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提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党是一个集体概念,是由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构成。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更是党的形象代言人。毛泽东曾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也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实践充分证明,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拿自己开刀,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改进工作才能立竿见影。
对于如何从严治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好人、用对人是头等大事,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厉行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治“四风”为切入点,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正风反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要求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好干部、如何选好用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等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管党治党的鲜明特点,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供了重要指导。
古人言:“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选人用人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在选人用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不但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要求,还明确了好干部的重要标准。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指示及在之后多个重要会议上,提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与县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党的干部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党员干部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提出四点要求,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成为好干部,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培养是基础,培养是源头。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把严格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纵观干部成长规律,基层一线始终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培养平台。实践出真知,磨砺出干部。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和谐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最锻炼人,最磨砺人,也最考验人。实践锻炼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着提拔,如果那样,必然会身子去了心没去,还是与群众格格不入,那就是弄虚作假了。要注重用好干部考核这个“指挥棒”,不断改进考核方法手段,让干部不敢消极不敢怠慢,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营造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得重用的环境。培养不等于照顾,培养不等于“放养”,培养出好干部,管理监督必不可少。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提醒干部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选人用人,事关全局,社会瞩目,群众关注。选对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选错人,涣散人心、带坏风气。只有严格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才是选贤任能的根本保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健全和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实现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才能减少选人用人中的失误,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所以,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这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解决选人用人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
对于如何从严治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好人、用对人是头等大事,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厉行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治“四风”为切入点,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正风反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要求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好干部、如何选好用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等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管党治党的鲜明特点,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供了重要指导。
古人言:“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选人用人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在选人用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不但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要求,还明确了好干部的重要标准。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指示及在之后多个重要会议上,提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与县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党的干部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党员干部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提出四点要求,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成为好干部,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培养是基础,培养是源头。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把严格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纵观干部成长规律,基层一线始终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培养平台。实践出真知,磨砺出干部。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和谐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最锻炼人,最磨砺人,也最考验人。实践锻炼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着提拔,如果那样,必然会身子去了心没去,还是与群众格格不入,那就是弄虚作假了。要注重用好干部考核这个“指挥棒”,不断改进考核方法手段,让干部不敢消极不敢怠慢,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营造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得重用的环境。培养不等于照顾,培养不等于“放养”,培养出好干部,管理监督必不可少。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提醒干部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选人用人,事关全局,社会瞩目,群众关注。选对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选错人,涣散人心、带坏风气。只有严格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才是选贤任能的根本保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健全和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实现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才能减少选人用人中的失误,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所以,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这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解决选人用人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