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工作简报
来源:院办
作者: 院办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9-07-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1期
总第4期
我院全面开展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
目录:
1、紧急部署
我院部署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工作
2、快速行动
广东、广西、海南
云南、贵州
四川、福建、湖南
3、前线动态
紧急部署
我院部署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工作
2月4日,受王庆煌院长的委托,邱小强副院长在科教主楼四楼会议室主持召开院长办公会,部署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的工作。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农业部的有关文件和孙政才部长有关抗灾救灾的指示精神。会上,成立了我院科技抗灾救灾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全院科技抗灾救灾行动。
组 长:王庆煌
副组长:王文壮、陈秋波、邱小强、欧阳顺林
组 员:各科研机构及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
会议强调,要通过与农业部南亚办及各省区南亚办沟通和联系,尽快了解灾区具体情况;加强与各省区科研机构的沟通,形成科技抗灾救灾的强大合力;加强热作学会各成员之间的联系,发挥热作学会的引领作用,号召各成员单位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科技抗灾救灾的一线。
会议明确了科技抗灾救灾的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1、由品资所牵头,相关科研单位配合,组建2支服务队,重点在云南省、贵州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2、由橡胶所牵头,相关科研单位配合,组建3支服务队,重点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3、由南亚所牵头,相关科研单位配合,组建3支服务队,重点在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4、各职能部门应根据科技抗灾救灾的需要,积极做好配合和协调工作。
快速行动
广东、广西、海南
根据安排,橡胶所负责牵头组织对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科技救灾工作。接到任务后,橡胶所于2月4日紧急召开所长办公会(扩大),专题研究抗寒救灾工作,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开通了科技救灾服务热线,并于2月5日发出 “心系农民,深入灾区”抗寒救灾活动倡议书,动员全所职工自愿报名参加抗寒救灾科技服务,组织全所职工开展抗寒救灾募捐活动。
2月12日开始,着手筹划抗寒救灾工作。经过与院科技处多次沟通后,初步确定先以橡胶为主,奔赴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开展调查摸底和科技救灾。
2月12日,该所党总支书记魏小弟会同广州办事处工作人员,与广东农垦总局专家深入粤东地区开展调查和科技救灾活动。
2月12、13日两天组织专家,紧急编写了抗寒救灾科普资料,并印制了800份。
2月14日,在该所会议室举办抗寒救灾技术培训班及动员会,近30名即将奔赴受灾第一线的所领导、专家和抗寒救灾志愿者们参加了动员会,并接受培训。
2月15日,以该所专家为主的三个工作组分赴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全面启动抗寒救灾工作。
三个工作组成员(未包括前期魏小弟组成的小组)组成如下:
广西自治区:林钊沐、王军(橡胶所),程儒雄、张健珍(湛办);
广东省:黄华孙、林位夫、李维国、安锋(橡胶所);
海南省:第一小组(负责海口、定安、琼海、文昌、屯昌):罗微、校现周、陶忠良、王弟(橡胶所),杨衍(品资所),符瑞益(环植所),范海阔(椰子所),云洪涛(省农业厅南亚办);第二小组(负责澄迈、临高、琼中、白沙、昌江、儋州):罗世巧、吴志祥、王秀全、陈健(橡胶所),黄贵修(环植所),高爱平(品资所),谢升标(省农业厅南亚办)。
云南、贵州
根据农业部、院有关抗寒救灾工作精神,品资所负责牵头组织对云南、贵州二省区的科技救灾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任务及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科技救灾工作,为云南、贵州及其他广大热区农民朋友提供种子种苗及技术支持,将广大灾区农民朋友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帮助灾区人民克服困难,战胜寒灾,渡过难关。
二、具体措施
1、重点了解掌握云南、贵州两省作物的受灾面积和救灾作物受灾情况。根据两个地区的受灾情况和受灾面积,确定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和甘蔗、木薯、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要调查和救灾对象。
2、成立抗寒救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所长为组长的科技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抗灾工作的领导。以品资所为牵头单位,成立由品资所、橡胶所、环植所的专家组成的两个工作小组,赴云南、贵州两省开展寒害调查和科技救灾活动。
科技救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刘国道
副组长:李开绵、陈业渊
成员:王祝年、覃新导、尹俊梅、王东劲、梁李宏、郑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服务。办公室设在品资所行政综合办公室,24小时服务热线为:0898-23300623、0898-23300537。
负责云南省的科技救灾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刘国道
成员:品资所专家3人:贺军虎、刘昭华、闫庆祥,橡胶所专家1人,环植所专家1人(主要为植物病害专家)、工作人员1-2名。
负责贵州省的科技救灾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覃新导
成员:品资所专家4人:魏守兴、杨光穗、王建荣、廖易,环植所专家1人(主要为植物病害专家)、工作人员1-2名。
3、编印科技手册,公布科技救灾服务热线。组织专家编印相关作物的抗寒减灾救灾技术手册,公布24小时对外服务的科技救灾服务热线。
4、组织力量进村入户,深入第一线,通过技术培训、种子种苗支持、现场指导、热线电话咨询等方式开展科技救灾活动。
5、积极组织职工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
6、大力开展科技救灾宣传。广泛宣传科技救灾正面典型,帮助灾区农民树立依靠科技开展救灾减灾的好处,增强灾区农民救灾减灾的信心。
三、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调研筹备阶段。从2008年2月4日到2008年2月13日。主要工作有:组建领导小组、专家组及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当地政府、科技示范点、网络通讯、科技人员、研究生等多种途径进行调研,重点了解掌握云南、贵州两省热带作物受灾情况,根据灾情编印相关作物的抗寒减灾救灾技术手册等相关资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最大能力为灾区准备种子种苗,以及为派出的科技救灾队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所内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号召全所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送去温暖和爱心。
第二阶段科技救灾。2008年2月16日开始赴往云南、贵州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工作持续到灾情基本稳定阶段。专家组分赴两省区开展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并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第三阶段调查总结。灾情基本稳定后。对寒害后的影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调查,并对救灾工作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
四川、福建、湖南
根据要求,由南亚所牵头,组建3支服务队,重点在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接到任务后,南亚所于2月5日紧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热带农业科技抗寒救灾工作,针对热区各省区雨雪冰冻灾害情况,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特点,并结合本所的实际,探讨抗寒救灾技术措施和制定实施方案,准备抗灾救灾的资料,最后提出了“心系三农,深入灾区”抗寒救灾活动的倡议,组织全所职工开展抗寒救灾募捐活动。
一、成立3支服务队,分赴不同地区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1、福建服务队由孙光明所长牵头,8位科技人员组成。重点在福建、广西菠萝种植区,联合部分菠萝生产企业,调研菠萝冻害情况。并就菠萝不同程度寒害的处理措施、低温雨雪天气过后容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措施等送去科技支撑和技术、咨询服务。
2、四川服务队由罗萍副所长牵头,3位科技人员组成。重点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云南省开展以芒果为主的热带果树科技抗灾救灾工作。并就芒果寒害症状表现、不同程度寒害的处理措施、低温雨雪天气过后容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给当地农民送去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
3、湖南服务队由谢江辉副所长牵头,4位为科技人员组成。重点在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柑橘种植区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并就柑橘寒害处理措施、低温雨雪天气过后容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给当地农民送去科技资料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工作进度
1、2月5日-2月13日,各服务队组织一切力量,重点做好方案拟订、技术资料编制等准备工作。
2、2月14日起,各服务队按照分工和计划奔赴目标地区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其中,福建服务队已于2月14日奔赴广西、随后将到福建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四川服务队于2月15日奔赴四川攀枝花市、随后将到福建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湖南服务队计划于20日奔赴湖南省的永州、钦州等地开展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
前线动态
王文壮副院长参加了农业部南亚办和热作学会组织的灾后调查,先后考察了广西百色田东、右江河谷和南宁隆安、武鸣等地的香蕉、毛叶枣、木瓜、荔枝、龙眼、菠萝和木薯等作物的受冻情况。
2月15日下午,我院专家一行13人抵达海南省农业厅南亚办,商讨具体的救灾措施和路线。经过讨论,各领域的专家都针对当前的天气状况和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补救措施。
2月16日,海南省两个小组分头出发。
第一组行程:琼山夹子镇加朝村-三门坡镇西耳村-文昌潭牛镇-潭牛镇二公堆村昌贯队-东路镇-永丰镇。
受灾状况:初步调查了橡胶、香蕉、荔枝、椰子、胡椒、西瓜、南瓜、辣椒、菠萝等。从受灾作物症状看,花生、南瓜受灾最重,南瓜结果期植株死亡率很高,开花期植株生长障碍明显,产量可能会减产30-50%,品质严重下降;花生植株瘦小、叶片黄,估计回暖后会干枯,要重新补种;西瓜调查了塑料大棚种植大户,西瓜产量降低约40%,并且质量降低严重;瓜果类蔬菜总体减产可能会达到50%;辣椒叶片受害,颜色变黄,花少果小;未开花香蕉主要是心叶有损害,但结果期植株生长受阻,花蕾、小果受损较重,将造成果实质量下降;菠萝部分叶有水渍寒害症状;荔枝寒害也表现严重,有的花穗已经干枯,由于连阴雨,花穗也转为叶芽,预计减产程度将会较严重;胡椒叶片发黄,有部分掉果现象;椰子嫩果开裂现象普遍,造成较多落果。橡胶中小苗受害重,普遍叶片有水渍症状,开割树割面目前寒害现象表现不严重,少部分有爆胶流胶现象。
总体而言,目前调查地区热带作物受灾较重。
技术措施:除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外,发放资料100余份。
第二小组成员赴澄迈(上午)和临高(下午),在当地热作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分别到澄迈县红山农场、陆桥无核荔枝基地、澄迈县桥头镇、临高县热作农场等地现场调研、指导。基本情况是:香蕉小苗受害较重,嫩叶普遍变黄,老叶也有部分叶缘干枯皱缩。橡胶小苗(去年6月份种植)受害比较严重,老叶全部脱落,有嫩叶的则嫩叶失水干枯,甚至暴皮流胶;二龄苗(2006年6月份种植)受害相对较轻,未见暴皮流胶现象,老叶部分失水变褐,嫩叶全部失水干枯;老树暂时没有受害表现。其中,临高的橡胶受害表现比澄迈的更严重一些。无核荔枝由于花蕾抽得比较少,因此暂时基本没有受害表现。在桥头镇,冬瓜受灾较重,小苗大约枯死一半以上。其余辣椒、南瓜等寒害较轻,虽然目前辣椒苗比较小,仅有门椒坐果,寒害不明显,但估计以后会有落花、落果现象。胡椒果实已经较大,暂时没有受害表现。针对该情况,专家一行除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外,还向技术员发放资料100余册。
(备注:因灾区通讯困难,其他服务队未能及时反馈抗灾救灾前线动态)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17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2期
总第5期
我院科技抗灾救灾最新情况
目录:
1、最新动态
贵州省情况
海南省情况
广东省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情况
2、简讯
最新动态
贵州省情况
2月16日由我院品资所牵头,组织了果树、蔬菜、花卉、病理专家组分批并携带抗寒救灾技术资料3000份前往贵州受寒害影响较为严重的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投入抗寒救灾一线。
2月20日专家组来到贵州黔西南州的兴义市,与贵州省农业厅和兴义市农业局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考察和了解了当地受灾情况和当地农民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
目前,兴义市受灾乡镇共26个,包括204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受灾农作物26.9万亩,其中小麦10万亩、油菜8万亩、蔬菜1.5万亩、马铃薯1.5万亩、果树2万亩、早春玉米1万亩、甘蔗1.5万亩、茶叶1.4万亩。
针对当地政府提供的情况和考察的结果,专家组经过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多项灾后快速恢复农业生产的建议和措施。如建议改种耐寒速生的作物,缩短因寒害造成的当地农产品断档的时间,并利用温室或拱棚条件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作物,及时清理农田内受寒害的作物,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等。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抗寒救灾的工作,加快救灾步伐帮助并组织和鼓动农民恢复生产。
21日专家组将前往贵州省的南部继续了解当地的灾情。
海南省情况
2月15日,海南省工作组专家一行13人抵达海南省农业厅,与省农业厅南亚办、海南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座谈。专家们针对当前的天气状况和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补救措施。省农业厅表示,将综合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抗寒救灾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县市重视抗寒救灾工作,加大抗寒救灾的力度,加快抗寒救灾的步伐。
2月16-18日,海南省专家工作组分为两个小组,在省农业厅南亚办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到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琼海、屯昌、白沙、昌江、琼中、儋州等10个县市的20多个乡镇开展具体的现场调研和指导。两个专家组初步调查了橡胶、香蕉、荔枝、龙眼、椰子、胡椒、水稻秧苗、西瓜、南瓜、苦瓜、冬瓜、辣椒、菠萝等热带作物和瓜果蔬菜的受灾情况。总体而言,认为目前调查地区部分热带作物受灾较重。具体情况如下:
1、橡胶受灾主要是苗圃和2007年定植小苗,部分地区3-4龄苗受影响也较大,大树暂时没有受害表现。受害表现:苗圃袋装苗嫩叶普遍变黑萎蔫,甚至暴皮流胶,稳定苗受害稍差;增殖圃叶片普遍失水干枯,落叶不可避免,开春没有芽条可用。去年定植小苗定植越晚,受害越重,表现为嫩叶枯萎,老叶落叶,只剩一根枝条,估计回枯现象会比较严重,甚至需要大面积补种。3-4龄苗叶片普遍失水干枯,但枝条及树干暂未受影响。大树仅叶子干枯,割面不管是新开割树还是多年开割树,基本没有影响。受灾程度因地区不同而异,白沙、琼中、临高、澄迈、屯昌、文昌等地较重。
2、香蕉受灾主要是新抽心叶变黑枯萎(生长点并没有坏死),老叶部分变黑;结果期植株生长受阻,花蕾、小果受损较重,将造成果实质量下降,有的地方(屯昌)果实掰开后果肉有黑斑。白沙、屯昌、澄迈等地受灾较重。
3、荔枝、龙眼因抽花期正逢阴雨连绵,低温、高湿、没有光照的环境导致有的花穗干枯,多数花穗转为叶芽。农业厅有关领导估计荔枝减产在70%左右。全岛普遍现象。
4、瓜类蔬菜以苦瓜受灾最重,嫩梢普遍变黄,生长点坏死,已经基本无用。省农业厅及蔬菜专家建议重新种植。西瓜减产幅度较大,品质严重下降。冬瓜虽然死苗多,但面积比较小。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生长缓慢,花少果小,估计回暖后会有落花落果现象。屯昌、琼中受灾较重。
5、椰子嫩果开裂现象普遍,造成较多落果。文昌较重。
6、胡椒叶片发黄,有部分掉果现象。总体受灾不是很严重。
7、水稻秧苗受害也较严重,表现为普遍黄化,而且有部分根部已经发黑。白沙、琼中受灾较重。
8、芒果受影响主要是落花较多,已经坐果的生长期延长,估计要推迟1-2个月上市。
专家们所到之处,都强调受害处理要适时、得法,针对不同的作物现场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并发放抗寒救灾技术资料400余份。
广东省情况
一、茂名地区的橡胶灾情
广东方面,以茂名地区的橡胶为主,工作组利用2月16-18日三天的时间在广东省农垦局、茂名农垦局等领导陪同下,与华南农大陈教授、刘博士及相关农场管理人员共同调查了和平农场、新华农场、广东农垦总局科技园、团结农场、新时代农场、火星农场、生理农场等地方的橡胶苗圃、新植中小苗基地、开割树等不同树龄的受害情况。
据介绍广东茂名地区此处持续低温冷害天气共持续22天之久,致害积寒为本地80年一遇。此次低温冷害过程中温度最低曾一度达到2℃,温差一直持续在4-5℃之间。橡胶树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害影响,出现了顶枝枯死、爆皮流胶等现象。
云研774和IAN873的1年生幼树(均为2007年3月种植),从外观表现上看两品种现在均出现了叶片和顶枝枯死、爆皮流胶的现象,寒害等级估计为3级(茎干枯死2/3以上,但接穗尚活),基本全部受害。热研7-33-97(2005年3月种植)、IAN873(2006年3月种植)的幼树,两品系均已开始分枝。从外观表现上两品种现在也均出现了叶片和顶枝枯死、爆皮流胶的现象,寒害等级估计为3级(茎干枯死2/3以上,但接穗尚活),基本全部受害。于1987年定植的93-114开割胶园,已经于2008年1月上旬即此次寒害前基本全部落叶。从外观上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主干和分叉处爆皮流胶、嫩枝出现水渍状受害斑点和爆胶的寒害症状,在部分胶树的割面也因涂封不完全或未涂封出现一定的爆胶现象。2007年定植的热垦525橡胶幼树的受害情况也较为严重,基本全部受害。
