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一、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导师类型、教育及工作经历、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情况、奖励及荣誉、科研成效等)
梅文莉,女,1974年4月出生,籍贯湖北,博士研究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药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进修;2004年7月至今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2004年10月至今兼职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2009年11月至今兼职海南省要学会理事;2004年10月至今兼职海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导师;2017年1月至今兼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迄今为止,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4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2015至2016年度海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9年获第八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出版专著8部,主编6部。主持项目7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5项),参与项目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3项)。
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突出的贡献包括:一方面系统研究了海南龙血竭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阐述了人工血竭诱导产生的机理,为海南龙血竭的可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植物和沉积泥中共分离出真菌、放线菌300多株,并对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20多种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海洋药物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研究方向简介(不超过200字)
以热带药用植物及其内生真菌、海洋生物等药用资源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开展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与生态功能、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在植物保护、植物生物防治,以及医药产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三、科研成果(近5年)
(一)科技奖励
1. 2017年中国热带作物学会青年科技奖。
2. 2017年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沉香资源的物质基础研究与创新利用,第二完成人。
3. 2017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海南黄花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创新利用,第一完成人。
4. 2016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南黎药资源的收集保护、物质基础与创新利用研究,第二完成人。
5. 2014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良姜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第二完成人。
6. 2013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七等奖,海南粗榧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第一完成人。
7. 2013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见血封喉中的强心苷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第二完成人。
8. 2013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海南龙血树组培快繁及诱导血竭的研究,第七完成人。
9. 2013年海口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海南粗榧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第一完成人。
10. 2013年海口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见血封喉中的强心苷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第一完成人。
(二)代表性论文(不超过10篇)
1. Liu, S. B., Chen, H. Q., Guo, Z. K., Dong, W. H., Wang, J.,Mei, W. L., & Dai, H. F. (2017). Phragmalin-type limonoids from the roots of Trichilia sinensis. RSC Advances, 7(46), 28994-29003.
2. Chen, L. L., Wang, P., Chen, H. Q., Guo, Z. K., Wang, H., Dai, H. F., &Mei, W. L. (2017). New Furan Derivatives from a Mangrove-Derived Endophytic Fungus Coriolopsis sp. J5. Molecules, 22(2), 261.
3. Chen, L. L., Kong, F. D., Wang, P., Yuan, J. Z., Guo, Z. K., Wang, H., ... &Mei, W. L. (2017). Two new tremulane sesquiterpenes from a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Coriolopsis sp. J5.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8(2), 222-225.
4. Liao, G.,Mei, W. L., Kong, F. D., Li, W., Yuan, J. Z., & Dai, H. F. (2017). 5, 6, 7, 8-Tetrahydro-2-(2-phenylethyl) chromones from artificial agarwood of Aquilaria sinensis 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acetylcholinesterase. Phytochemistry, 139, 98-108.
5. Zhu JH, Cao TJ, Li HL, Guo D, Dai HF,Mei WL*, Peng SQ* (2016) De Novo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criptome and analysis of genes expression during formation of dragon's blood in Dracaena cambodiana. Scientific Reports,6, 38315.
6. De-Lan Yang, Wei Li, Wen-Hua Dong, Jun Wang,Wen-Li Mei*, Hao-Fu Dai a*. Five new 5,11-epoxyguaiane sesquiterpenes in agarwood“Qi-Nan”from Aquilaria sinensis. Fitoterapia, 2016, 112: 191-196.
7. Hang Shao,Wen-Li Mei, Fan-Dong Kong, Wen-Hua Dong, Cui-Juan Gai, Wei Li, Guo-Peng Zhu*, Hao-Fu Dai*. Sesquiterpenes of agarwood from Gyrinops salicifolia. Fitoterapia, 2016,113: 182-187.
8. Hang Shao,Wen-Li Mei, Fan-Dong Kong, Wen-Hua Dong, Wei Li, Guo-Peng Zhu* & Hao-Fu Dai*. A new 2-(2-phenylethyl)chromone glycosidein Chinese agarwood “Qi-Nan” from Aquilaria sinensi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16, doi.org/10.1080/10286020.2016.1187602.
9. Hong-Ni Wang, Wen-Hua Dong, Sheng-Zhuo Huanga, Wei Li, Fan-Dong Kong, Hao Wang, Jun Wang,Wen-Li Mei*, Hao-Fu Dai*. Three new sesquiterpenoids from agarwood of Aquilaria crassna. Fitoterapia, 2016, 114: 7-11.
