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四大院”助力江门农业转型 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和投资项目落户我市
会领导嘉宾挥铲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江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站培土奠基。本版摄影 周华东
雷茂良书记发言
本报讯 7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中国渔业协会领导和国家、省的40多位农业研究员、教授云集江门,共商我市农业转型发展大计。这一天,也成为我市农业喜事扎堆的好日子: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启动;市政府分别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3个院所及中国渔业协会签约,进行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科研培训楼与中国农科院华南(江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站奠基;同时,共有35个农业科研合作项目、现代农业投资项目签约落户我市,仅现代农业投资项目总投资就达19.1亿元。
参加当天活动的嘉宾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雷茂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国辉,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军,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良尧,中国渔业协会秘书长张福祥等。
市委常委委、常务副市长聂党权在致辞时说,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正式启动,多项科技成果落户我市,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分别与我市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是对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支持,对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聂党权表示:“我市将高度重视这次市院合作,将为市院成功合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全力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中国渔业协会在我市建设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科研攻关,进行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推广建设等,促进各项农业科研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
程萍代表省农业厅对我市迎来众多农业发展喜事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她表示:“省农业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江门的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科技与创新推广等项目、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
据介绍,中国农科院华南(江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站,为该院华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将立足江门,逐步发展成为华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遥感领域重要的综合试验和研究基地。
当天,市院双方还签约科技合作项目13项,建设内容覆盖现代农业设施、锦鲤繁育、生物肥料、食用菌等多个领域;活动还洽谈确定现代农业投资项目22个,总投资额19.1亿元,其中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有3个;最大的一项,为投资2.6亿元的新马单生态农业投资项目。
(本报记者 赵焕明)
新闻解读
“四大院”为何垂青江门?
在农业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有中国农业科研“四大院”之美誉。“四大院”一起与一个地级市签约,进行相关领域、各有侧重的农业科技合作,在全国都为数不多。那么,“四大院”因何垂青江门?
首先,我市是广东省农业大市,且拥有良好的土质、水质、气温等自然条件。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已成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去年,全市粮食、蔬果、肉类和水产品总产分别达87.2万吨、134.26万吨、28.55万吨和67.3万吨,分别约占珠三角的30%、20%、14%和24%;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389亿元。
其次,近年来,尤其是《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市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在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去年,我市还被省政府认定为我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从2009年与中国农科院签定农业科技协议以来,我市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水平也有新突破,在全省地级市中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市政府高级农业顾问叶元林教授认为:“‘四大院’均与江门市达成科技合作协议,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下一步,必将有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在这里成功转化,从而进一步加快江门农业转型发展的步子。”
再者,江门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即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这也是我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次,中国农科院华南(江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站又在基地奠基,并作为核心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启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中国渔业协会的领导与专家,也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表现出浓厚的合作意向。
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总体规划面积12多万亩,包括核心区(位于开平)、成果转化区、辐射带动区,将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为重点,开展科研、推广、培训工作,具有良种良法引进试验示范、成果转化集成创新、产业体系和服务模式建设等六大功能。(本报记者 赵焕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
副院长王韧:
合作将进入
全面推进期
近年来,江门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得到国家和广东省的肯定,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江门农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农科院十分重视与江门的合作。2009年,我院与江门市政府签定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水稻、蔬菜、马铃薯、畜牧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我院将与江门市有关机构、企业,在食用菌、生物肥料、农业设施工程等方面,签署科技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将由此进入全面推进的新时期。(张茂盛)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党组书记、副院长雷茂良:
江门热带蔬菜
种植将有突破
江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地区,适合热带作物生长。实际上,此前我们已经和江门市政府之间开展过紧密的科技合作,双方通过共同建立科研实验基地、田间试验站等形式,在南药、木薯良种、热带牧草示范推广等领域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这次双方达成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将会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我们将以广州试验站为依托,不断扩大与江门市在农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我认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江门的热带蔬菜和花卉种植会有不错的突破。(张茂盛)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崔军:
现代农业
规划为先
新农村建设,对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讲现代农业,一定要先搞好农业规划。
可以说,我们是在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农业问题,尤其是设施农业方面,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现在都在朝集约化、大型畜牧场方向发展;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事关食品安全,当地的农业环境因此应得到保证,这些都需要事先做好规划。
这次市院合作,有利于聚集各方资源,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发展平台,我们将更加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完善合作机制。(张茂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崔国辉:
推动江门渔业
再上新台阶
江门市水产养殖环境优良、区位独特,且渔业资源丰富,群众养殖基础好。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发展地方渔业经济为己任,在疾病防控、养殖模式应用、新品种推广和锦鲤育种等方面与江门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这次双方签定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后,将会深入研究江门渔业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共同推动江门渔业再上新台阶。我院将派出一流的专家团队,集成最新的先进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不断扩大与江门市的合作,加快推进现代渔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