广东农垦总局科技园的芽接苗主要出现了芽片爆胶(冻死),砧木叶片干枯、嫩枝出现水渍状斑点、主干爆皮流胶的现象,估计部分芽接苗的芽片可能会在气温回升后直接死亡;而部分受害芽接苗可能会因砧木主干枯死而提前抽芽。因广东农垦的苗木生产基本均在此地,为了减少对垦区今年苗木的过大影响,建议提前对那些抽芽苗木进行锯干并装袋继续培育。
火星农场的苗圃共有3各简易大棚,保存了7-33-97、873、Gt1等3万株袋装苗,该批苗9月份芽接、11月解绑并起苗,然后在该地装袋培育,因放置在简易温棚中并有合理的保暖、防病措施苗木除抽芽不够整齐外生长较好。此方法成本较低、大幅提高了苗木的保存率和生长速率,值得推广。
总体来看,茂名农垦的橡胶树受害情况均较重,预计基本都达到3级以上。从现在的表现来看,寒害的轻重可能与橡胶树的树龄、品种的关系最为密切,在长时间的平流型寒害下,因本地海拔差异不大,海拔因素与寒害轻重间的关系可能不大,坡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橡胶树的抗寒性有一定影响。
但因橡胶树寒害的一些症状一般要在气温稳定回升后才能表现出来,对其寒害的分级等也应在此时具体调查统计,具体的受害情况及品种间的比较有待于进一步观测。
工作组共发放技术资料150本。
二、粤东地区热带作物寒害情况
1 概况
1.1热带作物种植情况
粤东地区目前规模性种植的热带作物主要为天然橡胶和剑麻,大部分分布在揭阳和汕尾农垦系统的各农场,计划栽培面积将近5万亩,其中,天然橡胶计划栽培面积近4万亩,剑麻计划栽培面积近1万亩。
揭阳农垦的大坪农场、大池农场、卅岭农场和汕尾农垦的大安农场、铜罗湖农场都在2006年3月初和2007年3月初各种植了1批天然橡胶,而剑麻目前只在揭阳农垦的葵潭农场和东埔农场栽培,2007年5月种植了第1批,第2批在2007年11月种植。
1.2地理位置
汕尾市位于广东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ˊ—23°28ˊ和东经114°54ˊ—116°13ˊ之间。东邻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5271km2,(不含东沙群岛1.8km2)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海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索长度9%。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5°36ˊ—116°37ˊ39",北纬22°53ˊ—23°46ˊ27"。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陆地面积5240.5 km2。大陆海岸线长82 km。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
1.3气候概况
汕尾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尤为明显,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物质能量转换迅速。据《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累年月值数据集(1991-2000年)》检索到汕尾地区的累年气候月值表明,汕尾地区近1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为22.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3%,年平均降水量为1693mm,年平均风速为2.83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2.08h。
揭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 21.4℃,平均降水量 1723mm。夏秋间常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时因季风活动反常或寒潮侵袭,会出现冬春干旱或早春低温阴雨天气。
1.4 2008年初异常天气变化情况
据汕尾农垦的大安农场观测,大安农场低温天气从1月25日持续到2月14日,低温持续时间为23天,期间,日最低平均温度为3℃,且持续了3天;白天只有2天出现过晴朗天气,分别发生在2月3日和2月8日,其余时间均为阴雨天气;夜间温度低于白天,温差较大。
2 寒害情况
2.1天然橡胶寒害情况
调查时间为2008年2月16日—2月18日,调查方式采用抽查的方式,重点抽查了各农场天然橡胶植株受寒害影响相对严重的林段,调查内容主要为天然橡胶植株受寒害影响的程度,评价指标主要为植株生长芽点活力状况、植株茎杆爆皮流胶状况、植株茎杆黑点状况、植株蓬叶焦枯焦黄状况和根颈溃烂状况,调查结果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2.2剑麻寒害情况
调查时间为2008年2月16日—2月18日,调查方式采用抽查的方式,重点抽查了揭阳农垦的葵潭农场和东埔农场剑麻受寒害影响可能存在的林段,调查内容主要为剑麻植株受寒害影响的程度,评价指标主要为剑麻新抽生叶片活力状况、植株叶片焦枯焦黄状况和球状根茎溃烂状况,调查结果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附件:粤东地区热带作物寒害情况.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情况
一、广西橡胶主栽区的气象情况
广西橡胶主栽区自08年1月14日开始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目前初步统计,08年1月14日至1月26日,广西橡胶主栽区温度较往年偏低2.7℃,偏低程度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的第一位。进入2月份以来,当地日平均气温均在10℃左右,日最低温度平均为8℃左右,其中荣光农场最低气温达到了2℃。
二、广西橡胶胶主栽区橡胶寒害调查情况
2008年2月17~18日,我们对广西橡胶主栽区的火光农场、荣光农场、那梭农场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所到树位随机抽查20株作为样本进行寒害的调查统计。
1.火光农场
火光农场目前所有主栽的品系基本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寒害。调查期间主要观察了该农场的7、8、9、14队以及该农场的系比区各品系的抗寒表现。
14队两个GT1树位80%的植株树干出现的爆皮流胶现象,树叶全部脱落。几个93-114树位未落叶,但50%以上的叶片干枯,同时也出现了少数枝条爆胶和50%树干爆皮流胶的现象。
9队89年种植的93-114品系橡胶树100%叶片干枯,所调查的20株样本中,仅有2株没有出现树干爆皮流胶情况,同时,该树位两年生枝条已经受到了寒害,枝条的韧皮部出现了变色现象。
7队05年6月种植的热垦628品系所调查的样本中,6株树干出现了爆皮流胶现象,所有植株的叶片60%以上干枯,个别植株枝条出现了爆胶现象;同时,该队的热垦525品系所有植株的叶片干枯,50%左右的枝条爆皮流胶,20株中有6株树干出现了爆皮流胶的情况。
在火光农场的系比区内,对IAN873,93-114,热垦628,热垦516,热垦520,热垦523,云研77-2,云研77-4,热垦515,热垦524,热垦525,热垦514等品系的抗寒性进行了调查,就目前来看,所有品系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枯,主杆也出现了爆皮流胶现象。
在上述各队的苗圃所培育的橡胶树苗木受寒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干枯和少数枝条爆皮流胶,但在8队苗圃内IAN873与501杂交种子的地播苗在简易小拱棚中由于管理较好,压土紧实,受害较轻,初步估计保苗率可以达到80%以上。
2.荣光农场
荣光农场共有胶林10万亩,其中开割树约11万株,主要品系为93-114、五星Ⅰ3、云研77-4、热垦525、热垦628、湛试327-13等。主要调查的荣光农场8队,12队的苗圃及新植胶树的寒害情况。
8队苗圃的苗木受冻害较为严重,在简易地膜小拱棚中培育的地播苗由于塑料膜压土不紧,刚刚展开的嫩叶连芽全部干枯,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根,所有籽苗基本上报废。
12队07年3月种植的湛试327-13品系20株中有5株出现了树干爆皮流胶现象,有一株叶片爆胶,8株顶芽及嫩梢爆胶,5株出现了嫩叶枯焦,同一时期种植的热垦525品系全部出现了嫩叶枯焦,50%左右植株有顶芽爆胶现象,有5株树干发现了爆皮流胶。06年初种植的云研77-4品系,所调查的植株全部出现了树干爆胶现象,80%以上的叶片干枯。
3.那梭农场
那梭农场胶树较少,1队的成龄胶树有50%左右的植株树干爆胶,少数出现了割面爆胶情况,叶片基本上全部干枯。
按目前初步情况来看,以湛试327-13,93-114两品系的抗寒表现较好。
工作组向三个农场发放技术资料45本。
简 讯
2月19日,我院橡胶所王秀全、符冠斌、陈焕琅三人分别到橡胶所八一基地、五队试验基地、三队试验基地,儋州市南辰农场苗圃、万煌公司苗圃等专题调研袋装苗、增殖芽条、未芽接地播苗、2007年新种小苗的受灾情况。调查发现,刚刚开始抽芽的袋装苗,已经有40%以上因寒害导致嫩叶枯萎,嫩枝暴皮流胶,整株枯死。一蓬叶稳定的袋装苗,目前大约有15%叶子干枯,枝条变黑,且暴皮流胶,估计难以成活。其余袋装苗,即使成活,也会推迟供苗时间1个月以上。2007年12月下旬和2008年1月上旬种植的实生小苗,已经有40%以上的苗木根部开始变黑,顶部萎蔫。已经芽接成活的地播苗基本没有影响,没有芽接的地播苗因受寒落叶,要推迟芽接时间1个半月以上。增殖苗圃的增殖苗叶片全部失水干枯,落叶不可避免,天气回暖后叶芽估计将绝大部分抽芽,开春需要芽接的地播苗第一批苗基本没有芽条可用。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21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3期
总第6期
我院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不断深入
目录:
1、工作部署
我院进一步部署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2、前线动态
湖南受灾情况
贵州抗寒救灾情况
四川攀枝花市寒害情况
3、专题调研
我院南亚所菠萝寒害调查情况
4、简讯
工作部署
我院进一步部署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2月22日上午,邱小强副院长在科教主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我院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会上,邱小强副院长通报了农业部科技救灾小组组建及农业部对科技抗灾救灾的最新要求。
会议强调,科技抗灾救灾工作是我院近期的重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会议要求:1、各研究机构要深入灾区,加强调研,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务实细致的做好科技服务工作。2、科技处要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及时收集反馈抗灾救灾的信息,分析、总结、判断热区农业受灾情况,进一步拟订全院科技抗灾救灾的具体措施。3、热科院联合热作学会尽快与各省南亚办、农垦局,召开科技抗灾救灾研讨会,摸清情况,找准目标,及时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会议还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前线动态
湖南受灾情况
2月22日,由我院南亚所4位科技人员组成的湖南省抗灾救灾服务队抵达长沙市进行抗灾救灾工作。
2月23日,南亚所服务队来到湖南省农垦局,与省南亚办、农垦局的部分领导、专家进行座谈,了解湖南省热区的受灾情况。
经了解,湖南省热区农业受灾情况如下:
(一)农作物受灾面积大、损失惨重
全省南亚热带作物受灾面积达275.11万亩,其中,柑橘134万亩,蔬菜43.5万亩,茶叶10.26,其他作物87.35万亩。给全省热区种植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5.95亿元。
(二)果树苗木、蔬菜大棚和育苗棚等设施受毁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热区压断大果树212.34万株,冻死果树苗木、茶树苗、蔬菜秧苗分别为732.92、800、6989万株,损毁蔬菜、育苗大棚9565处。
(三)农产品外运、外销蒙受影响
据湖南省江永县农业局反映,受雨雪天气下冰冻道路的影响,水果无法外运,春节前水果外销仅占总量的60%,比去年同期减少20%,加上水果价格大跌,香柚售价为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降低0.7元/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00万元。如果灾后晴天气温上升过快,农作物死苗、烂根的症状会明显加快,损失将更加严重。
贵州抗寒救灾情况
2月21日,我院专家组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协助下考察了贵州省安龙县和望谟县的灾情。目前受灾情况如下。
安龙县: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6万亩,成灾面积3万亩。其中油菜受灾2.5万亩、蔬菜3.6万亩、马铃薯3万亩、香蕉和甘蔗0.5万亩、茶叶0.3万亩。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652万元。
望谟县:全县7.2万亩蔬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成灾面积3.6万亩,绝收2.17万亩。受灾蔬菜作物主要为冬玉米、马铃薯、油菜、辣椒、茄子、菜豆、豌豆。
目前,贵州省低海拔地区的温度开始回升,原来受凌冻的作物开始表现出受害的症状。受寒害的白菜解冻后绝大部分开始腐烂,辣椒、茄子叶片枯萎根部坏死,甘蔗节间变褐出现发酵的酒精味失去商品价值,荔枝花穗脱落枯萎,香蕉小苗整株枯萎、大株的失去多数功能叶片,柑橘落果、叶片受损,茶叶新梢枯萎春季绝收、叶片在天晴后会表现更为严重的枯黄坏死。
面对如此严重的寒害,专家组和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经过座谈,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和栽培条件研究制定了救灾和灾后的重建方案,并给予当地农业部门合理建议。当地也在积极进行灾后生产建设,及时抢播短期早熟蔬菜和改种早春玉米等作物。
四川攀枝花市寒害情况
2月16日-19日,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组成专家组,奔赴四川攀枝花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等地进行热带农作物寒害调查,同时指导受灾农户进行抗灾救灾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此次我国华南大部发生的大面积、大幅度及长时间降温对攀枝花影响相对较小,除高海拔区域外,基本没发生雨雪过程,但2月初的发生了多年不遇的较强霜冻过程,对攀枝花米易县、盐边县等地中高海拔区域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其中米易、盐边等地的早季瓜果类蔬菜、枇杷生产受灾较为严重;成年芒果树受灾较轻,仅有局部低洼和高海拔区域有少数发生,但幼苗和小树受冻严重,但受低温影响,芒果花序抽出时间较往年推迟;其它经济作物如柑桔、龙眼、荔枝等基本无影响。
专题调研
我院南亚所菠萝寒害调查情况
2月13日至18日我院菠萝首席专家孙光明研究员带领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部分菠萝科研人员在广西南宁市的坛洛、那马、中和三个乡(镇)和广东湛江市的雷州、徐闻二县(市)进了菠萝寒害调研。情况如下:
一、寒害表现情况:
1、南宁寒害情况
南宁产区由于较长时期处于低温冷雨天气条件下,最低气温达2℃,受寒害程度重,菠萝寒害已达到3-4级。目前寒害症状还未充分表现,气温刚升后可能达到5级寒害。
南宁产区果园绝大多数植株多数叶片1/2变白(图1、图2),大部分植株心叶基部软腐(图3),根褐变(图4),托芽心叶软腐(图5),果缝开裂(图6)。同时发现果园中生长势较旺的植株,叶片虽然保持正常绿色,但稍用力即可拔出,其叶基水渍状软腐(图7)。由于南宁产区果实越冬前已基本采收完毕,因而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来自于烂苗。
2、湛江产区寒害情况
湛江产区气温相对较高,最低温7-8℃,受害程较轻,菠萝寒害达1-2级。果园中仅少数植株叶片表现出现寒害冻斑(图8)。带果越冬果实少数小果果缝龟裂;一些受寒果内部表现水渍状果肉(图9),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黑心病。由于湛江产区带果越冬果园比重较大,约占60-70%,其直接经济损失将主要来自于越冬果园果实品质下降及黑心烂果。
由于低温阴雨天气刚结束,植株受害症状还未充分表现出来。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受害症状将进一步的发展,叶片白色受冻部位将干枯,小果受寒害后潜在着向果内发展产生黑心病。
二、寒害后的处理措施建议
1、根据果园寒害程度,分别处理
对果园进行受害调查,根据寒害程度来确定恢复生产的措施。菠萝寒害基本可分为受害程度小、中等和重三类,分别对待。
受害程度小的(多数植株仅少数叶片叶尖干枯3cm内)的果园,对生产没有影响,天气还回暖后,应加强追肥管理和催花。广东湛江雷州徐闻产地新植果园多为此种类型。
受害程度中等(多数植株大部分叶片干枯,干枯部分占全叶片长度1/2以下;果实表面有冻斑,但不伤及果肉), 通过恢复生长和对少部分死苗进行大苗补植来减少损失。天气还回暖后,要施重肥、培土,促进生长;广西南宁一部分果园为此种类型。
受害严重(多数植株大部分表现出叶片干枯,干枯部分占全叶片长度1/2以上;果实表面有冻斑;伤及果肉),已无利用价值,应及时翻耕重新种植。广西南宁部分果园为此种类型。
目前天气还维持较低的地方,应等天气回暖气后进行操作。
2、受害程度中等以下果园肥水管理
天气转暖后,选用氨基酸、复合核苷酸、植物龙、芸苔素等叶面肥喷施1—2次,追施速效氮肥,淋施水肥。4-9月每月一次1%尿素根外追肥。
3、灾后果园病害管理
天气转暖后,割除枯叶,枯蕾和腐烂果实,增加田间通过风透尖;喷施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灭菌防病。
4、受害轻的带果越冬果园及时采摘成熟果实
已成熟果实及时采摘上市或加工,防止气温逐渐升高后烂果和黑心病的发生。
5、严重受灾果园及时更新
受害较重,已无利用价值的果园,应及早翻耕重新种植,每亩施土杂肥1500kg,复合肥50kg。
简 讯
2月17日,椰子所组队对文昌市椰子、槟榔、油棕等棕榈植物地区清澜镇6个乡村、南阳镇5个乡村、会文镇5个乡村、迈号6个乡村等地开展调研活动,指导农民抗灾救灾,发放椰心叶甲生物防治技术小册子200份。
2月20日,我院海口实验站与海南华油小桐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成调查组,开始对海南省小桐子(麻疯树)遭受寒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预计进行5天。
2月20日,椰子所组织农民、种植专业户进行抗灾自救。深入海口市8个镇16个乡村、澄迈县8个镇15个乡村,定安县3个乡镇6个村,通过调研、现场指导和发放资料等形式组织农民抗灾,发放抗寒救灾技术资料300多份,深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2月22日,南亚所赴四川工作队,在云南华坪调查芒果寒害情况。
2月22日,环植所符悦冠书记带队到昌江等地区进行抗寒救灾,对受害的香蕉、芒果等作物种植户、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2月25日—26日,湛江实验站将组队前往珠三角地区各市县进行农作物受寒害影响情况调研。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23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4期
总第7期
目录:
1、工作部署
我院召开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会议
2、前线动态
海南、云南、湖南、福建、广东
3、简讯
工作部署
我院召开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会议
进一步部署科技救灾工作
