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海南离“种”出石油有多远?

打印
【字体:
天然生长在我省西南沿海沙滩地带的灌木植物牛角瓜,被认为能从其茎、叶汁液中提制轻质石油。这些可能替代石油能源的“石油植物”,是否能发展成我省热带农业种植中的新瑞——

  近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公布的一份黄宗道院士临终建议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身为我国橡胶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的黄宗道院士提出,我省的牛角瓜和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最高产油棕两种热带石油植物,可集中力量攻关。记者了解到,热科院橡胶所已悄然开展热带石油植物的研究,专家们甚至表示,发展热带石油植物种植业,前景无限。

  石油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众多可查资料显示,热带地区石油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而且许多被证明是很好的石油植物在我省都有存在,有的品种分布面积还不小。如海南人过去常用其汁液来点灯的油楠,待树长到12到15米高时就可出油。在树干上钻个5厘米大小的孔,经过二三个小时后,从孔中即可流出5至10升的淡黄色液体。这些油液不需要加工,就可放在柴油机内做燃料使用。如果把一棵树伐倒,树心部分的油液就会顺流而出,所以也被称为“柴油树”。而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海山奇观附近,有遍地生长着的野生光棍树,也叫绿玉树,这种植物通常有4至9米高,不长叶子,尽是光溜溜、绿玉般的枝条,春天开黄绿色小花,全株含有剧毒的白色乳液。日、美研究人员认为光棍树的乳汁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与原油相近,而且碳氢化合物含量很高,也是很有希望的石油代用品。灌木植物牛角瓜又叫五狗卧花,生长在我省西南部及南部沿海沙滩上,生长速度快,其茎、叶中的汁液能制取石油。

  为人们熟知的橡胶树、椰子树都是有潜力的石油植物。

  国内外研究现状

  记者从中国工程院了解到,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石油替代品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柴油和生物醇类燃料两类上。

  今年四川省利用野生麻疯树果实提取生物柴油也获得了成功,实验证明,每亩地平均可产麻疯树干果650公斤,可提取加工出约180公斤燃油。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已被列入国家有关发展计划。

  专家表示,2002年有研究机构曾设想在海南建立生物柴油生产基地,无奈找不到可供使用的大量油料植物,最后转战河北。我省正在开发利用的石油替代品研究是生物醇类燃料,受制作工艺限制,生产成本还很高。

  与国内迟缓的石油植物研究境况不同,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对已发现的40多种石油植物进行品种选择和质量优化的工作,并准备尽快实行商业化生产。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试种了6亩地的“石油树”,结果在一年中居然收获了50吨石油;人工种植的石油植物“黄鼠草”,每亩可提制0.4吨石油。如今,美国种植的石油植物已扩展到数十万公顷,产量超过500万吨,菲律宾种植的1万多公顷石油植物,预计6年后可收获石油13万吨,瑞士准备种植10万公顷石油植物,借此解决每年50%左右的石油需求量。英国、法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国也相继开展石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建立石油植物园这一全新的石油生产基地,人们还借助于遗传基因技术培育新树种,采用更先进的栽培技术来提高产量。

  种植僵局何时打破

  从事生物柴油产业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郗小林博士介绍说,现在石油柴油价格上涨到每吨3600元以上,以这个价格为基准,要生产生物替代燃油产品,种植成本应该控制在每吨1000元以内,加上提制技术费用,每吨生物燃油成本价格要在2000元以下才有利润可言。将能源植物用于工业生产,我国的生物石油提制技术已成熟,主要是大面积经济种植的问题没有解决。

  植物及光热资源丰富的海南,能否突破我国石油植物的种植僵局?据了解,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从去年开始已着手热带石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并正积极向国家和省的相关部门申报科技项目。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带石油植物的种质调查和收集,品质鉴定,小规模的引种繁育,选育新品种。有关专家希望通过该项目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探索建立我省新的热带农业产业的可能性。

  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负责人林位夫表示,相当部分的热带石油植物如绿玉树、牛角瓜等,具有耐瘦瘠、耐干旱、石油组分含量高等特点,能常年多次甚至连续收获,非常适宜加工生产。利用我省优越的气候资源和大量荒漠土地,结合各种生物繁育种植技术,热带石油植物种植有可能成为我省具有竞争性的热带农业产业。

http://www.hndaily.com.cn/new/php/20040715/12335.ph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