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王庆煌院校长到海口实验站(办事处)考察工作,并召开专题院校长办公会,提出加强海口实验站(办事处)和海口院校区的工作。
1、关于海口院校区、海口实验站(办事处)的管理体系。会议进一步明确,由王文壮副院校长代表院校领导管理海口院校区的工作,同时作为海口院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要充分发挥该管委会的作用;陈忠同志作为海口实验站(办事处)的负责人,要积极组织和推进开展实验站(办事处)的工作。海口办事处作为机关功能的延伸,要在机关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其人员、经费等管理严格按实验站(办事处)运行体系操作。
2、海口实验站作为“两部一办”确定的农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农业部对部属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调整业务方向,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拓展服务范围,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入竞争机制,把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内部机制改革的重点,探索新的、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3、关于海口实验站(办事处)人事及经费有关问题。关于人事问题,决定由人事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在分析海口实验站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建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原则,在一个月内核定好编制数,提出人员编制方案,报分管领导;通过有关会议批准的方案,今年作为过渡期,明年正式执行。关于经费问题,决定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原来已有清晰的经费关系的,按照原来的做法办;不清晰的,参照往年的做法。并明确,把海口招待所的经营收入(含房产收入)划归海口实验站统一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围墙经济收益作为实验站的收益;公共服务费用的收取,参照院校本部的服务体系和标准进行,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会议认为,海口办事处作为机关职能的延伸,代表院校行使了一定的管理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管理费用。为切实解决该类费用问题,决定由财务处牵头,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国资处、发改办等部门参与,在一个月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报分管领导审阅后,再报海口院校区管理委员会审议,报院校务委员会批准。
4、关于海口院校区的后勤保障问题
会议认为,海口院校区是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层次、外向型科教基地的窗口,科教职工和大学生已有一定的规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要。会议指出,原则上后勤保障体系不对外承包,已承包的要视情况尽快收回经营权。会议对后勤服务中心积极参与海口院校区的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利用后勤服务中心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海口院校区的市场等资源优势,走一条合作、互补、双赢的后勤保障道路,并要求总务处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提出管理规定;包括后勤服务中心和海口实验站(办事处)在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要研究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在做好对内服务的同时,把海口院校区的后勤保障场所建设成为能够承担对外接待服务的重要部分。会议明确,后勤服务场所基本建设的投入以专项的形式,由院校安排;为抓紧建设时间,可以采取边建设边立项的办法,要求后续程序要完整。会议提出,海口院校区后勤保障的各工作岗位以安置院校内部人员为主,实行聘用制,人事处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提前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海口实验站(办事处)和总务处要尽快对海口院校区的所有公房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清理。
5、关于围墙经济
会议指出,在海口院校区(500亩)和海口招待所发展围墙经济是增强经济实力,解决职工就业的重要途径,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表明围墙经济大有作为。决定,招待所临街的铺面先行启动,院校授权海口实验站(办事处)代表院校对外沟通、协调和谈判,后勤服务中心等单位(部门)参与,海口院校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领导工作;由海口实验站(办事处)牵头,相关单位(部门)参与提出工作方案,分别报产业办、国资处等部门提出意见后,报海口院校区管委会、财经管理委审议,再报院校务委员会、党委会研究;要求工作方案在2006年元旦之前完成会议审议,于2006年第一季度提交职代会批准。海口院校区的围墙经济要沿主交通道路展开,以商业性经营场所为主,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相关建设经费采取多种渠道解决,主体思路是采取稳健的财经政策,不给院校今后的发展增加负担,具体有:一是利用国家的政策,争取国家的支持;二是用院校的优势,走一条对外合作,实现双赢的路子;三是通过滚动发展,逐年积累;四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考虑商业贷款。
6、关于扩大海口院校区土地面积问题
决定按原定的思路,积极主动争取在海口院校区周边地区征地,或利用土地置换的办法,利用文昌、儋州的土地置换海口院校区周边的土地;决定由王文壮副院校长代表院校行使领导管理权,具体业务由海口实验站(办事处)负责,陈忠同志任征地工作小组组长。
7、关于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筹建挂牌
决定,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挂牌事宜由张银东同志具体负责,要求在2006年元旦前完成。该两个学院的主体放在海口院校区,具体筹建计划和管理方案由张银东同志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工作方案,报分管领导审阅后,再报有关会议批准,其中,人力等资源依托生物所、科研仪器设备等依托分析测试中心、教学设备等依托应用科技学院。
8、关于离退休职工有关问题
会议指出,离退休职工在院校发展的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院校宝贵的财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离退休职工问题,把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会议认为,解决上述问题,主体靠发展,要讲政策、讲感情、讲发展;要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上,让老同志理解和支持院校的建设,为院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老同志在科研、教学、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会议指出,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代表院校负责离退休职工相关事宜,包括收集整理离退休职工意见和建议、通报院校发展等情况、协调解决离退休职工有关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方案等。要求,离退休职工管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就发挥离退休职工的余热问题提出工作方案,包括海口、湛江、广州和儋州的都要考虑;同意增补一名湛江地区的离退休干部作为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相应增补一名,具体名单由管委会会同湛江办事处提出;离退休职工管委会所需的办公费用由院校机关统一安排,划拨到海口实验站,专款专用。会议提出,凡是在新时期为院校发展作出贡献、发挥余热的离退休职工,要按照经济的原则,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鼓励。
