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两院记忆 » 详细
兵团热带作物研究所纪事
作者:苏永义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1969年5月,我被调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医院任政委,还未到职又被调到兵团生产部科研组(处)工作。两年后科研组与兵团热带作物研究所合并,由兵团热作学校陈枫副校长兼任斫长,我任副所长、党委书记,肖敬平同志也任副所长。

  热带作物研究所隶属兵团热带作物学校领导,地处海南岛西部那大(儋县)境内。在这座现代新颖而又美丽的校园里,校舍、教室都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建筑布局合理,设备齐全,树木葱笼,环境优美,人们都称它为“小广州”。

  热怍研究所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生产发展的科学技术,同时负责全兵团各师、团(场)的科技指导,提高以橡胶为主的热作生产水平,其任务艰巨繁重而光荣。

  当时全所科技工作人员120多人。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和从热怍学院毕业的高科技人员和教授,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文化修养,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30多岁,多数在40岁左右。

  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有橡胶种植、植保、加工和热作南药、油棕、剑庥等。我们在近三四年的时间里,具体研究了橡胶选育新品种,高产、速生栽培技术,电动割胶刀,橡胶加工等课题。

  在开展各项研究中,全体科技人员发扬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其中担任橡胶研究组组长的刘松泉同志,在研究选育新品种工作中积极带领全组同志深入实地,在橡胶园里和工人一起研究讨论,听取意见;在试验室里亲自做试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要坚持数天。丁慎言是位女同志,她负责南药热作栽培研究工作,经常带病深入到植物园,观察了上百种热带植物、树木、南药和70多种芒果树的生长情况,她和热作组的同志一道把植物园培植管理得井井有条,就好像一座绿色宝库,常有外宾和领导参观,且赞叹不已。老教授何敬真71岁了,也不甘示弱,常象年青人一样爬山涉水,下农场到基层帮助指导工作,被称颂为可亲可敬的人。

  在这几年和科技人员一起工作、生活中,我认识到知识的可贵和科技人员的可敬可爱。他们有真才实学,作风挚朴求实,是发展生产的生力军,对发展祖国橡胶热作事业做出了贡献。共同的事业使我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感情。我从行动上尊重他们,从思想上帮助他们,从工作上支持也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在知识方面学习他们。就这样,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与他们一道摸爬滚打,也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尊重。

  1974年11月,当我们在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部队同志奉命调回广州军区另行分配时,热作研究所的同志是那么依依不舍,想方没法挽留我们。几年的相处,彼此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也确有留恋之感,但因部队调动和几十年的部队生活经历,我最后还是回到了部队,被分配到广州军区一九九医院任政委。

(苏永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广州军区一九九医院政委)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两院记忆

兵团热带作物研究所纪事

  作者: 苏永义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1969年5月,我被调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医院任政委,还未到职又被调到兵团生产部科研组(处)工作。两年后科研组与兵团热带作物研究所合并,由兵团热作学校陈枫副校长兼任斫长,我任副所长、党委书记,肖敬平同志也任副所长。

  热带作物研究所隶属兵团热带作物学校领导,地处海南岛西部那大(儋县)境内。在这座现代新颖而又美丽的校园里,校舍、教室都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建筑布局合理,设备齐全,树木葱笼,环境优美,人们都称它为“小广州”。

  热怍研究所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生产发展的科学技术,同时负责全兵团各师、团(场)的科技指导,提高以橡胶为主的热作生产水平,其任务艰巨繁重而光荣。

  当时全所科技工作人员120多人。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和从热怍学院毕业的高科技人员和教授,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文化修养,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30多岁,多数在40岁左右。

  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有橡胶种植、植保、加工和热作南药、油棕、剑庥等。我们在近三四年的时间里,具体研究了橡胶选育新品种,高产、速生栽培技术,电动割胶刀,橡胶加工等课题。

  在开展各项研究中,全体科技人员发扬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其中担任橡胶研究组组长的刘松泉同志,在研究选育新品种工作中积极带领全组同志深入实地,在橡胶园里和工人一起研究讨论,听取意见;在试验室里亲自做试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要坚持数天。丁慎言是位女同志,她负责南药热作栽培研究工作,经常带病深入到植物园,观察了上百种热带植物、树木、南药和70多种芒果树的生长情况,她和热作组的同志一道把植物园培植管理得井井有条,就好像一座绿色宝库,常有外宾和领导参观,且赞叹不已。老教授何敬真71岁了,也不甘示弱,常象年青人一样爬山涉水,下农场到基层帮助指导工作,被称颂为可亲可敬的人。

  在这几年和科技人员一起工作、生活中,我认识到知识的可贵和科技人员的可敬可爱。他们有真才实学,作风挚朴求实,是发展生产的生力军,对发展祖国橡胶热作事业做出了贡献。共同的事业使我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感情。我从行动上尊重他们,从思想上帮助他们,从工作上支持也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在知识方面学习他们。就这样,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与他们一道摸爬滚打,也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尊重。

  1974年11月,当我们在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部队同志奉命调回广州军区另行分配时,热作研究所的同志是那么依依不舍,想方没法挽留我们。几年的相处,彼此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也确有留恋之感,但因部队调动和几十年的部队生活经历,我最后还是回到了部队,被分配到广州军区一九九医院任政委。

(苏永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广州军区一九九医院政委)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