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详细
古代清官的离任
作者:未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16-11-30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声不仅在人去之后,在人去之时就会有生动的反映。

    三国时期,陆绩任郁林太守,政绩显著,为官清廉。任满东归时,陆绩须取海道返乡,船夫看到他一家所带物品实在太少,恐难抵抗风浪,建议他再带一些东西上船。恰巧岸边有一块大石头,陆绩以石压舱,才得以平安渡海。这块无名的压舱石后来被敬称为“廉石”,陆绩的故事也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隋朝赵轨在齐州任上,考绩连续多年最佳,受到朝廷嘉奖,召其入朝为官。离任时,父老乡亲前来送别,有老人拭泪说道:“您在此为官,勤政爱民,从不受贿纳物,我们敬仰您的操守,不敢用酒相送。您清廉如水,今斟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也甚是动容,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与百姓依依话别。

    最为感人的清官离任故事应数明代的况钟。宣德六年(1431),况钟的母亲去世,按照规定,他必须回原籍“丁忧”,三年服丧期满才能复职。苏州数千人闻此“请求夺情起复”,并作民谣:“况太守,民父母,早归来,慰田叟。”宣德十年(1435),况钟进京述职,百姓怕他调任,在他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离开。正统四年(1439),况钟任苏州知府九年时,要赴京考绩,百姓纷纷前来饯行,况钟作诗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况钟赴京后,因政绩突出要升官,百姓数万人上书挽留,朝廷赐况钟正三品,让其仍回苏州做知府。正统七年(1442),况钟病死在任上,“民多垂泣送其柩归”,并立祠堂以示崇敬。

    从这些离任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清官的“获得感”,也不禁沉思,官之清廉,民之所盼。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肩负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冀,这就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中国热科院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技术认可表彰
  • 中国热科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太极拳交流比赛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廉政文化

古代清官的离任

  作者: 未名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 2016-11-30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声不仅在人去之后,在人去之时就会有生动的反映。

    三国时期,陆绩任郁林太守,政绩显著,为官清廉。任满东归时,陆绩须取海道返乡,船夫看到他一家所带物品实在太少,恐难抵抗风浪,建议他再带一些东西上船。恰巧岸边有一块大石头,陆绩以石压舱,才得以平安渡海。这块无名的压舱石后来被敬称为“廉石”,陆绩的故事也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隋朝赵轨在齐州任上,考绩连续多年最佳,受到朝廷嘉奖,召其入朝为官。离任时,父老乡亲前来送别,有老人拭泪说道:“您在此为官,勤政爱民,从不受贿纳物,我们敬仰您的操守,不敢用酒相送。您清廉如水,今斟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也甚是动容,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与百姓依依话别。

    最为感人的清官离任故事应数明代的况钟。宣德六年(1431),况钟的母亲去世,按照规定,他必须回原籍“丁忧”,三年服丧期满才能复职。苏州数千人闻此“请求夺情起复”,并作民谣:“况太守,民父母,早归来,慰田叟。”宣德十年(1435),况钟进京述职,百姓怕他调任,在他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离开。正统四年(1439),况钟任苏州知府九年时,要赴京考绩,百姓纷纷前来饯行,况钟作诗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况钟赴京后,因政绩突出要升官,百姓数万人上书挽留,朝廷赐况钟正三品,让其仍回苏州做知府。正统七年(1442),况钟病死在任上,“民多垂泣送其柩归”,并立祠堂以示崇敬。

    从这些离任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清官的“获得感”,也不禁沉思,官之清廉,民之所盼。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肩负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冀,这就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