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热区热点 » 详细
满山金“旺来” 产业旺起来
作者:未名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日期:2023-08-14

“这阵子是菠萝采收旺季,我们平均每天能收购3000斤左右,线上线下订单供不应求。”8月25日一早,云霄县火田镇高田村收购商林建辉的门店前人头攒动,果农们忙着卸载菠萝、排队称重,工人们有序分拣、装箱发货。农历七月前后,菠萝集中上市,以地标产品“火田菠萝”而闻名的云霄县高田村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因这抹甜蜜的金色而忙碌着。闽南语音译“旺来”的菠萝,带动着当地村民旺起来。


被群山环抱的高田村,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富硒。这些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菠萝种植。村民们种出来的菠萝香味浓郁、果肉饱满、清甜多汁、食后无渣,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味蕾。


深山育好果,奈何好果出山“行路难”。早年,由于山高路远、产业零散,果农只能赶集摆摊、沿街叫卖,高田村的菠萝质量虽然很好,却很长一段时间打不开好销路、卖不到好价钱。对这段困苦时光有着切身体会的果农林鑫荣回忆道,“以前凌晨3点多,我们就要上山收割菠萝,天没亮进城赶早市,熬到贱价卖完收工往往得天黑了。”


“菠萝村”产业要振兴,关键在商标兴业富农。近年来,云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标产业发展,以线下线上联动的形式,多措并举加快全县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步伐,辐射带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食品工业及电商服务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东风下,火田镇、村两级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因地因情制宜抓好地标注册申报、品牌扶持、效益提升等环节,推动农产品树牌创牌理念扎根“三农”一线,成功让“火田菠萝”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摘得“金字招牌”后,技术扶持、电商带动、农旅融合等系列政策利好随即在高田村落地落实。2015年以来,当地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拓宽进村道路,新建水果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农业配套。同时,火田镇菠萝协会应势成立,村两委成员带头创建菠萝合作社,果农抱团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菠萝运销渠道有效拓宽。尤其是近两年,随着云霄“村播+地标产品”热潮的兴起,一批外出务工青年响应号召返乡创业,让家乡菠萝搭上“云端”快车远销全国。


“县镇村三级同向发力之下,高田村的菠萝在全国各地打开市场、身价看涨,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单斤收购价稳定在5元左右,相较以前翻了一番。果农腰包越来越鼓,越种越有信心。”高田村党支部书记林海明说道。2021年,高田村获评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火田菠萝”在十里八乡闻名遐迩。如今,以高田村为主产区,全县“火田菠萝”种植面积已发展至3500多亩,总产值达4000多万元。


这些跳动增长的地标富民数据,也实打实反馈在林鑫荣的生活中。他笑盈盈地算了一笔细账,“我家近5亩的菠萝地,一年收两季,收入能达5万元左右,比外出务工挣得还多。家门口就有收购点、出村口就有新集市,菠萝卖得了又卖得好,大家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赶早市了,‘旺来’真让咱们的生活‘旺’起来了。”


“这阵子是菠萝采收旺季,我们平均每天能收购3000斤左右,线上线下订单供不应求。”8月25日一早,云霄县火田镇高田村收购商林建辉的门店前人头攒动,果农们忙着卸载菠萝、排队称重,工人们有序分拣、装箱发货。农历七月前后,菠萝集中上市,以地标产品“火田菠萝”而闻名的云霄县高田村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因这抹甜蜜的金色而忙碌着。闽南语音译“旺来”的菠萝,带动着当地村民旺起来。


被群山环抱的高田村,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富硒。这些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菠萝种植。村民们种出来的菠萝香味浓郁、果肉饱满、清甜多汁、食后无渣,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味蕾。


深山育好果,奈何好果出山“行路难”。早年,由于山高路远、产业零散,果农只能赶集摆摊、沿街叫卖,高田村的菠萝质量虽然很好,却很长一段时间打不开好销路、卖不到好价钱。对这段困苦时光有着切身体会的果农林鑫荣回忆道,“以前凌晨3点多,我们就要上山收割菠萝,天没亮进城赶早市,熬到贱价卖完收工往往得天黑了。”