2月25日,王庆煌院长主持召开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科技救灾工作。副院长王文壮、陈秋波、邱小强、党组副书记欧阳顺林及各研究机构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王庆煌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科技救灾工作,对深入救灾第一线的专家、科技人员表示问候和感谢,并对下一步科技救灾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1、全院上下要高度重视科技救灾工作,将农业科技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2、要扎实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服务,尽量把灾害降到最低。3、以实际行动做好宣传与服务工作。4、建立长效机制。5、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做好科技救灾工作,尽快筛选培育抗寒新品种,不断提升我院科研能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邱小强副院长在会上传达了农业部及科教司科技抗灾减灾有关工作部署和会议精神,并通报了我院前段时间科技抗灾救灾工作的基本情况。橡胶所、品资所和南亚所等14个科研单位汇报了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副院长王文壮、陈秋波、党组副书记欧阳顺林对相关工作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
邱小强副院长对加强我院科技救灾工作做了部署,进一步明确我院科技救灾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措施。
前线动态
海南
2月26日,我院王文壮副院长、橡胶所魏小弟书记、罗微副所长、林钊沐研究员等一行7人到海南农垦国营芙蓉田农场进行寒害调查,双方就今年所受的橡胶寒害问题进行交流,并到该农场的成龄胶园及橡胶苗圃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调查中,各位专家针对寒害受到影响的橡胶树(尤其是小苗)给予了技术指导。专家组还重点考察了橡胶树微割示范区的寒害情况,调查发现:进行微割的橡胶树爆皮流胶现象没有湛江方面严重,部分严重的数位进行相应的割面处理即可恢复。
2月27日-28日,我院海南科技救灾服务组(胡椒方面)邬华松专家一行6人,对海南胡椒主产区文昌、琼海等市县的胡椒寒害状况进行了调研与技术指导。在两天时间里,抗灾救灾小组先后来到海南省国营东昌农场、文昌市迈号镇、蓬莱镇以及琼海市塔洋镇、国营东红农场等地,在当地主管部门领导、技术员的陪同下,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了当地胡椒受灾情况,指导农户灾后重建工作,并免费赠送了胡椒防寒抗寒技术资料。(香饮所牵头)
2月23日-24日,我院海南科技救灾服务组(棕榈科方面),分三组对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进行寒灾调研和科技救灾。第一小组对琼海市6个村庄、万宁市6个村庄、陵水县5个村庄、三亚市2个村和兴隆农场、凤凰机场、南岛农场进行抗寒救灾情况调研。第二小组深入屯昌县6个村庄、琼中县湾岭镇2个村庄、五指山市4个村庄、乐东县3个村庄进行调研。第三组主要调研了临高县6个村庄、儋州市5个村庄、昌江3个村庄和细田农场、青山农场进行抗寒调研工作。
通过调研,发现椰子受灾情况较为严重,其中黄矮、红矮受害率高于本地种,椰子果普遍出了裂果落果现象,预计今天的椰子产量将降低30-40%左右。观赏棕榈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冻现象,主要表现为整株植株叶片枯黄变褐,老叶脱落,叶尖枯死。
服务组通过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形式组织农民抗寒救灾,为现场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发放科技资料1000多份。(椰子所牵头)
云南
2月26日,我院赴云南科技救灾服务组到云南省普洱市,对该市热带作物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和灾后指导。专家组深入普洱市受灾严重的爱伲农牧集团人工草场进行调研。据调查,该场受灾面积约10万亩,灾后普遍缺草,牲畜饲料紧缺,累计受冻死亡牲畜20余头,灾情较重,灾后重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尽快帮助灾区农民战胜寒灾,渡过难关,我院无偿赠送给云南省普洱市灾农高产牧草良种良苗王草5吨(种植面积约50亩),尽最大能力帮助灾农又快又好地解决冬季牲畜缺草的问题。(品资所牵头)
湖南
2月24日,我院赴湖南省抗灾救灾服务队到达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大坪铺农场和脐橙种苗繁育基地,实地调查了脐橙果树受害和苗圃设施受损情况。2月25日,服务队冒雨到湖南受灾最严重的江永县,和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一道,实地考察了香柚和碰柑以及林业的受害情况。发放了300多份资料,并实地指导农民灾后减少损失和恢复生产工作。服务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政府热烈欢迎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南亚所牵头)
福建
2月24日下午,我院赴福建省科技服务队抵达福建。2月25日,服务队在福建省农业厅南亚办和福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领导、科技人员陪同下,先后到了漳州和平县坂仔镇、南靖县龙山镇等地调研。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感激农业部的关怀和支持。服务队通过座谈、实地观察,了解到当地水果生产受灾情况:和平、南靖两县共有5.3万亩水果受不同程度寒害,损失约2534万元。2月26日,科技服务队到福建龙海市程溪、芗城等县区,实地调查了菠萝、香蕉、荔枝、龙眼等情况。由于当地小环境利于避寒,而且采用了覆盖薄膜、干草等防寒措施,菠萝、香蕉、荔枝、龙眼均未受寒害。(南亚所牵头)
广东
2月20日,我院广东科技救灾服务组赴广东茂名农垦的新时代农场调查橡胶苗圃、新植中小苗、开割树等不同树龄的受灾情况。通过调查,服务组向农场提出一系列保护处理措施。(湛江实验站牵头)
2月25日,我院广东科技救灾服务组前往珠三角地区偏北县镇的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开展柑橘和香蕉等农作物受寒害影响情况调查。调研组通过对该地区作物的受灾程度及有效的避寒补救措施总结分析,对该地区今后的热带作物防寒抗寒生产及时向种植户提出了初步建议。(广州实验站牵头)
简 讯
2月20-24日,海口实验站和海南华油小桐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组选取了琼北、琼中、琼南、琼西、琼西南等海南各个气候类型区的12个市县12个乡镇和3个栽培基地对海南省野生和栽培小桐子受寒害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在此次寒害中,海南省各地区小桐子树基本上不会被冻害。
2月23日,受海南屯昌县热作中心邀请,橡胶所范高俊、王秀全2名工作人员赴屯昌与热作中心工作人员座谈,商讨灾后恢复生产,减少灾害损失有关工作。
2月23日,环植所利用周末时间,召集所抗寒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和专家技术专家组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第二阶段的抗寒救灾工作。
2月25日,国营西庆农场、白沙县、琼中县等派人来我院咨询并寻求橡胶树抗寒救灾技术支持。我院橡胶所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并赠送了技术资料。
2月26日,橡胶所罗微等专家陪同农民日报驻海南记者操戈前往橡胶研究所科技入户整体推进示范村和庆镇美万新村调查寒害情况。
2月26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环植所工会组织的“雪灾捐款”倡议活动正式展开,到目前为止已陆续收到所职工的无偿捐助。
我院彭正强专家课题组关于“两蜂”及椰心叶甲寒害后的生存情况调查在海南岛展开,以刘奎博士为主的螺旋粉虱的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2月26日—27日,橡胶所科技服务中心黄月球针对其负责的科技入户示范村茶山村进行了抗寒自救相关调查及指导。
2月27日,生物所组织全体课题组长、开发中心负责人和办公室成员,召开科技救灾减灾工作动员会议,部署第二阶段科技救灾减灾工作。
2月28日,橡胶所王秀全、左雪冬与负责雅星镇科技入户的技术员李艺坚、王锡银一行到雅星镇富克、乐满、白鱼塘三个示范村进行技术服务。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29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5期
总第8期
目录:
1、我院召开领导班子学习会,进一步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
2、我院隆重举行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
3、我院蔬菜专家赴海南临高县进行科技调研和救灾
4、我院植保专家到海南农垦进行橡胶树寒害后病虫草害调查和桑寄生防治推广
5、我院胡椒专家为海南灾农提供科技服务
6、我院植保专家到茂名和湛江农垦调查橡胶、剑麻寒害后病虫草害情况
7、简讯
8、阶段小结
我院召开领导班子学习会 进一步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
3月5日,为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科学拟定我院2008年工作重点和努力的方向,王庆煌院长主持召开院领导班子学习会,联系我院工作实际,进一步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班子成员王文壮、陈秋波、邱小强、欧阳顺林参加了学习会,院长助理和院办、党办、宣传部等有关职能部门临时负责人列席了学习会。
学习会上,王庆煌院长带领大家重温了孙政才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来我院视察调研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在指导抗灾减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讲话精神;重温了危朝安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科教专业会、我院领导班子任职宣布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传达了部领导听取我院工作汇报后的指示精神。通报了我院前阶段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工作开展情况和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在学习孙政才部长的讲话精神时,王庆煌院长说,孙政才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是对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院作为部直属单位必须以孙政才部长讲话精神为指导确立今年工作努力的方向和拟定工作任务目标。王庆煌院长说,孙政才部长来我院视察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了热带农业的地位,肯定了我院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热带农业中的贡献,要求我院要面向热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促进热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指示我院要完善规划、创新机制,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孙政才部长的讲话为我院各项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是我院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
在学习危朝安副部长讲话精神时,王庆煌院长说,危朝安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科教专业会上的讲话指出了农业科教工作总体思路,部署了科教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危朝安副部长在我院领导班子宣布任职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我院增强促进热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并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应用、国际合作交流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我院必须按照危朝安副部长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各项工作部署。
在学习部领导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讲话精神时,王庆煌院长说,我院必须把做好科技保障、服务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组织科技服务队伍,深入灾区一线,在前阶段工作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与会人员畅谈了学习部领导讲话精神的体会,结合分管工作就如何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王庆煌院长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落实部领导讲话精神的自觉性,根据部领导讲话精神确定我院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全院要围绕部领导讲话精神开展各项工作,要按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强化执行”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抓落实、抓执行。
会议还就全院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部领导讲话精神做了工作部署。
我院隆重举行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
2月29日,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号召,落实科技抗灾救灾各项工作部署,我院向南方雨雪冰冻受灾区发出了6万余元的第一批救灾种子种苗。早上八点,我院在科教大楼前举行了隆重的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
发车仪式上,邱小强副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对战斗在最前线的科技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对主办单位品资所表示充分地肯定。他向参加仪式的300多名科教员工通报了我院科技抗灾救灾的总体情况。他指出,今天的活动是我院科技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希望科技人员能把热作的种子洒遍热作大地,热作之花开遍热作大地,热作之果结满热作大地,让热区农民真正受惠。
该批运往云南省普洱市的种子种苗,由品资所负责运送,包括王草、有钩柱花草、西卡柱花草、糖蜜草等牧草种子共计5吨;蛋黄木薯、华南五号等木薯种苗共计5吨。继该批送往云南的种子种苗后,我院品资所、橡胶所等单位将陆续为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捐赠橡胶种苗、木薯种苗和瓜菜种子等物资。
我院蔬菜专家赴海南临高县进行科技调研和救灾
3月3日,我院蔬菜专家覃新导、曹振木、杨衍等前往临高县进行蔬菜寒害调研和救灾。在临高县政协副主席刘春花和科协主席张壮省的陪同下,专家们首先来到种植了400多亩辣椒的博郎村实地调查。他们一到田间,菜农就争先将他们请到自家的地里,为自家的辣椒求医问药,整个上午几位专家和陪同的两位地方领导都忙活在这片菜地中。经调研发现,辣椒由于受阴冷多雨天气影响,寒害和疫病较严重,且因农民见辣椒长势不好,施肥过近过多,肥害也很严重。中午,曹振木专家在地头给菜农讲了一节有关灾后恢复生产的课,向菜农们介绍了一些农药和田间管理技术。3月4日,应农民们的强烈要求,曹振木专家一行针对当地的受灾情况制定出了用药施肥的补救方案,并将配好的药品送往临高县菜农手中。(品资所牵头)
我院植保专家到海南农垦进行橡胶树寒害后病虫草害调查和桑寄生防治推广
2月24日-3月2日,我院植保专家范志伟、沈奕德等一行7人到海南农垦八一、芙蓉田、大岭、南滨、南田、新星、金江、畅好、阳江、中坤、中建等农场对橡胶树寒害后病虫草害的发生进行调查和桑寄生防治推广,海南农垦总局陈康仁和黑龙江农垦植保协会会长王险峰协同调查。
调研发现,在南部各农场,橡胶树寒害轻,胶树现已抽叶,进入古铜或淡绿期,白粉病发生严重,正在进行防病工作;畅好农场以北各场寒害中度至严重,胶树未能抽叶,小枝枯死,有的破皮流胶;在阳江、乌石、中坤、中建等场,小蠹虫危害严重。在西北部和中部农场橡胶树桑寄生危害严重,影响橡胶产量。
植保专家们与生产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指导,并对桑寄生进行了防治示范。(环植所牵头)
我院胡椒专家为海南灾农提供科技服务
3月4日,我院胡椒专家郑维全、杨建峰、刘爱勤前往海南万宁市龙滚镇、山根镇指导胡椒灾后病虫害防治工作。3月5日,邢谷杨专家一行6人到海南文昌市蓬莱镇胡椒种植户进行寒害处理相关技术培训,参加人数70人次,发放《胡椒寒害及其防治》500多份。(香饮所牵头)
我院植保专家到广东茂名和湛江农垦调查橡胶、剑麻寒害后病虫草害情况
3月2日至5日,应广东茂名和湛江农垦邀请,我院植保专家范志伟、沈奕德一行6人到茂名的新时代、胜利农场等;湛江的幸福、东方红农场等对橡胶、剑麻等作物寒害后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橡胶桑寄生防治进行示范推广。
调查发现,两个农垦的橡胶寒害严重,开割树枝条大量枯死,中小苗更是损失惨重。在新时代和胜利农场,橡胶树桑寄生发生严重,有的寄生率高达80%。专家们对桑寄生防治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在东方红农场,剑麻寒害轻,但粉介大面积发生,植保专家们与当地生产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对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环植所牵头)
简 讯
3月3日,我院品资所一批十吨左右的华南5号、华南8号木薯种苗运往广西灾区。
3月3日,由品资所热带牧草研究中心白昌军研究员、退休老专家何华玄研究员一行5人组成的牧草科技抗灾救灾专家组前往海南昌江、陵水,调研当地热带牧草受灾情况并指导农户做好抗寒减灾工作。
2月29日,橡胶所王秀全、左雪冬一行到和庆镇美林示范村进行技术服务及抗寒救灾调查指导。
2月29日,橡胶所黄月球、祁栋棂前往那大镇石屋村进行技术服务及抗寒救灾指导,现场解答灾农提出的生产问题,并派发了相关抗寒救灾资料。
阶段小结 科技救灾工作小结
灾害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于2月4日召开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紧急部署了科技抗灾救灾行动;2月4日-2月14日积极做好基础调研、资料编制等准备工作;2月15日起全院14个所(站、中心)组建的科技救灾服务队陆续奔赴抗灾一线;2月22日召开科技抗灾救灾阶段性总结会议;2月25日全院召开科技救灾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科技救灾工作;2月29日,隆重举行的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陆续向南方雨雪冰冻受灾区发送救灾种子种苗。
自2月15日第一支科技服务队走进灾区以来,我院14个所(站、中心)已组建、派出了19个科技救灾服务工作组,派出专家356人次,到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四川、湖南等热区8省区35个县市122个村庄、13个国营农场近68个分场及17个农业生产基地对橡胶、椰子、木薯、胡椒、咖啡、芒果、柑橘、剑麻、香蕉、木瓜、甘蔗、毛叶枣、荔枝、菠萝、花卉、西瓜等20多种作物进行了调研和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10600多份,为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区捐赠橡胶种苗、木薯种苗和瓜菜种子、牧草种子等28吨。(截至2008年3月6日)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3月6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6期
总第9期
目录:
1、王庆煌院长带队参加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
