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详细
从《颜氏家训》谈家风学风
作者:未名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家风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良好家风的共同特点是,崇德向善,明理知耻,讲求礼义。家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修养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可见修身的重要性。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三严三实”将“严以修身”放在首位,可见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作者颜之推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吾家风教,素为整密”。因此将自身的立身、处世、治家、治学的经验,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对子孙有所帮助。《颜氏家训》旨在“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德行、书翰、文章、学识”是颜氏家族历代传承不衰的家风和学风。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特别注重家风和学风建设。认为治家和治国同理,一定要赏罚分明。父母兄长要“以行为教”、“以学为教”、“以身为教”。读书治学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弥补不足,行道利世。

   家风
  教子婴孩是传统家教的共识,在孩子尚未懂事时,就要对其进行孝、仁、礼、义等方面的教育。该做的让孩子去做,不该做的要坚决制止。“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否则“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秉性形成后,不良习气就很难改了。
  关于家庭内部关系的处理。颜之推认为家庭要和睦。夫妇、父子、兄弟、妯娌相处融洽是家族兴盛的基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是治家的基本原则。“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父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过分亲昵容易产生怠慢之心,不拘礼节就不易做到父慈子孝。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情同手足。兄弟之间如果不和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家族中的子弟都会互相疏远。有的人结交天下之士,相处融洽,兄弟间却疏而不亲,不知兄友弟恭。因此须自上而下推行,通过前人影响后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关于节俭与吝啬的问题。孔子云:“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节俭是指合乎礼制的节省,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之人不加以救助。颜之推认为舍得施舍的人过于奢侈,节俭的人对穷人过于吝啬,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就完美了。
  关于治家宽严的问题。颜之推认为世间的一些名士,治家之道过于讲究宽厚仁慈,以至于日常饮食和用来馈赠亲友的东西,僮仆都敢从中减损。答应接济他人的钱物,妻子儿女却从中克扣,这是家庭的不幸。今天出事的领导干部中,有不少是因对家属、秘书、司机等管教不严,而造成个人锒铛入狱、国家财产损失。可见治家要有一定的法度,宽严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
  颜氏家族淡泊名利、勤俭节约的传统来自其始祖颜回。孔子曾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德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一生清贫,不慕富贵,恪守儒家的道德修养,追求儒家的人生境界,为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为颜氏家族的家风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风
  自古士大夫的子弟,在几岁以后无不接受教育,“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成年以后,更加重视教育。“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年轻一代不能只依靠祖上的荫庇,因一官半职而忘记学习。只有通过勤学,方能立身于世。不论在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
  梁朝在全盛时期,贵族子弟不学无术,养尊处优。颜之推痛斥这种现象,认为这种靠祖上荫庇、不劳而获的行为不是长久之计。如遇社会变革,这些贵族子弟因无真才实学而在乱世中颠沛流离,会成为社会庸流。如果有学问和技艺,随处可以安居。因此“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技艺中最容易学习且值得推崇者,无过于读书。“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颜之推认为读书治学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不是为了做官追求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明理,既不空谈也无不作为。不能以有学问之人的贫贱,和没学问之人的富贵相比较。要多向古人学习。在侍奉父母方面,学习古人与父母如何交谈,体察父母心意,不违父母心愿做事。在忠君报国方面,要学习古人守职无侵,临危授命,不忘诚谏,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在勤俭持家方面,要学习古人如何恭谨节俭、谦卑自牧,以恭敬为立身之基,以礼让为处世根本。自知行为有过失,就要收敛、抑制。在金钱欲望面前,学习古人如何重义轻财,少私寡欲,体恤穷人,懂得施舍。在生死方面,颜之推反对因“贪欲”而“伤生”,因“谗慝”而“致死”。君子应该珍惜生命,但要敢于担当。因忠孝而被害,行仁义而获罪,舍身救国是君子应当做的。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世袭传承的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伦常在家庭、家族中的价值体现。良好的家风建设有利于党风政风清明、社风民风淳朴。良好的学风有利于个人智慧的开发,道德修养的提升,社会不良风气的改进。通过家风与学风的建设与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正能量。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廉政文化

