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精先进事迹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9-07-01
张九精:自立自强感动校园
作者:陈成智 2006年4月13日 来源:海南日报
聚焦理由:
张九精的笑脸灿烂如阳光,这是因为他有着阳光般灿烂的内心。
生于贫困,他却不戚戚然,既不抱怨命运不公,也不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捡废品,当促销员,做家教,他勤劳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处境;
作为儿子,他秉承传统美德,恪守孝道,还在求学阶段,他就承担起了赡养、照顾父亲的责任;
做为学子,他不仅勤学苦思,学业优秀,还腾出大量时间,甚至放弃许多挣钱的机会,用于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
更为难得的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他还心系和他一样处于困境中的同学,思考并向校方提出了对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建议。
求学艰难,仍把患病父亲接到海南照料
名扬校园,在欠费后却婉拒老师资助,主动申请休学打工挣学费
休学在外,却精心撰写如何救助更多贫困生的建议
4月12日上午,阳光明媚。
23岁的张九精走进了久违的学校图书馆,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在昨天之前,这位海师政法系2002级经济学本科二班学生,这位“海南师范大学首届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这位如曾经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一样自强自立的贫困大学生,现在是一家建材公司的临时雇佣人员,每天奔忙于公司和建筑工地之间。
因为欠学校6000多元学费,张九精主动申请了休学。他的休学给同学们带来了心灵震撼,在他们看来,以孝心、爱心感动校园的张九精,完全有充足的理由申请缓缴学费。
“学生欠费太多了,我不想给学校、给系里老师添麻烦。我自己有能力攒足了学费再复学。”张九精一脸自信地对记者说。
这是一个怎样倔强的大学生?!
初三时母亲意外去世,大二伊始,揣着家教挣来的第一笔钱,他决定把患病父亲接到海南照顾
张九精老家在河南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家境贫寒。
尽管从小生活困难,但对于张九精来说,真正对生活苦难的理解,始于初三开学的第一天: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
受此打击,张九精的成绩直线下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慢慢地缓过劲来,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
张九精大一的学费是凑出来的:父亲出一点,哥哥拿一点。但是随着父亲患上糖尿病和哥哥结婚,张九精的求学境况更加艰难。张九精既希望自己有能力照料父亲,又不想给哥哥拮据的家庭带去麻烦。于是,从大一开始,张九精开始到电器公司做促销员,开始在大英天桥上举起了家教牌……
在和父亲的电话联系中,张九精强烈地感觉到: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父亲的情况都非常糟糕,打个电话,张九精使尽力气喊,但父亲却听不见。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挣来的2000元后,张九精说服父亲来到海南。
课余时间,张九精就跑到父亲租住的小屋中,给父亲洗衣做饭,沏上一壶苦丁茶,捶捶背;天气冷的时候,张九精把学校发的厚被让给父亲盖……尽管无钱就医,但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状态开始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了。
同学给他家攒废品,他把同学无偿给父亲的废品卖成钱后纳入班会费
看到儿子求学这么辛苦,父亲张玉美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到海南的第七天,张玉美就决定“找点事做”———捡破烂。
“刚开始,我很担心这样会给儿子丢脸。”年过六旬的张玉美说到自己给儿子带来诸多难处时,几度落泪。
张玉美最初收破烂是“偷偷摸摸”的:因为租的房子就在海师旁边,怕同学看见,给儿子丢脸,所以晚上才出来捡。
张九精察觉到父亲的顾虑后,于是抽空陪父亲一起捡破烂:“咱们用双手劳动挣钱,有什么丢人的?!”在捡破烂的路上,张九精遇上同学也不躲避,父亲弯不下腰时他就帮着捡。父亲从此也终于敢光明正大捡破烂了。
同学们知道张九精带着父亲上学的事情后,都帮这位班长一把。同学李颖告诉记者,全班50多位同学,每个宿舍,都开始收自己平时随手丢掉的废品,如矿泉水瓶、旧书报等,先在宿舍集中,再由生活委员统一收起来,交给张九精的父亲。
“我们没想到,九精和伯父把废品卖掉后,把钱打到了班会费里。”李颖说。
张九精说,大二那天,通过这样的形式,班里同学收集的废品卖了200多元。
他有丰富的勤工俭学渠道,为了院系的学生工作,却放弃了许多这样挣学费的机会
