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
针对非典型肺炎,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姜素椿教授提醒大家,这是一个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过于紧张,“非典”是可防可治的。
“非典”主要靠飞沫传播
就其流行特点而言,姜教授指出,这种传染病是一种新传染性致病因子,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如医护人员的感染机会更大。家庭及乘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一米内近距离接触也容易感染。因此,急性期病人要戴口罩,医生在检查患者、查体和看口腔时,必须戴18层布口罩,穿隔离衣、鞋套,必要时还要戴眼罩,以防感染。从几个月来的发病看,非典型肺炎的病毒力有逐步减弱趋势,随着防治经验的逐渐积累,积极采取措施,疫情最终将得到有效控制。
不必要集会应尽量减少
姜教授提醒说,切断传染途径至关重要。尽量减少与病人或在潜伏期的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集会;病人要早看医生、早隔离、早治疗,避免长途运输及劳累。对于像居室、工作室等人们长时间停留的场所,要定时开门窗向大自然单向通风,这样可减少发病机会,缓解病情程度。提高自身一般防疫能力也很重要,为此,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定时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春暖花开时节,多到室外作适当的活动,散步做操,放松情绪。当然,不吸烟,限酒,对自身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病原未明不可盲用药物
在谈到预防有何特效药物时,姜教授说,由于病原未明,一些药物准确性不高,不必盲目使用。目前,冠状病毒、副黏液病毒及衣原体的地巴韦林(病毒唑)及红霉素等均属估计用药,只是一些高危人群接触者可酌情选用。
对于污染区的消毒,如已发现病人的家庭,每个房间以50至60毫升白醋,文火熏蒸,酸化空气,这样做,可以对部分病原有些作用。而收容SARS的病房及门诊区除通风外,可定时以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并密闭2小时,在有人情况下,可用3%过氧化氢喷雾空气消毒,并密闭10分钟。
要提防宠物传播病菌
虽然经过调查,此次非典病毒已基本被证实不是通过动物传播的,但对宠物传播疾病的防治也要注意。
姜教授说,寄生虫、沙门氏菌、布世杆菌病、衣原体、病毒等引发的诸如伤寒、鹦鹉蕊、出血热等许多疾病统称为“人兽共患疾病”,都是在人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春天天气转暖,更适于细菌的滋生;此时也是动物的发情期,加速了病毒的传播。因此,市民更应该加强此类疾病的预防。
“非典”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大约是2天至2周,常见4至5天。
患病时,病人首先会高烧、干咳,并没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状,也没有通常感冒常见的白色或黄色痰液,偶有病人痰中带血丝,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个别病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烧时白细胞会升高,而非典型肺炎病人白细胞正常或下降;值得注意的是X光胸片特点与临床状况分离,一般的肺炎先有很重的临床表现,后在X光胸片上可以看到肺部有阴影变化;但“非典”则是在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时,X光片中已显示病人肺部有絮状阴影,并呈快速发展趋势;通常高烧患者应用抗生素都会有明显效果,但此病用抗生素大多无效。
“非典”流行特点
男女之间发病无差别,从年龄看青壮年占70%,与既往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老少较多不同;因最初起病时防护措施不够,医务人员属非典型肺炎高发人群;在家庭和医院有聚集现象;非典型肺炎第一代的传播潜伏期在4天-5天,第二代在10天左右,其病原传染力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下降。
发热超38℃要马上隔离
由于非典型肺炎是在发热后才开始传播,专家提醒,学校、社区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应特别注意要隔离发热的病人。当教室、宿舍和社区中出现发热的病人,尤其是发热超过38℃时,就不能再接触,必须立即隔离,并马上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消毒。现在,各医院都已开设了发热门诊,病人应被送到发热门诊进行诊治。
就个人预防方面,近段时间内,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口鼻,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应洗手。要时刻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时要用皂液,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抹干。
专家指出,隔离可以有效防止患者与外界的接触,避免其病菌传染给其他人。隔离分为呼吸道疾病的隔离、消化类疾病的隔离等。治疗期间,患者不得与外界接触,其家属也不得探望。
信报讯(记者李将健)“买不到药,您也不必惊慌。简简单单喝碗汤,一样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昨天,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专家陆广莘教授说,防“非典”的关键是增强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陆教授说,就他掌握的情况,“非典”在北京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非典”病毒毒性已经减弱,老百姓没有必要担惊受怕。他说,尽管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病因,但增强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毋庸置疑。
就本报9日推荐的“非典”药方,陆教授分析时认为,从目前看解决中医讲到的“湿”是有作用的。他说,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陆教授推荐: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此外,陆教授还提醒:盐水漱口、冷水洗脸、热水泡脚,也能够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