10. Shan-Shan Ma,Wen-Li Mei,*, Zhi-Kai Guo, Shou-Bai Liu, You-Xing Zhao, De-Lan Yang, Yan-Bo Zeng, Bei Jiang, and Hao-Fu Dai*. Two New Types of Bisindole Alkaloid from Trigonostemon lutescens. ORGANIC LETTERS, 2013, 15(7): 1492–1495.
(三)专著
1.《黎族药志》第一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主编
2.《黎族药志》第三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主编
2.《沉香实用栽培和人工结香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主编
3.《世界沉香产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主编
4.《海南药用植物现代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主编
5.《天然产物现代分离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
6.《沉香的现代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副主编
7.《黎族药志》第二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副主编
8.《海南黎族民间验方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副主编
(四)专利及其它成果
1.一种沉香采取工具,实用新型专利,201520430467.X ,戴好富,梅文莉,王辉。
2.一种促进沉香树或白木香树生产沉香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国家发明专利,201510084842.4 ,戴好富、梅文莉、王辉、董文化、李薇。
3.高良姜植物的花和/或果实在制备抑菌剂或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201310669707.7,王辉,梅文莉,戴好富。
4.高良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国家发明专利,201310574021.X,戴好富,梅文莉,王辉,翟红莉。
5.一种人工诱导血竭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201310207182.5,梅文莉,戴好富,王辉。
6.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310140295.8,王辉,戴好富,梅文莉,董文化,曾艳波。
7.一种生产沉香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310150138.5,梅文莉,戴好富,王辉,蔡真金。
8.椰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310337778.7,曾艳波,戴好富,梅文莉,王辉。
9.芒果苷类化合物或芒果提取物用作胰脂肪酶抑制剂、制备防治肥胖的药物或食品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201210369557.3,郭志凯,戴好富,梅文莉,王辉。
10活性番木瓜-紫果西番莲复合红葡萄酒加工工艺技术,国家发明专利,201210097181.5,戴好富,周开兵,梅文莉,王辉。
11.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国家发明专利,201210108726.8,梅文莉,戴好富,王辉,左文健。
12.白花地胆草在防治烟草青枯病上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201110261512.X, 戴好富,莫明河,刘国道,梅文莉,王蓓,王辉。
13.减肥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110046299.0,左文健,戴好富,梅文莉,王辉。
14.洗发用品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110046165.9,梅文莉,戴好富,左文健,王辉。
15.治疗艾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910137525.9,戴好富,梅文莉,曾艳波,吴娇张兴,张鹏飞,秦坤贤。
16.采食长春花叶的夹竹桃天蛾幼虫及其粪便提取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186912.7,戴好富,吴娇,梅文莉。
17.槟榔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186902.3,戴好富,梅文莉,吴娇,张兴。
18.白木香果实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新用途,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186904.2,梅文莉,戴好富,吴娇,林峰。
19.牛大力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214092.8,梅文莉,戴好富,吴娇。
20.牛角瓜中的强心苷化合物的抗肿瘤新用途,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137823.3,王祝年,戴好富,王茂媛,梅文莉,曾艳波,吴娇。
21.见血封喉中的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用途,国家发明专利,ZL200710181278.3,戴好富,梅文莉,干玉娟。
22.一种具有解酒作用的中药,国家发明专利,ZL200710181307.6,戴好富,曾艳波,梅文莉,吴娇。
23.菠萝蜜提取物在解酒方面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ZL200710181306.1,梅文莉,戴好富,曾艳波,吴娇。
24.一种沉香香水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710121128.3,戴好富,梅文莉,吴娇。
四、承担科研项目情况(近5年,注明项目类型、名称、执行年限、经费等)
(一)已完成项目
1.海南省中药现代化专项,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的药效活性成分及其产品研发,2015ZY17,2015/01-2016/12,经费25万元,主持。
2.海南省创新引进集成专项科技合作项目,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GJHZ2013-17,2013/01-2014/12,经费15万元,主持。
3.海南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高良姜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011ZY002,2012/01-2014/12,经费20万元,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龙血树血竭与组培苗诱导产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31070321,2011-2013年,经费30万元,主持。
(二)在研项目
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黎药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与产品开发,2017CXTD020,2017/01-2019/12,经费30万元,主持。
2.海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2017/01-2017/12,经费35万元,主持。
3.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沉香香精、日化产品研发,ZDKJ2016004-03,2016/01-2018/12,经费250万元,主持。
五、研究生招生专业
博士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园艺学、微生物学
硕士招生专业: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园艺学
六、联系方式
(一)通讯地址及邮编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571101
(二)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0898-66987529
手机:13648618338
E-mail:meiwenli@itbb.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