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方向及其特点和意义
本人1991年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物保护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热带作物植原体类病害的病原鉴定、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具备扎实和全面的农业病理学研究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在橡胶树褐皮病研究方面,通过电镜观察、抗菌素诊断等方法首先揭示了橡胶树褐皮病的传染病因-类立克次氏体 (RLO),证明了该病害是一种传染性病害,橡胶树丛枝病和褐皮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并研制出农药 “保01”用于防治橡胶树褐皮病。 “橡胶树褐皮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橡胶病害综合治理研究”项目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上述研究成果有效防治橡胶树褐皮病,保障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槟榔黄化病研究方面,首次通过大田流行规律调查、电子显微镜观察、四环素族抗菌素注射诊断、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等研究确定引起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是植原体(Phytoplasma),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在病原鉴定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槟榔黄化病植原体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体系,该研究成果2010年通过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该项研究成果为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对于保障海南岛槟榔种植业甚至于椰子等棕榈作物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