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海南电视台——高建明:“纱帐博士”

打印
【字体:

  海南电视台《大爱海南》栏目视频链接:http://www.hnntv.cn/video/gs/daaihn/2019-07-14/320643.html?from=groupmessage


【配音】他带领团队在田间奋战两年,只为一张纱帐一样的防虫网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在菜地里面(种植户)就要经常打那个杀虫剂 尤其是给豇豆大概两三天就要打一次 所以我就想到要用这个防虫网来防虫

【配音】种蔬菜基本不打农药却也高产,防虫网里种出放心菜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与不用防虫网相比 (用防虫网的)大概可以增产50%左右

【同期】海口市仓东村蔬菜种植户 覃日才

这样防虫了就少打药了+广大市民吃的菜就安全了环保了 我们种菜也放心

【配音】新技术应用初见成效   已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哈尔滨那边他们是用于种那个蓝莓 像湖北宜昌是用于种茶叶 还有的地方用于种烟草 它不仅仅用于种那个蔬菜

【演播室】                                                                  

在大家的印象中,种蔬菜就免不了要打农药治虫防病,而且有的蔬菜隔三差五就要打一次。可是有一个人,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技术,让蔬菜种植不但可以基本不打农药,还可以增产增收。这个人就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的高建明博士,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而向我们推荐高博士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便民服务站的一位负责人——李发坚。那么,高博士团队研发的这种新技术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一下推荐人的推荐理由:他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奋战两年,让一张小小的白色纱帐,成为绿色高效的蔬菜种植大技术。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纱帐博士”高建明的故事。                                                                   

【实况】这个瓜呢 要及时的给它打散 不然的话太密集了之后 它会影响光照 不要太密集了

【配音】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文昌基地里,这位头戴草帽,顶着烈日,正在和自己的助手交谈的,就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的高建明博士。作为一名早期以分子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博士,如今却跑到地里去做起了植物病虫害防治,对此,他的同事也感到非常诧异。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陈河龙:原来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的话 分子生物是高大上的(一个专业) 现在他从事的技术是比较接地气的 非常不容易 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 现在的效果也很好

【配音】陈河龙口中所说的比较接地气的技术,就是搭建在基地试验田里的,这一排排一米多高的白色纱帐。它的专业名称叫做新型简易防虫网技术。这些纱帐随风婆娑,非常壮观。纱帐内,豇豆以及一些叶类蔬菜长势良好。每每提起这个防虫网技术,高建明都感到非常自豪。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蔬菜的产量大幅提高 根据我们做的几次试验 一般的种叶(类蔬)菜 每种一茬(叶类蔬菜) 大概可以增产5 6百斤 大概增收就是2000元以上 如果是用于种豇豆 与不用防虫网相比 大概可以增产百分之50左右

【配音】高建明告诉我们,这个技术是他跟他的团队经过两年努力,才研发出来的。经过多次试用表明,使用这种防虫网种植的蔬菜,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比不使用防虫网大概增产50%左右,而且蔬菜没有虫眼,卖相好,效果非常喜人。那么,当初高建明是怎么想到要研发种技术的呢?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我最开始是搞芦笋育种的 一到六七月份我们培育的芦笋苗它就容易死亡 那么我分析这个原因就是暴风雨使芦笋苗出现一些小的伤口 暴风雨再使这个带菌的泥水溅到这个芦笋苗上 这个芦笋苗就容易发病死亡

【配音】芦笋在海南是一种金贵的蔬菜,培育起来非常困难,对自然条件和土壤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少种植户都希望能够培育本地芦笋,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始终都是以失败告终,高建民也是其中之一。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突然有一天,他灵感突现。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有一天就突然来了灵感 如果我这个芦笋苗栽培在带绒毛的地膜上 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绒毛上它溅不起来 就切断了病原菌从土壤到芦笋苗的传播途径 就应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就发明了表面带有绒毛的地膜

【配音】绒毛地膜一经使用,确实减缓了雨水飞溅的问题,但是高建明却不满足,他想继续研究一种方法,让蔬菜不仅不受雨水的侵害,同时还要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如果我再弄个防虫网 还能使芦笋的虫害减少 后来又想我用了这个防虫网以后 这个防虫网本身可以减缓分散雨水 对这个芦笋的冲击 效果应该会更好

【配音】就这样,2016年,高建明带领他的团队,开始对防虫网技术进行了潜心研究,而这一研究就是整整两年。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张世清

高博士非常敬业 他每天的工作时间6点钟就起了床开始工作 到晚上7点还没回家 他牺牲周末时间都在海口周边 骑着自行车深入田间观察农民种菜的情况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个人觉得就是要围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这是我个人觉得的科研宗旨 另外就是我觉得要想做出比较好的科研成果 我个人觉得要静下心来 不为外界的名利所诱惑潜心科研