“菠萝村”产业要振兴,关键在商标兴业富农。近年来,云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标产业发展,以线下线上联动的形式,多措并举加快全县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步伐,辐射带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食品工业及电商服务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东风下,火田镇、村两级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因地因情制宜抓好地标注册申报、品牌扶持、效益提升等环节,推动农产品树牌创牌理念扎根“三农”一线,成功让“火田菠萝”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摘得“金字招牌”后,技术扶持、电商带动、农旅融合等系列政策利好随即在高田村落地落实。2015年以来,当地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拓宽进村道路,新建水果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农业配套。同时,火田镇菠萝协会应势成立,村两委成员带头创建菠萝合作社,果农抱团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菠萝运销渠道有效拓宽。尤其是近两年,随着云霄“村播+地标产品”热潮的兴起,一批外出务工青年响应号召返乡创业,让家乡菠萝搭上“云端”快车远销全国。


“县镇村三级同向发力之下,高田村的菠萝在全国各地打开市场、身价看涨,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单斤收购价稳定在5元左右,相较以前翻了一番。果农腰包越来越鼓,越种越有信心。”高田村党支部书记林海明说道。2021年,高田村获评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火田菠萝”在十里八乡闻名遐迩。如今,以高田村为主产区,全县“火田菠萝”种植面积已发展至3500多亩,总产值达4000多万元。


这些跳动增长的地标富民数据,也实打实反馈在林鑫荣的生活中。他笑盈盈地算了一笔细账,“我家近5亩的菠萝地,一年收两季,收入能达5万元左右,比外出务工挣得还多。家门口就有收购点、出村口就有新集市,菠萝卖得了又卖得好,大家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赶早市了,‘旺来’真让咱们的生活‘旺’起来了。”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富硅生物炭增强香蕉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UPOV) 副秘书长一行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发展中国家热带药用植物生产利用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
  • 发展中国家木薯产业发展研修班顺利开班
  • 中国热科院在‘妃子笑’荔枝遗传转化及基因编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热科院在香蕉花多酚纳米颗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热区热点

满山金“旺来” 产业旺起来

  作者: 未名   来源: 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日期: 2023-08-14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这阵子是菠萝采收旺季,我们平均每天能收购3000斤左右,线上线下订单供不应求。”8月25日一早,云霄县火田镇高田村收购商林建辉的门店前人头攒动,果农们忙着卸载菠萝、排队称重,工人们有序分拣、装箱发货。农历七月前后,菠萝集中上市,以地标产品“火田菠萝”而闻名的云霄县高田村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因这抹甜蜜的金色而忙碌着。闽南语音译“旺来”的菠萝,带动着当地村民旺起来。


被群山环抱的高田村,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富硒。这些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菠萝种植。村民们种出来的菠萝香味浓郁、果肉饱满、清甜多汁、食后无渣,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味蕾。


深山育好果,奈何好果出山“行路难”。早年,由于山高路远、产业零散,果农只能赶集摆摊、沿街叫卖,高田村的菠萝质量虽然很好,却很长一段时间打不开好销路、卖不到好价钱。对这段困苦时光有着切身体会的果农林鑫荣回忆道,“以前凌晨3点多,我们就要上山收割菠萝,天没亮进城赶早市,熬到贱价卖完收工往往得天黑了。”


“菠萝村”产业要振兴,关键在商标兴业富农。近年来,云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标产业发展,以线下线上联动的形式,多措并举加快全县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步伐,辐射带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食品工业及电商服务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东风下,火田镇、村两级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因地因情制宜抓好地标注册申报、品牌扶持、效益提升等环节,推动农产品树牌创牌理念扎根“三农”一线,成功让“火田菠萝”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摘得“金字招牌”后,技术扶持、电商带动、农旅融合等系列政策利好随即在高田村落地落实。2015年以来,当地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拓宽进村道路,新建水果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农业配套。同时,火田镇菠萝协会应势成立,村两委成员带头创建菠萝合作社,果农抱团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菠萝运销渠道有效拓宽。尤其是近两年,随着云霄“村播+地标产品”热潮的兴起,一批外出务工青年响应号召返乡创业,让家乡菠萝搭上“云端”快车远销全国。


