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由我院环植所、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和我院椰子所等单位完成的“重大外来入侵害虫—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引进与利用”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院党组书记张凤桐、院务委员郭安平等出席了鉴定会。
鉴定会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科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真审核了相关材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认为,项目组对椰心叶甲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了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蔓延与扩散动态,预测了在我国的适生区,阐明了椰心叶甲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成功引进的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两种寄生蜂进行了安全性评估,较深入地研究了两种天敌的寄主选择、繁殖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以及在我国的适生区,为大量人工繁殖和释放提供了科学依据;突破了国际上只能应用椰子嫩叶饲养椰心叶甲的技术瓶颈;成功解决了两种寄生蜂的规模化生产和野外释放技术;首创两种天敌寄生蜂混合释放技术,显著地提高了防效;制定出椰心叶甲的动态监测和两种天敌的生物防治技术操作规范,建立了椰心叶甲生物防治技术体系。
专家组高度评价:这一重大科技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大量繁殖、规模化释放和控制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椰子、槟榔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椰子、槟榔是海南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自2002年6月以来,作为国际二级检疫害虫的椰心叶甲在我省海口凤翔路首次被发现后,迅速扩散至全省18个市县,染虫疫区面积高达650多万亩,给海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虫害发生后,环植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椰心叶甲的两种天敌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开展了生物防治椰心叶甲的科研工作。几年来,项目承担单位多方努力,建立了4个寄生蜂繁殖基地,繁殖释放寄生蜂26亿头,在海南放蜂面积150多万亩,防治效果达70%以上,防治成本比常规化学药剂防治明显降低,椰心叶甲的危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图1:鉴定会现场。图2:项目专家彭正强研究员汇报项目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