大学读到第四年,张九精涉足的勤工俭学岗位实在太多:电器促销、床上用品促销、文具促销、建筑防水工程、家教……
“干一天的电器促销,我们一人能挣35元,现在好像已经涨到45元一天。”张九精对“行情”非常熟悉。
大一、大二,是张九精勤工俭学比较频繁的时期。和一些电器企业销售方混熟以后,他干脆负责起招募节假日电器促销员的活儿,最多的一次,他领着海师三四十位同学,美美地挣了一回钱,好不爽快。
同学赵瑞强家境也十分窘迫,他还记得,大一时他和张九精一起去找家教,两人在大英天桥上举了半天牌,七位家长过来打听,最后只谈成了一份家教工作,张九精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了他。
到了大三,张九精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政法系和校团委的赏识,他先后担任了校团委组织部学生部长、政法系第二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他需要组织协调参与许多活动,这样一来,勤工俭学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但张九精舍不得、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社会事务繁忙,张九精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好,多次获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校“李兴福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
然而,对于从不指望他人资助的张九精来说,奖学金依然不能解决他的全部学费,国家助学贷款一时没有着落。至2005年底,张九精已经欠下海师学费6000多元。
学费危机,已经笼罩在他的头上。
作为“校园感动人物”,他谢绝了各方资助,毅然申请休学打工
2005年底,海师举行首届“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张九精和他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海师师生。2005年12月20日晚上,他以高票获颁“校园十大感动人物”。
而此时,海师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欠费风波”,在校生仅2005年一年时间就欠下学校1700多万元,其中不少属于恶意欠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师要求凡在学校就读学生必须在缴清所欠学费、住宿费后方可办理注册手续。学校申明每个系3%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缓缴,但不包括大四学生。张九精恰恰是大四学生。
再三思考后,张九精向学校提出了休学。获悉张九精申请休学后,校团委书记杨海、政法系第二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王华均表示,可以个人帮助张九精先缴上学费完成学业,但倔强的张九精婉言谢绝。
“我们刚开始觉得‘校园十大感动人物’休学不太好,但后来觉得九精自强自立的想法也有他的道理,再说学校实行的弹性学分制也允许学生休学后再复学。感受最深的是,在欠费这么多的情况下,九精的作法给了学校充分的理解。”
休学后,张九精到一家建材公司打工,公司老板获悉他因为贫困休学后提出先帮他缴费,也被他婉拒。
休学期间,面对海师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张九精草拟了《关于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并于4月11日正式交到校领导手中,系统地向学校提出建立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比如统一回收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空瓶、发动毕业生捐出废旧书籍、办公部门统一回收废旧报纸杂志,将所得用于帮助贫困生,等等。
海师“爱心助学基金”启动,校领导得悉张九精休学后说:“把张九精找回来!”
在清缴恶意欠费的同时,海师也同时启动了另一项旨在帮助像张九精这样的贫困生的项目———建立“爱心助学基金”。
迄今为止,全校师生员工捐款已超过20万元,加上社会捐助,总款额已经超过30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和社会捐款,把爱心助学基金累积到100万元以上,而后每年挑选优秀的贫困大学生,每年给他们提供一般来说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无息爱心借款,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这笔借款,学生和学校签订协议,毕业后两年内还给学校就行了。”4月11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校党委书记林北平说。
曾经亲手给张九精颁发“校园十大感动人物”的林北平,获悉他因为缴不起学费休学后,马上告知有关部门人员:“把张九精找回来!我们通过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爱心借款的金额可以提高,决不能让这样优秀的贫困生休学!”
