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详细
陈锡文: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作者:农民日报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9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有些品种需求持续增长,自身的产量却在下降,如大豆,不得不严重依赖进口;有些品种却供过于求,如玉米,库存已超过一年的产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两个。一是国产大豆产量低、效益差,农民不愿种,因此只能把市场让给进口大豆。二是有些品种生产成本高,如玉米,价格无法与国际市场竞争,市场就被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夺走了。效益低和竞争力弱,是我国不少农产品都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玉米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都是政府定价,价格中含有对农民的补贴。当政府定价明显高于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后,经营者和消费者就一定会将购买力转向国际市场。我们有些地方的玉米之所以产得出来却卖不出去、自己库存充裕却还大量进口,原因就在此。因此,必须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要把从价格中分离出来的补贴,以既符合国情又合乎世贸组织规则的其他方式支付给农民,这样才能既搞活粮食流通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守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的要求。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以培育良种、节本降耗、绿色安全为着力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亩产常年在250斤上下徘徊,比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现象,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就还会下降。


  三、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细小,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发展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到去年底,农村流转土地面积已超过35%,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已占30.8%,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但目前,经营50亩以上的新型主体只有350万个,经营总面积为3.5亿亩,平均每个新主体经营100亩,但这与新大陆国家那些动辄两三万亩耕地的家庭农场仍难以竞争。必须看到,改变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只能是渐进的过程,因此,除了转移农业人口、逐步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外,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更多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通过购买服务,也能分享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高效率,以扩大服务规模的方式去弥补耕地经营规模的不足。


  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外出就业农民工数量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2016年分别只增长0.4%和0.3%,可见,我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必须在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减轻耕地的就业压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电商、网购和乡村旅游业等快速发展,为农村创造了大量新的非农就业机会。2016年本地农民工增加了374万人,增速为3.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说明农村仍有新的就业空间可以开拓。新形势下,城镇居民正在形成许多新需求,其中就包括他们对农村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向往。把握住这种新趋势,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村各种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业农村特有的多种功能,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新需求,就既能不断开拓农村新的就业空间,又能使更多农业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资讯

陈锡文: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作者: 农民日报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9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有些品种需求持续增长,自身的产量却在下降,如大豆,不得不严重依赖进口;有些品种却供过于求,如玉米,库存已超过一年的产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两个。一是国产大豆产量低、效益差,农民不愿种,因此只能把市场让给进口大豆。二是有些品种生产成本高,如玉米,价格无法与国际市场竞争,市场就被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夺走了。效益低和竞争力弱,是我国不少农产品都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玉米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都是政府定价,价格中含有对农民的补贴。当政府定价明显高于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后,经营者和消费者就一定会将购买力转向国际市场。我们有些地方的玉米之所以产得出来却卖不出去、自己库存充裕却还大量进口,原因就在此。因此,必须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要把从价格中分离出来的补贴,以既符合国情又合乎世贸组织规则的其他方式支付给农民,这样才能既搞活粮食流通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守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的要求。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以培育良种、节本降耗、绿色安全为着力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亩产常年在250斤上下徘徊,比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现象,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就还会下降。


  三、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细小,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发展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到去年底,农村流转土地面积已超过35%,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已占30.8%,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但目前,经营50亩以上的新型主体只有350万个,经营总面积为3.5亿亩,平均每个新主体经营100亩,但这与新大陆国家那些动辄两三万亩耕地的家庭农场仍难以竞争。必须看到,改变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只能是渐进的过程,因此,除了转移农业人口、逐步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外,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更多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通过购买服务,也能分享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高效率,以扩大服务规模的方式去弥补耕地经营规模的不足。


  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外出就业农民工数量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2016年分别只增长0.4%和0.3%,可见,我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必须在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减轻耕地的就业压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电商、网购和乡村旅游业等快速发展,为农村创造了大量新的非农就业机会。2016年本地农民工增加了374万人,增速为3.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说明农村仍有新的就业空间可以开拓。新形势下,城镇居民正在形成许多新需求,其中就包括他们对农村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向往。把握住这种新趋势,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村各种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业农村特有的多种功能,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新需求,就既能不断开拓农村新的就业空间,又能使更多农业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