戴什么样的口罩预防效果好
编者按 当前,防治非典型肺炎成为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面对突然袭来的非典人们存有各种疑问,许多读者反映希望更多地了解有关非典的知识。为此,本报出版预防非典型肺炎专刊。
人们在外出或去人群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预防非典型肺炎,但却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机率。人们在使用口罩时一定要注意:应该从正规药店购买医用口罩,切忌购买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非医用口罩,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因口罩上带有致病微生物而染病。
在日常佩戴口罩时,人们还应注意的事项包括:佩戴口罩前后必须清洁双手;应依照包装指示佩戴口罩,包括固定紧口罩的系绳,让口罩紧贴面部,并使有颜色的一面向外;一般人的口罩应每天更换,清洗;与非典患者或疑似患者经常接触者,如医务人员,口罩需4小时更换一次,并经消毒处理;当口罩有污损时,应立即更换;弃置的口罩应在封好后放进有盖的垃圾桶。
此外,口罩并非层数越多防护效果越好,一般来说,以12—18层为宜。如果口罩太厚,一是不能紧贴面部,二是透气性差,空气会从口罩的边缘进入,反而降低了防护作用。
维生素帮助提高抵抗力
春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节,儿童又是病毒和细菌“偏爱”的对象。如何保护孩子免受呼吸道病原体侵袭,家长要特别注意。
1、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入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原体。
2、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做操、散步等,让肌体处于良好和健康状态,使病原体难于侵袭而入。
3、注意饮食营养,粗细搭配,荤素结合,适当摄入维生素。维生素a可以增强呼吸道黏膜分泌免疫物质的功能,提高肌体抵抗力;维生素B1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维生素c可以保护维生素a、e以及必需脂肪酸免受氧化,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持续高烧 怀疑是“非典”--尽快去医院
有着接治非典型性肺炎病人经验的北京佑安医院、地坛医院、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认为,远离非典型肺炎关键在预防。而一旦怀疑感染也不必惊慌,尽快去医院。这看似平常,但对于控制病情是有效的。
据专家介绍,非典型肺炎大多数人感染4天后发病,以发烧为首位症状,持续39℃以上数日。
部分人可伴有头痛、畏寒、乏力、关节痛、全身酸痛、腹泻。呼吸道症状明显,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重则5天后出现呼吸加速、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极个别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如诊治延误可引起死亡。但上述症状像上呼吸道感染,因此高度疑似非典型肺炎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有近期到过该病流行区史或密切接触过病人;验血白细胞1万以内,甚至进行性降低;胸片有不同程度的阴影;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专家也提醒大家,不必稍微有点咳嗽或者感冒,就怀疑自己得了非典型性肺炎。因为春季比较常见呼吸道感染,一些典型的肺炎、支气管炎都可能发生。但是如果出现发高烧,伴有咳嗽、全身乏力、肌肉疼痛,以致头疼这些症状,又到过非典型性肺炎发病的地区,接触过类似的病人,那就应该立即到医院检查。
专家建议,如果发现有感染非典型性肺炎的可能最好及时通知亲友,但暂不要与亲友近距离接触。最好请救护车将病人送至医院,以免在去往医院途中增加感染他人的可能。病人可挂急诊或呼吸科号,一定要将症状以及怀疑感染非典型肺炎的情况向医生说清楚。
专家强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等环境和个人卫生,增强身体抵抗力。这些家庭和个人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是最有效的。如果家人中有感染非典型肺炎,一定要及时拨打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的非典型肺炎热线咨询电话,请专家指导家人检查、消毒等。
非典型性肺炎三大罪魁
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而称“非典型性肺炎”,也曾泛指通常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现在主要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杆菌引起的肺炎。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性病原体。
非典型性肺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天,最短2天,最长可达15天。与急性肺炎不同,非典型性肺炎是很轻的肺炎,这种病大多数是在不知不觉中得了,又在不知不觉中就好了。
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干咳等。个别病人偶有血丝痰,部分病人可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只有极个别的病人会发展成为Ⅰ型呼吸衰竭。
多数病人血常规化验白细胞不升高。X线胸部检查可见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阴影,少数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大多数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非典与感冒从各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现在所有的非典型肺炎患者都在各大医院的特护病房里严格监控,大概不少人都有过 一点点轻微的伤风感冒就令自己和全家惶惶不可终日的经历,那非典型肺炎从最通俗的角度来解释,和感冒有什么不同呢?