(本报海口4月12日讯)
观点
张九精故事感言
“世风日下”、“精神沦丧”之类老话,像“超女”、“博克”一类新词一样,正在大面积流行。诚然,它们所指代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们不要被这些事实所误导。超女的演唱不能代表中国的声乐水准,博克的写作不能代表中国的思想高度,大众对人心沉沦和精神溃败痛心疾首的呼喊抨击,也不能成为衡量中国社会精神状况的唯一尺度。
张九精的事迹表明,良知、勇气、自尊、责任和面对困难乃至苦难的坦然从容,这样的人格品质固然稀缺,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平凡人身上。这个社会不缺乏真善美,缺乏的是对真善美的发现、欣赏、呵护、认同并且反求诸己,即孔子所说的三省吾身,见贤思齐。
张九精的精神体现了这个时代独特的道德觉醒和人格尊严。那就是,坚持以纯粹个人的力量和意志,面对命运的挑战,不希望甚至拒绝社会、他人的过度关心和帮助,接受过度的关心和帮助,等于承认自己的低能、无能和懦弱,等于是对自己人格和内在精神力量的矮化和瓦解。
人生存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他人的感恩?来自对家庭的责任?来自某种宗教的信仰和道德的信念?来自英雄先贤的鼓舞启示?也许都是,又都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人生存最重要的力量应该来自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尊重,对自我力量的信心。对于许许多多的青年人来说,他们依赖社会、家庭和他人的程度实在太深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能量缺乏认识,对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很少体验,因此他们总是在指责、抱怨社会、他人,总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惟独不扪心自问,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不要说帮助别人、奉献社会,仅对自己而言,我是否具有自立的勇气和能力,是否能通过行动去检验、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品质?
在这个意义上,张九精和许多像他一样的优秀分子,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真正的脊梁和灵魂。他们以行动感召着身边无数人而他们同时拒绝着光环和荣誉,宁愿保持最低调的姿态,默默在人群中奋斗、前进,直至完成自己平凡、踏实、安详、幸福的人生。这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为了赞颂张九精们,我们应该保持沉默。在沉默中坚定地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寻找感动
在海师的一次“八荣八耻”座谈会上,有一位系主任喊了一声:“我们这里有一位洪战辉式的同学,他就是张九精。”
这句话令我有些吃惊。我于是赶紧打听张九精何许人。再后来,在《海师青年》“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专刊”,上面有张九精的事迹。
我翻看了一下事迹,母亲早亡,他带着患病的父亲求学,帮助其他贫困生找勤工俭学岗位……说实话,我不是特别激动———直到4月10日下午,我想联系张九精时,却被告之他休学了。
我看到,在海师,有许多学生恶意欠费,他们有些人拿到父母给的学费却不交,用于买手机买名牌下馆子交女朋友;有些人看到缴费的学生少他(她)也不交。2005年海师新增的1700多万元学生欠费中,恶意欠费占大部分。
张九精此刻却婉拒资助,第一个申请休学,让人看到了他自强自立的品性。
尤其难得的是,张九精结合收废品的经历,还力求探索解决全校贫困生问题的长效机制。 陈成智
张九精的“经济困”
作者:陈成智 2006年4月13日 来源:海南日报
很难想象,抖落建筑工地的一身灰尘,带着休学的怅惘,23岁的张九精还有心思撰写胸怀整个海南师范大学贫困生的报告———《关于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何不建立更多以营利为目的特色服务中心
不过,张九精写这份建议有他的理由:“在我们班,像我这样的贫困生就有六七个,班长赵瑞强也申请休学了。学校尽管也采取了发放特困生助学金、发放特困生奖学金、设立爱心助学基金等帮扶办法,但终究财力有限,我们还得想想别的办法。”
