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详细
一辈子不忘"党员"初心
作者:未名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6-06-28
    父亲是一名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退休在基层的老党员。45年前的7月1日,父亲在当时的开建公社凤山大队支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我从农村到部队,再回到农村生活和工作,我发现党员在哪儿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感觉到,能够入党,既很光荣,也更能发挥作用,多为老百姓做点事。”每每谈到自己的入党动机,父亲的眼里总闪着坚毅的目光。

    父亲对党员最早的印象,来自于自然灾害期间负责大队保管室的会计。那时候,会计负责保管粮食仓库,家里老老小小12口人,生活也极为困难,但会计宁可孩子饿得直哭也从未动过半点私心拿点公家的玉米,村里人也特别信任他,因为他说:“我是共产党员!”父亲说,虽然自己那时年龄还小,但心里对党员已经佩服得不得了。长大后,父亲参了军,部队里流传的一名党员故事,同样在他心中扎了根:长征路上,一位红军战士在厚厚的积雪中牺牲,但他高高擎起一只胳膊,拳头紧握。掰开拳头,里面是一张党员证和一块银元。这个故事,使父亲更加坚定了入党选择,激励他坚定党员信仰和发挥党员作用。

    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隔壁的老党员大伯就告诉父亲:入党就不能怕吃苦,分粮时不能和社员抢,不能怕社员找麻烦,劳动中要干在群众前面……大伯的一番话,加深了父亲对党员的理解。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父亲主动申请到大队修水库的工地上工作。“你爹在修水库的时候,总是说自己是大队民兵连长,要带头。”母亲在回忆时这样说。

    父亲在修水库的工地上,总是天刚亮就到工地,回来时左邻右舍都已经睡了。干活时总是抢最重的扛,吃饭时总是等到最后。修完水库后,父亲又参与到修建村里的小学中。那段时间,父亲每天都先去五六里外的地方扛修学校的木料,再回来上课。遇到周末时,每天要来回扛四五次。“那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做得多一点、吃苦多一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父亲说。

    两年过后,大伯在“入党介绍人”这一栏为父亲写道:“很吃得苦,不抢功劳,没有私心。”1971年,党的生日这天,父亲在党旗前举起右手宣誓,实现了他的愿望。

    入党后的第三年,父亲转到公社任了书记,之后又转到镇上的派出所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父亲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土地包产到户时,我家的田地是最后分到手的;姨爹、姑爹都是70年代的高中生,但找父亲帮忙到村里工作时,父亲回绝了;在派出所工作时,面对走私车辆的人递上的厚厚信封,父亲没有“放一马”……

    每到“七一”,父亲总是习惯地翻出箱子底下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裹。这个周末,父亲又从包裹里翻出了他珍藏了40多年的党费证,对我说,“这本证书陪我45年了!回想当年,从递交入党申请书起,我就下定决心,一生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辈子!”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中国热科院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技术认可表彰
  • 中国热科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太极拳交流比赛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廉政文化

一辈子不忘"党员"初心

  作者: 未名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016-06-28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父亲是一名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退休在基层的老党员。45年前的7月1日,父亲在当时的开建公社凤山大队支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我从农村到部队,再回到农村生活和工作,我发现党员在哪儿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感觉到,能够入党,既很光荣,也更能发挥作用,多为老百姓做点事。”每每谈到自己的入党动机,父亲的眼里总闪着坚毅的目光。

    父亲对党员最早的印象,来自于自然灾害期间负责大队保管室的会计。那时候,会计负责保管粮食仓库,家里老老小小12口人,生活也极为困难,但会计宁可孩子饿得直哭也从未动过半点私心拿点公家的玉米,村里人也特别信任他,因为他说:“我是共产党员!”父亲说,虽然自己那时年龄还小,但心里对党员已经佩服得不得了。长大后,父亲参了军,部队里流传的一名党员故事,同样在他心中扎了根:长征路上,一位红军战士在厚厚的积雪中牺牲,但他高高擎起一只胳膊,拳头紧握。掰开拳头,里面是一张党员证和一块银元。这个故事,使父亲更加坚定了入党选择,激励他坚定党员信仰和发挥党员作用。

    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隔壁的老党员大伯就告诉父亲:入党就不能怕吃苦,分粮时不能和社员抢,不能怕社员找麻烦,劳动中要干在群众前面……大伯的一番话,加深了父亲对党员的理解。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父亲主动申请到大队修水库的工地上工作。“你爹在修水库的时候,总是说自己是大队民兵连长,要带头。”母亲在回忆时这样说。

    父亲在修水库的工地上,总是天刚亮就到工地,回来时左邻右舍都已经睡了。干活时总是抢最重的扛,吃饭时总是等到最后。修完水库后,父亲又参与到修建村里的小学中。那段时间,父亲每天都先去五六里外的地方扛修学校的木料,再回来上课。遇到周末时,每天要来回扛四五次。“那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做得多一点、吃苦多一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父亲说。

    两年过后,大伯在“入党介绍人”这一栏为父亲写道:“很吃得苦,不抢功劳,没有私心。”1971年,党的生日这天,父亲在党旗前举起右手宣誓,实现了他的愿望。

    入党后的第三年,父亲转到公社任了书记,之后又转到镇上的派出所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父亲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土地包产到户时,我家的田地是最后分到手的;姨爹、姑爹都是70年代的高中生,但找父亲帮忙到村里工作时,父亲回绝了;在派出所工作时,面对走私车辆的人递上的厚厚信封,父亲没有“放一马”……

    每到“七一”,父亲总是习惯地翻出箱子底下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裹。这个周末,父亲又从包裹里翻出了他珍藏了40多年的党费证,对我说,“这本证书陪我45年了!回想当年,从递交入党申请书起,我就下定决心,一生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辈子!”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