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热区热点 » 详细
“红豆豆”变“金豆豆”——探秘江那村施马咖啡种植基地
作者:未名 来源:防城港日报 日期:2023-12-10

村民在基地采摘咖啡豆。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英奇 摄


“每棵树保留20至25根枝条,因树干占地面积很小,一亩地便能种上120棵,带来的收入达3000余元。”近日,东兴市东兴镇江那村施马咖啡种植基地种植技术员何伟源一边摸着自己精心照料的咖啡树,一边热情地向记者分享他的致富秘诀。


时下,正值咖啡豆成熟采摘的时节,记者走进施马咖啡基地,只见一串串饱满圆润、红彤彤的咖啡豆挂满树梢,漫山弥漫着阵阵清香。咖农们背着箩筐穿梭在松树林下采摘咖啡豆,他们手法娴熟,一摘、一收、一放,过不了几个小时,便是满满一箩筐“红豆豆”。“我们从9月底开始摘果,请了5个村民,每人每天大概能摘80斤鲜果,预计11月底能摘完。”何伟源指着身旁几棵咖啡树介绍,“以前种得有点密,后来经过科学规划后,收成好了很多。”


据了解,施马咖啡基地占地近500亩,主要种植云南小粒咖啡,于2016年从云南省保山市引种至江那村,经过7年的经营管理,现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种植经验,并逐步掌握咖啡育苗、咖啡苗定植、咖啡树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我们基地免费为脱贫户提供咖啡种苗和技术支持,再按市场价格定向收购他们的咖啡果。”何伟源告诉记者,基地鼓励农户参与咖啡种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让咖啡产业惠及千家万户。目前,在东兴镇西部的江那、河洲、大田、长湖4个沿边村推广咖啡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在广西区域内已种植面积上万亩,目前进入初产期,年产干果超过1.5万公斤,产值达500万元。


东兴镇常年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西部种植有肉桂、八角共计2.4万亩,这为“喜”半阴、“图”温润的咖啡提供了理想的种植条件。在山林下套种咖啡树,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还能够降低光照强度,为咖啡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只要前期保护好幼苗,结合定期除草、剪枝等管护措施,我们就能够产出品质上乘的咖啡鲜果。”何伟源满怀信心地说,“未来几年,基地要申请打造成为江那村咖啡种植示范园,为全区、全国乃至东南亚拟种植咖啡的农户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学习培训基地,并继续充分利用东兴镇“海边山”优势,以咖啡小镇为载体,结合独有的咖啡产业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集产业发展、生态景观、休闲旅憩、户外体验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咖啡产业综合体。”


随着无人机升起,镜头缓缓拉开,施马咖啡种植基地的全貌即刻映入眼帘。阳光洒在一棵棵咖啡树上,一片生机勃勃,村民们依然忙碌于基地中,大汗淋漓却掩盖不住脸上的欣喜。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中国热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中国热科院在基于混合监督学习的菠萝智能识别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热区热点

“红豆豆”变“金豆豆”——探秘江那村施马咖啡种植基地

  作者: 未名   来源: 防城港日报  日期: 2023-12-10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村民在基地采摘咖啡豆。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英奇 摄


“每棵树保留20至25根枝条,因树干占地面积很小,一亩地便能种上120棵,带来的收入达3000余元。”近日,东兴市东兴镇江那村施马咖啡种植基地种植技术员何伟源一边摸着自己精心照料的咖啡树,一边热情地向记者分享他的致富秘诀。


时下,正值咖啡豆成熟采摘的时节,记者走进施马咖啡基地,只见一串串饱满圆润、红彤彤的咖啡豆挂满树梢,漫山弥漫着阵阵清香。咖农们背着箩筐穿梭在松树林下采摘咖啡豆,他们手法娴熟,一摘、一收、一放,过不了几个小时,便是满满一箩筐“红豆豆”。“我们从9月底开始摘果,请了5个村民,每人每天大概能摘80斤鲜果,预计11月底能摘完。”何伟源指着身旁几棵咖啡树介绍,“以前种得有点密,后来经过科学规划后,收成好了很多。”


据了解,施马咖啡基地占地近500亩,主要种植云南小粒咖啡,于2016年从云南省保山市引种至江那村,经过7年的经营管理,现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种植经验,并逐步掌握咖啡育苗、咖啡苗定植、咖啡树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我们基地免费为脱贫户提供咖啡种苗和技术支持,再按市场价格定向收购他们的咖啡果。”何伟源告诉记者,基地鼓励农户参与咖啡种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让咖啡产业惠及千家万户。目前,在东兴镇西部的江那、河洲、大田、长湖4个沿边村推广咖啡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在广西区域内已种植面积上万亩,目前进入初产期,年产干果超过1.5万公斤,产值达500万元。


东兴镇常年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西部种植有肉桂、八角共计2.4万亩,这为“喜”半阴、“图”温润的咖啡提供了理想的种植条件。在山林下套种咖啡树,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还能够降低光照强度,为咖啡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只要前期保护好幼苗,结合定期除草、剪枝等管护措施,我们就能够产出品质上乘的咖啡鲜果。”何伟源满怀信心地说,“未来几年,基地要申请打造成为江那村咖啡种植示范园,为全区、全国乃至东南亚拟种植咖啡的农户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学习培训基地,并继续充分利用东兴镇“海边山”优势,以咖啡小镇为载体,结合独有的咖啡产业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集产业发展、生态景观、休闲旅憩、户外体验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咖啡产业综合体。”


随着无人机升起,镜头缓缓拉开,施马咖啡种植基地的全貌即刻映入眼帘。阳光洒在一棵棵咖啡树上,一片生机勃勃,村民们依然忙碌于基地中,大汗淋漓却掩盖不住脸上的欣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