张九精认为,海师完全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畅通各种帮扶渠道,比如加大家教服务中心的影响力,用“走出去”和“拉进来”两条腿走路;比如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各专业、各社团的特点,建立更多以营利为目的有特色的中心,如网页制作、网络开发中心,文章校对中心,企业信息咨询中心,临时促销服务中心,商务英语培训中心,装饰设计中心,代写公文服务中心,等等。
何不动员师生齐努力,回收废品助贫困
不过,在记者看来,张九精的这份建议中,最有可操作性的还是“动员师生齐努力,回收废品助贫困”。张九精说:“这是从我爸爸回收废品得到的灵感。”
在帮助父亲及班级捡破烂时,张九精发现,在教学楼一天随随便便就能捡到100个左右的矿泉水空瓶。“我校有上万名学生和几千名教职员工,每天产生的可回收废品数量很大,而仅矿泉水瓶就有1000—2000个。现在我们的回收率几乎为零,就拿一个瓶子0.12元,那么每天我们可回收资金120—200元。假设回收率达到80%,我们仍能有100—160元的收入。那么一年我们就有3万—5万的回收资金。这笔资金用于帮扶,可以资助近10名特困生一年的学费!”张九精说。
张九精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设立废品回收车和废品回收桶,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那几万元,更是那无穷无尽的爱的和谐。”
何不用旧书废报为贫困生换学费
“还有,我校每年有2000名—3000名毕业生,而他们有大量的废旧书籍和各种可回收废品就扔在了宿舍,或者以低价格卖给他人。我们估算一下,每位毕业生大概有100斤废旧书刊可卖,假设市场价为0.45—0.5元一斤,那么每位学生至少可捐赠45元,那么每年就会有9万到10万元的收入,这样将会帮助20名学生交一年的学费!而更为重要的是,部分书籍还可作为学校的藏书,从而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张九精还提出,学校各部门的废旧报纸原来大部分都以垃圾的方式丢掉,或以低价出售给个人。建议统一卖掉,资金纳入爱心助学基金。一年下来,至少还可以帮助2名贫困生缴齐学费。
“这些作法,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大家节约创收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海师大家庭对贫困生的爱。”张九精说。
记者今天从海师宣传部获悉,这份建议已经送到海师党委书记林北平手中。
(本报海口4月12日讯)
作者:陈成智 2006年4月13日 来源:海南日报
聚焦理由:
张九精的笑脸灿烂如阳光,这是因为他有着阳光般灿烂的内心。
生于贫困,他却不戚戚然,既不抱怨命运不公,也不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捡废品,当促销员,做家教,他勤劳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处境;
作为儿子,他秉承传统美德,恪守孝道,还在求学阶段,他就承担起了赡养、照顾父亲的责任;
做为学子,他不仅勤学苦思,学业优秀,还腾出大量时间,甚至放弃许多挣钱的机会,用于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
更为难得的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他还心系和他一样处于困境中的同学,思考并向校方提出了对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建议。
求学艰难,仍把患病父亲接到海南照料
名扬校园,在欠费后却婉拒老师资助,主动申请休学打工挣学费
休学在外,却精心撰写如何救助更多贫困生的建议
4月12日上午,阳光明媚。
23岁的张九精走进了久违的学校图书馆,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在昨天之前,这位海师政法系2002级经济学本科二班学生,这位“海南师范大学首届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这位如曾经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一样自强自立的贫困大学生,现在是一家建材公司的临时雇佣人员,每天奔忙于公司和建筑工地之间。
因为欠学校6000多元学费,张九精主动申请了休学。他的休学给同学们带来了心灵震撼,在他们看来,以孝心、爱心感动校园的张九精,完全有充足的理由申请缓缴学费。
“学生欠费太多了,我不想给学校、给系里老师添麻烦。我自己有能力攒足了学费再复学。”张九精一脸自信地对记者说。
这是一个怎样倔强的大学生?!
