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两院记忆 » 详细
橡胶树新品系热研7—33—97选育和试种
作者:陈卓才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我1927年出生于海南省儋州市,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1952年参加了工作,被安排在那大垦殖所,主要负责对种植橡胶土地的规划、测量、定标、挖穴等技术管理。当时国家种植橡胶的人才特缺。我服从组织的安排,长期奔波于海南省各国营农场,负责橡胶园规划的技术工作。
  一、橡胶树新品系热研7—33—97的选育
  1954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该研究所派张丽再同志到儋州那大垦殖所挑选橡胶种植技术人员,我是被挑选上的人员之一。从此,我与天然橡胶树研究结下了情缘;当时被安排在该所土壤肥料室黄宗道课题组,即土壤农化课题组。组里分配我的工作是,负责研究所在海南橡胶试验基地的工人技术指导,以及为海南各国营农场提供橡胶树的栽培、施肥等技术指导。
  1958年,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从广州搬迁到海南省儋县联昌试验站,随后大批的退伍军人到来。当时的海南还是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到处是原始森林,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组织上考虑我是儋州本地人,1960年5月调我到所院行政后勤部门工作。1963年1月,我又调回橡胶系,系里安排我在橡胶育种课题组。该组由刘松泉同志负责,下设3个小组:一组属有性繁殖,由粱茂寰任组长;二组属无性繁殖,由郑学勤任组长;三组属砧木试验组,由吴云通任组长。
  当时有性繁殖组在南田农场有部分橡胶试验基地,主要的试验结果由我负责做记录。刘松泉同志直接交代我注意观察橡胶树人工授粉的杂交试验结果,从中挑选良种。授粉方法如下:首先选出优良无性系的母本树,再选出优良无性系的父本树,进行各种优良无性系的杂交组合。人工授粉的方法一般采用“雄蕊塞入法”,即用镊子将父本树的雄蕊夹出,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捏雌花,使萼片张开,然后将雄蕊放于母本树雌花柱头上使其授粉(即杂交);再用镊子从枝条或蜜腺上刺取一滴胶乳将雌花萼片粘合隔离,以防其它花粉混入,每授粉一朵花或一个花序,均应系上标志色线以资识别。待到果实成熟(一般一个果实有3粒种子),选出最好的种子分别按顺序编号。……经“无性—有性—无性”这种形式交替进行选育的反复试验,在众多的杂交组合结果中发现,从印度尼西亚引进的橡胶高产无性系PR107的父本同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橡胶高产无性系RRIM600的母本花粉授粉杂交后产生新的后代,具有产量高、抗风力强、生长迅速等特点。按其试验编号,产生了无性系热研7—33—97和无性系热研7—20—59两种新品系。品系名称中文字和数字组合的各部分含义,以无性系热研7—33—97 为例说明,“热研”代表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选育,“7”代表杂交组合号,“33”代表着33个胶果种子,“97”代表由97株苗选育出来的。到了1984年,热研7-33-97和热研7—20—59二者均由广东省农垦局和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联合汇评为试种级品系。试验结果表明:热研7—33—97同国外引进的RRIM600比,不但产胶量更高,而且抗风能力更强;同国外引进PR107品系比,产胶量高,而抗风能力相当。海南岛四面临海,中部高,四周低,地形高低起伏变化,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夏秋季台风多,冬季偶有低温影响。所以,选育天然橡胶树优良品种既要注重其产胶量,又要考虑其抗风能力。
  二、热研7—33—97在两院试验场的试种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主要在两院试验场从事试种热研7—33—97的工作。当时各种橡胶品种较多,如热研217、热研88—13、热研8—79等品系,产胶量都较高,但抗风能力都较差。刘松泉建议试验场试种热研7—33—97新品系;黄宗道院长.亲自到试验场三队作了关于试钟橡胶新品种的报告,要求试验场3队试种橡胶所自己研究的热研7—33—97品系。我受到了很大鼓舞,努力把两院试验场3队试种热研7—33—97的工作做好……
  三、把一生奉献给天然橡胶选育种事业并寄希望于下一代
  长期以来,我都是在基层从事橡胶品种选育的试验工作,积累了选育橡胶树品种的丰富经验。为天然橡胶育种研究事业,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到1985年,我从试验场一队搬到院校本部居住。有一次,我同橡胶所的同事黎德胜一道,前往海南各国营农场调查橡胶树抗风能力情况。我们来到国营东兴农场,发现该场受台风灾害的损失不明显;再到兴隆华侨农场,发现其中有一个生产队种植了热研7—20—59、热研217、RRIM600等橡胶品种。生产科的同志说:热研7—20—59品系是目前几个品种中抗风能力相对较强的。接着又到东红农场,该场种植的品种有热研7—33—97、热研7—20—59、热研7—18—55、热研7—31—89等品种。该场的工人们说:是到两院要的热研7—33—97、热研7—20—59的芽条嫁接后种植的,可惜的是当时的工人没有将热研7—33—97和热研7—20—59分开栽种,而是混合在一起,也就无法确定热研7—20—59的抗风能力。
  1988年,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心中总是忘不了橡胶新品系热研7—20—59的利用和鉴定。临退休时,特意同所领导交换了意见,认为热研7—20—59是一个可开发的优良品种。因而特别交代接班的方家林,要多多留意和观测热研7—20—59,注意其产胶量的稳定性、抗风能力的鉴定,等等。

                                                    (原刊载于2009年出版的《山野掘伟业——热作两院天然橡胶科教事业史料》)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两院记忆

