 | 登记号 | 开发完成时间 | |
十一、获植物新品种权(限5项,第一完成人) | |||
品种名称(含属、种) | 品种权人 | 授权年度 | 本人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