初三时母亲意外去世,大二伊始,揣着家教挣来的第一笔钱,他决定把患病父亲接到海南照顾
张九精老家在河南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家境贫寒。
尽管从小生活困难,但对于张九精来说,真正对生活苦难的理解,始于初三开学的第一天: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
受此打击,张九精的成绩直线下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慢慢地缓过劲来,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
张九精大一的学费是凑出来的:父亲出一点,哥哥拿一点。但是随着父亲患上糖尿病和哥哥结婚,张九精的求学境况更加艰难。张九精既希望自己有能力照料父亲,又不想给哥哥拮据的家庭带去麻烦。于是,从大一开始,张九精开始到电器公司做促销员,开始在大英天桥上举起了家教牌……
在和父亲的电话联系中,张九精强烈地感觉到: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父亲的情况都非常糟糕,打个电话,张九精使尽力气喊,但父亲却听不见。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挣来的2000元后,张九精说服父亲来到海南。
课余时间,张九精就跑到父亲租住的小屋中,给父亲洗衣做饭,沏上一壶苦丁茶,捶捶背;天气冷的时候,张九精把学校发的厚被让给父亲盖……尽管无钱就医,但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状态开始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了。
同学给他家攒废品,他把同学无偿给父亲的废品卖成钱后纳入班会费
看到儿子求学这么辛苦,父亲张玉美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到海南的第七天,张玉美就决定“找点事做”———捡破烂。
“刚开始,我很担心这样会给儿子丢脸。”年过六旬的张玉美说到自己给儿子带来诸多难处时,几度落泪。
张玉美最初收破烂是“偷偷摸摸”的:因为租的房子就在海师旁边,怕同学看见,给儿子丢脸,所以晚上才出来捡。
张九精察觉到父亲的顾虑后,于是抽空陪父亲一起捡破烂:“咱们用双手劳动挣钱,有什么丢人的?!”在捡破烂的路上,张九精遇上同学也不躲避,父亲弯不下腰时他就帮着捡。父亲从此也终于敢光明正大捡破烂了。
同学们知道张九精带着父亲上学的事情后,都帮这位班长一把。同学李颖告诉记者,全班50多位同学,每个宿舍,都开始收自己平时随手丢掉的废品,如矿泉水瓶、旧书报等,先在宿舍集中,再由生活委员统一收起来,交给张九精的父亲。
“我们没想到,九精和伯父把废品卖掉后,把钱打到了班会费里。”李颖说。
张九精说,大二那天,通过这样的形式,班里同学收集的废品卖了200多元。
他有丰富的勤工俭学渠道,为了院系的学生工作,却放弃了许多这样挣学费的机会
大学读到第四年,张九精涉足的勤工俭学岗位实在太多:电器促销、床上用品促销、文具促销、建筑防水工程、家教……
“干一天的电器促销,我们一人能挣35元,现在好像已经涨到45元一天。”张九精对“行情”非常熟悉。
大一、大二,是张九精勤工俭学比较频繁的时期。和一些电器企业销售方混熟以后,他干脆负责起招募节假日电器促销员的活儿,最多的一次,他领着海师三四十位同学,美美地挣了一回钱,好不爽快。
同学赵瑞强家境也十分窘迫,他还记得,大一时他和张九精一起去找家教,两人在大英天桥上举了半天牌,七位家长过来打听,最后只谈成了一份家教工作,张九精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了他。
到了大三,张九精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政法系和校团委的赏识,他先后担任了校团委组织部学生部长、政法系第二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他需要组织协调参与许多活动,这样一来,勤工俭学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但张九精舍不得、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社会事务繁忙,张九精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好,多次获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校“李兴福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
然而,对于从不指望他人资助的张九精来说,奖学金依然不能解决他的全部学费,国家助学贷款一时没有着落。至2005年底,张九精已经欠下海师学费6000多元。
学费危机,已经笼罩在他的头上。
作为“校园感动人物”,他谢绝了各方资助,毅然申请休学打工
2005年底,海师举行首届“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张九精和他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海师师生。2005年12月20日晚上,他以高票获颁“校园十大感动人物”。
而此时,海师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欠费风波”,在校生仅2005年一年时间就欠下学校1700多万元,其中不少属于恶意欠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师要求凡在学校就读学生必须在缴清所欠学费、住宿费后方可办理注册手续。学校申明每个系3%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缓缴,但不包括大四学生。张九精恰恰是大四学生。
再三思考后,张九精向学校提出了休学。获悉张九精申请休学后,校团委书记杨海、政法系第二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王华均表示,可以个人帮助张九精先缴上学费完成学业,但倔强的张九精婉言谢绝。
“我们刚开始觉得‘校园十大感动人物’休学不太好,但后来觉得九精自强自立的想法也有他的道理,再说学校实行的弹性学分制也允许学生休学后再复学。感受最深的是,在欠费这么多的情况下,九精的作法给了学校充分的理解。”
休学后,张九精到一家建材公司打工,公司老板获悉他因为贫困休学后提出先帮他缴费,也被他婉拒。
休学期间,面对海师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张九精草拟了《关于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并于4月11日正式交到校领导手中,系统地向学校提出建立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比如统一回收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空瓶、发动毕业生捐出废旧书籍、办公部门统一回收废旧报纸杂志,将所得用于帮助贫困生,等等。
海师“爱心助学基金”启动,校领导得悉张九精休学后说:“把张九精找回来!”