2、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签署“南亚热作产业灾后重建合作”协议书
3、做好种子种苗供应,服务灾后恢复重建——我院部署种子种苗组织供应工作
王庆煌院长带队参加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
3月3日,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农业部《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安排意见》,农业部农垦局和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
我院王庆煌院长率领王文壮副院长及科技处、橡胶所、品资所、南亚所有关负责人一行7人参加了会议。
农业部农垦局杨绍品局长作了《抓紧灾后恢复重建,切实做好2008年工作,推进热带作物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报告,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龚菊芳、热作处处长王宏前分别主持了相关会议。会议要求,各单位一定要正确看待和认识这次灾害,既要高度重视灾害的影响,更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坚定加快热作产业发展的决心。要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认定灾情,制定科学的救灾计划,统筹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热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是抓紧灾后恢复重建,确保热作产品有效供应;二是抓好热作种子种苗建设,抓住重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种子种苗基地;三是抓住时机,适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加强政策研究,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基础性工作,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
会上,与会主要单位介绍了热区热带作物抗灾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王院长代表热科院做了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通报了此次抗灾救灾过程中所采取的举措,并围绕“创建世界一流热带农业科技中心的发展目标,为国家热带农业发展的需要,以立足热区、服务热区为己任,把科技救灾作为当前服务热区的主要任务,为国家分忧,为灾区解难”等方面进行了发言。
本次会议有来自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湖南、四川共8省区的3大农垦局、8省区的农业厅及南亚办、热作学会及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签署“亚热带作物灾后重建技术合作”协议书
3月4日,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经过友好磋商,签署了“亚热带作物灾后重建技术合作”协议书,通过科技支持广西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广西是我国南亚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区,全区热作面积占全国热作总面积近四分之一,而今年的冻灾致使全区70%左右热作面积受灾,损失严重。协议书提出,双方将以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一系列方式,分步启动重大技术研发和国家项目联合申报、新品种选育与联合区试验、农作物“三避”等设施农业技术的研发与田间评价、脱毒种苗支持和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产业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设计、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热作产品加工技术支持等一揽子合作内容。
协议的签署,是热科院加强与热区农业主管部门科技救灾、科技协作的第一步,对于加快广西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步伐,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热作产业更多进入全国领先行业以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生产结合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好种子种苗供应,服务灾后恢复重建
我院部署种子种苗组织供应工作
3月6日,王庆煌院长主持召开灾后恢复重建与科技服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院开展灾后重建科技服务工作。
王庆煌院长传达了全国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南亚热作产业灾后重建合作协议书》有关情况。
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科技人员要把服务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孙政才部长在广西指导灾后生产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农业部《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安排意见》,发挥我院科技和人才的优势,为热带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要在前阶段科技抗灾、减灾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深入推进,为热区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指出,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热区各省市的热带作物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橡胶、香蕉、木薯、菠萝等需要大面积补种、换接,种子种苗供求形势严峻。因此要求院各有关单位主动加强与热区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了解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子种苗的需求,及时组织好橡胶、香蕉、木薯等热带作物种子种苗的生产和供应。要求科技处代表院进一步加强与热区热作管理部门的联系,协调组织科技队伍为热带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技服务。
会议要求,橡胶所、品资所、南亚所等有关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成果转化、科技示范和辐射的功能,提高实用先进技术的普及率。要加强热带作物种子种苗产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热带作物良种良苗的覆盖率。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3月6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7期
总第10期
目录:
1、我院向广西灾区捐赠100多吨优质木薯种苗
2、我院领导赴云南商讨科技协作和灾后重建事宜
3、我院专家参与海南省2008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排忧解难
4、我院橡胶专家和病虫害专家指导橡胶树虫害防治
5、我院木薯专家赴广西进行灾后技术指导
6、进一步调研热带优势农产品产业寒害情况
7、简讯
8、阶段小结
我院向广西灾区捐赠100多吨优质木薯种苗
3月13日,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号召,落实我院科技抗灾救灾工作部署,我院隆重举行支援广西灾区种子种苗运送车队发车仪式,派出6部大卡车,由品资所和海口实验站负责,向广西灾区发送了100多吨优良木薯种苗。
我院王庆煌院长发表讲话。他指出,作为国家农业科研单位,为国家分忧,为农民解难,是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将全面加强与广西农业厅的合作,把广西亚热带作物产业优势与我院的科技、人才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科研合作、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我院将选派最优秀的科技人员,最先进的实用技术,最优质的科技服务,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灾区农民快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走向科技致富的道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张明沛厅长亲自率队,带领厅办公室、糖料处、亚热作办、种子公司等一行前来我院,把这批珍贵的木薯种苗带回广西,抓住春耕的时机补种。张明沛说,今年的寒灾让广西的木薯产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全区木薯受灾总面积达55% ,在危难之际,热科院挺身而出,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代表全区所有受灾农民专程前来感谢,并宣读了感谢信(附后)。
王文壮副院长主持发车仪式,副院长陈秋波、邱小强,党组副书记欧阳顺林参加了仪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致我院感谢信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今年1月以来,广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广西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指导,并作重要指示,农业部孙政才部长、危朝安副部长带专家组深入广西灾区检查指导农业恢复生产。贵院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和农业部领导要求,心怀灾区人民,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对广西农业恢复生产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3月3日,在广西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刻,贵院领导和专家亲临南宁出席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对广西农业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给予大力支持。3月4日,贵院与我厅签署了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技术合作协议书,以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多方面合作,为搞好当前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广西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为了解决广西灾后木薯恢复生产的薯种紧缺难题,贵院急广西农民之所急,及时组织落实了100多吨木薯良种,无偿提供给广西。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使我们深为所动。在此,我代表广西3000多万农民向贵院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贵院作为面向全国南亚热带作物服务的国家科研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人才,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热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衷心祝愿贵院越来越红火!
愿我们双方的合作源远流长!实现更大双赢!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我院领导赴云南商讨科技协作和灾后重建事宜
3月14-17日,王庆煌院长、王文壮副院长率科技处、橡胶所和品资所负责人赴云南,与云南农业厅、云南农科院、云南农垦总局等商讨推动科技协作,服务灾后重建,及下一步科技合作等事宜。
王庆煌院长与云南农业厅领导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商讨后,达成合作意向,今后双方将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方式,推进云南省南亚热带作物产业科技创新,加快灾后重建步伐,促进云南省南亚热带作物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院科技服务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双方共同发展。我院与云南农垦总局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了2004年签署的科教合作协议内容,我院将为云南农垦灾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将进一步加强对垦区科技、科教人才和骨干的培养和培训。
期间,我院与云南农科院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提出,我院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围绕国家现代热带亚热带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热带亚热带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合作共建“西南热带农业研究中心”,构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更好地为西南热带农业发展以及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王庆煌院长表示,我院和云南省农科院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个院的科技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里程碑。我院和云南农科院共建热带农业科技平台,将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立足云南的现代农业发展,以国家农业创新体系为纽带,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切入点,在人才、项目、转化、服务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云南省灾后重建和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我院专家参与海南省2008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排忧解难
3月11—12日,我院专家一行7人参加了我省2008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琼海、文昌两地农民的抗寒减灾和春耕生产送去先进实用技术,发放橡胶、荔枝、龙眼、芒果、牧草等16种3000多份生产技术材料。活动中,我院专家以深厚、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和耐心、细致的解答、指导帮助农民们解决了众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赢得了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的广泛好评。
此次科技下乡由我院、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举行,有来自各我院、省农业干部学校和省农科院的30多名专家参与。专家们被分为热作、植保、水果、瓜菜、畜牧、粮作、沼气等7支科技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接受农民咨询。
我院橡胶专家和病虫害专家指导橡胶树虫害防治
寒害过后,海南省各地胶园先后出现小蠹虫为害现象,且表现突出。 3月10日,应琼中县新进农场的邀请,我院橡胶栽培专家和病虫害防治专家一行6人在橡胶所罗微副所长的带队下,来到该农场,调研小蠹虫灾害情况,并现场指导虫害防治技术、寒害后施肥管理。
一到农场,场方负责人就急切地向专家们详细描述了该场小蠹虫危害的情况。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场胶园内小蠹虫的具体品种,以给出针对性更强、防治效果更好的方法,也为了让该场更科学、合理地对寒害后的橡胶树进行施肥、管理,专家们来到了该场遭受虫害最为严重的12队胶园,在现场,专家们看到,园内很多橡胶树的下半部分树干上分布着很多黑褐色斑点,黑斑上都有虫蛀的小洞,洞深2—3厘米,蛀道还是纵横交错,防治极为困难。我院6位专家讨论后建议用“涂封”的防治方法,即将受害树从皮层刮去到木质部,再用凡士林混合敌百虫或乐果、敌敌畏涂封受害处,并在割面上下50厘米用药喷1-2次,用于预防,专家们还根据胶树干枯、落叶情况,建议推迟施肥20天左右,增加尿素使用量。
我院木薯专家赴广西进行灾后技术指导
3月3日—6日,我院木薯专家李开绵、叶剑秋、田益农,热作学会理事长吕飞杰及广西各市县农业部门领导一行赴广西武鸣县、合浦县、南宁市、桂平市等灾区对当地受灾木薯进行灾后技术指导。
1月12日-2月18日之间,由于广西连续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木薯受灾严重。经调研统计发现,广西木薯作物受灾面积达247.5万亩,占2007年种植面积的55%,其中受害达四级的24万亩,冻坏鲜薯38.40万吨;三级受害49万亩,冻坏鲜薯31.36万吨,受寒害坏死木薯种茎14.95万吨。
专家们建议,要抓住春耕时机,尽快补种木薯。为帮助灾区农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我院将为广西等受灾地区提供一批木薯优质种苗。
进一步调研热带优势农产品产业寒害情况
3月2日-5日,我院组织科技人员到海南省3市县调研热带优势农产品产业寒害情况。
调研组由信息所邓志声副所长带队,分别到海口市、文昌市和琼海市,在当地农业局领导、技术人员和专业户的配合下,以农业部和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如瓜菜、热带水果等农产品为调研重点,重点了解产业带在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历年生产情况和效益,寒害造成的损失和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以及各级政府在灾后需要采取的支持措施等问题,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本次调查和研究工作,信息所将发挥在信息、农业经济与政策方面的学科优势,对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为行业管理部门及热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
简 讯
2月22日-3月5日,生物所老专家积极响应号召,两度深入海南省澄迈县,对无核荔枝进行灾后跟踪调研和技术指导。
3月6日,环植所科技人员参加了由海南农垦主办的海胶集团橡胶寒害树处理工作现场会。植保专家到乌石农场林地给各农场生产主管领导讲解了寒害后橡胶树应注意的植保问题,并现场指导了小蠹虫的防治技术。
3月9日,环植所黄俊生所长代表所向海南省农业厅赠送了3000多本抗寒救灾资料,省农业厅领导非常感谢我院全体科研人员为海南寒害区人民做出的贡献。
阶段小结
科技救灾工作小结
灾害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自2月15日我院第一支科技服务队走进灾区以来,我院14个所(站、中心)已组建、派出了25个科技救灾服务工作组,派出专家500多人次,到达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四川、湖南等热区8省区35个县市130个村庄、13个国营农场近70个分场及17个农业生产基地对橡胶、香蕉、木薯、胡椒、咖啡、椰子、芒果、柑橘、剑麻、木瓜、甘蔗、毛叶枣、荔枝、菠萝、花卉、西瓜等20多种作物进行了调研和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25600多份,为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区捐赠橡胶种苗、木薯种苗和瓜菜种子、牧草种子等150多吨。(截至2008年3月18日)