从《颜氏家训》谈家风学风

  作者: 未名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家风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良好家风的共同特点是,崇德向善,明理知耻,讲求礼义。家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修养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可见修身的重要性。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三严三实”将“严以修身”放在首位,可见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作者颜之推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吾家风教,素为整密”。因此将自身的立身、处世、治家、治学的经验,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对子孙有所帮助。《颜氏家训》旨在“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德行、书翰、文章、学识”是颜氏家族历代传承不衰的家风和学风。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特别注重家风和学风建设。认为治家和治国同理,一定要赏罚分明。父母兄长要“以行为教”、“以学为教”、“以身为教”。读书治学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弥补不足,行道利世。

   家风
  教子婴孩是传统家教的共识,在孩子尚未懂事时,就要对其进行孝、仁、礼、义等方面的教育。该做的让孩子去做,不该做的要坚决制止。“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否则“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秉性形成后,不良习气就很难改了。
  关于家庭内部关系的处理。颜之推认为家庭要和睦。夫妇、父子、兄弟、妯娌相处融洽是家族兴盛的基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是治家的基本原则。“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父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过分亲昵容易产生怠慢之心,不拘礼节就不易做到父慈子孝。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情同手足。兄弟之间如果不和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家族中的子弟都会互相疏远。有的人结交天下之士,相处融洽,兄弟间却疏而不亲,不知兄友弟恭。因此须自上而下推行,通过前人影响后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关于节俭与吝啬的问题。孔子云:“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节俭是指合乎礼制的节省,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之人不加以救助。颜之推认为舍得施舍的人过于奢侈,节俭的人对穷人过于吝啬,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就完美了。
  关于治家宽严的问题。颜之推认为世间的一些名士,治家之道过于讲究宽厚仁慈,以至于日常饮食和用来馈赠亲友的东西,僮仆都敢从中减损。答应接济他人的钱物,妻子儿女却从中克扣,这是家庭的不幸。今天出事的领导干部中,有不少是因对家属、秘书、司机等管教不严,而造成个人锒铛入狱、国家财产损失。可见治家要有一定的法度,宽严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
  颜氏家族淡泊名利、勤俭节约的传统来自其始祖颜回。孔子曾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德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一生清贫,不慕富贵,恪守儒家的道德修养,追求儒家的人生境界,为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为颜氏家族的家风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风
  自古士大夫的子弟,在几岁以后无不接受教育,“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成年以后,更加重视教育。“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年轻一代不能只依靠祖上的荫庇,因一官半职而忘记学习。只有通过勤学,方能立身于世。不论在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
  梁朝在全盛时期,贵族子弟不学无术,养尊处优。颜之推痛斥这种现象,认为这种靠祖上荫庇、不劳而获的行为不是长久之计。如遇社会变革,这些贵族子弟因无真才实学而在乱世中颠沛流离,会成为社会庸流。如果有学问和技艺,随处可以安居。因此“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技艺中最容易学习且值得推崇者,无过于读书。“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颜之推认为读书治学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不是为了做官追求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明理,既不空谈也无不作为。不能以有学问之人的贫贱,和没学问之人的富贵相比较。要多向古人学习。在侍奉父母方面,学习古人与父母如何交谈,体察父母心意,不违父母心愿做事。在忠君报国方面,要学习古人守职无侵,临危授命,不忘诚谏,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在勤俭持家方面,要学习古人如何恭谨节俭、谦卑自牧,以恭敬为立身之基,以礼让为处世根本。自知行为有过失,就要收敛、抑制。在金钱欲望面前,学习古人如何重义轻财,少私寡欲,体恤穷人,懂得施舍。在生死方面,颜之推反对因“贪欲”而“伤生”,因“谗慝”而“致死”。君子应该珍惜生命,但要敢于担当。因忠孝而被害,行仁义而获罪,舍身救国是君子应当做的。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世袭传承的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伦常在家庭、家族中的价值体现。良好的家风建设有利于党风政风清明、社风民风淳朴。良好的学风有利于个人智慧的开发,道德修养的提升,社会不良风气的改进。通过家风与学风的建设与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正能量。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