患病时
一般感冒
流涕、咽痛、白色或黄色
非典型肺炎
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偶有病人痰中带血丝、呼吸急促,个别病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烧时
白细胞会升高
白细胞正常或下降
X光胸
片特点
没有肺炎迹象。一般的肺炎先有很重的临床表现,后在X光胸片上可以看到肺部有阴影变化
在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时,X光片中已显示病人肺部有絮状阴影,并呈快速发展趋势
应用抗生素
效果明显,可在数日后转好
大多无效
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大约是2天至2周,常见4至5天。
专家指出,非典型肺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发烧、咳嗽、乏力等寻常感冒症状之外,如果发现呼吸困难,有咯血现象的病人,则要多加注意,最好前往医院做X光观察肺部是否感染,白血球是否下降。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
现在春节刚过,广东省气候多变,正处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发季节,专家提醒市民做好预防保护措施避免感染疾病。
专家给市民列出的预防措施包括:
1.保持办公室和居所的空气畅通,定时用烧热蒸发的白醋或食用醋进行消毒,因为酸性物质有杀毒杀菌的功能,可以一定程度地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2.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药物,如板蓝根、利巴韦林等;
3.尽量不要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视必须戴医用口罩;
4.尽量不外出,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或长时间呆在密闭的空间内。由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咳嗽、随地吐痰都能传染病菌,因此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是致病的“高危地带”
有关专家提醒说,呼吸道疾病的病情潜伏期一般在4天左右,期间人体会出现发热、头晕、口干、流汗、关节疼痛、高烧不退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一旦发现家里人出现以上的症状,应立即帮他带上口罩(以免感染其他家人),同时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
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组织专家修订《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预防部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方案》)发布后,对于指导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应用中医药方法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随着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及时总结《技术方案》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于2003年4月19日组织专家对《技术方案》预防部分进行了修订。
这次修订的重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中医药预防方法和措施;要区别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因人选择中药预防处方;中药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二是在原《技术方案》推荐的3个中药参考处方基础上,新增加了3个参考处方,同时对原《技术方案》推荐的3个处方的药物组成、用量和用法进行了调整,并明确了各处方的主要功能,以便更好地适应需要。
中医药预防“非典”基本原则
1.根据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和经验,预防疾病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生保健,合理饮食,劳逸适度,增强体质。
2.在《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在疫病流行地区,对接触或可疑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极易感者,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中医药预防方法和措施。
3.在应用中药预防时,要区别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因人选择中药预防处方。
4.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减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
5.中药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至5天。
6.服用中药预防处方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中药预防处方中的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不要轻信所谓秘方、偏方、验方,应由执业医师开具处方使用预防中药。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
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约2—3厘米,中火加热至沸腾后,小火加热15—20分钟,倾出药液,每剂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药液混合后,分两次饭后温服,服用量每次不超过200毫升。处方中的薄荷、藿香、苏叶在药液沸腾后加入共煎。
卫生部提出八项措施预防非典入侵校园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张景勇田雨) 我国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人以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如何防治非典更是成为焦点。卫生部有关专家近日提出八项措施,以严防非典入侵学校托幼等机构。
1、加强宣传教育。可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春季多发疾病的预防知识,明白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要注意勤洗手,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课室、午休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不使用空调,确要使用空调设备的场所,必须要定期换气。
3、建立晨检制度。每天进行晨检,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员工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要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4、经医院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学生、教职员工,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5、对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室)要加强观察,凡有可疑病症(发热、头痛、咳嗽)者,要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有寄宿的学校,对病人的同宿舍人员要隔离,医学观察2周,观察期间不能参加集体活动,隔离场所要选定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或区域。
6、家庭成员中有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学生、教职员工,如果有密切接触,必须隔离观察2周,待未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后再回校上课或上班。
7、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员工要进行调查,如果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肺炎的,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8、对出现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学校,该患者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及时进行终末消毒。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消毒前应接受培训。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接到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小时内,农村应在12小时内采取消毒措施。
非典型肺炎概述