【演播室】                                                               

  蔬菜如果有病虫,种植户自然要打农药,病虫多的,还需要经常打,这样一来,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就令人担忧。为了让大众早日能够吃上绿色的放心菜,高建明觉得,他们应该加快防虫网技术的研究,使其尽快投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听同事说 在菜地里面就要经常打那个杀虫剂 尤其是给豇豆大概两三天就要打一次 所以我就想到要用这个防虫网来防虫

【配音】为了让防虫网及其使用方法更加的科学合理,并且能够适应国内主流蔬菜的种植要求,高建明也在各个蔬菜基地之间来回奔波,最终,总结了一套既科学、又经济便捷的防虫网使用新技术。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我们这种用法在蔬菜生长期间它是封闭的  所以就可以防虫 同时它也可以防地下害虫 它为什么能防地下害虫呢 就是因为地下害虫它基本上都是幼虫 有了防虫网它能够防这个蛾子蝴蝶 没有它们进去产卵  也就没有地下害虫

【配音】高建明介绍,除了能够对威胁农作物的害虫有直接的防治作用,该种防虫网的使用,还可以阻隔间接的病虫害传播。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它可以减缓雨水对菜苗对土壤的冲击 下雨的时候 溅到菜苗上的带菌泥水减少 所以就有利于防病 另外呢通过防这个害虫进入网内 又防止住了害虫携带的一些病毒 有利于防治植物病毒病害

【配音】而最直接吸引人的地方则是,相较于传统的大棚和简单低矮的防虫网,高建民团队所研发的新型防虫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控农作物病害虫的侵袭,它的搭建方法简单,成本也是大幅度缩小。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过去都是不封闭的 现在用了我们的技术以后 变得封闭式了这是一个防虫网的新用法 第二个是防虫网的新搭法 过去的传统的防虫网棚 一亩地至少都是一万多块钱 改用我们这种搭法以后 一亩地不到3000元或者三四千块钱 成本大大的降低
【配音】高建明研发新型防虫网的宗旨,就是为了减少农药使用,还大众绿色健康的蔬菜。而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使用这样的防虫网确实能够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数量。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像种叶(类蔬)菜的话 如果不是病虫害高发季节  基本上可以不用打(农)药 用我们这种技术 原因就是叶(类蔬)菜生长期一般都比较短  通常(情况)不到一个月 即使有一些虫子混入防虫网 或者发生一些小的病害 只要不造成大的危害 基本上不需要防治

【配音】传统的豇豆种植方法,每隔两三天就要打一次农药,而种一茬豇豆,就可能需要花费近2000元的农药,而使用这种防虫网之后,豇豆的整个生长周期只打两次农药,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豇豆的生长周期比较长 人进出啊可能会有一些害虫进入 再一个就是因为我们用的是40目防虫网 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蚜虫 包括一些蓟马会混入(防虫网)中 所以大概要打个2次(农)药 花个200块钱左右的农药成本
【配音】而最令高建民意想不到的是,使用了新的防虫网技术之后,农作物竟然大幅增产了。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蔬菜的产量大幅提高 根据我们做的几次试验 一般的种叶(类蔬)菜 每种一茬(叶类蔬菜) 大概可以增产五六百斤 大概增收就是2000元以上 如果是用于种豇豆  与不用防虫网相比 大概可以增产50%左右

【配音】如何能够让防虫网达到最大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呢?高博士表示,经过他们研究发现,防虫网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关键。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犁地晒地的时候 就把这个防虫网卷起来 播种之后再把它放下去 总结出这个方法 后来又发现防虫的效果跟晒地时间的长短很有关系 那就是晒地时间长 这个虫子它就饿死的更彻底 或者是牵走的更彻底

【演播室】                                                                   

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实验积累,高建民带领的团队推出了这种新型的防虫网技术。经过多次试验表明,这种技术应用在蔬菜种植上既绿色又高效。高建民他们本来以为,像这样的好技术,种植户们应该会乐意接受。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实际推广的时候,他们却碰了一鼻子的灰。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推广就是非常非常困难 我们就找了可能都有几十家菜农种植户 他们都不愿意 就是我出钱给他建设(防虫网)他都不愿意 主要的原因他们就是说 原来也有很多科研人员向他们推广过 结果他们最后都失败了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陈河龙

我们做推广的时候 我们说给你钱给你搭 如果有损失我们给你补 就是这样子也推不开

【配音】找了几十个蔬菜种植户,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试用他们新研发的新型防虫网。就在高建民和他的团队不知所措之际,事情出现了转机。海口市龙华区苍东村的一名蔬菜种植户,突然给高建民打来了电话。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直到最后有一户覃先生 他觉得我说的有道理 他经过两天的思考 就跟我联系决定愿意试一下

【同期】海口市仓东村蔬菜种植户 覃日才

刚开始没有想那麽多也不想做 最后他介绍防虫网的技术 我们按照他的方法这样搞 他说这样也有一定的增产和效益出来 我们就先试一下

【配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覃日才在高建明团队的资助下,建起了仓东村第一个蔬菜防虫网棚。本来以为会产量不佳的他,没过多久却惊喜的发现,自己不仅农药钱省了,防虫网内的蔬菜长得是又快又好。

