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热区热点 » 详细
云南陆良:山地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梅江文 卢玮 来源:云南网 日期:2022-01-12

近年来,陆良县活水乡充分结合山地农牧业生产实际,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牧产业,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以山地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在活水乡雨麦红村的塔峰种养殖合作社养殖基地,成群的大公鸡体形健硕、头顶红冠、羽毛油亮,养鸡场负责人李伟正在给它们喂食。“这批鸡从半大时候开始养,喂蚯蚓、牧草和玉米面,而且每天都去山上溜达,吃山上的虫子,现在每只鸡都有两公斤左右,可以卖到150至160元一只,这一批鸡卖下来,能有4到5万元的收入。”李伟介绍,因为大公鸡们经常到山上溜达啄食虫子,合作社还给它们取了一个形象可爱的名字“溜达鸡”。


由于喂食蚯蚓、牧草等有机食物,使得“溜达鸡”肉质鲜美,价格比普通土鸡稍贵,养殖场的收入也随之提高。该村“溜达鸡”林下养殖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广阔的林地资源,以养殖蚯蚓为纽带,用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又养蚯蚓,蚯蚓粪为种植高档蔬菜、有机食用玫瑰和牧草提供养料,优质的牧草、菜叶又是散养“溜达鸡”的上好饲料,废弃菜叶发酵后又可以养蚯蚓,从而形成变废为宝、林鸡共生、循环利用、有机发展的和谐农业发展新模式。


雨麦红村结合地处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坡地的特点,注册的“陆良县塔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吸纳100多户入社、入股,按照“两花”“一菜”“一生猪”(以种植万寿菊、灯盏花、山地蔬菜为主,以马铃薯种植、生猪、羊、鸡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规划方案,通过基地+合作社+企业+种植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已流转土地450亩,为示范村创收460多万元。


“村委会实行企业帮合作社、合作社帮农户的‘双帮’机制,通过合作社大力发展万寿菊、山地蔬菜、蚯蚓养殖、林下溜达鸡养殖的种养循环,每年可以带动每户增收5000元左右,合作社每年盈利200万元以上,这些产业的发展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雨麦红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红说到。


在活水乡另一个村——新台子村,今年则新引进了高床绵羊种羊养殖项目。羊圈里,第一批种羊已繁育出了二三十只小羊羔,据新台子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戚艳红介绍,高床绵羊种羊养殖项目目前养殖规模达到100多只,已经基本掌握养殖和繁育技术,同时正在探索品种改良技术。待养殖技术更成熟、品种选优之后,将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吸引农户入股、向有养殖意愿的农户推广养殖等,争取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增收。同时,这个养殖项目还通过采收青储饲料玉米带动农户增收,羊粪可以做天然肥料用来种植蔬菜等农作物,以此形成种养紧密结合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在产业规划中,活水乡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立足资源优势,培植烤烟、包谷、蔬菜、万寿菊、中药材、土鸡等特色产业,认真研究活水乡产业发展出路,寻求让脱贫群众能持续增收的致富路子,采取村级积极申报、乡级组织研判、好中选优的评定方式,确定实施新台子村委会高床绵羊种羊养殖基地项目和雨麦红村委会林下五黑鸡养殖项目。两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活水乡探索出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了具有活水特色的产业模板。


活水乡人武部部长张剑峰表示,活水乡近年来主要围绕山地特色打造山地蔬菜、高床绵羊、万寿菊等重点产业,蔬菜全年种植面积有600亩,牛羊存栏有31000头,2021全年总产值在2.3亿左右。下一步,活水乡将由乡畜牧站、农科站牵头,通过技术指导,针对农户和合作社,进行技术帮扶,打造重点示范引领作用,壮大全村到全乡的集体经济,助推全县乡村振兴。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棕榈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文昌顺利开班
  •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花叶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热区热点

云南陆良:山地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 梅江文 卢玮   来源: 云南网  日期: 2022-01-12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近年来,陆良县活水乡充分结合山地农牧业生产实际,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牧产业,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以山地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在活水乡雨麦红村的塔峰种养殖合作社养殖基地,成群的大公鸡体形健硕、头顶红冠、羽毛油亮,养鸡场负责人李伟正在给它们喂食。“这批鸡从半大时候开始养,喂蚯蚓、牧草和玉米面,而且每天都去山上溜达,吃山上的虫子,现在每只鸡都有两公斤左右,可以卖到150至160元一只,这一批鸡卖下来,能有4到5万元的收入。”李伟介绍,因为大公鸡们经常到山上溜达啄食虫子,合作社还给它们取了一个形象可爱的名字“溜达鸡”。


由于喂食蚯蚓、牧草等有机食物,使得“溜达鸡”肉质鲜美,价格比普通土鸡稍贵,养殖场的收入也随之提高。该村“溜达鸡”林下养殖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广阔的林地资源,以养殖蚯蚓为纽带,用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又养蚯蚓,蚯蚓粪为种植高档蔬菜、有机食用玫瑰和牧草提供养料,优质的牧草、菜叶又是散养“溜达鸡”的上好饲料,废弃菜叶发酵后又可以养蚯蚓,从而形成变废为宝、林鸡共生、循环利用、有机发展的和谐农业发展新模式。


雨麦红村结合地处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坡地的特点,注册的“陆良县塔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吸纳100多户入社、入股,按照“两花”“一菜”“一生猪”(以种植万寿菊、灯盏花、山地蔬菜为主,以马铃薯种植、生猪、羊、鸡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规划方案,通过基地+合作社+企业+种植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已流转土地450亩,为示范村创收460多万元。


“村委会实行企业帮合作社、合作社帮农户的‘双帮’机制,通过合作社大力发展万寿菊、山地蔬菜、蚯蚓养殖、林下溜达鸡养殖的种养循环,每年可以带动每户增收5000元左右,合作社每年盈利200万元以上,这些产业的发展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雨麦红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红说到。


在活水乡另一个村——新台子村,今年则新引进了高床绵羊种羊养殖项目。羊圈里,第一批种羊已繁育出了二三十只小羊羔,据新台子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戚艳红介绍,高床绵羊种羊养殖项目目前养殖规模达到100多只,已经基本掌握养殖和繁育技术,同时正在探索品种改良技术。待养殖技术更成熟、品种选优之后,将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吸引农户入股、向有养殖意愿的农户推广养殖等,争取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增收。同时,这个养殖项目还通过采收青储饲料玉米带动农户增收,羊粪可以做天然肥料用来种植蔬菜等农作物,以此形成种养紧密结合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在产业规划中,活水乡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立足资源优势,培植烤烟、包谷、蔬菜、万寿菊、中药材、土鸡等特色产业,认真研究活水乡产业发展出路,寻求让脱贫群众能持续增收的致富路子,采取村级积极申报、乡级组织研判、好中选优的评定方式,确定实施新台子村委会高床绵羊种羊养殖基地项目和雨麦红村委会林下五黑鸡养殖项目。两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活水乡探索出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了具有活水特色的产业模板。


活水乡人武部部长张剑峰表示,活水乡近年来主要围绕山地特色打造山地蔬菜、高床绵羊、万寿菊等重点产业,蔬菜全年种植面积有600亩,牛羊存栏有31000头,2021全年总产值在2.3亿左右。下一步,活水乡将由乡畜牧站、农科站牵头,通过技术指导,针对农户和合作社,进行技术帮扶,打造重点示范引领作用,壮大全村到全乡的集体经济,助推全县乡村振兴。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