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海南日报:一带一路机遇下 海南农业如何抓机遇破挑战?

打印
【字体: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面对拥有土地和人口红利的世界热区——  

 

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新丰田洋,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杂交水稻辅助授粉工作。现代科技正在助力海南农业强筋健骨。本报记者 武威 特约记者 孙体雄 摄
文昌东郊椰林。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姑娘采摘红毛丹。特约记者 黄青文 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邀请游客采摘芒果。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通讯员 林红生 田婉莹

  劈波斩浪踏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返频繁,帆船上载着的农作物品种,延绵千年不断: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咖啡、橡胶已在海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海南培育出的水稻、玉米、西瓜等新品种也运抵沿线各国。

  今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

  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海南,自古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频繁,特别是农业交流更是同根连筋。当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时,既给海南农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方面,海南可以成为中国农业对接世界广袤热带国家的窗口与合作基地,在合作与交流中海南农业可以逐步实现国际化,可以助推海南农产品、农业科技、农业企业、农业装备“走出去”。

  海南该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紧密合作,面对沿线国家辽阔的热带地区,海南独特的热带资源优势将逐步减弱,海南热带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

  海南又该如何突破?

  “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太平洋岛国、北非、东非和拉美等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中国与其进行农业合作,就需要一块热区与其进行对接,这对于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热带资源优势的海南来说,就是一次机遇。

  阿联酋迪拜园林农业局的一份认定报告,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研究员陈卫军感到兴奋。

  “阿联酋迪拜园林农业局通过数据分析,并与阿方现有防治技术比较,认定热科院椰子所的技术在监测和防治红棕象甲方面效果更好,并出具了试验检测报告,通过了阿联酋迪拜市政府的验收和认可。”陈卫军说。

  椰枣树是阿拉伯国家的重要木本粮食作物,被誉为“阿拉伯民族之树”。近年来,遭受红棕象甲的严重威胁。今年2月初,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总体部署,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派出专家援助阿方。

  海南有着悠久的农业对外交流历史,为丰富沿线人民生活,促进农业技术交流和农产品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引入了橡胶、咖啡、红毛丹、番石榴等作物品种,并把水稻、玉米和椰子病虫害防控等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带到了海外,促进了各国间农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一带一路”的建设,让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放光彩,也必将促进沿线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

  “海南可以成为中国对接世界农业的一扇窗口、一个平台、一个示范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研究员蒋昌顺说,“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太平洋岛国、北非、东非和拉美等大部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