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巧克力DIY,制作属于自己的甜蜜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作者: 海南日报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9-07-01
■ 本报记者 赵优 通讯员 苏宁
关于巧克力,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流传甚广: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去会尝到哪种滋味。正是可可粉那香而略苦的特殊风味,制造了巧克力那滋味万千的口感。在海南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巧克力之母”可可树,了解可可豆的烘焙过程,更能体验亲手制作巧克力的乐趣和甜蜜。
可可和咖啡人们经常喝,但它们的原料却不经常见。在兴隆热带植物园,路边的一片可可林让我们饱赏了它的绰约风姿。据介绍,1960年起,可可树就正式来到兴隆植物园,为此也填补了我国可可栽培的历史。可可树的花,小巧而精致,附在粗糙的树根或枝杆上,以至于让人很难想象一朵小小的花竟能结出一枚硕大的果实。“老茎生花”是热带雨林植物的一个典型特征,自亚马逊河流域舶来的可可树朴素地反映了这一点。两头尖中间胖的可可果实成熟后为黄色或者橙色,里面包含着30-50粒可可豆。事实上,人见人爱的巧克力就来自她的种子——可可豆,把可可树称为巧克力的“妈妈”,也是理所当然。
成熟后的可可豆被装进盒子或者堆积起来进行发酵,包裹着可可豆的是开始升温和发酵的果肉。整个发酵需要持续3-9天,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可可豆中的苦味物质逐渐转化为巧克力风味物质。经过清洗后,可可豆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晾晒。为提高可可豆的保存时间,就必须将它们干燥。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可可豆平铺在盘子或者竹垫上,放在阳光下晒烤。像咖啡一样,烘焙也是巧克力制作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会使可可豆发酵时产生的风味物质产生变化,释放出浓郁的巧克力香味。随后,可可豆就能分离出可可脂,它是制作巧克力的一种必备原料,残留豆饼经细磨、筛分后所得的棕色粉状物就是可可粉了,含脂量10-22%。
原料齐备,接下来的巧克力制作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在植物园里的巧克力制作体验馆,体验师许哲浩带领游客领略巧克力制作的奇妙之处。
第一步,就是让40℃的巧克力液体降温至28℃。许哲浩为我们演示了传统的降温方式:将巧克力液倒在桌面的大理石板上,用铲刀不断地铺开、收回,在混合的过程中使巧克力液的温度逐渐下降至28℃。“在巧克力液28℃时进行制作,成品后的巧克力表面最为光滑,也不易破裂。”许哲浩说。
随后,巧克力液被装进裱花袋,体验师们拿出模具,手把手地教游客和小朋友们将巧克力液慢慢挤入模具中。贝壳形状的模具里,还可以加入打碎后的椰香脆饼,成为夹心巧克力。挤满之后敲打模板,不至于使成形的巧克力中留有气孔。
经过短暂的冷却,亲手制作的巧克力就出炉啦!将一颗颗巧克力包上各色的糖纸,就能成为漂亮的礼物。同时,小朋友们还可以在纸上用巧克力液作画,做出具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巧克力。
巧克力入口即化,尝过之后令人唇齿留香,念念不忘。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可可脂在常温时为固态,其熔解零界点为37℃,口腔温度为37.5℃,故巧克力拥有“只熔在口,不熔在手”的神奇魅力。
创作的灵感、过程的乐趣、浓浓的情意,巧克力DIY让这里的巧克力更为甜蜜。
http://hnrb.hinews.cn/html/2016-12/14/content_19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