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玄、蒋候明两位老专家获中国草学会卓越贡献奖
11月21-24日,中国草学会年会暨中国草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草学界政府支持部门、老一辈科学家、产业界以及学术界代表10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热科院刘国道副院长带领品资所草业研究室何华玄老专家以及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出席会议。
何华玄、蒋候明两位老一辈草业科学家获中国草学会卓越贡献奖。两位前辈带领我院广大草业、科技工作者,不断攻克草业领域一道道难关,取得一批又一批重大草业科技成果,培养了许多草业科技人才。
何华玄在中国草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他指出,“我们草业人要从长远出发,改变思维方式,站在更高的视野看问题,跳出农业搞农业,跳出草业搞草业,跳出中国发展中国,突破思想蕃篱,苦干加巧干,团结一心,多创高质量的成果,为国担责,为民分忧,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附蒋侯明、何华玄简介:
蒋侯明,研究员。1935.07月生,1959年参加工作,1990年退休,主要履历如下:
1959.09-1960.12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农学系 助教
1961.01-1969.09 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 热作系 研究实习员
1969.10-1973.02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团 科研领导小组成员
1973.03-1975.12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热作学校热作大组 胡椒研究组长
1976.01-1978.12 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热作所 牧草研究组长
1979.01-1986.05 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热作所 助理研究员 牧草研究组长
1986.06-1997.09 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热作所 副研究员、研究员 牧草研究组长、所务委员会、所学术委员会成员
1997.09 退休
多年来一直从事热带牧草、绿肥、饲料作物的种质资源、育种以及草场建植技术研究。是我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开创了热带牧草、绿肥、饲料作物的引种、栽培利用研究,填补我国在该方面的空白,促进了热带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并创建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牧草研究中心,有力推动了我国热带牧草研究的发展。19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以第一完成人选育了热研1号银合欢、热研2号柱花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并以主要完成人选育了热研四号王草、华南象草等优质牧草品种,其中,热研2号柱花草是目前我国南方热区推广利用面积最大的豆科热带牧草品种。与王草一起搭配,成为我国南方热区最重要舍饲养殖牧草品种,除此之外,热研2号柱花草还作为绿肥广泛应用于热带果园、经济林间作,用于遏制杂草、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并提高农产品品质;其选育的银合欢为我国第一个热带牧草国审品种,粗蛋白高达25%以上,有蛋白之王的称号,不仅作为牧草,也作为生态治理植物,在南方广为推广种植;其选育的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是我国热带放牧型草地的首选禾本科牧草,也被作为水土保持作物广泛用于高速路护坡、坡地水土保持。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蒋侯明一直不断克服困难开展热带牧草研究工作,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出版专著1部,并撰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的热带牧草绿肥条目。
何华玄,高级农艺师。1947.11月生,1968年参加工作,2007年退休,主要履历如下:
1968.11-1977.0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 工人
1977.08-1978.0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区划办 工人
1978.08-2007.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技工、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
2008-2011年 返聘四年从事牧草不育系选育工作
退休后依然不断从事柱花草不育系的研究和新品种申报工作,有30年从事热带牧草工作的丰富经验,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项),以主要完成人选育优良热带牧草新品种18个(其中第一完成人品种4个),获得新品种保护权2个(品109柱花草(品种权号CNA20090361.0)、品109败A(品种申请号20191001945,2019年第五期《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初审合格公告2019.9.1.),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经历:参加过海南省1980年至2000年主要热带人工草地建设项目,参加过热带牧草选育种、热带人工草地改良、热带牧草种子种苗生产、热带牧草综合开发利用、热带牧草技术推广和科技入户服务 、国际牧草合作项目(FSP农民牧草参与式研究)、ITTO(热带农林牧人工生态系统)等。是海南省第一个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银合欢.柱花草草粉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总体设计者(执笔,第二主持人),负责和参加近20项科研课题。累计推广热带牧草新品种400万亩,创效30亿元。参加过《热带牧草栽培学》、《中国作物及野生近缘植物-饲用及绿肥作物卷》、《热带农林牧人工生态系统》、《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等论著的撰写工作。1998年被评为中国热农院校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中国热农院校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评为中国热农院校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个人”,2005年被海南省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科研上的主要贡献:
1、详细介绍分析了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省(广东)各热带人工草地项目30年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并进行了理论探讨(《中国热带草业产化开发经验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何华玄、刘国道等(热带农业科学2009年第10期))(引进消化)。
2、根据多年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撰写制定了《柱花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NY/T 168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集成创新)。
3、利用变异种品109柱花草为母本,通过人工杂交,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柱花草显性核不育系品109败A(即1979柱花草,新品种权申请号:20191001945,《我国首次发现柱花草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种质—1979柱花草》热带农业科学2010年第11期),使柱花草常规育种由引种选育跨越到自主创新阶段,具有重大意义(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