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新华网:热科院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助力胶农好收成

打印
【字体:
  新华网海南频道4月7日电(记者 王自宸)“把这个乙烯气体袋子安在橡胶树上,可以刺激排胶,有了它三四天割一刀就行,非常省皮,产量也一样多。”进入4月,海南橡胶树即将开割,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研究员罗世巧教授也开始走村串户,向胶农讲解气刺微割技术在老龄更新橡胶树上的应用。
  据了解,割胶是橡胶生产的中心环节,割胶生产的劳动投入占整个天然橡胶生产的70%左右。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快速增加以及橡胶价格的大幅下跌,胶农迫切需要用工少、产量高的割胶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这种气刺微割技术正好满足了高效省工的要求”,罗世巧说,乙烯气体是一种衰老激素,可加快植物开花落叶,促进水果变熟,而用在橡胶树上则可延缓割口堵塞,增加胶乳排胶量,因此,该技术可在缩短割线长度和降低割胶频率的情况下保持原有产量,“通常一个胶工割300株橡胶树需要3至4小时,而用该技术可节省一半以上时间”,罗世巧说,除了提高人工效率,割线短还能省皮,进而延长橡胶树的经济寿命。
  但罗世巧也提醒,盲目为增加产能而过度使用该技术将产生副作用,导致旺产期产量下降,因此,增产幅度应控制在15%以内,且不宜在幼龄开割树上使用。
  据悉,目前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已经在海南、广东、云南三大植胶区100多个示范点进行推广,面积达3万多亩,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生产基地,正有序推广该技术,以促进胶农增产增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