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聚焦

中华古典诗词独唱音乐会将举行

打印
【字体:
  为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高尚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党委宣传部将于3月21日(星期二)下午3:00在儋州校区科教主楼一楼报告厅举办“中华古典诗词独唱音乐会”。特邀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张永安教授独唱十七首古典诗词。欢迎大家参加。


附:中华古典诗词独唱音乐会解说词

  中国是诗歌的国土,源远流长、悦耳动听的诗歌宏音在中国大地上嘹亮地振响着。早在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就产生了大批辉煌灿烂的诗章。在群芳竞放、熠熠生辉的古代诗苑,名家灿若星辰,诗体争奇斗艳,流派异彩纷呈。沉博绝丽的大唐诗风,超凡拔俗的宋词韵致至今仍给我们如饮春醪般的至美享受。
  “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对于这样光辉灿烂的文化宝藏,对于这样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诗篇,难道不值得我们撷其精华,学习取清,用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吗?

                 
                     一、关 雎
                 <<诗经.周南>>诗     雷雨声曲
  关关雎鸠,在河之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自古以来,以爱情入诗,俯拾即是。《关雎》冠三百篇之首,述情爱的真切,曾被称为“华夏民族的第一声情唱”。相传雎鸠这种水鸟雌雄情感专一,其一或死,其一忧思不食,憔悴而亡,伉俪之情甚笃。作者写出洲上雎鸠关关相和,欢娱互乐的场景,是对男女挚爱的赞美。《关雎》这首民间情歌通过描写爱情中的苦与乐,吟唱了一首专注隽永的恋歌。它不失为情诗中的上乘只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亦成为求爱的绝句。


                   二、敕勒歌
                北朝民歌      黄准曲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诗为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属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的是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短短二十七字,便出色地画出了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象。在诗篇描绘的天地苍茫、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宏美壮景中,敕勒族人民的豪爽、旷达、率直、刚健的精神面貌显露无遗。诗篇“情寓景中,神游象外”,“语不及情而情自显”,具有无比的艺术魅力,堪称“千古绝唱”。


                     三、静夜思
                 李  白诗      韩中才曲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李白的这首小诗,从“疑”到“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四、前出塞
                   杜  甫诗      张乃诚曲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此诗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番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后四句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了“拥强兵而反黩武”的强烈呼声。在唐人之诗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五、短歌行
                 曹   操词      肖` 珩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写于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虽然遭到失败,但仍然壮志满怀,希望招纳贤才,再图进取。这首诗音韵铿锵有力,章法抑扬有致,语言质朴自然,深沉忧郁的气氛中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情结,表现了诗人积极坚定的进取精神。


                    六、浣溪沙
                  苏  轼诗  胡昭俊曲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小词写于作者因“乌台诗案”而贬居黄州时期,初到黄州,诗人的内心是痛苦消沉的,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一类惴惴不安的诗句。但诗人毕竟有着坦荡旷达的胸怀,当生活安顿下来以后,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诗人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七、明月几时有
                  苏 轼词   古   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是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苏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历久传颂不衰,被前人誉为咏中秋月之绝唱。词的上阙从问月转为赏月,从凝望转为想象,以月宫的清虚渲染气氛,从而突出“醉”字,并通过想象展现中秋月宫琼绝尘寰的奇景,再以自然景物的澄沏辽阔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开朗旷达,向往自然。下阙从赏月回到问月,由月难常圆想到人难常好,,有天上人间、此恨无穷之叹。最后,以“千里共婵娟”呼应起首的“明月”,扣紧中秋赏月,并在乐观旷达的祝愿中结束全词。


                      八、天净沙.思秋
                     马致远词   林光璇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支小令,“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托染“思”,又以“思”映射“秋”,终以“一切景语皆情语”,紧紧扣住“思”字,含蕴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无法解脱排遣的“断肠”之情。这首小令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九、春晓
                孟浩然诗    黎英海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颂读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写景,诗人只选取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雨声。这里是诗人在室内的听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的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那莺啭花香的烂漫春光。小诗的语言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十、虞美人
               李  煜词    李耀东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写于被俘汴京后,是作用血泪凝聚而成的。词中抒写了诗人抚今追昔的深悲巨痛:怕见春花秋月,因为会引起对往事、对故国的痛苦回忆;故国景物依旧,而自己已容颜憔悴,因而产生物是人非的深沉悲哀。最后作者把难以言说的抽象愁情,化为形象的“春水”,既表现他愁情的深广无边,又写出其愁情的绵长无尽,使人在领略倾泻澎湃愁情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悲壮阔大的意境,成为词中咏愁名句,为人们广为传诵。


