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良种配良方,胶价低迷心不慌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作者: 农民日报、橡胶所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9-07-01
《 农民日报 》( 2016年10月24日06 版) 本报记者邓卫哲
美万村的橡胶苗全部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以下简称橡胶所)提供的热研7-33-97新品种。橡胶所副所长谢贵水介绍,热研7-33-97是橡胶所根据海南气候特点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具有速生、高产、高抗等特点。每亩33株橡胶树年产干胶120公斤,远高于全国80公斤的平均水平,是目前海南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仅橡胶所种苗基地直接推广种植的面积就达到全省种植面积的1/10。
在当前胶价低迷、劳动力紧缺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让橡胶生产提质增效便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组培育苗:定植6年开割
“橡胶树作为多年生品种,选育周期长达30年,每个新品种的培育成功至少要凝聚两代人的心血。”谢贵水称,我国橡胶树良种选育经过了从本土选育优良实生母树,到大规模引进巴西等热区国家优良无性系种苗,通过区域性试种筛选高产高抗品种的过程。同时,同步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我国气候种植条件的优良品种。
从1981年开始,经过近40年的积累,橡胶所已建成我国品种最丰富的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了6000多份国外野生种质资源和国内1000多份野生种质资源。
品种选育仅是第一步,如何更好地把品种转化为种苗才是良种橡胶树推广的关键。“这就是橡胶组培苗,长到10公分左右就可以从试管里移栽到大棚,长到30公分就可以到地里定植了。”在橡胶所实验室的铁架上摆满了大小长度一致的试管,每根试管里都长着一棵小小的橡胶苗。橡胶所研究员华玉伟介绍,克隆出的橡胶组培苗因为有自己的根系,又保证了遗传的一致性,所以比芽接苗抗风能力强,产量提高10%-30%,生长速度快10%-20%,实现定植6年便可开割。这一技术攻克了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繁殖效率低下的世界难题,用组培苗取代芽接苗,再一次提高橡胶树产量。
组培出来的橡胶苗被移植到苗圃的圆锥型小桶内,结合基质栽培和水肥滴灌技术,较好解决了传统袋装橡胶苗育苗时间长、种植时搬运困难、劳动强度高等难题。
“以前的袋装苗从播种到最后移栽,需18-22个月,小筒育苗只需4-6个月;同样一亩地,袋装苗一年仅能育苗3500株,小筒育苗可以育出15000株,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小筒橡胶幼苗每株重不到1斤,一个壮劳动力可挑60株幼苗上山种植,袋装苗重4-6斤,一次最多挑10株。”橡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丰明认为,小筒育苗技术省时省地省工,育苗周期缩短一年,效率提高4倍。
更重要的是,小筒育苗解决了袋装橡胶苗根系横向发育的问题,小筒橡胶苗根系沿着筒身纵向生长,长度均超过35厘米,定植后抗风性大大提高。
低频割胶:7天才割一刀
“良种配良法,才能稳产又保收。”谢贵水称,割胶是橡胶生产的中心环节,劳动成本占整个橡胶生产的70%。为了提高割胶生产率,降低割胶难度,橡胶所研发出来低频气刺割胶技术,使割胶从传统的三天两刀延长到三天一刀、七天一刀,在确保不减产的情况下大幅降低劳动成本。
在美万村记者看到不少开割的橡胶树上都挂着白色的乙烯气体袋子。丰明告诉记者,乙烯气体可以刺激排胶,有了它三四天割一刀就行。乙烯气体是一种衰老激素,可加快植物开花落叶,促进水果变熟,而用在橡胶树上则可延缓割口堵塞,增加胶乳排胶量,因此,该技术可在缩短割线长度和降低割胶频率的情况下保持原有产量。
陈文高笑着说:“以前割300株橡胶树需要3-4小时,采用新技术后一个多小时就搞定,省时省力还减少耗皮量,延长开割期。”
目前,海南农垦已全部采用橡胶所研发的低频气刺割胶技术,由原来的三天两刀,降低到现在的七天一刀,在人工成本急速上涨的情况下,虽然产量减少15%,但综合效益却得到提高。民营胶方面则普遍采用其研发的三天一刀低频割胶技术。
虽然橡胶价格连续4年持续低迷,但海南省儋州市和庆镇美万村的村民们却一直坚守着这份产业。在村民们看来,“胶价再低,只要品种选对,管理得当,还是够一家人过生活。”
