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园地 » 详细
黄伙友:老有所乐 行棋不悔
作者:白菊仙  黄建星  林川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陪伴热科院加工所退休职工黄伙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宝贝”,不仅是那把已经生锈的扳手,还有一副斑驳陈旧的象棋盘。他的人生犹如这一场棋局,在社会变化的大潮中,跌宕起伏。但一提到象棋,黄伙友常常豪放地富有诗情画意地笑着说:“炮马纵横会奕友,来世仍作马骝王。”

意外与象棋结缘

  黄伙友从小就会下象棋,但是与象棋结缘却是因为一场事故。小学一年级时,年少的黄伙友和小伙伴们常喜欢去家附近的一个小岛上玩耍,尤其是用脸盆盖住蜂窝。然而,有一次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因为调皮,故意去把脸盆上的漏洞打开,被扑面而来的蜜蜂叮了一脸,所幸得到及时治疗,并无大碍。小伙伴的爸爸却并不乐意,他把黄伙友和其他几个小伙伴叫了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但是转念一想,孩子们实在是没有其他好玩的东西,于是,他想到了把这帮毛孩子召集起来,统一教授下象棋,引导孩子们把精力和兴趣爱好集中在有益于心智发育的游戏上来。


  这个新鲜事物,一下子勾起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常常因为下象棋而乐此不疲。黄伙友不仅在这群孩子中脱颖而出,更是在四年级时就打败了自己的师傅。他参军之后,还在华南垦殖局林业工程部队的棋赛中夺得冠军。


  “我搞了40多年的冷冻机器维护,下棋上班两不误。”黄伙友告诉笔者。1975年他转业来到了湛江加工所,师从冷冻机器维修老前辈——周振顺工程师,并以过硬的技术本领留在加工所下属的工厂。相比其他同事,黄伙友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琢磨。他常常在别人下班回家后,还待在厂房里将机器拆开重新组装,研究其中的“奥妙”。在当时,黄伙友属于稀缺技术人才,不仅是湛江,连广西北海等地的不少企业听说他专业技术强,都纷纷慕名找上门来,请他帮忙维修冷冻机器。


  每逢节假日,黄伙友就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切磋棋艺,一边是上班时间的维修技师,一边是节假日里的下棋高手,他在两个角色间切换自如。


工匠生涯长伴棋

  “下棋不仅仅是技艺,追求的是极至,我更是从中感悟到属于我的棋艺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恰逢国家工业发展困难时期,黄伙友在工作上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零件。但是,机器坏了又必须得尽快维修,否则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开工,等不到现成的零件,他只好自己找来材料,依照图纸和经验,依靠手工,一点一点地打磨零件。有时候,碰到机器规格和零件有细微的误差,其他同事说凑合用一下就OK了,但他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再加工至合理尺寸后,才放心地拿去用。


  尽管他已是单位机械维修的能工巧匠,但他深知机器维修是电工技术与钳工技术的高度融合,缺一不可。虽然当时年近40岁了,但是仍然怀揣着一颗好胜心,参加了电工培训班的考试,报考技师资格证。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举动在其他人眼里看来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程”,有的人说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考证,不如一起出来喝茶下棋,享受闲适生活。但黄伙友并不为之所动,他坚持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当作是在下一场棋,认定了的目标就一步步地去行动、去实现。这名考场上年龄最大的考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顺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资格证。勤奋敬业、专心致志、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黄伙友身上彰显。


  这么多年过去了,黄伙友一直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管所干的活是苦活累活,但他无怨无悔,并一直热爱着这份工作。当收到退休通知书时,“手机都快握不住了,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自己挥洒了40多年汗水的岗位,失落、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我非常崇敬,满心热爱”黄伙友对我们说道,自己的一辈子都留在了加工所,对这里不仅仅是留恋,更是心怀感恩之情。


笔墨描绘棋文化

  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何必总是在意过去。黄伙友从加工所退休后,慢慢调整心态,对生活多了一份淡然与旷达,他说是象棋让自己走出了刚退休时的失落状态,而现在他想要发挥余热,努力发展中国的棋文化。于是,周围人常能听到黄老挂在嘴边的那句顺口溜:“学好棋文化,走遍全中国都不怕。”


  退休后黄伙友开始喜欢上舞文弄墨,经常给报纸杂志撰稿,拿起笔杆尽情地描绘自己人生又一个春天,并被湛江市新闻学会、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聘为会员、湛江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稿件字数累计500万字。特别是在写棋讲棋,教棋育人,宏扬国粹,推广中国棋文化等,不亦乐乎。


