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中国热科院聚焦热带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热区农民增收需求,以农业生产技术、绿色投入品、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强化成果转化应用,为热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集成创新一批服务“三农”模式
建立海南白沙“拥处村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大面积推广橡胶幼林间种山兰稻和橡胶成林间种益智和生姜等技术,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114元;建立四川攀枝花“南亚热带干热河谷芒果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值近40亿元,芒果产业成为攀枝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建立贵州兴义“石漠化综合治理扶贫模式”,实现“果上山,草盖地,藤盖石,草养畜,粪还林”,平均亩产值增长20倍至30倍,让“石漠”变“沃土”,让“荒山”变“宝山”;建立广东湛江“巴东村特色畜牧循环养殖模式”,年加工农业废弃物秸秆饲料500多吨,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建立云南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带动脱贫攻坚模式”,成立草果研究院,打造草果种质资源圃,开发系列特色绿色香料产品,有效促进绿色香料产业科学、持续、稳定发展。
二、转化推广一批代表性成果
构建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转让、许可、作价入股成果140多项,新研发上市科技产品160多个。研发的“美月”西瓜,“热农1号”芒果,热科1、2号沉香,中糖1、2、3、4号甘蔗,热研3号咖啡和文椰系列椰子新品种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相继获得了海南省名牌产品、湛江-东盟博览会优秀产品、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等荣誉称号;研发的电动割胶刀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0%,在11个主要植胶国广泛推广;胡椒间作槟榔高效栽培、芒果果实软化控制、澳洲坚果嫁接育苗、沉香整树结香、澳洲淡水龙虾种苗繁育与高效生态养殖、椰心叶甲防治等30多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教育培训一批生产经营主体
围绕热带农业产业发展,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和“海南省扶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为依托,不断加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力度,累计在热区举办橡胶、椰子、槟榔、果树、蔬菜、花卉、香料饮料和非洲猪瘟等领域技术培训2700多场次,培训农户30多万人次;举办或承办各类专业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农村农业业务骨干、专业人才、新型经营主体等各类学员四万多人次。热带农业科技培训覆盖了中国整个热区。参训学员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参与热带农业知识、技术、信息的传播和推广,成为推动热区农村繁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热科院将围绕热带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建优势、强实力、增效益”为基本原则,强化技术、人才和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打通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连接障碍,加快促进更多的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在中国热区和世界热区转移转化。
4GXJ-2型电动割胶刀已推广到全球11个主要植胶国,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0%
先后培育出多个甘蔗优良品种,“甘蔗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累计推广556.93万亩
沉香整树结香技术解决了“种香易、结香难”的问题,累计推广2000多亩,约22万株。
文椰系列水果型矮化椰子,3年半即可产果,每株年均产果150个。
改进香草兰栽培基质配方和栽培模式,每亩新增经济收益10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