2008年第1期
总第4期
我院全面开展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
目录:
1、紧急部署
我院部署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工作
2、快速行动
广东、广西、海南
云南、贵州
四川、福建、湖南
3、前线动态
紧急部署
我院部署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工作
2月4日,受王庆煌院长的委托,邱小强副院长在科教主楼四楼会议室主持召开院长办公会,部署热带农业科技抗灾救灾行动的工作。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农业部的有关文件和孙政才部长有关抗灾救灾的指示精神。会上,成立了我院科技抗灾救灾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全院科技抗灾救灾行动。
组 长:王庆煌
副组长:王文壮、陈秋波、邱小强、欧阳顺林
组 员:各科研机构及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
会议强调,要通过与农业部南亚办及各省区南亚办沟通和联系,尽快了解灾区具体情况;加强与各省区科研机构的沟通,形成科技抗灾救灾的强大合力;加强热作学会各成员之间的联系,发挥热作学会的引领作用,号召各成员单位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科技抗灾救灾的一线。
会议明确了科技抗灾救灾的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1、由品资所牵头,相关科研单位配合,组建2支服务队,重点在云南省、贵州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2、由橡胶所牵头,相关科研单位配合,组建3支服务队,重点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3、由南亚所牵头,相关科研单位配合,组建3支服务队,重点在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4、各职能部门应根据科技抗灾救灾的需要,积极做好配合和协调工作。
快速行动
广东、广西、海南
根据安排,橡胶所负责牵头组织对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科技救灾工作。接到任务后,橡胶所于2月4日紧急召开所长办公会(扩大),专题研究抗寒救灾工作,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开通了科技救灾服务热线,并于2月5日发出 “心系农民,深入灾区”抗寒救灾活动倡议书,动员全所职工自愿报名参加抗寒救灾科技服务,组织全所职工开展抗寒救灾募捐活动。
2月12日开始,着手筹划抗寒救灾工作。经过与院科技处多次沟通后,初步确定先以橡胶为主,奔赴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开展调查摸底和科技救灾。
2月12日,该所党总支书记魏小弟会同广州办事处工作人员,与广东农垦总局专家深入粤东地区开展调查和科技救灾活动。
2月12、13日两天组织专家,紧急编写了抗寒救灾科普资料,并印制了800份。
2月14日,在该所会议室举办抗寒救灾技术培训班及动员会,近30名即将奔赴受灾第一线的所领导、专家和抗寒救灾志愿者们参加了动员会,并接受培训。
2月15日,以该所专家为主的三个工作组分赴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全面启动抗寒救灾工作。
三个工作组成员(未包括前期魏小弟组成的小组)组成如下:
广西自治区:林钊沐、王军(橡胶所),程儒雄、张健珍(湛办);
广东省:黄华孙、林位夫、李维国、安锋(橡胶所);
海南省:第一小组(负责海口、定安、琼海、文昌、屯昌):罗微、校现周、陶忠良、王弟(橡胶所),杨衍(品资所),符瑞益(环植所),范海阔(椰子所),云洪涛(省农业厅南亚办);第二小组(负责澄迈、临高、琼中、白沙、昌江、儋州):罗世巧、吴志祥、王秀全、陈健(橡胶所),黄贵修(环植所),高爱平(品资所),谢升标(省农业厅南亚办)。
云南、贵州
根据农业部、院有关抗寒救灾工作精神,品资所负责牵头组织对云南、贵州二省区的科技救灾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任务及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科技救灾工作,为云南、贵州及其他广大热区农民朋友提供种子种苗及技术支持,将广大灾区农民朋友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帮助灾区人民克服困难,战胜寒灾,渡过难关。
二、具体措施
1、重点了解掌握云南、贵州两省作物的受灾面积和救灾作物受灾情况。根据两个地区的受灾情况和受灾面积,确定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和甘蔗、木薯、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要调查和救灾对象。
2、成立抗寒救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所长为组长的科技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抗灾工作的领导。以品资所为牵头单位,成立由品资所、橡胶所、环植所的专家组成的两个工作小组,赴云南、贵州两省开展寒害调查和科技救灾活动。
科技救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刘国道
副组长:李开绵、陈业渊
成员:王祝年、覃新导、尹俊梅、王东劲、梁李宏、郑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服务。办公室设在品资所行政综合办公室,24小时服务热线为:0898-23300623、0898-23300537。
负责云南省的科技救灾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刘国道
成员:品资所专家3人:贺军虎、刘昭华、闫庆祥,橡胶所专家1人,环植所专家1人(主要为植物病害专家)、工作人员1-2名。
负责贵州省的科技救灾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覃新导
成员:品资所专家4人:魏守兴、杨光穗、王建荣、廖易,环植所专家1人(主要为植物病害专家)、工作人员1-2名。
3、编印科技手册,公布科技救灾服务热线。组织专家编印相关作物的抗寒减灾救灾技术手册,公布24小时对外服务的科技救灾服务热线。
4、组织力量进村入户,深入第一线,通过技术培训、种子种苗支持、现场指导、热线电话咨询等方式开展科技救灾活动。
5、积极组织职工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
6、大力开展科技救灾宣传。广泛宣传科技救灾正面典型,帮助灾区农民树立依靠科技开展救灾减灾的好处,增强灾区农民救灾减灾的信心。
三、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调研筹备阶段。从2008年2月4日到2008年2月13日。主要工作有:组建领导小组、专家组及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当地政府、科技示范点、网络通讯、科技人员、研究生等多种途径进行调研,重点了解掌握云南、贵州两省热带作物受灾情况,根据灾情编印相关作物的抗寒减灾救灾技术手册等相关资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最大能力为灾区准备种子种苗,以及为派出的科技救灾队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所内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号召全所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送去温暖和爱心。
第二阶段科技救灾。2008年2月16日开始赴往云南、贵州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工作持续到灾情基本稳定阶段。专家组分赴两省区开展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并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第三阶段调查总结。灾情基本稳定后。对寒害后的影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调查,并对救灾工作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
四川、福建、湖南
根据要求,由南亚所牵头,组建3支服务队,重点在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接到任务后,南亚所于2月5日紧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热带农业科技抗寒救灾工作,针对热区各省区雨雪冰冻灾害情况,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特点,并结合本所的实际,探讨抗寒救灾技术措施和制定实施方案,准备抗灾救灾的资料,最后提出了“心系三农,深入灾区”抗寒救灾活动的倡议,组织全所职工开展抗寒救灾募捐活动。
一、成立3支服务队,分赴不同地区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1、福建服务队由孙光明所长牵头,8位科技人员组成。重点在福建、广西菠萝种植区,联合部分菠萝生产企业,调研菠萝冻害情况。并就菠萝不同程度寒害的处理措施、低温雨雪天气过后容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措施等送去科技支撑和技术、咨询服务。
2、四川服务队由罗萍副所长牵头,3位科技人员组成。重点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云南省开展以芒果为主的热带果树科技抗灾救灾工作。并就芒果寒害症状表现、不同程度寒害的处理措施、低温雨雪天气过后容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给当地农民送去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
3、湖南服务队由谢江辉副所长牵头,4位为科技人员组成。重点在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柑橘种植区开展科技抗灾救灾工作。并就柑橘寒害处理措施、低温雨雪天气过后容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给当地农民送去科技资料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工作进度
1、2月5日-2月13日,各服务队组织一切力量,重点做好方案拟订、技术资料编制等准备工作。
2、2月14日起,各服务队按照分工和计划奔赴目标地区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其中,福建服务队已于2月14日奔赴广西、随后将到福建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四川服务队于2月15日奔赴四川攀枝花市、随后将到福建进行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湖南服务队计划于20日奔赴湖南省的永州、钦州等地开展科技抗灾救灾服务工作。
前线动态
王文壮副院长参加了农业部南亚办和热作学会组织的灾后调查,先后考察了广西百色田东、右江河谷和南宁隆安、武鸣等地的香蕉、毛叶枣、木瓜、荔枝、龙眼、菠萝和木薯等作物的受冻情况。
2月15日下午,我院专家一行13人抵达海南省农业厅南亚办,商讨具体的救灾措施和路线。经过讨论,各领域的专家都针对当前的天气状况和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补救措施。
2月16日,海南省两个小组分头出发。
第一组行程:琼山夹子镇加朝村-三门坡镇西耳村-文昌潭牛镇-潭牛镇二公堆村昌贯队-东路镇-永丰镇。
受灾状况:初步调查了橡胶、香蕉、荔枝、椰子、胡椒、西瓜、南瓜、辣椒、菠萝等。从受灾作物症状看,花生、南瓜受灾最重,南瓜结果期植株死亡率很高,开花期植株生长障碍明显,产量可能会减产30-50%,品质严重下降;花生植株瘦小、叶片黄,估计回暖后会干枯,要重新补种;西瓜调查了塑料大棚种植大户,西瓜产量降低约40%,并且质量降低严重;瓜果类蔬菜总体减产可能会达到50%;辣椒叶片受害,颜色变黄,花少果小;未开花香蕉主要是心叶有损害,但结果期植株生长受阻,花蕾、小果受损较重,将造成果实质量下降;菠萝部分叶有水渍寒害症状;荔枝寒害也表现严重,有的花穗已经干枯,由于连阴雨,花穗也转为叶芽,预计减产程度将会较严重;胡椒叶片发黄,有部分掉果现象;椰子嫩果开裂现象普遍,造成较多落果。橡胶中小苗受害重,普遍叶片有水渍症状,开割树割面目前寒害现象表现不严重,少部分有爆胶流胶现象。
总体而言,目前调查地区热带作物受灾较重。
技术措施:除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外,发放资料100余份。
第二小组成员赴澄迈(上午)和临高(下午),在当地热作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分别到澄迈县红山农场、陆桥无核荔枝基地、澄迈县桥头镇、临高县热作农场等地现场调研、指导。基本情况是:香蕉小苗受害较重,嫩叶普遍变黄,老叶也有部分叶缘干枯皱缩。橡胶小苗(去年6月份种植)受害比较严重,老叶全部脱落,有嫩叶的则嫩叶失水干枯,甚至暴皮流胶;二龄苗(2006年6月份种植)受害相对较轻,未见暴皮流胶现象,老叶部分失水变褐,嫩叶全部失水干枯;老树暂时没有受害表现。其中,临高的橡胶受害表现比澄迈的更严重一些。无核荔枝由于花蕾抽得比较少,因此暂时基本没有受害表现。在桥头镇,冬瓜受灾较重,小苗大约枯死一半以上。其余辣椒、南瓜等寒害较轻,虽然目前辣椒苗比较小,仅有门椒坐果,寒害不明显,但估计以后会有落花、落果现象。胡椒果实已经较大,暂时没有受害表现。针对该情况,专家一行除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外,还向技术员发放资料100余册。
(备注:因灾区通讯困难,其他服务队未能及时反馈抗灾救灾前线动态)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17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2期
总第5期
我院科技抗灾救灾最新情况
目录:
1、最新动态
贵州省情况
海南省情况
广东省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情况
2、简讯
最新动态
贵州省情况
2月16日由我院品资所牵头,组织了果树、蔬菜、花卉、病理专家组分批并携带抗寒救灾技术资料3000份前往贵州受寒害影响较为严重的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投入抗寒救灾一线。
2月20日专家组来到贵州黔西南州的兴义市,与贵州省农业厅和兴义市农业局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考察和了解了当地受灾情况和当地农民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
目前,兴义市受灾乡镇共26个,包括204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受灾农作物26.9万亩,其中小麦10万亩、油菜8万亩、蔬菜1.5万亩、马铃薯1.5万亩、果树2万亩、早春玉米1万亩、甘蔗1.5万亩、茶叶1.4万亩。
针对当地政府提供的情况和考察的结果,专家组经过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多项灾后快速恢复农业生产的建议和措施。如建议改种耐寒速生的作物,缩短因寒害造成的当地农产品断档的时间,并利用温室或拱棚条件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作物,及时清理农田内受寒害的作物,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等。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抗寒救灾的工作,加快救灾步伐帮助并组织和鼓动农民恢复生产。
21日专家组将前往贵州省的南部继续了解当地的灾情。
海南省情况
2月15日,海南省工作组专家一行13人抵达海南省农业厅,与省农业厅南亚办、海南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座谈。专家们针对当前的天气状况和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补救措施。省农业厅表示,将综合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抗寒救灾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县市重视抗寒救灾工作,加大抗寒救灾的力度,加快抗寒救灾的步伐。
2月16-18日,海南省专家工作组分为两个小组,在省农业厅南亚办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到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琼海、屯昌、白沙、昌江、琼中、儋州等10个县市的20多个乡镇开展具体的现场调研和指导。两个专家组初步调查了橡胶、香蕉、荔枝、龙眼、椰子、胡椒、水稻秧苗、西瓜、南瓜、苦瓜、冬瓜、辣椒、菠萝等热带作物和瓜果蔬菜的受灾情况。总体而言,认为目前调查地区部分热带作物受灾较重。具体情况如下:
1、橡胶受灾主要是苗圃和2007年定植小苗,部分地区3-4龄苗受影响也较大,大树暂时没有受害表现。受害表现:苗圃袋装苗嫩叶普遍变黑萎蔫,甚至暴皮流胶,稳定苗受害稍差;增殖圃叶片普遍失水干枯,落叶不可避免,开春没有芽条可用。去年定植小苗定植越晚,受害越重,表现为嫩叶枯萎,老叶落叶,只剩一根枝条,估计回枯现象会比较严重,甚至需要大面积补种。3-4龄苗叶片普遍失水干枯,但枝条及树干暂未受影响。大树仅叶子干枯,割面不管是新开割树还是多年开割树,基本没有影响。受灾程度因地区不同而异,白沙、琼中、临高、澄迈、屯昌、文昌等地较重。
2、香蕉受灾主要是新抽心叶变黑枯萎(生长点并没有坏死),老叶部分变黑;结果期植株生长受阻,花蕾、小果受损较重,将造成果实质量下降,有的地方(屯昌)果实掰开后果肉有黑斑。白沙、屯昌、澄迈等地受灾较重。
3、荔枝、龙眼因抽花期正逢阴雨连绵,低温、高湿、没有光照的环境导致有的花穗干枯,多数花穗转为叶芽。农业厅有关领导估计荔枝减产在70%左右。全岛普遍现象。
4、瓜类蔬菜以苦瓜受灾最重,嫩梢普遍变黄,生长点坏死,已经基本无用。省农业厅及蔬菜专家建议重新种植。西瓜减产幅度较大,品质严重下降。冬瓜虽然死苗多,但面积比较小。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生长缓慢,花少果小,估计回暖后会有落花落果现象。屯昌、琼中受灾较重。
5、椰子嫩果开裂现象普遍,造成较多落果。文昌较重。
6、胡椒叶片发黄,有部分掉果现象。总体受灾不是很严重。
7、水稻秧苗受害也较严重,表现为普遍黄化,而且有部分根部已经发黑。白沙、琼中受灾较重。
8、芒果受影响主要是落花较多,已经坐果的生长期延长,估计要推迟1-2个月上市。
专家们所到之处,都强调受害处理要适时、得法,针对不同的作物现场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并发放抗寒救灾技术资料400余份。
广东省情况
一、茂名地区的橡胶灾情
广东方面,以茂名地区的橡胶为主,工作组利用2月16-18日三天的时间在广东省农垦局、茂名农垦局等领导陪同下,与华南农大陈教授、刘博士及相关农场管理人员共同调查了和平农场、新华农场、广东农垦总局科技园、团结农场、新时代农场、火星农场、生理农场等地方的橡胶苗圃、新植中小苗基地、开割树等不同树龄的受害情况。
据介绍广东茂名地区此处持续低温冷害天气共持续22天之久,致害积寒为本地80年一遇。此次低温冷害过程中温度最低曾一度达到2℃,温差一直持续在4-5℃之间。橡胶树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害影响,出现了顶枝枯死、爆皮流胶等现象。
云研774和IAN873的1年生幼树(均为2007年3月种植),从外观表现上看两品种现在均出现了叶片和顶枝枯死、爆皮流胶的现象,寒害等级估计为3级(茎干枯死2/3以上,但接穗尚活),基本全部受害。热研7-33-97(2005年3月种植)、IAN873(2006年3月种植)的幼树,两品系均已开始分枝。从外观表现上两品种现在也均出现了叶片和顶枝枯死、爆皮流胶的现象,寒害等级估计为3级(茎干枯死2/3以上,但接穗尚活),基本全部受害。于1987年定植的93-114开割胶园,已经于2008年1月上旬即此次寒害前基本全部落叶。从外观上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主干和分叉处爆皮流胶、嫩枝出现水渍状受害斑点和爆胶的寒害症状,在部分胶树的割面也因涂封不完全或未涂封出现一定的爆胶现象。2007年定植的热垦525橡胶幼树的受害情况也较为严重,基本全部受害。