美万村的橡胶苗全部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以下简称橡胶所)提供的热研7-33-97新品种。橡胶所副所长谢贵水介绍,热研7-33-97是橡胶所根据海南气候特点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具有速生、高产、高抗等特点。每亩33株橡胶树年产干胶120公斤,远高于全国80公斤的平均水平,是目前海南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仅橡胶所种苗基地直接推广种植的面积就达到全省种植面积的1/10。
在当前胶价低迷、劳动力紧缺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让橡胶生产提质增效便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组培育苗:定植6年开割
“橡胶树作为多年生品种,选育周期长达30年,每个新品种的培育成功至少要凝聚两代人的心血。”谢贵水称,我国橡胶树良种选育经过了从本土选育优良实生母树,到大规模引进巴西等热区国家优良无性系种苗,通过区域性试种筛选高产高抗品种的过程。同时,同步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我国气候种植条件的优良品种。
从1981年开始,经过近40年的积累,橡胶所已建成我国品种最丰富的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了6000多份国外野生种质资源和国内1000多份野生种质资源。
品种选育仅是第一步,如何更好地把品种转化为种苗才是良种橡胶树推广的关键。“这就是橡胶组培苗,长到10公分左右就可以从试管里移栽到大棚,长到30公分就可以到地里定植了。”在橡胶所实验室的铁架上摆满了大小长度一致的试管,每根试管里都长着一棵小小的橡胶苗。橡胶所研究员华玉伟介绍,克隆出的橡胶组培苗因为有自己的根系,又保证了遗传的一致性,所以比芽接苗抗风能力强,产量提高10%-30%,生长速度快10%-20%,实现定植6年便可开割。这一技术攻克了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繁殖效率低下的世界难题,用组培苗取代芽接苗,再一次提高橡胶树产量。
组培出来的橡胶苗被移植到苗圃的圆锥型小桶内,结合基质栽培和水肥滴灌技术,较好解决了传统袋装橡胶苗育苗时间长、种植时搬运困难、劳动强度高等难题。
“以前的袋装苗从播种到最后移栽,需18-22个月,小筒育苗只需4-6个月;同样一亩地,袋装苗一年仅能育苗3500株,小筒育苗可以育出15000株,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小筒橡胶幼苗每株重不到1斤,一个壮劳动力可挑60株幼苗上山种植,袋装苗重4-6斤,一次最多挑10株。”橡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丰明认为,小筒育苗技术省时省地省工,育苗周期缩短一年,效率提高4倍。
更重要的是,小筒育苗解决了袋装橡胶苗根系横向发育的问题,小筒橡胶苗根系沿着筒身纵向生长,长度均超过35厘米,定植后抗风性大大提高。
低频割胶:7天才割一刀
“良种配良法,才能稳产又保收。”谢贵水称,割胶是橡胶生产的中心环节,劳动成本占整个橡胶生产的70%。为了提高割胶生产率,降低割胶难度,橡胶所研发出来低频气刺割胶技术,使割胶从传统的三天两刀延长到三天一刀、七天一刀,在确保不减产的情况下大幅降低劳动成本。
在美万村记者看到不少开割的橡胶树上都挂着白色的乙烯气体袋子。丰明告诉记者,乙烯气体可以刺激排胶,有了它三四天割一刀就行。乙烯气体是一种衰老激素,可加快植物开花落叶,促进水果变熟,而用在橡胶树上则可延缓割口堵塞,增加胶乳排胶量,因此,该技术可在缩短割线长度和降低割胶频率的情况下保持原有产量。
陈文高笑着说:“以前割300株橡胶树需要3-4小时,采用新技术后一个多小时就搞定,省时省力还减少耗皮量,延长开割期。”
目前,海南农垦已全部采用橡胶所研发的低频气刺割胶技术,由原来的三天两刀,降低到现在的七天一刀,在人工成本急速上涨的情况下,虽然产量减少15%,但综合效益却得到提高。民营胶方面则普遍采用其研发的三天一刀低频割胶技术。
陈文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今年单株干胶年产量在3.5公斤左右,每斤均价约10.8元,村里每家开割橡胶在800株以上,每天300株开割,每株最少有5毛钱,一天收入150元,除去下雨天,一个月也有4000块收入,比起在外打工还是要好点,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小孩。
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6-10/24/nw.D110000nmrb_20161024_3-0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