“县镇村三级同向发力之下,高田村的菠萝在全国各地打开市场、身价看涨,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单斤收购价稳定在5元左右,相较以前翻了一番。果农腰包越来越鼓,越种越有信心。”高田村党支部书记林海明说道。2021年,高田村获评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火田菠萝”在十里八乡闻名遐迩。如今,以高田村为主产区,全县“火田菠萝”种植面积已发展至3500多亩,总产值达4000多万元。


这些跳动增长的地标富民数据,也实打实反馈在林鑫荣的生活中。他笑盈盈地算了一笔细账,“我家近5亩的菠萝地,一年收两季,收入能达5万元左右,比外出务工挣得还多。家门口就有收购点、出村口就有新集市,菠萝卖得了又卖得好,大家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赶早市了,‘旺来’真让咱们的生活‘旺’起来了。”


“这阵子是菠萝采收旺季,我们平均每天能收购3000斤左右,线上线下订单供不应求。”8月25日一早,云霄县火田镇高田村收购商林建辉的门店前人头攒动,果农们忙着卸载菠萝、排队称重,工人们有序分拣、装箱发货。农历七月前后,菠萝集中上市,以地标产品“火田菠萝”而闻名的云霄县高田村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因这抹甜蜜的金色而忙碌着。闽南语音译“旺来”的菠萝,带动着当地村民旺起来。


被群山环抱的高田村,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富硒。这些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菠萝种植。村民们种出来的菠萝香味浓郁、果肉饱满、清甜多汁、食后无渣,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味蕾。


深山育好果,奈何好果出山“行路难”。早年,由于山高路远、产业零散,果农只能赶集摆摊、沿街叫卖,高田村的菠萝质量虽然很好,却很长一段时间打不开好销路、卖不到好价钱。对这段困苦时光有着切身体会的果农林鑫荣回忆道,“以前凌晨3点多,我们就要上山收割菠萝,天没亮进城赶早市,熬到贱价卖完收工往往得天黑了。”


“菠萝村”产业要振兴,关键在商标兴业富农。近年来,云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标产业发展,以线下线上联动的形式,多措并举加快全县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步伐,辐射带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食品工业及电商服务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东风下,火田镇、村两级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因地因情制宜抓好地标注册申报、品牌扶持、效益提升等环节,推动农产品树牌创牌理念扎根“三农”一线,成功让“火田菠萝”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摘得“金字招牌”后,技术扶持、电商带动、农旅融合等系列政策利好随即在高田村落地落实。2015年以来,当地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拓宽进村道路,新建水果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农业配套。同时,火田镇菠萝协会应势成立,村两委成员带头创建菠萝合作社,果农抱团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菠萝运销渠道有效拓宽。尤其是近两年,随着云霄“村播+地标产品”热潮的兴起,一批外出务工青年响应号召返乡创业,让家乡菠萝搭上“云端”快车远销全国。


“县镇村三级同向发力之下,高田村的菠萝在全国各地打开市场、身价看涨,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单斤收购价稳定在5元左右,相较以前翻了一番。果农腰包越来越鼓,越种越有信心。”高田村党支部书记林海明说道。2021年,高田村获评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火田菠萝”在十里八乡闻名遐迩。如今,以高田村为主产区,全县“火田菠萝”种植面积已发展至3500多亩,总产值达4000多万元。


这些跳动增长的地标富民数据,也实打实反馈在林鑫荣的生活中。他笑盈盈地算了一笔细账,“我家近5亩的菠萝地,一年收两季,收入能达5万元左右,比外出务工挣得还多。家门口就有收购点、出村口就有新集市,菠萝卖得了又卖得好,大家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赶早市了,‘旺来’真让咱们的生活‘旺’起来了。”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