                    十一、垓下歌
                  项 雨词    子 玮曲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名籍,字雨。秦二世元年,跟从叔父项粱起义。项粱战死后,项羽率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八年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驻兵垓下,兵少粮尽,被刘邦军围困。夜晚,项羽听到四面汉军皆楚歌,他预感到大势已去,饮酒帐中,慷慨悲歌,写了这首诗。《垓下歌》是项羽自刎前的一首挽歌,也是一曲英雄末路的悲歌。这首短歌用骏马、美人作陪衬,显示出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

                
                  十二、从军行
               王昌龄诗    施光南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此诗上片写的是边塞征戍者的艰苦战斗生活和他的誓死卫土守边的坚定意志。这首诗由远天云山写到归路城关,把边苦与乡情融成一体,最后让战士的壮心统御思归的寂苦愁情,真实自然地转升入格调高昂的境界,强烈地突现出戍边将士的英勇、刚毅、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
  此诗下片短小精炼、言简义赅。短短二十八字,有对关塞悠久的时间追溯,有广袤辽阔的空间展示,有征人的边愁、思归的悬念,有对戍卒的同情和对边将无能的不满,有对英才良将的企盼,也有诗人自身跃跃欲试、横槊卫边的渴望......尤其是开头两句,囊括古今,包举万里,令人情思飞越,遐想千古。

                     十三、忆秦娥
                   李  白词    冼星海曲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四十六字的小令,上片写悲凉凄咽的萧声,把秦娥突然从梦中惊醒。这时秦娥楼上,月光如水,凄清寂寞。在秦娥楼上的月光中,她还依稀记得做梦时,春天来了,扬柳青了,自己正为灞陵惜别而悲伤。下片写秦娥在清秋时节去登乐游原远眺,盼望亲人归来,可是咸阳古道上信使全无,音信断绝。展现在她眼前的只有西风中的夕阳,只有汉皇的坟墓及其两边的石牌坊。这首词借描写秦娥的离愁别绪,抒发了作者的怀人念远之情。


                     十四、赤壁怀古
               苏   轼词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写。诗人时年四十七岁。苏轼本是一个颇有政治抱负的人物,但时至今日人将半百,功业未成,见到自己所游之地名曰“赤壁”,不禁想起了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以及在这场争逐中出奇制胜,建树英雄业绩的周瑜。诗人神往于豪杰人物,对比之下,更感自己的无所作为,至此忽生“人间如梦”的思想,向江上明月扬洒杯中酒,以寄感慨。在此词中,他崇慕功业,神往雄杰,但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人生有为,当须尽早,但自己却“早生华发”;眼见壮阔奇妙景色,惊赞“江山如画”,回到自己遭遇的地位上来,又有“人间如梦”之感。但在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中,雄主义的豪迈精神,却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正是这首词历久传颂不衰的主要原因。

                          
                       十五、游子吟
                   孟    郊诗     吕    冰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母亲手中的针线,是为远行的儿子赶制征衣。针线牵引着一颗慈母的心呵,针脚扎得细细,线儿缝得密密,怕是儿子延误了归期。哦,母亲,每当忆起您为我缝衣,我就想到鲜嫩的小草,在春天阳光下沐浴。儿女就像一株小草啊,对于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又怎能报答得了万一?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篇为诗人早年离家游宦时所作。诗人以平淡的言语,写平凡锁屑的家常,却道出了人类最伟大而永恒的爱,朴实真切,拨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弦,唤起普天之下儿女的联想与深挚的怀念。


                      十六、七步诗
                  曹    植诗    林光旋编配
  煮豆燃豆萁,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记载在〈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据说曹丕嫉妒“才高八斗“的弟弟曹植,总想找机会除掉他。有一次竟然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不然就要“行大法”(杀头)。曹植走不到七步,就吟出此诗。作品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其兄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们的残酷迫害。曹丕看后不免“深有惭色”,因此打消了杀害兄弟的念头。


                  十七、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词    陆祖龙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1月8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2月25日,毛泽东同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军攻占了娄山关关口。娄山关大捷是长征当中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全军上下喜气洋洋,欢庆胜利。毛泽东同志乘兴挥毫,写下了红军长征的第一首史诗《忆秦娥*娄山关》。
  词的上阕写拂晓时分红军先头部队出发,猛攻娄山关高地激烈战斗的情景。词的下阕写傍晚时分红军攻占娄山关后,主力部队跨越娄山关的情景,抒发了革命战斗的豪情。
  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苍凉悲壮,声情激越,用声音、色彩的渲染和苍劲凌厉的笔势,写出了红军跨越娄山关的英雄气概,是长征组曲中的一段壮怀激烈的乐章,是一首奇兵克敌制胜,勇夺关山,抖擞军魂的神州绝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