  他亲自编写中国棋文化教材,他撰写的作品《粤西棋王故事》深受读者的喜爱,教材选用象棋实战中比较精而又典型的局例,结合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成语典故等,以兵法理论、故事情节加以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启迪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智慧。根据棋才摇篮的特点,饶有兴趣地编写了一首《小棋仕之歌》,歌词:准备了好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威武的小棋手,答答滴答滴,答滴答……。根据电影《红孩子》主题歌《儿童团之歌》的曲谱成歌曲,让小棋手放声歌唱,在快乐中成长。黄老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湛江市书法协会副主席陈仕培曾评价他为“粤西第一笔”。


热心培养小棋手

  2012年,黄伙友参加创建“湛江市霞山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并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棋才摇篮活动中心,主要培养4-13岁少年儿童学棋习艺。


  湛江市少年组甲组冠军钟翘生、华南中小学生三棋赛冠军黄和焱……说起这些年纪轻轻的小棋手们,黄伙友满脸自豪。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的学生,是他悉心培养教育着这班小小棋手。在培训、培养少年儿童棋手时,他总是苦口婆想地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运动员守则。引导孩子树立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城实谦虚、刻苦训练、不骄不躁的良好道德作风。


老少对弈共享天伦之乐    


  黄伙友成为了湛江市小有名气的象棋老师,每个暑假都会专门为小朋友开办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象棋培训班,过来上课的孩子们总是挤满了桌椅。而他一手创办的棋文化中心如今也走过第4个年头,举办过了“三皇杯”、“硇洲-霞山联谊赛”等大大小小的比赛。然而举办比赛并非一帆风顺,赞助商经常在关键时刻突然变卦,原本说好全程支持,到最后只提供赛后的奖金,而伙食、出行等其他费用只能由黄伙友自掏腰包,一场场比赛下来,黄伙友共计垫付了1万多元。“多亏了我家人一直都在支持我。”黄老说:“我爱人和我孩子有时还会来帮忙,我们还把单位分配的那间40多平米的房间腾出来,当作大家平时练习的棋室。”


  当笔者随黄老一同参观时,发现棋室里摆放将近20套规格一致的棋盘,做工考究。仔细一问才知道,棋室里的各种器材设施加起来,需花费将近1万元。而这些都是黄伙友用自己的养老金来购买或者找单位赞助的旧物,一点点将棋室建设起来。他满怀豪情地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把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棋才摇篮活动中心培育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像黄伙友一样平凡的老同志很多,但能像他一样坚持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却不多。从1978年入党至今,他既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又能把自己的棋艺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免费开班授徒,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正是这样的正能量,幻化成了一名普通党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遗余力传承棋文化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老年园地

黄伙友:老有所乐 行棋不悔

  作者: 白菊仙  黄建星  林川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陪伴热科院加工所退休职工黄伙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宝贝”,不仅是那把已经生锈的扳手,还有一副斑驳陈旧的象棋盘。他的人生犹如这一场棋局,在社会变化的大潮中,跌宕起伏。但一提到象棋,黄伙友常常豪放地富有诗情画意地笑着说:“炮马纵横会奕友,来世仍作马骝王。”

意外与象棋结缘

  黄伙友从小就会下象棋,但是与象棋结缘却是因为一场事故。小学一年级时,年少的黄伙友和小伙伴们常喜欢去家附近的一个小岛上玩耍,尤其是用脸盆盖住蜂窝。然而,有一次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因为调皮,故意去把脸盆上的漏洞打开,被扑面而来的蜜蜂叮了一脸,所幸得到及时治疗,并无大碍。小伙伴的爸爸却并不乐意,他把黄伙友和其他几个小伙伴叫了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但是转念一想,孩子们实在是没有其他好玩的东西,于是,他想到了把这帮毛孩子召集起来,统一教授下象棋,引导孩子们把精力和兴趣爱好集中在有益于心智发育的游戏上来。


  这个新鲜事物,一下子勾起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常常因为下象棋而乐此不疲。黄伙友不仅在这群孩子中脱颖而出,更是在四年级时就打败了自己的师傅。他参军之后,还在华南垦殖局林业工程部队的棋赛中夺得冠军。


  “我搞了40多年的冷冻机器维护,下棋上班两不误。”黄伙友告诉笔者。1975年他转业来到了湛江加工所,师从冷冻机器维修老前辈——周振顺工程师,并以过硬的技术本领留在加工所下属的工厂。相比其他同事,黄伙友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琢磨。他常常在别人下班回家后,还待在厂房里将机器拆开重新组装,研究其中的“奥妙”。在当时,黄伙友属于稀缺技术人才,不仅是湛江,连广西北海等地的不少企业听说他专业技术强,都纷纷慕名找上门来,请他帮忙维修冷冻机器。


  每逢节假日,黄伙友就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切磋棋艺,一边是上班时间的维修技师,一边是节假日里的下棋高手,他在两个角色间切换自如。