非典型肺炎: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而称“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通常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现在主要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杆菌引起的肺炎。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病原体。它的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常有效。
在1938年, Reimann报告了七名罹患肺炎的病人,他们的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细菌性肺炎,但是却有着类似的临床表征与病程,于是他将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称为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目前我们仍然沿用非典型肺炎的名称来描述不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肺炎。
一般人以为非典型肺炎就是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 的同义词,这是不正确的。非典型肺炎与典型细菌性(例如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肺炎最大的不同在于:患者没有毒性病容 (toxic sign),特别是呼吸不会有呼吸急促 (tachypnea)、喂叹音 (grunting)、鼻翼煽动 (nasal flaring) 的现象。
支原体肺炎是非典型肺炎最重要的原因,其它的病原还包括了肺炎衣原体 (Chlamydia pneumoniae)、鹦鹉热衣原体 (Chlamydia psittaci)、Coxiella burnetii、退伍军人病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 与各种病毒。
支原体肺炎的X光表现大多是以肺脏两侧下叶为主的的间质性浸润 (interstitial infiltration),就像是图例中所示一样。支原体肺炎不常引起肺部的实质化 (consolidation) 与肋膜积水 (pleural effusion),但是很多报告都指出支原体肺炎是可能出现后两种X光表现的。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
什么是非典型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北京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组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切断传播途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已制订出与非典型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防护规范。
按照规范,所谓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非典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史,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在目前就是指14天内曾与非典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的生活或工作的人。
而共同生活或工作的概念,是指直接居住生活在一起的成员。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学校里一个班级的学生及班主任老师,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非典型肺炎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直接接触者,以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情况由卫生防疫人员综合评定确定的接触者。
海南省人劳厅:"非典"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
(2003年04月24日)
本报海口4月23日讯 (记者曹怀通通讯员余干珠)省人事劳动保障厅昨日下发通知,将非典型肺炎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患“非典”或疑似“非典”,由失业保险基金全额支付,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
《通知》与以前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法规相比较,有以下变化:
已参加医疗保险单位(含欠费单位)的人员和按规定应当纳入社会医疗救助范围的人员,患非典型肺炎或疑似非典型肺炎,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范围。诊断、治疗非典型肺炎或疑似非典型肺炎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标准及时支付。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含按规定应由个人自负的医疗费用和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由社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分别全额支付。
诊断、治疗非典型肺炎或疑似非典型肺炎期间使用的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医疗器械,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支付范围。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诊断、治疗非典型肺炎或疑似非典型肺炎所需医疗费用,由失业保险基金全额支付。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与定点医院的协调,及时与医院进行结账,保证按时支付医疗费用,为参保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问答:
1、问: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答:最近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特指目前病原尚不明确,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2、问: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何?与一般感冒有何区别?
答: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部分病人有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少数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一般感冒病症包括发烧,咳嗽,头痛,可在数日后转好,并且一般没有肺炎迹象。
3、问:非典型肺炎潜伏期多久?
答:潜伏期约为二至十二天之间,通常在四到五天。
4、问:非典型肺炎由什么途径传染?
答:该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定条件下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5、家中如何消毒
空气消毒:可采用最简便易行的开窗通风换气方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让病菌排出室外。餐具消毒:可连同剩余食物一起煮沸10到20分钟。餐具消毒时要全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从煮沸时算起。手消毒:要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6、办公室怎么预防
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办公室用具和器材清洁;如果身体感觉不适,应及早就医,或者留在家中休息,不要上班。……
7、出现相关病症怎么办
如果出现发热(体温达38摄氏度以上)、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和体征,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在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和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挡。并尽量减少与家人、同事等人员的密切接触机会。与他人在一起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8、与非典病人接触后怎么办
如果与来自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的普通人员接触后,应自觉减少外出和到公共场所活动;如与可疑人员接触,则不仅要减少外出和到公共场所活动,而且要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密切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
9、问:如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如何处理?
