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陪伴热科院加工所退休职工黄伙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宝贝”,不仅是那把已经生锈的扳手,还有一副斑驳陈旧的象棋盘。他的人生犹如这一场棋局,在社会变化的大潮中,跌宕起伏。但一提到象棋,黄伙友常常豪放地富有诗情画意地笑着说:“炮马纵横会奕友,来世仍作马骝王。”
黄伙友从小就会下象棋,但是与象棋结缘却是因为一场事故。小学一年级时,年少的黄伙友和小伙伴们常喜欢去家附近的一个小岛上玩耍,尤其是用脸盆盖住蜂窝。然而,有一次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因为调皮,故意去把脸盆上的漏洞打开,被扑面而来的蜜蜂叮了一脸,所幸得到及时治疗,并无大碍。小伙伴的爸爸却并不乐意,他把黄伙友和其他几个小伙伴叫了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但是转念一想,孩子们实在是没有其他好玩的东西,于是,他想到了把这帮毛孩子召集起来,统一教授下象棋,引导孩子们把精力和兴趣爱好集中在有益于心智发育的游戏上来。
这个新鲜事物,一下子勾起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常常因为下象棋而乐此不疲。黄伙友不仅在这群孩子中脱颖而出,更是在四年级时就打败了自己的师傅。他参军之后,还在华南垦殖局林业工程部队的棋赛中夺得冠军。
“我搞了40多年的冷冻机器维护,下棋上班两不误。”黄伙友告诉笔者。1975年他转业来到了湛江加工所,师从冷冻机器维修老前辈——周振顺工程师,并以过硬的技术本领留在加工所下属的工厂。相比其他同事,黄伙友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琢磨。他常常在别人下班回家后,还待在厂房里将机器拆开重新组装,研究其中的“奥妙”。在当时,黄伙友属于稀缺技术人才,不仅是湛江,连广西北海等地的不少企业听说他专业技术强,都纷纷慕名找上门来,请他帮忙维修冷冻机器。
每逢节假日,黄伙友就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切磋棋艺,一边是上班时间的维修技师,一边是节假日里的下棋高手,他在两个角色间切换自如。
“下棋不仅仅是技艺,追求的是极至,我更是从中感悟到属于我的棋艺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恰逢国家工业发展困难时期,黄伙友在工作上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零件。但是,机器坏了又必须得尽快维修,否则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开工,等不到现成的零件,他只好自己找来材料,依照图纸和经验,依靠手工,一点一点地打磨零件。有时候,碰到机器规格和零件有细微的误差,其他同事说凑合用一下就OK了,但他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再加工至合理尺寸后,才放心地拿去用。
尽管他已是单位机械维修的能工巧匠,但他深知机器维修是电工技术与钳工技术的高度融合,缺一不可。虽然当时年近40岁了,但是仍然怀揣着一颗好胜心,参加了电工培训班的考试,报考技师资格证。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举动在其他人眼里看来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程”,有的人说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考证,不如一起出来喝茶下棋,享受闲适生活。但黄伙友并不为之所动,他坚持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当作是在下一场棋,认定了的目标就一步步地去行动、去实现。这名考场上年龄最大的考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顺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资格证。勤奋敬业、专心致志、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黄伙友身上彰显。
这么多年过去了,黄伙友一直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管所干的活是苦活累活,但他无怨无悔,并一直热爱着这份工作。当收到退休通知书时,“手机都快握不住了,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自己挥洒了40多年汗水的岗位,失落、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我非常崇敬,满心热爱”黄伙友对我们说道,自己的一辈子都留在了加工所,对这里不仅仅是留恋,更是心怀感恩之情。
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何必总是在意过去。黄伙友从加工所退休后,慢慢调整心态,对生活多了一份淡然与旷达,他说是象棋让自己走出了刚退休时的失落状态,而现在他想要发挥余热,努力发展中国的棋文化。于是,周围人常能听到黄老挂在嘴边的那句顺口溜:“学好棋文化,走遍全中国都不怕。”
退休后黄伙友开始喜欢上舞文弄墨,经常给报纸杂志撰稿,拿起笔杆尽情地描绘自己人生又一个春天,并被湛江市新闻学会、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聘为会员、湛江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稿件字数累计500万字。特别是在写棋讲棋,教棋育人,宏扬国粹,推广中国棋文化等,不亦乐乎。
他亲自编写中国棋文化教材,他撰写的作品《粤西棋王故事》深受读者的喜爱,教材选用象棋实战中比较精而又典型的局例,结合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成语典故等,以兵法理论、故事情节加以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启迪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智慧。根据棋才摇篮的特点,饶有兴趣地编写了一首《小棋仕之歌》,歌词:准备了好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威武的小棋手,答答滴答滴,答滴答……。根据电影《红孩子》主题歌《儿童团之歌》的曲谱成歌曲,让小棋手放声歌唱,在快乐中成长。黄老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湛江市书法协会副主席陈仕培曾评价他为“粤西第一笔”。
2012年,黄伙友参加创建“湛江市霞山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并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棋才摇篮活动中心,主要培养4-13岁少年儿童学棋习艺。
湛江市少年组甲组冠军钟翘生、华南中小学生三棋赛冠军黄和焱……说起这些年纪轻轻的小棋手们,黄伙友满脸自豪。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的学生,是他悉心培养教育着这班小小棋手。在培训、培养少年儿童棋手时,他总是苦口婆想地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运动员守则。引导孩子树立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城实谦虚、刻苦训练、不骄不躁的良好道德作风。
黄伙友成为了湛江市小有名气的象棋老师,每个暑假都会专门为小朋友开办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象棋培训班,过来上课的孩子们总是挤满了桌椅。而他一手创办的棋文化中心如今也走过第4个年头,举办过了“三皇杯”、“硇洲-霞山联谊赛”等大大小小的比赛。然而举办比赛并非一帆风顺,赞助商经常在关键时刻突然变卦,原本说好全程支持,到最后只提供赛后的奖金,而伙食、出行等其他费用只能由黄伙友自掏腰包,一场场比赛下来,黄伙友共计垫付了1万多元。“多亏了我家人一直都在支持我。”黄老说:“我爱人和我孩子有时还会来帮忙,我们还把单位分配的那间40多平米的房间腾出来,当作大家平时练习的棋室。”
像黄伙友一样平凡的老同志很多,但能像他一样坚持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却不多。从1978年入党至今,他既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又能把自己的棋艺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免费开班授徒,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正是这样的正能量,幻化成了一名普通党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遗余力传承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