【同期】海口市仓东村蔬菜种植户 覃日才

具体的话每批菜就是打一次(农药)这样 最多是(打)两次(农药)比外面不搞防虫网的少打1-2次这样 防虫网里面菜(生长速度)应该比(不用防虫网)多快到2到 3天左右

那时候我们搞对比的时候 同样菜棚里一垄 外面一垄 到收的时候 防虫网里的都先收 产量的话比外面的再多个1左右 多几十斤多10-20斤左右

【配音】尝到甜头的覃日才立马,在高建民的指导下扩大种植规模,而周围的种植户看到之后也开始心动起来,大家纷纷效仿,一时间,建设并使用新型简易防虫网在仓东村成为了一种时尚。

【同期】海口市仓东村蔬菜种植户 覃日才

那时候防虫网是高博提供的 我搞第一个的时候是高博资助的 防虫网和铁杆都是高博士团队出钱 搞第二个是我们自己搞的

这样防虫了就少打药了 用的话比较安全 只要是少打药了 广大市民吃的菜就安全了环保了 我们种菜也放心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这个时候其他的种植户看他这个非常有成效 那么久纷纷的搭建 在半年的时间里面由最开始的两个棚 现在已经发展到十个棚 所以还是比较顺利的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陈河龙

它最大的优点是简单农民便于接受 跟我们其他的一些技术不太一样这个是最大的优点 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接受 农民能不能接受一个东西就看最后的效果 效果好的话他就能接受的了 如果效果不好 你就是给钱他也没用他也不做

【配音】除了种植户以外,为了能够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品尝到用新型防虫网棚的技术种出来的蔬菜,高建民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便民服务站内,设置了一个蔬菜售卖点。一开始,这里的顾客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同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便民服务站负责人 李发坚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的职工对这个菜还是质疑的 反馈的情况是一个比较良好的情况 慢慢的以口碑式的宣传扩大了我们的销售量

【同期】居民 尹飞飞

在菜市场买的青菜在洗完了之后 菜水会有农药刺鼻的味道 这个问题是我一直觉得很可怕的 但是高老师这边的菜洗完了之后这个菜水 是有青菜清香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对家人的身体比较好的

【同期】居民 白文坛

按照70后来讲 就是吃到我们小时候的味道 我孩子小时候是不懂吃菜的 上初中了还是吃的比较少 自从吃了高老师的菜以后 就基本上只要有菜 就什么菜都吃特别好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对于消费者来讲呢  就可以吃到廉价放心的蔬菜 不用再担心农残 对于这个社会来讲我们大家都知道 海南一到6 7月份 7 8月份会出现叶菜的淡季 用了我们这个技术以后 由于它能够防虫防病 所以就可以解决叶菜淡季的问题 使海南的叶菜淡季不淡

【配音】在品尝了用新型防虫网技术种植出来的美味蔬菜之后,便民点里的蔬菜迅速成为社区里的抢手货。

【同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便民服务站负责人 李发坚

高博士这边的防虫网里面的菜的话 我们每一天的销售量大概是110斤左右 菜量供应有限 所以我们半天的时间基本上都被抢光的

【同期】居民 尹飞飞

如果高老师这边一直有菜供应的话 因为我就住在附近也比较容易过来买 一定就是经常过来买的 现在就是我们家的日常青菜都是在高老师这边解决的

【同期】居民 白文坛

高老师的技术解决了农残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比较关心的问题

【配音】目前,高建民所研发的新型简易防虫网技术,已经成为海口龙华区的农业推广项目之一。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我们就希望在每一个常年的蔬菜基地 能够先在政府的支持下建几个棚 带动其它的种植户 争取能够在一年内 能够在整个海南省铺开  让每一个海南的菜市场 卖的都是廉价安全的放心菜

【配音】除了在省内推广以外,高建民团队还通过微信等互联网技术,将防虫网的技术推广到了全国多个省市。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哈尔冰那边他们是用于种那个蓝莓 像湖北宜昌他是用于种茶叶 还有的地方用于种烟草 它不仅仅用于种那个蔬菜

【配音】对于该防虫网的研发推广过程,高建民及他的团队成员也是感慨万分。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陈河龙

开始非常困难在推广的时候非常困难 包括到现在也是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候 包括项目其实说白了 现在这个事情高博士很执着非常执着

【同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高建明

要想向农民推广一项技术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先做示范 他看到这个效益效果以后 他才会采用你的技术 这是我最大的一个体会

【演播室】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建民所带领的团队,研发的不仅是防虫网,也是致富网,更是绿色网。从节省资源到促进增收,高建民和他的团队实实在在的为农业发展增添了一件重要法宝,也为大家带来了舌尖上的安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