在清缴恶意欠费的同时,海师也同时启动了另一项旨在帮助像张九精这样的贫困生的项目———建立“爱心助学基金”。
迄今为止,全校师生员工捐款已超过20万元,加上社会捐助,总款额已经超过30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和社会捐款,把爱心助学基金累积到100万元以上,而后每年挑选优秀的贫困大学生,每年给他们提供一般来说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无息爱心借款,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这笔借款,学生和学校签订协议,毕业后两年内还给学校就行了。”4月11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校党委书记林北平说。
曾经亲手给张九精颁发“校园十大感动人物”的林北平,获悉他因为缴不起学费休学后,马上告知有关部门人员:“把张九精找回来!我们通过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爱心借款的金额可以提高,决不能让这样优秀的贫困生休学!”
(本报海口4月12日讯)
观点
张九精故事感言
“世风日下”、“精神沦丧”之类老话,像“超女”、“博克”一类新词一样,正在大面积流行。诚然,它们所指代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们不要被这些事实所误导。超女的演唱不能代表中国的声乐水准,博克的写作不能代表中国的思想高度,大众对人心沉沦和精神溃败痛心疾首的呼喊抨击,也不能成为衡量中国社会精神状况的唯一尺度。
张九精的事迹表明,良知、勇气、自尊、责任和面对困难乃至苦难的坦然从容,这样的人格品质固然稀缺,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平凡人身上。这个社会不缺乏真善美,缺乏的是对真善美的发现、欣赏、呵护、认同并且反求诸己,即孔子所说的三省吾身,见贤思齐。
张九精的精神体现了这个时代独特的道德觉醒和人格尊严。那就是,坚持以纯粹个人的力量和意志,面对命运的挑战,不希望甚至拒绝社会、他人的过度关心和帮助,接受过度的关心和帮助,等于承认自己的低能、无能和懦弱,等于是对自己人格和内在精神力量的矮化和瓦解。
人生存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他人的感恩?来自对家庭的责任?来自某种宗教的信仰和道德的信念?来自英雄先贤的鼓舞启示?也许都是,又都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人生存最重要的力量应该来自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尊重,对自我力量的信心。对于许许多多的青年人来说,他们依赖社会、家庭和他人的程度实在太深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能量缺乏认识,对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很少体验,因此他们总是在指责、抱怨社会、他人,总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惟独不扪心自问,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不要说帮助别人、奉献社会,仅对自己而言,我是否具有自立的勇气和能力,是否能通过行动去检验、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品质?