答: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和体征,应及早就诊。是否住院观察由医生决定。
10、问:如有怀疑病人感染非典型肺炎,是否必须照x光才可证实感染?
答:怀疑感染非典型肺炎应尽早到医院就诊,x光检验有助于诊断。
11、问:此种非典型肺炎有没有治疗方法? 是否有疫苗预防非典型肺炎?
答: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但经及时的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可以痊愈康复。目前没有疫苗预防非典型肺炎。
12、问:普通市民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答:普通市民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
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
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
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海南教育系统启动“零报告”制度
本报海口4月23日讯 (记者董纯进) 教育系统“零报告”制度已于昨日下午正式启动。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厅直属学校,在“非典”防治工作期间,要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从昨日起实行每日下午2时30分之前向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或教育厅办公室报告发病情况,即使当天没有任何疫情也必须按时向教育厅报告,同时每日也应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海南日报 作者:董纯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中医防治"非典"方案
专家们认为,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热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其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在此基础上,专家根据所针对的不同人群以及地区气候特点,分别对易感人群的预防、不同类型和不同病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其预防方案是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建议参考使用以提高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抵抗力为目的,中医预防措施:
一般健康人群服用的中药处方一:鲜芦根二十克、银花十五克、连翘十五克、蝉衣十克、僵蚕十克、薄荷六克、生甘草五克,水煎代茶饮,连续服用七至十天。
处方二:苍术十二克、白术十五克、黄芪十五克、防风十克、藿香十二克、沙参十五克、银花二十克、贯众十二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服七至十天。
处方三:贯众十克、银花十克、连翘十克、大青叶十克、苏叶十克、葛根十克、藿香十克、苍术十克、太子参十五克、佩兰十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七至十天。
与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有接触的健康人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中药处方:生黄芪十五克、银花十五克、柴胡十克、黄芩十克板蓝根十五克、贯众十五克、苍术十克、生苡仁十五克、藿香十克、防风十克、生甘草五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十至十四天。
百姓问非典 专家解疑惑
服中药:注意免疫平衡
现象:随着媒体公布出预防非典的几种中药方,京城的药房格外繁忙,走进居民区,就会闻到空气中浓浓的中草药味。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金荣华主任医师说,健康人的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短时间内通过服中药来增强免疫功能,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不排除有弄巧成拙的可能。对某些特定人群,也应在专家指导下服用。
润肺食物:要对号选吃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杨女士:吃点润肺的食物会不会有预防作用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常章富介绍,山药、白萝卜、百合、绿豆、荸荠等都是不错的润肺食物。但食用时要了解清楚食物的药效。山药适宜于大便稀溏者;白萝卜适宜于痰多、咳嗽者;百合能润肺止咳,以熬粥、煮水饮较佳;绿豆适宜于内火旺盛的人群;荸荠能清热生津,生吃、煮水均可。同时,由于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服用时,要根据个人情况“对号选吃”,并切忌同食辣、咸、腻食物。
(《健康时报》供稿) 《人民日报》(2003年04月24日第二版)
教育部决定采取推迟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时间等措施
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鉴于近期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状况,为保护广大考生的身体健康和高校的安全稳定,教育部决定,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暂推迟到5月底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此外,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今年普通高考体检工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考生体检的时间和方式,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鉴于非典型肺炎在医院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特点,教育部要求对医学教育临床实习期的学生,一是在已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地区,对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的学生,学校可调整推迟医学生临床见习时间安排。二是在上述地区,对进入临床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学校可考虑避开急诊室、急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等高危科室的实习安排。对在防护措施较差医院实习的学生,学校可调整毕业实习安排。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在医院实习学生的预防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按对医护人员保护方案保护实习学生的健康,并尽量保持已到医院实习学生与在校部学生的相对隔离
教育部发出《关于高等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教育系统特点和实际情况,4月18日教育部就高等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若干问题发出通知。教育部强调,学校的防治工作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应采取更为严密、严格的措施和快速的反应机制,坚决阻断非典型肺炎在学校的传播。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全校动员,全力预防,切实落实各项非典型肺炎预防措施。尤其要加强预防非典型肺炎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学生多到户外进行身体锻炼,注意均衡饮食,提高免疫能力;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为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每天测量体温,对体温高者进行密切观察、排查等。
