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7日晚,“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应邀来我校作了一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主题报告,数千名学生在影剧院聆听了讲座,院校党委书记马道文、副院校长王文壮、周兆德、邱小强,党委委员郑再喜、陈琼花参加了此次大会。
院校党委书记马道文致欢迎词,他代表院校党委、行政,代表全体科教员工和学生对袁隆平院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号召热农院校全体师生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用他的经验和精神业绩不断鼓舞自己,为院校的二次创业做出贡献。
随后,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欢呼中,袁隆平院士不顾自己74岁的高龄和一天的劳累,为院校全体师生做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主题报告。主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况和他对未来的希望和要求。院士饱含深情地向全校师生介绍了他40余年推广杂交水稻的创业历程及他本人几十年的深切感悟。他用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自己成功的经验: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同。他还详细的介绍了杂交稻的基本概况以及他对未来的新希望。希望广大师生能共同努力,为杂交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力。
报告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精神矍铄的袁老院士的精彩报告一次又一次地被全场如雷般的掌声打断,报告结束后,很多学生踊跃提问,袁隆平院士分别做了详细的解答,活动场面火爆异常,活动一结束,很多学生涌上主席台,要求袁老的签名留念。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40余年,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功勋科学家”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等国际大奖;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9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的成果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全球饥饿的法宝。
下午,兴致勃勃的袁隆平院士还在农学院院长胡新文等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馆和植物园,并对植物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方堃 潘志方/文 高世龙/摄
院校党委书记马道文致欢迎词,他代表院校党委、行政,代表全体科教员工和学生对袁隆平院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号召热农院校全体师生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用他的经验和精神业绩不断鼓舞自己,为院校的二次创业做出贡献。
随后,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欢呼中,袁隆平院士不顾自己74岁的高龄和一天的劳累,为院校全体师生做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主题报告。主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况和他对未来的希望和要求。院士饱含深情地向全校师生介绍了他40余年推广杂交水稻的创业历程及他本人几十年的深切感悟。他用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自己成功的经验: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同。他还详细的介绍了杂交稻的基本概况以及他对未来的新希望。希望广大师生能共同努力,为杂交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力。
报告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精神矍铄的袁老院士的精彩报告一次又一次地被全场如雷般的掌声打断,报告结束后,很多学生踊跃提问,袁隆平院士分别做了详细的解答,活动场面火爆异常,活动一结束,很多学生涌上主席台,要求袁老的签名留念。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40余年,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功勋科学家”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等国际大奖;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9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的成果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全球饥饿的法宝。
下午,兴致勃勃的袁隆平院士还在农学院院长胡新文等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馆和植物园,并对植物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方堃 潘志方/文 高世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