在这个意义上,张九精和许多像他一样的优秀分子,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真正的脊梁和灵魂。他们以行动感召着身边无数人而他们同时拒绝着光环和荣誉,宁愿保持最低调的姿态,默默在人群中奋斗、前进,直至完成自己平凡、踏实、安详、幸福的人生。这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为了赞颂张九精们,我们应该保持沉默。在沉默中坚定地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寻找感动
在海师的一次“八荣八耻”座谈会上,有一位系主任喊了一声:“我们这里有一位洪战辉式的同学,他就是张九精。”
这句话令我有些吃惊。我于是赶紧打听张九精何许人。再后来,在《海师青年》“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专刊”,上面有张九精的事迹。
我翻看了一下事迹,母亲早亡,他带着患病的父亲求学,帮助其他贫困生找勤工俭学岗位……说实话,我不是特别激动———直到4月10日下午,我想联系张九精时,却被告之他休学了。
我看到,在海师,有许多学生恶意欠费,他们有些人拿到父母给的学费却不交,用于买手机买名牌下馆子交女朋友;有些人看到缴费的学生少他(她)也不交。2005年海师新增的1700多万元学生欠费中,恶意欠费占大部分。
张九精此刻却婉拒资助,第一个申请休学,让人看到了他自强自立的品性。
尤其难得的是,张九精结合收废品的经历,还力求探索解决全校贫困生问题的长效机制。 陈成智
张九精的“经济困”
作者:陈成智 2006年4月13日 来源:海南日报
很难想象,抖落建筑工地的一身灰尘,带着休学的怅惘,23岁的张九精还有心思撰写胸怀整个海南师范大学贫困生的报告———《关于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何不建立更多以营利为目的特色服务中心
不过,张九精写这份建议有他的理由:“在我们班,像我这样的贫困生就有六七个,班长赵瑞强也申请休学了。学校尽管也采取了发放特困生助学金、发放特困生奖学金、设立爱心助学基金等帮扶办法,但终究财力有限,我们还得想想别的办法。”
张九精认为,海师完全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畅通各种帮扶渠道,比如加大家教服务中心的影响力,用“走出去”和“拉进来”两条腿走路;比如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各专业、各社团的特点,建立更多以营利为目的有特色的中心,如网页制作、网络开发中心,文章校对中心,企业信息咨询中心,临时促销服务中心,商务英语培训中心,装饰设计中心,代写公文服务中心,等等。
何不动员师生齐努力,回收废品助贫困
不过,在记者看来,张九精的这份建议中,最有可操作性的还是“动员师生齐努力,回收废品助贫困”。张九精说:“这是从我爸爸回收废品得到的灵感。”
在帮助父亲及班级捡破烂时,张九精发现,在教学楼一天随随便便就能捡到100个左右的矿泉水空瓶。“我校有上万名学生和几千名教职员工,每天产生的可回收废品数量很大,而仅矿泉水瓶就有1000—2000个。现在我们的回收率几乎为零,就拿一个瓶子0.12元,那么每天我们可回收资金120—200元。假设回收率达到80%,我们仍能有100—160元的收入。那么一年我们就有3万—5万的回收资金。这笔资金用于帮扶,可以资助近10名特困生一年的学费!”张九精说。
张九精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设立废品回收车和废品回收桶,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那几万元,更是那无穷无尽的爱的和谐。”
何不用旧书废报为贫困生换学费
“还有,我校每年有2000名—3000名毕业生,而他们有大量的废旧书籍和各种可回收废品就扔在了宿舍,或者以低价格卖给他人。我们估算一下,每位毕业生大概有100斤废旧书刊可卖,假设市场价为0.45—0.5元一斤,那么每位学生至少可捐赠45元,那么每年就会有9万到10万元的收入,这样将会帮助20名学生交一年的学费!而更为重要的是,部分书籍还可作为学校的藏书,从而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张九精还提出,学校各部门的废旧报纸原来大部分都以垃圾的方式丢掉,或以低价出售给个人。建议统一卖掉,资金纳入爱心助学基金。一年下来,至少还可以帮助2名贫困生缴齐学费。
“这些作法,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大家节约创收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海师大家庭对贫困生的爱。”张九精说。
记者今天从海师宣传部获悉,这份建议已经送到海师党委书记林北平手中。
(本报海口4月1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