按照教育部部署,各高校必须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预案,建立紧急应对机制,一旦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实施隔离,切断病源在学校内的传播。要在校医院内安排一定数量的病房作为临时隔离观察室。同时,要事先与当地卫生部门协商,确定指定的收治医院。一旦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然后立即与指定医院联系进行转诊隔离。对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高校,学校可根据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活动的范围,在相应的范围内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采用网上授课、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完成作业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都不离校,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教育部提出,高校是相对安全的场所,为保护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各高校要加强管理,避免人员流动,尽力阻断非典型肺炎病源进入校园。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期间,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取消各种旅游团组进入校园。不要举办大型集会活动,同时也要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尽量减少或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要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五一”长假期间,各高校都要动员和组织学生、教职工在学校及当地休假,不外出旅游,外地学生不离校回家。
教育部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及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安排和组织学生以小型分散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开展必要的室外文体活动等,稳定学生情绪,凝聚学校人心。要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导向,尊重学生和教职工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发布有关学校非典型肺炎的信息,使学校非典型肺炎的信息公开、透明。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高校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期间,要对教育部执行“零报告”制度,从本月19日起实行每日下午3时之前向教育部报告发病情况的制度,即使当天没有任何疫情也必须按时向教育部报告。各高校附属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每日向所在地(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非典型肺炎疫情(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及相关情况。
教育部通知:动员组织学生五一期间在当地休假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尹鸿祝、吕诺) 教育部日前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定期进行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为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对体温高者进行密切观察、排查。
教育部18日发出《关于高等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强调,各高校必须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预案,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切断病源在学校内的传播。要在校医院内事先安排一定数量的病房作为临时隔离观察室,并与当地卫生部门协商确定指定的收治医院。一旦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然后立即与指定医院联系进行转诊隔离。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高校,可在相应的范围内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采用网上授课、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完成作业等方式进行学习,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教育部提出,各高校要加强管理,尽力阻断非典型肺炎病源进入校园。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取消各种旅游团组进入校园,不举办大型集会活动,并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尽量减少或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动员和组织学生、教职工“五一”长假期间在学校及当地休假,不外出旅游,外地学生不离校回家。
教育部强调,高校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及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安排和组织学生以小型分散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开展必要的室外文体活动等,稳定学生情绪,凝聚学校人心。要尊重学生和教职工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发布有关学校非典型肺炎的信息,使学校非典型肺炎的信息公开、透明。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高校从本月19日起实行每日下午3时之前向教育部报告发病情况的制度。各高校附属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每日向所在地(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非典型肺炎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及相关情况。(完)
抗非典药物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干扰素通过论证
新华网 (2003-04-24 08:02:12)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抵抗“非典”药物研究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种名叫“基因工程人ω干扰素”的药物21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这是记者昨日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的。
该药物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三年前开始研制,最初的目的是用来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干扰素可以阻断病毒颗粒的复制,而且几乎对所有DNA、RNA病毒都有一定程度的作用,所以干扰素有可能通过减少病毒量,使显性病毒感染变成不显性病毒感染;对一般病毒感染,可以缩短病程。在此基础上再经过重新评价和实验,专家认为它作为广谱抗病毒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ARS病毒。
据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关人员介绍,“非典”药物研究的主要困难是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代谢机制,通过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然后再装配的方式进行增殖。杀病毒总不能连细胞一块儿杀,所以研制抑制病毒的药物难度很大。而干扰素不仅是一类抗病毒物质,可防治一些病毒性疾病,还是一类调节细胞功能的激素类蛋白质,或者说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或称细胞素)。
据悉,这种新药有可能采取喷鼻剂的形式生产。使用时,须将药瓶探入鼻内约3毫米,向两侧鼻孔各喷2至3次。用于预防时,每日3喷;用于治疗时,每1至2小时1喷。在国家正式批准生产后,这种新药有望尽快投入市场。(张薇)
让我们远离"非典"
(2003年04月23日)
编者按: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面对全国每天都在增加的累计数字,过多的忧虑已是多余,盲目和麻痹同样不利。对于每一个老百姓,当务之急莫过于“沉着应对”、“科学预防”。如何让我们消解疑虑?如何让我们依靠科学远离“非典”?本报记者专门就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防治“非典”定点医院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让我们相知,让我们期待,让我们共同远离“非典”。
认识“非典”
1、“非典”的症状有哪些?