工匠生涯长伴棋

  “下棋不仅仅是技艺,追求的是极至,我更是从中感悟到属于我的棋艺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恰逢国家工业发展困难时期,黄伙友在工作上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零件。但是,机器坏了又必须得尽快维修,否则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开工,等不到现成的零件,他只好自己找来材料,依照图纸和经验,依靠手工,一点一点地打磨零件。有时候,碰到机器规格和零件有细微的误差,其他同事说凑合用一下就OK了,但他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再加工至合理尺寸后,才放心地拿去用。


  尽管他已是单位机械维修的能工巧匠,但他深知机器维修是电工技术与钳工技术的高度融合,缺一不可。虽然当时年近40岁了,但是仍然怀揣着一颗好胜心,参加了电工培训班的考试,报考技师资格证。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举动在其他人眼里看来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程”,有的人说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考证,不如一起出来喝茶下棋,享受闲适生活。但黄伙友并不为之所动,他坚持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当作是在下一场棋,认定了的目标就一步步地去行动、去实现。这名考场上年龄最大的考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顺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资格证。勤奋敬业、专心致志、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黄伙友身上彰显。


  这么多年过去了,黄伙友一直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管所干的活是苦活累活,但他无怨无悔,并一直热爱着这份工作。当收到退休通知书时,“手机都快握不住了,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自己挥洒了40多年汗水的岗位,失落、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我非常崇敬,满心热爱”黄伙友对我们说道,自己的一辈子都留在了加工所,对这里不仅仅是留恋,更是心怀感恩之情。


笔墨描绘棋文化

  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何必总是在意过去。黄伙友从加工所退休后,慢慢调整心态,对生活多了一份淡然与旷达,他说是象棋让自己走出了刚退休时的失落状态,而现在他想要发挥余热,努力发展中国的棋文化。于是,周围人常能听到黄老挂在嘴边的那句顺口溜:“学好棋文化,走遍全中国都不怕。”


  退休后黄伙友开始喜欢上舞文弄墨,经常给报纸杂志撰稿,拿起笔杆尽情地描绘自己人生又一个春天,并被湛江市新闻学会、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聘为会员、湛江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稿件字数累计500万字。特别是在写棋讲棋,教棋育人,宏扬国粹,推广中国棋文化等,不亦乐乎。


  他亲自编写中国棋文化教材,他撰写的作品《粤西棋王故事》深受读者的喜爱,教材选用象棋实战中比较精而又典型的局例,结合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成语典故等,以兵法理论、故事情节加以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启迪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智慧。根据棋才摇篮的特点,饶有兴趣地编写了一首《小棋仕之歌》,歌词:准备了好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威武的小棋手,答答滴答滴,答滴答……。根据电影《红孩子》主题歌《儿童团之歌》的曲谱成歌曲,让小棋手放声歌唱,在快乐中成长。黄老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湛江市书法协会副主席陈仕培曾评价他为“粤西第一笔”。


热心培养小棋手

  2012年,黄伙友参加创建“湛江市霞山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并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棋才摇篮活动中心,主要培养4-13岁少年儿童学棋习艺。


  湛江市少年组甲组冠军钟翘生、华南中小学生三棋赛冠军黄和焱……说起这些年纪轻轻的小棋手们,黄伙友满脸自豪。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的学生,是他悉心培养教育着这班小小棋手。在培训、培养少年儿童棋手时,他总是苦口婆想地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运动员守则。引导孩子树立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城实谦虚、刻苦训练、不骄不躁的良好道德作风。


老少对弈共享天伦之乐    


  黄伙友成为了湛江市小有名气的象棋老师,每个暑假都会专门为小朋友开办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象棋培训班,过来上课的孩子们总是挤满了桌椅。而他一手创办的棋文化中心如今也走过第4个年头,举办过了“三皇杯”、“硇洲-霞山联谊赛”等大大小小的比赛。然而举办比赛并非一帆风顺,赞助商经常在关键时刻突然变卦,原本说好全程支持,到最后只提供赛后的奖金,而伙食、出行等其他费用只能由黄伙友自掏腰包,一场场比赛下来,黄伙友共计垫付了1万多元。“多亏了我家人一直都在支持我。”黄老说:“我爱人和我孩子有时还会来帮忙,我们还把单位分配的那间40多平米的房间腾出来,当作大家平时练习的棋室。”


  当笔者随黄老一同参观时,发现棋室里摆放将近20套规格一致的棋盘,做工考究。仔细一问才知道,棋室里的各种器材设施加起来,需花费将近1万元。而这些都是黄伙友用自己的养老金来购买或者找单位赞助的旧物,一点点将棋室建设起来。他满怀豪情地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把湛江市中国棋文化推广中心棋才摇篮活动中心培育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像黄伙友一样平凡的老同志很多,但能像他一样坚持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却不多。从1978年入党至今,他既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又能把自己的棋艺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免费开班授徒,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正是这样的正能量,幻化成了一名普通党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遗余力传承棋文化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