广东农垦总局科技园的芽接苗主要出现了芽片爆胶(冻死),砧木叶片干枯、嫩枝出现水渍状斑点、主干爆皮流胶的现象,估计部分芽接苗的芽片可能会在气温回升后直接死亡;而部分受害芽接苗可能会因砧木主干枯死而提前抽芽。因广东农垦的苗木生产基本均在此地,为了减少对垦区今年苗木的过大影响,建议提前对那些抽芽苗木进行锯干并装袋继续培育。
火星农场的苗圃共有3各简易大棚,保存了7-33-97、873、Gt1等3万株袋装苗,该批苗9月份芽接、11月解绑并起苗,然后在该地装袋培育,因放置在简易温棚中并有合理的保暖、防病措施苗木除抽芽不够整齐外生长较好。此方法成本较低、大幅提高了苗木的保存率和生长速率,值得推广。
总体来看,茂名农垦的橡胶树受害情况均较重,预计基本都达到3级以上。从现在的表现来看,寒害的轻重可能与橡胶树的树龄、品种的关系最为密切,在长时间的平流型寒害下,因本地海拔差异不大,海拔因素与寒害轻重间的关系可能不大,坡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橡胶树的抗寒性有一定影响。
但因橡胶树寒害的一些症状一般要在气温稳定回升后才能表现出来,对其寒害的分级等也应在此时具体调查统计,具体的受害情况及品种间的比较有待于进一步观测。
工作组共发放技术资料150本。
二、粤东地区热带作物寒害情况
1 概况
1.1热带作物种植情况
粤东地区目前规模性种植的热带作物主要为天然橡胶和剑麻,大部分分布在揭阳和汕尾农垦系统的各农场,计划栽培面积将近5万亩,其中,天然橡胶计划栽培面积近4万亩,剑麻计划栽培面积近1万亩。
揭阳农垦的大坪农场、大池农场、卅岭农场和汕尾农垦的大安农场、铜罗湖农场都在2006年3月初和2007年3月初各种植了1批天然橡胶,而剑麻目前只在揭阳农垦的葵潭农场和东埔农场栽培,2007年5月种植了第1批,第2批在2007年11月种植。
1.2地理位置
汕尾市位于广东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ˊ—23°28ˊ和东经114°54ˊ—116°13ˊ之间。东邻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5271km2,(不含东沙群岛1.8km2)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海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索长度9%。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5°36ˊ—116°37ˊ39",北纬22°53ˊ—23°46ˊ27"。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陆地面积5240.5 km2。大陆海岸线长82 km。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
1.3气候概况
汕尾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尤为明显,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物质能量转换迅速。据《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累年月值数据集(1991-2000年)》检索到汕尾地区的累年气候月值表明,汕尾地区近1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为22.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3%,年平均降水量为1693mm,年平均风速为2.83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2.08h。
揭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 21.4℃,平均降水量 1723mm。夏秋间常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时因季风活动反常或寒潮侵袭,会出现冬春干旱或早春低温阴雨天气。
1.4 2008年初异常天气变化情况
据汕尾农垦的大安农场观测,大安农场低温天气从1月25日持续到2月14日,低温持续时间为23天,期间,日最低平均温度为3℃,且持续了3天;白天只有2天出现过晴朗天气,分别发生在2月3日和2月8日,其余时间均为阴雨天气;夜间温度低于白天,温差较大。
2 寒害情况
2.1天然橡胶寒害情况
调查时间为2008年2月16日—2月18日,调查方式采用抽查的方式,重点抽查了各农场天然橡胶植株受寒害影响相对严重的林段,调查内容主要为天然橡胶植株受寒害影响的程度,评价指标主要为植株生长芽点活力状况、植株茎杆爆皮流胶状况、植株茎杆黑点状况、植株蓬叶焦枯焦黄状况和根颈溃烂状况,调查结果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2.2剑麻寒害情况
调查时间为2008年2月16日—2月18日,调查方式采用抽查的方式,重点抽查了揭阳农垦的葵潭农场和东埔农场剑麻受寒害影响可能存在的林段,调查内容主要为剑麻植株受寒害影响的程度,评价指标主要为剑麻新抽生叶片活力状况、植株叶片焦枯焦黄状况和球状根茎溃烂状况,调查结果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附件:粤东地区热带作物寒害情况.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情况
一、广西橡胶主栽区的气象情况
广西橡胶主栽区自08年1月14日开始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目前初步统计,08年1月14日至1月26日,广西橡胶主栽区温度较往年偏低2.7℃,偏低程度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的第一位。进入2月份以来,当地日平均气温均在10℃左右,日最低温度平均为8℃左右,其中荣光农场最低气温达到了2℃。
二、广西橡胶胶主栽区橡胶寒害调查情况
2008年2月17~18日,我们对广西橡胶主栽区的火光农场、荣光农场、那梭农场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所到树位随机抽查20株作为样本进行寒害的调查统计。
1.火光农场
火光农场目前所有主栽的品系基本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寒害。调查期间主要观察了该农场的7、8、9、14队以及该农场的系比区各品系的抗寒表现。
14队两个GT1树位80%的植株树干出现的爆皮流胶现象,树叶全部脱落。几个93-114树位未落叶,但50%以上的叶片干枯,同时也出现了少数枝条爆胶和50%树干爆皮流胶的现象。
9队89年种植的93-114品系橡胶树100%叶片干枯,所调查的20株样本中,仅有2株没有出现树干爆皮流胶情况,同时,该树位两年生枝条已经受到了寒害,枝条的韧皮部出现了变色现象。
7队05年6月种植的热垦628品系所调查的样本中,6株树干出现了爆皮流胶现象,所有植株的叶片60%以上干枯,个别植株枝条出现了爆胶现象;同时,该队的热垦525品系所有植株的叶片干枯,50%左右的枝条爆皮流胶,20株中有6株树干出现了爆皮流胶的情况。
在火光农场的系比区内,对IAN873,93-114,热垦628,热垦516,热垦520,热垦523,云研77-2,云研77-4,热垦515,热垦524,热垦525,热垦514等品系的抗寒性进行了调查,就目前来看,所有品系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枯,主杆也出现了爆皮流胶现象。
在上述各队的苗圃所培育的橡胶树苗木受寒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干枯和少数枝条爆皮流胶,但在8队苗圃内IAN873与501杂交种子的地播苗在简易小拱棚中由于管理较好,压土紧实,受害较轻,初步估计保苗率可以达到80%以上。
2.荣光农场
荣光农场共有胶林10万亩,其中开割树约11万株,主要品系为93-114、五星Ⅰ3、云研77-4、热垦525、热垦628、湛试327-13等。主要调查的荣光农场8队,12队的苗圃及新植胶树的寒害情况。
8队苗圃的苗木受冻害较为严重,在简易地膜小拱棚中培育的地播苗由于塑料膜压土不紧,刚刚展开的嫩叶连芽全部干枯,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根,所有籽苗基本上报废。
12队07年3月种植的湛试327-13品系20株中有5株出现了树干爆皮流胶现象,有一株叶片爆胶,8株顶芽及嫩梢爆胶,5株出现了嫩叶枯焦,同一时期种植的热垦525品系全部出现了嫩叶枯焦,50%左右植株有顶芽爆胶现象,有5株树干发现了爆皮流胶。06年初种植的云研77-4品系,所调查的植株全部出现了树干爆胶现象,80%以上的叶片干枯。
3.那梭农场
那梭农场胶树较少,1队的成龄胶树有50%左右的植株树干爆胶,少数出现了割面爆胶情况,叶片基本上全部干枯。
按目前初步情况来看,以湛试327-13,93-114两品系的抗寒表现较好。
工作组向三个农场发放技术资料45本。
简 讯
2月19日,我院橡胶所王秀全、符冠斌、陈焕琅三人分别到橡胶所八一基地、五队试验基地、三队试验基地,儋州市南辰农场苗圃、万煌公司苗圃等专题调研袋装苗、增殖芽条、未芽接地播苗、2007年新种小苗的受灾情况。调查发现,刚刚开始抽芽的袋装苗,已经有40%以上因寒害导致嫩叶枯萎,嫩枝暴皮流胶,整株枯死。一蓬叶稳定的袋装苗,目前大约有15%叶子干枯,枝条变黑,且暴皮流胶,估计难以成活。其余袋装苗,即使成活,也会推迟供苗时间1个月以上。2007年12月下旬和2008年1月上旬种植的实生小苗,已经有40%以上的苗木根部开始变黑,顶部萎蔫。已经芽接成活的地播苗基本没有影响,没有芽接的地播苗因受寒落叶,要推迟芽接时间1个半月以上。增殖苗圃的增殖苗叶片全部失水干枯,落叶不可避免,天气回暖后叶芽估计将绝大部分抽芽,开春需要芽接的地播苗第一批苗基本没有芽条可用。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21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3期
总第6期
我院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不断深入
目录:
1、工作部署
我院进一步部署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2、前线动态
湖南受灾情况
贵州抗寒救灾情况
四川攀枝花市寒害情况
3、专题调研
我院南亚所菠萝寒害调查情况
4、简讯
工作部署
我院进一步部署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2月22日上午,邱小强副院长在科教主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我院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会上,邱小强副院长通报了农业部科技救灾小组组建及农业部对科技抗灾救灾的最新要求。
会议强调,科技抗灾救灾工作是我院近期的重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科技抗灾救灾工作。
会议要求:1、各研究机构要深入灾区,加强调研,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务实细致的做好科技服务工作。2、科技处要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及时收集反馈抗灾救灾的信息,分析、总结、判断热区农业受灾情况,进一步拟订全院科技抗灾救灾的具体措施。3、热科院联合热作学会尽快与各省南亚办、农垦局,召开科技抗灾救灾研讨会,摸清情况,找准目标,及时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会议还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前线动态
湖南受灾情况
2月22日,由我院南亚所4位科技人员组成的湖南省抗灾救灾服务队抵达长沙市进行抗灾救灾工作。
2月23日,南亚所服务队来到湖南省农垦局,与省南亚办、农垦局的部分领导、专家进行座谈,了解湖南省热区的受灾情况。
经了解,湖南省热区农业受灾情况如下:
(一)农作物受灾面积大、损失惨重
全省南亚热带作物受灾面积达275.11万亩,其中,柑橘134万亩,蔬菜43.5万亩,茶叶10.26,其他作物87.35万亩。给全省热区种植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5.95亿元。
(二)果树苗木、蔬菜大棚和育苗棚等设施受毁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热区压断大果树212.34万株,冻死果树苗木、茶树苗、蔬菜秧苗分别为732.92、800、6989万株,损毁蔬菜、育苗大棚9565处。
(三)农产品外运、外销蒙受影响
据湖南省江永县农业局反映,受雨雪天气下冰冻道路的影响,水果无法外运,春节前水果外销仅占总量的60%,比去年同期减少20%,加上水果价格大跌,香柚售价为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降低0.7元/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00万元。如果灾后晴天气温上升过快,农作物死苗、烂根的症状会明显加快,损失将更加严重。
贵州抗寒救灾情况
2月21日,我院专家组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协助下考察了贵州省安龙县和望谟县的灾情。目前受灾情况如下。
安龙县: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6万亩,成灾面积3万亩。其中油菜受灾2.5万亩、蔬菜3.6万亩、马铃薯3万亩、香蕉和甘蔗0.5万亩、茶叶0.3万亩。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652万元。
望谟县:全县7.2万亩蔬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成灾面积3.6万亩,绝收2.17万亩。受灾蔬菜作物主要为冬玉米、马铃薯、油菜、辣椒、茄子、菜豆、豌豆。
目前,贵州省低海拔地区的温度开始回升,原来受凌冻的作物开始表现出受害的症状。受寒害的白菜解冻后绝大部分开始腐烂,辣椒、茄子叶片枯萎根部坏死,甘蔗节间变褐出现发酵的酒精味失去商品价值,荔枝花穗脱落枯萎,香蕉小苗整株枯萎、大株的失去多数功能叶片,柑橘落果、叶片受损,茶叶新梢枯萎春季绝收、叶片在天晴后会表现更为严重的枯黄坏死。
面对如此严重的寒害,专家组和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经过座谈,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和栽培条件研究制定了救灾和灾后的重建方案,并给予当地农业部门合理建议。当地也在积极进行灾后生产建设,及时抢播短期早熟蔬菜和改种早春玉米等作物。
四川攀枝花市寒害情况
2月16日-19日,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组成专家组,奔赴四川攀枝花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等地进行热带农作物寒害调查,同时指导受灾农户进行抗灾救灾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此次我国华南大部发生的大面积、大幅度及长时间降温对攀枝花影响相对较小,除高海拔区域外,基本没发生雨雪过程,但2月初的发生了多年不遇的较强霜冻过程,对攀枝花米易县、盐边县等地中高海拔区域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其中米易、盐边等地的早季瓜果类蔬菜、枇杷生产受灾较为严重;成年芒果树受灾较轻,仅有局部低洼和高海拔区域有少数发生,但幼苗和小树受冻严重,但受低温影响,芒果花序抽出时间较往年推迟;其它经济作物如柑桔、龙眼、荔枝等基本无影响。
专题调研
我院南亚所菠萝寒害调查情况
2月13日至18日我院菠萝首席专家孙光明研究员带领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部分菠萝科研人员在广西南宁市的坛洛、那马、中和三个乡(镇)和广东湛江市的雷州、徐闻二县(市)进了菠萝寒害调研。情况如下:
一、寒害表现情况:
1、南宁寒害情况
南宁产区由于较长时期处于低温冷雨天气条件下,最低气温达2℃,受寒害程度重,菠萝寒害已达到3-4级。目前寒害症状还未充分表现,气温刚升后可能达到5级寒害。
南宁产区果园绝大多数植株多数叶片1/2变白(图1、图2),大部分植株心叶基部软腐(图3),根褐变(图4),托芽心叶软腐(图5),果缝开裂(图6)。同时发现果园中生长势较旺的植株,叶片虽然保持正常绿色,但稍用力即可拔出,其叶基水渍状软腐(图7)。由于南宁产区果实越冬前已基本采收完毕,因而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来自于烂苗。
2、湛江产区寒害情况
湛江产区气温相对较高,最低温7-8℃,受害程较轻,菠萝寒害达1-2级。果园中仅少数植株叶片表现出现寒害冻斑(图8)。带果越冬果实少数小果果缝龟裂;一些受寒果内部表现水渍状果肉(图9),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黑心病。由于湛江产区带果越冬果园比重较大,约占60-70%,其直接经济损失将主要来自于越冬果园果实品质下降及黑心烂果。
由于低温阴雨天气刚结束,植株受害症状还未充分表现出来。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受害症状将进一步的发展,叶片白色受冻部位将干枯,小果受寒害后潜在着向果内发展产生黑心病。
二、寒害后的处理措施建议
1、根据果园寒害程度,分别处理
对果园进行受害调查,根据寒害程度来确定恢复生产的措施。菠萝寒害基本可分为受害程度小、中等和重三类,分别对待。
受害程度小的(多数植株仅少数叶片叶尖干枯3cm内)的果园,对生产没有影响,天气还回暖后,应加强追肥管理和催花。广东湛江雷州徐闻产地新植果园多为此种类型。
受害程度中等(多数植株大部分叶片干枯,干枯部分占全叶片长度1/2以下;果实表面有冻斑,但不伤及果肉), 通过恢复生长和对少部分死苗进行大苗补植来减少损失。天气还回暖后,要施重肥、培土,促进生长;广西南宁一部分果园为此种类型。
受害严重(多数植株大部分表现出叶片干枯,干枯部分占全叶片长度1/2以上;果实表面有冻斑;伤及果肉),已无利用价值,应及时翻耕重新种植。广西南宁部分果园为此种类型。
目前天气还维持较低的地方,应等天气回暖气后进行操作。
2、受害程度中等以下果园肥水管理
天气转暖后,选用氨基酸、复合核苷酸、植物龙、芸苔素等叶面肥喷施1—2次,追施速效氮肥,淋施水肥。4-9月每月一次1%尿素根外追肥。
3、灾后果园病害管理
天气转暖后,割除枯叶,枯蕾和腐烂果实,增加田间通过风透尖;喷施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灭菌防病。
4、受害轻的带果越冬果园及时采摘成熟果实
已成熟果实及时采摘上市或加工,防止气温逐渐升高后烂果和黑心病的发生。
5、严重受灾果园及时更新
受害较重,已无利用价值的果园,应及早翻耕重新种植,每亩施土杂肥1500kg,复合肥50kg。
简 讯
2月17日,椰子所组队对文昌市椰子、槟榔、油棕等棕榈植物地区清澜镇6个乡村、南阳镇5个乡村、会文镇5个乡村、迈号6个乡村等地开展调研活动,指导农民抗灾救灾,发放椰心叶甲生物防治技术小册子200份。
2月20日,我院海口实验站与海南华油小桐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成调查组,开始对海南省小桐子(麻疯树)遭受寒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预计进行5天。
2月20日,椰子所组织农民、种植专业户进行抗灾自救。深入海口市8个镇16个乡村、澄迈县8个镇15个乡村,定安县3个乡镇6个村,通过调研、现场指导和发放资料等形式组织农民抗灾,发放抗寒救灾技术资料300多份,深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2月22日,南亚所赴四川工作队,在云南华坪调查芒果寒害情况。
2月22日,环植所符悦冠书记带队到昌江等地区进行抗寒救灾,对受害的香蕉、芒果等作物种植户、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2月25日—26日,湛江实验站将组队前往珠三角地区各市县进行农作物受寒害影响情况调研。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23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4期
总第7期
目录:
1、工作部署
我院召开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会议
2、前线动态
海南、云南、湖南、福建、广东
3、简讯
工作部署
我院召开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会议
进一步部署科技救灾工作