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黎正伦介绍,“非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8℃—40℃(发烧越高,病情发展将越重,偶有畏寒)。其它症状则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如咳嗽(干咳、少痰)、头痛、疲乏、关节痛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只有发烧是一定的。
据目前初步统计,大约只有60%的“非典”病人出现咳嗽症状,40%左右的病人出现头痛、疲乏等其它症状,也有少数人可能会腹泻,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气促(正常人一分钟呼吸16次,病人则一分钟呼吸超过30次)等。
2、“非典”与一般感冒有何不同?
黎正伦说,一般感冒并不以发烧为首要症状,一般情况下肺部也不会受感染。而“非典”病人一般不会鼻塞、流鼻涕,喉咙痛也较少。
“非典”与一般感染也不同,不少呼吸道合并老年性病变的病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感觉风寒很容易发烧,继发肺炎,多数为细菌感染,对抗生素敏感,与“非典”不同。
据黎正伦介绍,并非所有的发烧都是“非典”,通过一般的症状无法确切判断是否“非典”,必须经过医院检查确诊。
3、传播途径有哪些?
据介绍,“非典”传播主要有两条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也就是呼吸道感染;其次就是接触传播。
例如不小心接触到病人的口沫、痰等,这时候不洗手就摸眼睛、挖鼻子,就会造成传染。但是吃东西(注意:是病人没有摸过的东西)以及蚊子咬等一般不会被传染。
黎正伦主张,不要与发烧的病人一起生活,一定要隔离。现在有的病人发烧不肯去医院,在家自己吃药,这是很危险的,不但对自己不负责任,也会危及家人和周围的人。
4、“非典”的治愈
据介绍,非典型肺炎感染后,经及时和有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关键在于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治疗。事实上绝大多数病人也已经治愈出院。
目前重症病人多是由于未及时就医,贻误治疗时机,导致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症。
据了解,病人发烧要在自然退烧的7天后才算安全,最好是21天后才出门。治愈后一般不会重复感染。
空气流通是关键
传染病以预防为上策,切断传染途径至关重要。尽量减少与病人或在潜伏期的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集会。同时,提高免疫能力也很重要,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定时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因呼吸道疾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晕、口干等症状,这时家里人应给病人戴上口罩,以免感染给其他家人,同时要把患者送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黎正伦指出,预防“非典”的关键在于空气流通。打开门窗、保持通风和常洗手都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专家主张,目前除非必要,一般情况下最好不使用中央空调,在办公室里最好也选择打开门窗,不开空调。当然做好空调通风口的消毒工作、空气过滤等也有效果,但以目前的条件来说,一般单位并不具备真正做到消毒、过滤空气的条件,无法保证真正达到消毒、过滤的目的。
到底该用什么药
对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人以某种中药处方或吃感冒药等来预防的措施,专家认为,此举不是不可以,因为大部分药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预防感冒是有好处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吃了这些药就万无一失而麻痹大意,特别是不可轻信某些传言的“有效秘方”之类的东西。
专家提醒,目前预防“非典”的中药药方大多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而中药中的清热成分对胎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会有影响,建议孕妇和儿童尽量不要服用预防“非典”中药。
另外,大多数消毒剂都含有氯或过氧乙酸等化学物质,对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在家庭或公共场所使用消毒剂时,孕妇和儿童应尽早离开。消毒的正确方法是使用消毒剂后人离开,房间密闭1小时后,然后再开窗通风。
专家郑重强调,目前并没有预防“非典”的特效药。
中医专家建议,预防“非典”不要乱吃偏方,可用中药苍术、连翘、藿得、佩兰、茅根、苏叶、贯众等煎汤服用3-5天;老年人可每天煎服西洋参,或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煎服。
家庭清洁与消毒
对于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来说,因免疫力较低,更应注意饮食起居,适时增减衣被,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疫区”活动。
专家认为,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
手后,要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稳定情绪。
