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98%与20%

打印
【字体: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省橡胶种植面积已近60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其中我省民营橡胶又占了半壁江山。

  去年,我国进口橡胶达160万吨。民营橡胶的生产潜力亟待挖掘。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民营橡胶20多万亩,县委书记董宪曾给县里的胶农算过这样一笔账:农场每棵橡胶树年产胶4公斤,农民种的每棵却只能产2.5公斤,现在每吨干胶的收购价飙升到一两万元,如果农民多掌握点技术,让每棵民营橡胶树多产2两胶,就能为全县农民增收上百万元,这还不算农民在种橡胶上省工后,在别的农业项目上的增收效果。

  从1990年起,国家农业部决定对15年以上的多个品种橡胶树全面推广割胶新技术,到1999年时,我省农垦植胶区推广和实行割胶制度改革的面积已达到100%。专家们表示,这其中是行政命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记者找到了海南农垦总局退休总工程师张鑫真,当年是他作为总局主管科技的副局长在海南农垦系统内部部署和推动了这项改革的。他告诉记者,在实施新割制改革前,农垦系统每名胶工一年只能生产一吨多干胶,人力成本高,胶价低,农垦职工每年人均工资才2000元左右,人心不稳、产业飘摇。

  1992年,与热农院校人员一起进行了科研的张鑫真,决定在全局200多万亩橡胶林中推行新割制改革,全局沸腾。中央高层领导给他打来电话,问他有多大把握,当时主要是害怕使用了刺激剂后造成橡胶树死皮,如果是这样,全局损失将达到几十亿,领导说,这个责任你担不起啊。

  张鑫真也是有过担忧的,如果工人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刺激剂浓度不对、树皮开割的深度不对、刀数不对等等,都会对橡胶树产生不良影响。张鑫真在农垦系统内部署了严格的监控,他带着管理人员,一连几个月天天在胶林里巡查。在这次改革中,很多农场管理者因为没有按规章安排工作受到处分。

  使用了新割制后,每名胶工年生产干胶量达到3.8吨,消耗的树皮也从过去的40公分减少到12公分。全海南农垦从1994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节约胶工近9万人,人均割株由原先的383株提高到882株,单位面积产量也由60公斤提到72公斤,胶工工资相应提高了0.4到2倍。

  热农院校橡胶所为在农村推广新割制,几年前将儋州兰洋镇后影村设立为示范村。后影村全村70多户,家家户户都种橡胶,卖胶收入是各个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村民谢年发是科技示范户,接受专家培训,学会了“三天一刀”的新技术,使自家的50亩橡胶年收入由原来的2万多元增加为6万元。

  但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割制在后影村的覆盖率才10%左右。根据热农院校的相关统计,新割制在全省农村的推广率为20%。

  对此,热农院校副院校长邱小强表示,当农业科技推广,面向的是拥有集中大面积土地的公司、企业、农业专业户时,容易产生规模化效应,但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是一家拥有几亩土地的分散模式,而且农业技术在惠及农民时,农民是不可能反哺科研机构的,所以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只能是公益类的,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受众,推广费用、人员、机构设置等都不是科研单位能负担的。
(http://www.hndaily.com.cn/new/php/20070216/157278.ph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