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签约仪式,校、行、学生三方一致认为建立互信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有可为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方堃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9-07-01
5月21日,滂沱大雨没能阻挡我校贫困生贷款的热情,火爆异常的招待所里,886名01、00级的贫困学生纷纷在合同书和借款借据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他们是幸运的,在全国高校助学贷款政策风雨飘摇的今天,贷款虽然迟来了半年,他们最终还是享受到了这项优惠政策。
作为我省最早为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的高校,由于其信誉度较高,制度较为完善,工作到位,它目前是我省唯一一所继续此项业务的高校。自2000年8月26日正式开展此项业务以来。4年间,共有1675名贫困大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1293万元,合同金额达到1600万。
今年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很多高校都纷纷停止了对国家助学贷款,而我校却不仅未受银行冷遇,反而得到了银行以及广大学生的配合,原因何在?
仅仅是我省高校助学贷款还贷的第一年,可今年为什么许多银行要急匆匆的停止下一批助学贷款业务或者提出更为严格的条件呢?据了解,主要原因便是贷款人欠息严重。对于借款者来说,一个季度的利息不过几十元,可却要履行十分繁杂的手续,于是利息也就一笔笔地欠着,银行对于借贷者的诚信度也就大打折扣,从而不敢再开展下一笔业务。
“如果严格按合同来讲,现在大学生借贷者的违约率很高,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40%以上”建行儋州支行孙政经理说,“不是说他们不还才叫违约。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签了合同却不把它当会事,利息也不缴,联系方式换了,我们也不知道。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互信都没有,我们还敢轻易放款吗?”
银行的贷款是要冒风险的,因为他们所得到的抵押只是无产抵押。许多学生对此也又他们自己的看法,00植保的黄文伟拿到了他在大学里的最后一笔贷款,3年间,他一共贷款6600元,工作后4年还清。他说他自己完全有能力还清这笔款。“贷的钱也不多,马上可能就会建立信誉档案了,我不希望因自己不还贷款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失信的人。”
可是,也有许多学生却不这么看,有的学生从借款之日起就不会想什么时候还贷,什么时候交纳利息,甚至还将次挪做他用。久而久之,便影响到了自己和整个学校的声誉。
正是由于自身对贷款的漠视使与银行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使得贷款者、校方、银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尴尬,校方想助学生一臂之力却不敢助,贫困生想完成学业却受到经济制约,银行想承担此项业务却也因学生的诚信度问题而大打折扣。因此,建立三方的互信机制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工作处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开展工作,力求建立一种校、行、学生三方和谐的互信制度。为了追缴拖欠贷款利息的状况,学工处积极地做每位欠息者的工作,努力地与校外的毕业生取得联系,督促其早日交款。目前,已经追缴了396人的利息,有力地配合了银行的还贷工作,使银行对贷款工作重拾信心。学工处助学贷款负责人欧建猛说:“从今天的场面来看,我对今后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很有信心。我们与银行,银行与我们的学生之间都形成了一种默契。这对以后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利的。事实证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项不错的制度,关键就在于人们怎样去落实,怎样去建立一个完善的配套体系去完善。”
据悉,近期内,针对助学贷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工处准备采取进一步措施,如依靠建立学生信誉档案等方法,切实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落实。
[size=3]文字[/size]
作为我省最早为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的高校,由于其信誉度较高,制度较为完善,工作到位,它目前是我省唯一一所继续此项业务的高校。自2000年8月26日正式开展此项业务以来。4年间,共有1675名贫困大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1293万元,合同金额达到1600万。
今年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很多高校都纷纷停止了对国家助学贷款,而我校却不仅未受银行冷遇,反而得到了银行以及广大学生的配合,原因何在?
仅仅是我省高校助学贷款还贷的第一年,可今年为什么许多银行要急匆匆的停止下一批助学贷款业务或者提出更为严格的条件呢?据了解,主要原因便是贷款人欠息严重。对于借款者来说,一个季度的利息不过几十元,可却要履行十分繁杂的手续,于是利息也就一笔笔地欠着,银行对于借贷者的诚信度也就大打折扣,从而不敢再开展下一笔业务。
“如果严格按合同来讲,现在大学生借贷者的违约率很高,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40%以上”建行儋州支行孙政经理说,“不是说他们不还才叫违约。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签了合同却不把它当会事,利息也不缴,联系方式换了,我们也不知道。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互信都没有,我们还敢轻易放款吗?”
银行的贷款是要冒风险的,因为他们所得到的抵押只是无产抵押。许多学生对此也又他们自己的看法,00植保的黄文伟拿到了他在大学里的最后一笔贷款,3年间,他一共贷款6600元,工作后4年还清。他说他自己完全有能力还清这笔款。“贷的钱也不多,马上可能就会建立信誉档案了,我不希望因自己不还贷款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失信的人。”
可是,也有许多学生却不这么看,有的学生从借款之日起就不会想什么时候还贷,什么时候交纳利息,甚至还将次挪做他用。久而久之,便影响到了自己和整个学校的声誉。
正是由于自身对贷款的漠视使与银行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使得贷款者、校方、银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尴尬,校方想助学生一臂之力却不敢助,贫困生想完成学业却受到经济制约,银行想承担此项业务却也因学生的诚信度问题而大打折扣。因此,建立三方的互信机制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工作处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开展工作,力求建立一种校、行、学生三方和谐的互信制度。为了追缴拖欠贷款利息的状况,学工处积极地做每位欠息者的工作,努力地与校外的毕业生取得联系,督促其早日交款。目前,已经追缴了396人的利息,有力地配合了银行的还贷工作,使银行对贷款工作重拾信心。学工处助学贷款负责人欧建猛说:“从今天的场面来看,我对今后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很有信心。我们与银行,银行与我们的学生之间都形成了一种默契。这对以后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利的。事实证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项不错的制度,关键就在于人们怎样去落实,怎样去建立一个完善的配套体系去完善。”
据悉,近期内,针对助学贷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工处准备采取进一步措施,如依靠建立学生信誉档案等方法,切实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落实。
[size=3]文字[/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