橡胶树新品系热研7—33—97选育和试种

  作者: 陈卓才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我1927年出生于海南省儋州市,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1952年参加了工作,被安排在那大垦殖所,主要负责对种植橡胶土地的规划、测量、定标、挖穴等技术管理。当时国家种植橡胶的人才特缺。我服从组织的安排,长期奔波于海南省各国营农场,负责橡胶园规划的技术工作。
  一、橡胶树新品系热研7—33—97的选育
  1954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该研究所派张丽再同志到儋州那大垦殖所挑选橡胶种植技术人员,我是被挑选上的人员之一。从此,我与天然橡胶树研究结下了情缘;当时被安排在该所土壤肥料室黄宗道课题组,即土壤农化课题组。组里分配我的工作是,负责研究所在海南橡胶试验基地的工人技术指导,以及为海南各国营农场提供橡胶树的栽培、施肥等技术指导。
  1958年,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从广州搬迁到海南省儋县联昌试验站,随后大批的退伍军人到来。当时的海南还是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到处是原始森林,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组织上考虑我是儋州本地人,1960年5月调我到所院行政后勤部门工作。1963年1月,我又调回橡胶系,系里安排我在橡胶育种课题组。该组由刘松泉同志负责,下设3个小组:一组属有性繁殖,由粱茂寰任组长;二组属无性繁殖,由郑学勤任组长;三组属砧木试验组,由吴云通任组长。
  当时有性繁殖组在南田农场有部分橡胶试验基地,主要的试验结果由我负责做记录。刘松泉同志直接交代我注意观察橡胶树人工授粉的杂交试验结果,从中挑选良种。授粉方法如下:首先选出优良无性系的母本树,再选出优良无性系的父本树,进行各种优良无性系的杂交组合。人工授粉的方法一般采用“雄蕊塞入法”,即用镊子将父本树的雄蕊夹出,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捏雌花,使萼片张开,然后将雄蕊放于母本树雌花柱头上使其授粉(即杂交);再用镊子从枝条或蜜腺上刺取一滴胶乳将雌花萼片粘合隔离,以防其它花粉混入,每授粉一朵花或一个花序,均应系上标志色线以资识别。待到果实成熟(一般一个果实有3粒种子),选出最好的种子分别按顺序编号。……经“无性—有性—无性”这种形式交替进行选育的反复试验,在众多的杂交组合结果中发现,从印度尼西亚引进的橡胶高产无性系PR107的父本同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橡胶高产无性系RRIM600的母本花粉授粉杂交后产生新的后代,具有产量高、抗风力强、生长迅速等特点。按其试验编号,产生了无性系热研7—33—97和无性系热研7—20—59两种新品系。品系名称中文字和数字组合的各部分含义,以无性系热研7—33—97 为例说明,“热研”代表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选育,“7”代表杂交组合号,“33”代表着33个胶果种子,“97”代表由97株苗选育出来的。到了1984年,热研7-33-97和热研7—20—59二者均由广东省农垦局和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联合汇评为试种级品系。试验结果表明:热研7—33—97同国外引进的RRIM600比,不但产胶量更高,而且抗风能力更强;同国外引进PR107品系比,产胶量高,而抗风能力相当。海南岛四面临海,中部高,四周低,地形高低起伏变化,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夏秋季台风多,冬季偶有低温影响。所以,选育天然橡胶树优良品种既要注重其产胶量,又要考虑其抗风能力。
  二、热研7—33—97在两院试验场的试种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主要在两院试验场从事试种热研7—33—97的工作。当时各种橡胶品种较多,如热研217、热研88—13、热研8—79等品系,产胶量都较高,但抗风能力都较差。刘松泉建议试验场试种热研7—33—97新品系;黄宗道院长.亲自到试验场三队作了关于试钟橡胶新品种的报告,要求试验场3队试种橡胶所自己研究的热研7—33—97品系。我受到了很大鼓舞,努力把两院试验场3队试种热研7—33—97的工作做好……
  三、把一生奉献给天然橡胶选育种事业并寄希望于下一代
  长期以来,我都是在基层从事橡胶品种选育的试验工作,积累了选育橡胶树品种的丰富经验。为天然橡胶育种研究事业,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到1985年,我从试验场一队搬到院校本部居住。有一次,我同橡胶所的同事黎德胜一道,前往海南各国营农场调查橡胶树抗风能力情况。我们来到国营东兴农场,发现该场受台风灾害的损失不明显;再到兴隆华侨农场,发现其中有一个生产队种植了热研7—20—59、热研217、RRIM600等橡胶品种。生产科的同志说:热研7—20—59品系是目前几个品种中抗风能力相对较强的。接着又到东红农场,该场种植的品种有热研7—33—97、热研7—20—59、热研7—18—55、热研7—31—89等品种。该场的工人们说:是到两院要的热研7—33—97、热研7—20—59的芽条嫁接后种植的,可惜的是当时的工人没有将热研7—33—97和热研7—20—59分开栽种,而是混合在一起,也就无法确定热研7—20—59的抗风能力。
  1988年,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心中总是忘不了橡胶新品系热研7—20—59的利用和鉴定。临退休时,特意同所领导交换了意见,认为热研7—20—59是一个可开发的优良品种。因而特别交代接班的方家林,要多多留意和观测热研7—20—59,注意其产胶量的稳定性、抗风能力的鉴定,等等。

                                                    (原刊载于2009年出版的《山野掘伟业——热作两院天然橡胶科教事业史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