2月25日,王庆煌院长主持召开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科技救灾工作。副院长王文壮、陈秋波、邱小强、党组副书记欧阳顺林及各研究机构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王庆煌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科技救灾工作,对深入救灾第一线的专家、科技人员表示问候和感谢,并对下一步科技救灾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1、全院上下要高度重视科技救灾工作,将农业科技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2、要扎实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服务,尽量把灾害降到最低。3、以实际行动做好宣传与服务工作。4、建立长效机制。5、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做好科技救灾工作,尽快筛选培育抗寒新品种,不断提升我院科研能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邱小强副院长在会上传达了农业部及科教司科技抗灾减灾有关工作部署和会议精神,并通报了我院前段时间科技抗灾救灾工作的基本情况。橡胶所、品资所和南亚所等14个科研单位汇报了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副院长王文壮、陈秋波、党组副书记欧阳顺林对相关工作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
邱小强副院长对加强我院科技救灾工作做了部署,进一步明确我院科技救灾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措施。
前线动态
海南
2月26日,我院王文壮副院长、橡胶所魏小弟书记、罗微副所长、林钊沐研究员等一行7人到海南农垦国营芙蓉田农场进行寒害调查,双方就今年所受的橡胶寒害问题进行交流,并到该农场的成龄胶园及橡胶苗圃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调查中,各位专家针对寒害受到影响的橡胶树(尤其是小苗)给予了技术指导。专家组还重点考察了橡胶树微割示范区的寒害情况,调查发现:进行微割的橡胶树爆皮流胶现象没有湛江方面严重,部分严重的数位进行相应的割面处理即可恢复。
2月27日-28日,我院海南科技救灾服务组(胡椒方面)邬华松专家一行6人,对海南胡椒主产区文昌、琼海等市县的胡椒寒害状况进行了调研与技术指导。在两天时间里,抗灾救灾小组先后来到海南省国营东昌农场、文昌市迈号镇、蓬莱镇以及琼海市塔洋镇、国营东红农场等地,在当地主管部门领导、技术员的陪同下,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了当地胡椒受灾情况,指导农户灾后重建工作,并免费赠送了胡椒防寒抗寒技术资料。(香饮所牵头)
2月23日-24日,我院海南科技救灾服务组(棕榈科方面),分三组对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进行寒灾调研和科技救灾。第一小组对琼海市6个村庄、万宁市6个村庄、陵水县5个村庄、三亚市2个村和兴隆农场、凤凰机场、南岛农场进行抗寒救灾情况调研。第二小组深入屯昌县6个村庄、琼中县湾岭镇2个村庄、五指山市4个村庄、乐东县3个村庄进行调研。第三组主要调研了临高县6个村庄、儋州市5个村庄、昌江3个村庄和细田农场、青山农场进行抗寒调研工作。
通过调研,发现椰子受灾情况较为严重,其中黄矮、红矮受害率高于本地种,椰子果普遍出了裂果落果现象,预计今天的椰子产量将降低30-40%左右。观赏棕榈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冻现象,主要表现为整株植株叶片枯黄变褐,老叶脱落,叶尖枯死。
服务组通过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形式组织农民抗寒救灾,为现场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发放科技资料1000多份。(椰子所牵头)
云南
2月26日,我院赴云南科技救灾服务组到云南省普洱市,对该市热带作物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和灾后指导。专家组深入普洱市受灾严重的爱伲农牧集团人工草场进行调研。据调查,该场受灾面积约10万亩,灾后普遍缺草,牲畜饲料紧缺,累计受冻死亡牲畜20余头,灾情较重,灾后重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尽快帮助灾区农民战胜寒灾,渡过难关,我院无偿赠送给云南省普洱市灾农高产牧草良种良苗王草5吨(种植面积约50亩),尽最大能力帮助灾农又快又好地解决冬季牲畜缺草的问题。(品资所牵头)
湖南
2月24日,我院赴湖南省抗灾救灾服务队到达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大坪铺农场和脐橙种苗繁育基地,实地调查了脐橙果树受害和苗圃设施受损情况。2月25日,服务队冒雨到湖南受灾最严重的江永县,和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一道,实地考察了香柚和碰柑以及林业的受害情况。发放了300多份资料,并实地指导农民灾后减少损失和恢复生产工作。服务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政府热烈欢迎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南亚所牵头)
福建
2月24日下午,我院赴福建省科技服务队抵达福建。2月25日,服务队在福建省农业厅南亚办和福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领导、科技人员陪同下,先后到了漳州和平县坂仔镇、南靖县龙山镇等地调研。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感激农业部的关怀和支持。服务队通过座谈、实地观察,了解到当地水果生产受灾情况:和平、南靖两县共有5.3万亩水果受不同程度寒害,损失约2534万元。2月26日,科技服务队到福建龙海市程溪、芗城等县区,实地调查了菠萝、香蕉、荔枝、龙眼等情况。由于当地小环境利于避寒,而且采用了覆盖薄膜、干草等防寒措施,菠萝、香蕉、荔枝、龙眼均未受寒害。(南亚所牵头)
广东
2月20日,我院广东科技救灾服务组赴广东茂名农垦的新时代农场调查橡胶苗圃、新植中小苗、开割树等不同树龄的受灾情况。通过调查,服务组向农场提出一系列保护处理措施。(湛江实验站牵头)
2月25日,我院广东科技救灾服务组前往珠三角地区偏北县镇的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开展柑橘和香蕉等农作物受寒害影响情况调查。调研组通过对该地区作物的受灾程度及有效的避寒补救措施总结分析,对该地区今后的热带作物防寒抗寒生产及时向种植户提出了初步建议。(广州实验站牵头)
简 讯
2月20-24日,海口实验站和海南华油小桐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组选取了琼北、琼中、琼南、琼西、琼西南等海南各个气候类型区的12个市县12个乡镇和3个栽培基地对海南省野生和栽培小桐子受寒害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在此次寒害中,海南省各地区小桐子树基本上不会被冻害。
2月23日,受海南屯昌县热作中心邀请,橡胶所范高俊、王秀全2名工作人员赴屯昌与热作中心工作人员座谈,商讨灾后恢复生产,减少灾害损失有关工作。
2月23日,环植所利用周末时间,召集所抗寒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和专家技术专家组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第二阶段的抗寒救灾工作。
2月25日,国营西庆农场、白沙县、琼中县等派人来我院咨询并寻求橡胶树抗寒救灾技术支持。我院橡胶所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并赠送了技术资料。
2月26日,橡胶所罗微等专家陪同农民日报驻海南记者操戈前往橡胶研究所科技入户整体推进示范村和庆镇美万新村调查寒害情况。
2月26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环植所工会组织的“雪灾捐款”倡议活动正式展开,到目前为止已陆续收到所职工的无偿捐助。
我院彭正强专家课题组关于“两蜂”及椰心叶甲寒害后的生存情况调查在海南岛展开,以刘奎博士为主的螺旋粉虱的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2月26日—27日,橡胶所科技服务中心黄月球针对其负责的科技入户示范村茶山村进行了抗寒自救相关调查及指导。
2月27日,生物所组织全体课题组长、开发中心负责人和办公室成员,召开科技救灾减灾工作动员会议,部署第二阶段科技救灾减灾工作。
2月28日,橡胶所王秀全、左雪冬与负责雅星镇科技入户的技术员李艺坚、王锡银一行到雅星镇富克、乐满、白鱼塘三个示范村进行技术服务。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2月29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5期
总第8期
目录:
1、我院召开领导班子学习会,进一步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
2、我院隆重举行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
3、我院蔬菜专家赴海南临高县进行科技调研和救灾
4、我院植保专家到海南农垦进行橡胶树寒害后病虫草害调查和桑寄生防治推广
5、我院胡椒专家为海南灾农提供科技服务
6、我院植保专家到茂名和湛江农垦调查橡胶、剑麻寒害后病虫草害情况
7、简讯
8、阶段小结
我院召开领导班子学习会 进一步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
3月5日,为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科学拟定我院2008年工作重点和努力的方向,王庆煌院长主持召开院领导班子学习会,联系我院工作实际,进一步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班子成员王文壮、陈秋波、邱小强、欧阳顺林参加了学习会,院长助理和院办、党办、宣传部等有关职能部门临时负责人列席了学习会。
学习会上,王庆煌院长带领大家重温了孙政才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来我院视察调研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在指导抗灾减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讲话精神;重温了危朝安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科教专业会、我院领导班子任职宣布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传达了部领导听取我院工作汇报后的指示精神。通报了我院前阶段学习贯彻部领导讲话精神工作开展情况和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在学习孙政才部长的讲话精神时,王庆煌院长说,孙政才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是对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院作为部直属单位必须以孙政才部长讲话精神为指导确立今年工作努力的方向和拟定工作任务目标。王庆煌院长说,孙政才部长来我院视察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了热带农业的地位,肯定了我院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热带农业中的贡献,要求我院要面向热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促进热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指示我院要完善规划、创新机制,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孙政才部长的讲话为我院各项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是我院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
在学习危朝安副部长讲话精神时,王庆煌院长说,危朝安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科教专业会上的讲话指出了农业科教工作总体思路,部署了科教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危朝安副部长在我院领导班子宣布任职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我院增强促进热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并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应用、国际合作交流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我院必须按照危朝安副部长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各项工作部署。
在学习部领导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讲话精神时,王庆煌院长说,我院必须把做好科技保障、服务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组织科技服务队伍,深入灾区一线,在前阶段工作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与会人员畅谈了学习部领导讲话精神的体会,结合分管工作就如何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王庆煌院长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落实部领导讲话精神的自觉性,根据部领导讲话精神确定我院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全院要围绕部领导讲话精神开展各项工作,要按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强化执行”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抓落实、抓执行。
会议还就全院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部领导讲话精神做了工作部署。
我院隆重举行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
2月29日,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号召,落实科技抗灾救灾各项工作部署,我院向南方雨雪冰冻受灾区发出了6万余元的第一批救灾种子种苗。早上八点,我院在科教大楼前举行了隆重的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
发车仪式上,邱小强副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对战斗在最前线的科技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对主办单位品资所表示充分地肯定。他向参加仪式的300多名科教员工通报了我院科技抗灾救灾的总体情况。他指出,今天的活动是我院科技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希望科技人员能把热作的种子洒遍热作大地,热作之花开遍热作大地,热作之果结满热作大地,让热区农民真正受惠。
该批运往云南省普洱市的种子种苗,由品资所负责运送,包括王草、有钩柱花草、西卡柱花草、糖蜜草等牧草种子共计5吨;蛋黄木薯、华南五号等木薯种苗共计5吨。继该批送往云南的种子种苗后,我院品资所、橡胶所等单位将陆续为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捐赠橡胶种苗、木薯种苗和瓜菜种子等物资。
我院蔬菜专家赴海南临高县进行科技调研和救灾
3月3日,我院蔬菜专家覃新导、曹振木、杨衍等前往临高县进行蔬菜寒害调研和救灾。在临高县政协副主席刘春花和科协主席张壮省的陪同下,专家们首先来到种植了400多亩辣椒的博郎村实地调查。他们一到田间,菜农就争先将他们请到自家的地里,为自家的辣椒求医问药,整个上午几位专家和陪同的两位地方领导都忙活在这片菜地中。经调研发现,辣椒由于受阴冷多雨天气影响,寒害和疫病较严重,且因农民见辣椒长势不好,施肥过近过多,肥害也很严重。中午,曹振木专家在地头给菜农讲了一节有关灾后恢复生产的课,向菜农们介绍了一些农药和田间管理技术。3月4日,应农民们的强烈要求,曹振木专家一行针对当地的受灾情况制定出了用药施肥的补救方案,并将配好的药品送往临高县菜农手中。(品资所牵头)
我院植保专家到海南农垦进行橡胶树寒害后病虫草害调查和桑寄生防治推广
2月24日-3月2日,我院植保专家范志伟、沈奕德等一行7人到海南农垦八一、芙蓉田、大岭、南滨、南田、新星、金江、畅好、阳江、中坤、中建等农场对橡胶树寒害后病虫草害的发生进行调查和桑寄生防治推广,海南农垦总局陈康仁和黑龙江农垦植保协会会长王险峰协同调查。
调研发现,在南部各农场,橡胶树寒害轻,胶树现已抽叶,进入古铜或淡绿期,白粉病发生严重,正在进行防病工作;畅好农场以北各场寒害中度至严重,胶树未能抽叶,小枝枯死,有的破皮流胶;在阳江、乌石、中坤、中建等场,小蠹虫危害严重。在西北部和中部农场橡胶树桑寄生危害严重,影响橡胶产量。
植保专家们与生产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指导,并对桑寄生进行了防治示范。(环植所牵头)
我院胡椒专家为海南灾农提供科技服务
3月4日,我院胡椒专家郑维全、杨建峰、刘爱勤前往海南万宁市龙滚镇、山根镇指导胡椒灾后病虫害防治工作。3月5日,邢谷杨专家一行6人到海南文昌市蓬莱镇胡椒种植户进行寒害处理相关技术培训,参加人数70人次,发放《胡椒寒害及其防治》500多份。(香饮所牵头)
我院植保专家到广东茂名和湛江农垦调查橡胶、剑麻寒害后病虫草害情况
3月2日至5日,应广东茂名和湛江农垦邀请,我院植保专家范志伟、沈奕德一行6人到茂名的新时代、胜利农场等;湛江的幸福、东方红农场等对橡胶、剑麻等作物寒害后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橡胶桑寄生防治进行示范推广。
调查发现,两个农垦的橡胶寒害严重,开割树枝条大量枯死,中小苗更是损失惨重。在新时代和胜利农场,橡胶树桑寄生发生严重,有的寄生率高达80%。专家们对桑寄生防治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在东方红农场,剑麻寒害轻,但粉介大面积发生,植保专家们与当地生产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对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环植所牵头)
简 讯
3月3日,我院品资所一批十吨左右的华南5号、华南8号木薯种苗运往广西灾区。
3月3日,由品资所热带牧草研究中心白昌军研究员、退休老专家何华玄研究员一行5人组成的牧草科技抗灾救灾专家组前往海南昌江、陵水,调研当地热带牧草受灾情况并指导农户做好抗寒减灾工作。
2月29日,橡胶所王秀全、左雪冬一行到和庆镇美林示范村进行技术服务及抗寒救灾调查指导。
2月29日,橡胶所黄月球、祁栋棂前往那大镇石屋村进行技术服务及抗寒救灾指导,现场解答灾农提出的生产问题,并派发了相关抗寒救灾资料。
阶段小结 科技救灾工作小结
灾害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于2月4日召开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紧急部署了科技抗灾救灾行动;2月4日-2月14日积极做好基础调研、资料编制等准备工作;2月15日起全院14个所(站、中心)组建的科技救灾服务队陆续奔赴抗灾一线;2月22日召开科技抗灾救灾阶段性总结会议;2月25日全院召开科技救灾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科技救灾工作;2月29日,隆重举行的种子种苗运送灾区车队发车仪式,陆续向南方雨雪冰冻受灾区发送救灾种子种苗。
自2月15日第一支科技服务队走进灾区以来,我院14个所(站、中心)已组建、派出了19个科技救灾服务工作组,派出专家356人次,到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四川、湖南等热区8省区35个县市122个村庄、13个国营农场近68个分场及17个农业生产基地对橡胶、椰子、木薯、胡椒、咖啡、芒果、柑橘、剑麻、香蕉、木瓜、甘蔗、毛叶枣、荔枝、菠萝、花卉、西瓜等20多种作物进行了调研和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10600多份,为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区捐赠橡胶种苗、木薯种苗和瓜菜种子、牧草种子等28吨。(截至2008年3月6日)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3月6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6期
总第9期
目录:
1、王庆煌院长带队参加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
2、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签署“南亚热作产业灾后重建合作”协议书
3、做好种子种苗供应,服务灾后恢复重建——我院部署种子种苗组织供应工作
王庆煌院长带队参加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
