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区热点

防城区:土特产带来的甜蜜新“薯光”

  作者: 未名   来源: 防城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4-01-31   点击: 398        打印  ] 我要分享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防城区围绕产业振兴持续发力,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奋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大菉镇山中村。


▲工人们正在挖木薯。


“大家一起干活,说说笑笑一天就过去了,离家也近。”近日,防城区大菉镇山中村村民廖春艳在防城港市喜农人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喜农人合作社”)木薯加工厂剥木薯皮,正忙得不可开交,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她动作纯熟迅速,一天下来,剥五、六百斤的木薯不在话下。


▲工人们正在专心剥木薯皮。


▲工人正在冲洗木薯。


▲冲洗干净的木薯。


新剥出来的木薯清香莹白,仔细冲洗后的木薯经过真空包装后再统一放进冷库冷藏。据了解,合作社一天能初加工两万多斤的木薯,并主要以线上销售的方式,将木薯销往全国各地。喜农人合作社负责人唐上翁介绍,合作社以种植华农8号黄心木薯为主,多熬煮成木薯糖水食用,熬煮成糖水后的木薯色泽金黄、口感甜糯、唇齿留香,深受两广、深圳等地人民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该合作社的木薯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大菉镇的木薯产业正顺应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洪流”悄悄崛起,目前喜农人合作社已经通过与村民签约合作,流转土地1000余亩来种植木薯,年产量达300多万斤。


▲工人给木薯称重包装。


▲真空包装好的木薯。


▲冷藏库里的木薯。


作为以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合作社,木薯种植、初加工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当前已带动当地农户200余户就业增收,廖春艳就是大菉镇“增收大军”中的一员。在跟记者聊天时,廖春艳手上还沾满了新鲜泥土和木薯汁液的混合物,当地流传着“厌过刮木薯”的俗话,廖春艳脸上却是难掩的开心。因为当天中午,又到了她们领工钱的日子,“这里按时计薪,勤快点的话一天也能领一百多块。”廖春艳和其他工人一起将桌子团团围住,大家伙儿眼里心里都装满了喜悦和期待,等着会计核算工钱。廖春艳这个月领了三千多块,她说:“这笔钱领回去补贴家用,或者花在孙子孙女身上都行,感谢合作社,感谢政府帮助我们在家门口就业。”


▲大菉镇领导与合作社负责人了解木薯初加工情况。


▲工人们领工钱。


为了进一步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喜农人合作社除了提供就业岗位助农增收,还为农户们提供了一条致富路子。唐上翁介绍:“我们合作社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村民临时性就业问题,此外还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带领大家和我们一起种木薯,并对农户种植的木薯进行收购,引导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熬煮好的木薯糖水。


当下,大菉镇的木薯已经进入了丰收的尾声,对喜农人合作社来说既是结束,更是新的开始,唐上翁说:“新的一年,我们计划扩大规模增加种植种类全面迎接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争取为咱们乡村经济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