1、关于海口院校区、海口实验站(办事处)的管理体系。会议进一步明确,由王文壮副院校长代表院校领导管理海口院校区的工作,同时作为海口院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要充分发挥该管委会的作用;陈忠同志作为海口实验站(办事处)的负责人,要积极组织和推进开展实验站(办事处)的工作。海口办事处作为机关功能的延伸,要在机关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其人员、经费等管理严格按实验站(办事处)运行体系操作。
2、海口实验站作为“两部一办”确定的农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农业部对部属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调整业务方向,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拓展服务范围,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入竞争机制,把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内部机制改革的重点,探索新的、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3、关于海口实验站(办事处)人事及经费有关问题。关于人事问题,决定由人事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在分析海口实验站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建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原则,在一个月内核定好编制数,提出人员编制方案,报分管领导;通过有关会议批准的方案,今年作为过渡期,明年正式执行。关于经费问题,决定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原来已有清晰的经费关系的,按照原来的做法办;不清晰的,参照往年的做法。并明确,把海口招待所的经营收入(含房产收入)划归海口实验站统一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围墙经济收益作为实验站的收益;公共服务费用的收取,参照院校本部的服务体系和标准进行,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会议认为,海口办事处作为机关职能的延伸,代表院校行使了一定的管理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管理费用。为切实解决该类费用问题,决定由财务处牵头,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国资处、发改办等部门参与,在一个月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报分管领导审阅后,再报海口院校区管理委员会审议,报院校务委员会批准。
4、关于海口院校区的后勤保障问题
会议认为,海口院校区是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层次、外向型科教基地的窗口,科教职工和大学生已有一定的规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要。会议指出,原则上后勤保障体系不对外承包,已承包的要视情况尽快收回经营权。会议对后勤服务中心积极参与海口院校区的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利用后勤服务中心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海口院校区的市场等资源优势,走一条合作、互补、双赢的后勤保障道路,并要求总务处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提出管理规定;包括后勤服务中心和海口实验站(办事处)在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要研究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在做好对内服务的同时,把海口院校区的后勤保障场所建设成为能够承担对外接待服务的重要部分。会议明确,后勤服务场所基本建设的投入以专项的形式,由院校安排;为抓紧建设时间,可以采取边建设边立项的办法,要求后续程序要完整。会议提出,海口院校区后勤保障的各工作岗位以安置院校内部人员为主,实行聘用制,人事处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提前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海口实验站(办事处)和总务处要尽快对海口院校区的所有公房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清理。
5、关于围墙经济
会议指出,在海口院校区(500亩)和海口招待所发展围墙经济是增强经济实力,解决职工就业的重要途径,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表明围墙经济大有作为。决定,招待所临街的铺面先行启动,院校授权海口实验站(办事处)代表院校对外沟通、协调和谈判,后勤服务中心等单位(部门)参与,海口院校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领导工作;由海口实验站(办事处)牵头,相关单位(部门)参与提出工作方案,分别报产业办、国资处等部门提出意见后,报海口院校区管委会、财经管理委审议,再报院校务委员会、党委会研究;要求工作方案在2006年元旦之前完成会议审议,于2006年第一季度提交职代会批准。海口院校区的围墙经济要沿主交通道路展开,以商业性经营场所为主,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相关建设经费采取多种渠道解决,主体思路是采取稳健的财经政策,不给院校今后的发展增加负担,具体有:一是利用国家的政策,争取国家的支持;二是用院校的优势,走一条对外合作,实现双赢的路子;三是通过滚动发展,逐年积累;四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考虑商业贷款。
6、关于扩大海口院校区土地面积问题
决定按原定的思路,积极主动争取在海口院校区周边地区征地,或利用土地置换的办法,利用文昌、儋州的土地置换海口院校区周边的土地;决定由王文壮副院校长代表院校行使领导管理权,具体业务由海口实验站(办事处)负责,陈忠同志任征地工作小组组长。
7、关于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筹建挂牌
决定,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挂牌事宜由张银东同志具体负责,要求在2006年元旦前完成。该两个学院的主体放在海口院校区,具体筹建计划和管理方案由张银东同志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工作方案,报分管领导审阅后,再报有关会议批准,其中,人力等资源依托生物所、科研仪器设备等依托分析测试中心、教学设备等依托应用科技学院。
8、关于离退休职工有关问题
会议指出,离退休职工在院校发展的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院校宝贵的财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离退休职工问题,把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会议认为,解决上述问题,主体靠发展,要讲政策、讲感情、讲发展;要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上,让老同志理解和支持院校的建设,为院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老同志在科研、教学、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会议指出,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代表院校负责离退休职工相关事宜,包括收集整理离退休职工意见和建议、通报院校发展等情况、协调解决离退休职工有关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方案等。要求,离退休职工管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就发挥离退休职工的余热问题提出工作方案,包括海口、湛江、广州和儋州的都要考虑;同意增补一名湛江地区的离退休干部作为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相应增补一名,具体名单由管委会会同湛江办事处提出;离退休职工管委会所需的办公费用由院校机关统一安排,划拨到海口实验站,专款专用。会议提出,凡是在新时期为院校发展作出贡献、发挥余热的离退休职工,要按照经济的原则,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