清洁方面,应当注意:1.门把手、各种开关、柜门拉手、家具表面(如桌面)、电话、对讲机、电脑键盘及滑鼠、玩具、地板、饭厅等不能放过;2.洗手间是家庭清洁的重点部位;3.确保通风系统运作正常,定期清洗冷气机隔尘网。另外,在地面、桌面、窗台等平面设施处可以按照消毒液的使用方法按比例配制消毒液,对台面、地面等进行消毒。不过在配制时要注意浓度,防止浓度过高对被消毒物造成腐蚀。
步骤:1.以1:99(即把1份家用漂白水混和99份清水)的稀释家用漂白水彻底拭抹。如地方肮脏,应用1: 49(即把1份家用漂白水混和49份清水)的稀释家用漂白水清洁。2.用干净毛巾抹干。
据了解,消毒包括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两种方式。空气消毒一般使用的是15%的过氧乙酸、5%的二氧化氯等;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一般使用“921”(过氯酸钠)。
日常注意事项
饮食预防“非典”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少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进食时不能混用筷子,也不提倡用公筷,因为公筷虽然不直接入口,但手与手接触也有可能发生传染。
宾馆、饭店一样要做好通风,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日常消毒措施来执行,同时要对顾客加强宣传。
出行由于我省目前还没有发生病例,专家认为短途出游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旦有疫情发生,就要尽量减少出门的机会。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打开车窗,保持通风,空调车也最好打开车窗,停止使用空调。如果一定要开空调的话,过一段时间就要打开车窗透气。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结合自身情况,也可适当服些抗病毒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的药物。尽量不要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视要戴口罩。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购物专家提醒大家,一般的购物不用担心。但商场在过道、扶梯、柜台等客人经过处都要进行消毒。
上班上班时,可以自备一些消毒水,勤洗手;开会及人员聚集时,尽量开窗。
据介绍,洗手就是要时常保持双手洁净,尽量去除用手擦眼揉鼻子和舔手指的不卫生习惯。洗手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 3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交友家里如果有疫区来客,如何接待?专家认为,最好尽量减少与疫区朋友的直接接触,如无紧要问题,尽量使用通讯工具交流。
自然环境与“非典”
专家认为,地理环境与该病毒的关系目前尚未研究确定,但是我省空气好、阳光好、流通好的特点对我省的“非典”防治无疑有很大的好处。
因为在通风上就很容易保证,只要把门窗打开形成对流,加强室内空气流动。而这正是防“非典”最关键也是最主要的举措。
据了解,海南一直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低发区,传染病总发病率也持续下降。去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33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我省没有重大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暴发流行,至今我省尚未发现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例。有关人员认为,这与我省优良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以及积极的预防工作重视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张苏民 吴卓 来源:海南日报
非典型肺炎各地咨询电话
中国疾控中心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办公地点:中国疾控中心机关大楼(南纬路27号)827房间
值班电话:
010—63177569
010—63186655—2827
010—63152572(传真)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339954,66786964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66825555,1387696963
全省各市县防控"非典"热线
单位
值班电话
热线电话
白沙卫生防疫站
27723314
保亭卫生防疫站
83607773
昌江卫生防疫站
26622601
澄迈卫生防疫站
67623539
儋州卫生防疫站
23316259、13198921465
定安卫生防疫站
63824833
63824833
东方卫生防疫站
25522036
13976139301
海口卫生防疫站
66225307、13322089961
乐东卫生防疫站
85523412
临高卫生防疫站
28273421
28273420
陵水卫生防疫站
83322223
83322223
琼海卫生防疫站
62934940
琼中卫生防疫站
86225621
三亚卫生防疫站
88254840
屯昌卫生防疫站
13907519219
67812801
万宁卫生防疫站
62081699、13976551556
62223493
62223493、68352139
62223493
文昌卫生防疫站
63225610、13976050995
63220246
五指山卫生防疫站
8662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