3月3日,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农业部《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安排意见》,农业部农垦局和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
我院王庆煌院长率领王文壮副院长及科技处、橡胶所、品资所、南亚所有关负责人一行7人参加了会议。
农业部农垦局杨绍品局长作了《抓紧灾后恢复重建,切实做好2008年工作,推进热带作物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报告,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龚菊芳、热作处处长王宏前分别主持了相关会议。会议要求,各单位一定要正确看待和认识这次灾害,既要高度重视灾害的影响,更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坚定加快热作产业发展的决心。要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认定灾情,制定科学的救灾计划,统筹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热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是抓紧灾后恢复重建,确保热作产品有效供应;二是抓好热作种子种苗建设,抓住重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种子种苗基地;三是抓住时机,适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加强政策研究,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基础性工作,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
会上,与会主要单位介绍了热区热带作物抗灾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王院长代表热科院做了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通报了此次抗灾救灾过程中所采取的举措,并围绕“创建世界一流热带农业科技中心的发展目标,为国家热带农业发展的需要,以立足热区、服务热区为己任,把科技救灾作为当前服务热区的主要任务,为国家分忧,为灾区解难”等方面进行了发言。
本次会议有来自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湖南、四川共8省区的3大农垦局、8省区的农业厅及南亚办、热作学会及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签署“亚热带作物灾后重建技术合作”协议书
3月4日,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经过友好磋商,签署了“亚热带作物灾后重建技术合作”协议书,通过科技支持广西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广西是我国南亚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区,全区热作面积占全国热作总面积近四分之一,而今年的冻灾致使全区70%左右热作面积受灾,损失严重。协议书提出,双方将以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一系列方式,分步启动重大技术研发和国家项目联合申报、新品种选育与联合区试验、农作物“三避”等设施农业技术的研发与田间评价、脱毒种苗支持和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产业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设计、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热作产品加工技术支持等一揽子合作内容。
协议的签署,是热科院加强与热区农业主管部门科技救灾、科技协作的第一步,对于加快广西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步伐,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热作产业更多进入全国领先行业以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生产结合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好种子种苗供应,服务灾后恢复重建
我院部署种子种苗组织供应工作
3月6日,王庆煌院长主持召开灾后恢复重建与科技服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院开展灾后重建科技服务工作。
王庆煌院长传达了全国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暨2008年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南亚热作产业灾后重建合作协议书》有关情况。
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科技人员要把服务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孙政才部长在广西指导灾后生产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农业部《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安排意见》,发挥我院科技和人才的优势,为热带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要在前阶段科技抗灾、减灾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深入推进,为热区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指出,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热区各省市的热带作物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橡胶、香蕉、木薯、菠萝等需要大面积补种、换接,种子种苗供求形势严峻。因此要求院各有关单位主动加强与热区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了解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子种苗的需求,及时组织好橡胶、香蕉、木薯等热带作物种子种苗的生产和供应。要求科技处代表院进一步加强与热区热作管理部门的联系,协调组织科技队伍为热带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技服务。
会议要求,橡胶所、品资所、南亚所等有关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成果转化、科技示范和辐射的功能,提高实用先进技术的普及率。要加强热带作物种子种苗产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热带作物良种良苗的覆盖率。
热科院院长办公室
2008年3月6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简报
2008年第7期
总第10期
目录:
1、我院向广西灾区捐赠100多吨优质木薯种苗
2、我院领导赴云南商讨科技协作和灾后重建事宜
3、我院专家参与海南省2008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排忧解难
4、我院橡胶专家和病虫害专家指导橡胶树虫害防治
5、我院木薯专家赴广西进行灾后技术指导
6、进一步调研热带优势农产品产业寒害情况
7、简讯
8、阶段小结
我院向广西灾区捐赠100多吨优质木薯种苗
3月13日,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号召,落实我院科技抗灾救灾工作部署,我院隆重举行支援广西灾区种子种苗运送车队发车仪式,派出6部大卡车,由品资所和海口实验站负责,向广西灾区发送了100多吨优良木薯种苗。
我院王庆煌院长发表讲话。他指出,作为国家农业科研单位,为国家分忧,为农民解难,是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将全面加强与广西农业厅的合作,把广西亚热带作物产业优势与我院的科技、人才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科研合作、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我院将选派最优秀的科技人员,最先进的实用技术,最优质的科技服务,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灾区农民快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走向科技致富的道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张明沛厅长亲自率队,带领厅办公室、糖料处、亚热作办、种子公司等一行前来我院,把这批珍贵的木薯种苗带回广西,抓住春耕的时机补种。张明沛说,今年的寒灾让广西的木薯产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全区木薯受灾总面积达55% ,在危难之际,热科院挺身而出,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代表全区所有受灾农民专程前来感谢,并宣读了感谢信(附后)。
王文壮副院长主持发车仪式,副院长陈秋波、邱小强,党组副书记欧阳顺林参加了仪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致我院感谢信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今年1月以来,广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广西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指导,并作重要指示,农业部孙政才部长、危朝安副部长带专家组深入广西灾区检查指导农业恢复生产。贵院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和农业部领导要求,心怀灾区人民,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对广西农业恢复生产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3月3日,在广西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刻,贵院领导和专家亲临南宁出席南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对广西农业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给予大力支持。3月4日,贵院与我厅签署了亚热带作物灾后恢复重建技术合作协议书,以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多方面合作,为搞好当前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广西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为了解决广西灾后木薯恢复生产的薯种紧缺难题,贵院急广西农民之所急,及时组织落实了100多吨木薯良种,无偿提供给广西。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使我们深为所动。在此,我代表广西3000多万农民向贵院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贵院作为面向全国南亚热带作物服务的国家科研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人才,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热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衷心祝愿贵院越来越红火!
愿我们双方的合作源远流长!实现更大双赢!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我院领导赴云南商讨科技协作和灾后重建事宜
3月14-17日,王庆煌院长、王文壮副院长率科技处、橡胶所和品资所负责人赴云南,与云南农业厅、云南农科院、云南农垦总局等商讨推动科技协作,服务灾后重建,及下一步科技合作等事宜。
王庆煌院长与云南农业厅领导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商讨后,达成合作意向,今后双方将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方式,推进云南省南亚热带作物产业科技创新,加快灾后重建步伐,促进云南省南亚热带作物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院科技服务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双方共同发展。我院与云南农垦总局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了2004年签署的科教合作协议内容,我院将为云南农垦灾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将进一步加强对垦区科技、科教人才和骨干的培养和培训。
期间,我院与云南农科院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提出,我院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围绕国家现代热带亚热带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热带亚热带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合作共建“西南热带农业研究中心”,构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更好地为西南热带农业发展以及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王庆煌院长表示,我院和云南省农科院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个院的科技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里程碑。我院和云南农科院共建热带农业科技平台,将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立足云南的现代农业发展,以国家农业创新体系为纽带,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切入点,在人才、项目、转化、服务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云南省灾后重建和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我院专家参与海南省2008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排忧解难
3月11—12日,我院专家一行7人参加了我省2008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琼海、文昌两地农民的抗寒减灾和春耕生产送去先进实用技术,发放橡胶、荔枝、龙眼、芒果、牧草等16种3000多份生产技术材料。活动中,我院专家以深厚、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和耐心、细致的解答、指导帮助农民们解决了众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赢得了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的广泛好评。
此次科技下乡由我院、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举行,有来自各我院、省农业干部学校和省农科院的30多名专家参与。专家们被分为热作、植保、水果、瓜菜、畜牧、粮作、沼气等7支科技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接受农民咨询。
我院橡胶专家和病虫害专家指导橡胶树虫害防治
寒害过后,海南省各地胶园先后出现小蠹虫为害现象,且表现突出。 3月10日,应琼中县新进农场的邀请,我院橡胶栽培专家和病虫害防治专家一行6人在橡胶所罗微副所长的带队下,来到该农场,调研小蠹虫灾害情况,并现场指导虫害防治技术、寒害后施肥管理。
一到农场,场方负责人就急切地向专家们详细描述了该场小蠹虫危害的情况。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场胶园内小蠹虫的具体品种,以给出针对性更强、防治效果更好的方法,也为了让该场更科学、合理地对寒害后的橡胶树进行施肥、管理,专家们来到了该场遭受虫害最为严重的12队胶园,在现场,专家们看到,园内很多橡胶树的下半部分树干上分布着很多黑褐色斑点,黑斑上都有虫蛀的小洞,洞深2—3厘米,蛀道还是纵横交错,防治极为困难。我院6位专家讨论后建议用“涂封”的防治方法,即将受害树从皮层刮去到木质部,再用凡士林混合敌百虫或乐果、敌敌畏涂封受害处,并在割面上下50厘米用药喷1-2次,用于预防,专家们还根据胶树干枯、落叶情况,建议推迟施肥20天左右,增加尿素使用量。
我院木薯专家赴广西进行灾后技术指导
3月3日—6日,我院木薯专家李开绵、叶剑秋、田益农,热作学会理事长吕飞杰及广西各市县农业部门领导一行赴广西武鸣县、合浦县、南宁市、桂平市等灾区对当地受灾木薯进行灾后技术指导。
1月12日-2月18日之间,由于广西连续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木薯受灾严重。经调研统计发现,广西木薯作物受灾面积达247.5万亩,占2007年种植面积的55%,其中受害达四级的24万亩,冻坏鲜薯38.40万吨;三级受害49万亩,冻坏鲜薯31.36万吨,受寒害坏死木薯种茎14.95万吨。
专家们建议,要抓住春耕时机,尽快补种木薯。为帮助灾区农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我院将为广西等受灾地区提供一批木薯优质种苗。
进一步调研热带优势农产品产业寒害情况
3月2日-5日,我院组织科技人员到海南省3市县调研热带优势农产品产业寒害情况。
调研组由信息所邓志声副所长带队,分别到海口市、文昌市和琼海市,在当地农业局领导、技术人员和专业户的配合下,以农业部和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如瓜菜、热带水果等农产品为调研重点,重点了解产业带在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历年生产情况和效益,寒害造成的损失和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以及各级政府在灾后需要采取的支持措施等问题,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本次调查和研究工作,信息所将发挥在信息、农业经济与政策方面的学科优势,对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为行业管理部门及热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
简 讯
2月22日-3月5日,生物所老专家积极响应号召,两度深入海南省澄迈县,对无核荔枝进行灾后跟踪调研和技术指导。
3月6日,环植所科技人员参加了由海南农垦主办的海胶集团橡胶寒害树处理工作现场会。植保专家到乌石农场林地给各农场生产主管领导讲解了寒害后橡胶树应注意的植保问题,并现场指导了小蠹虫的防治技术。
3月9日,环植所黄俊生所长代表所向海南省农业厅赠送了3000多本抗寒救灾资料,省农业厅领导非常感谢我院全体科研人员为海南寒害区人民做出的贡献。
阶段小结
科技救灾工作小结
灾害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自2月15日我院第一支科技服务队走进灾区以来,我院14个所(站、中心)已组建、派出了25个科技救灾服务工作组,派出专家500多人次,到达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四川、湖南等热区8省区35个县市130个村庄、13个国营农场近70个分场及17个农业生产基地对橡胶、香蕉、木薯、胡椒、咖啡、椰子、芒果、柑橘、剑麻、木瓜、甘蔗、毛叶枣、荔枝、菠萝、花卉、西瓜等20多种作物进行了调研和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25600多份,为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区捐赠橡胶种苗、木薯种苗和瓜菜种子、牧草种子等150多吨。(截至2008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