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详细
海南发生严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作者:王晓樱、魏月蘅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06-08-21
               采取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已见成效
  本报海口8月14日电(记者王晓樱、魏月蘅)海南最后一个没受椰心叶甲侵害的“绿洲”——白沙黎族自治县,日前也发现了疫情。至此,椰心叶甲疫情已蔓延至全岛,18个市县无一幸免。
  椰心叶甲是海南有史以来发生最为严重、防治难度最大的外来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椰树等棕榈科植物。自2002年6月在海口被首次发现后,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岛蔓延。据省林业局最新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染虫株数317万株,发生面积23万亩,其中重度受害株数为38万株。椰心叶甲的入侵和不断扩散蔓延,对海南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海南广大依托椰树、槟榔等棕榈科植物为重要经济来源的农民生活构成了威胁。
   据悉,椰心叶甲肆虐海南是由于有人违规从东南亚虫害疫区引进棕榈科种苗引发的。椰心叶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目前已经相继侵入了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面对椰心叶甲疫情,海南林业部门主要采取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从越南、台湾引进椰心叶甲的两种天敌——姬小蜂和啮小蜂。姬小蜂主要是寄生椰心叶甲高龄幼虫,啮小蜂主要是寄生椰心叶甲的蛹,两蜂具有互补性。二者都只寄生椰心叶甲,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经过安全评估后,海南2004年开始实施大规模野外放蜂,一年后,凡是放蜂的地方椰心叶甲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挂药包、洒放绿僵菌等药物防治也在灾区广泛应用。
  自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挂药包防治354万株,施放绿僵菌67万包,野外放蜂1亿8千多万头,控制了疫情扩散的速度,保护了椰林景观,确保基本不死树,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受到去年“达维”台风的影响,椰心叶甲疫情扩散速度加快,复发时间提前,致使椰心叶甲危害程度加剧,目前疫情仍呈继续扩散蔓延的势头。
  专家指出,椰心叶甲难以从根本上消灭,通过生物防治等办法可以将其控制到一定水平,使其不成灾,在自然界达到生态平衡,不至于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重要新闻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重要突破:中国热科院揭示木薯单体型基因组进化及功能分化规律
  • 海南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魏萍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中国热科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在线举办第三次“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计划咨询会
  •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副司长邓永辉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中国热科院加快推进首个“热作北进” 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热区热点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 首届中国国际热带博览会在广东佛山举办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聚焦

海南发生严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作者: 王晓樱、魏月蘅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006-08-2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采取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已见成效
  本报海口8月14日电(记者王晓樱、魏月蘅)海南最后一个没受椰心叶甲侵害的“绿洲”——白沙黎族自治县,日前也发现了疫情。至此,椰心叶甲疫情已蔓延至全岛,18个市县无一幸免。
  椰心叶甲是海南有史以来发生最为严重、防治难度最大的外来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椰树等棕榈科植物。自2002年6月在海口被首次发现后,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岛蔓延。据省林业局最新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染虫株数317万株,发生面积23万亩,其中重度受害株数为38万株。椰心叶甲的入侵和不断扩散蔓延,对海南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海南广大依托椰树、槟榔等棕榈科植物为重要经济来源的农民生活构成了威胁。
   据悉,椰心叶甲肆虐海南是由于有人违规从东南亚虫害疫区引进棕榈科种苗引发的。椰心叶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目前已经相继侵入了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面对椰心叶甲疫情,海南林业部门主要采取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从越南、台湾引进椰心叶甲的两种天敌——姬小蜂和啮小蜂。姬小蜂主要是寄生椰心叶甲高龄幼虫,啮小蜂主要是寄生椰心叶甲的蛹,两蜂具有互补性。二者都只寄生椰心叶甲,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经过安全评估后,海南2004年开始实施大规模野外放蜂,一年后,凡是放蜂的地方椰心叶甲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挂药包、洒放绿僵菌等药物防治也在灾区广泛应用。
  自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挂药包防治354万株,施放绿僵菌67万包,野外放蜂1亿8千多万头,控制了疫情扩散的速度,保护了椰林景观,确保基本不死树,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受到去年“达维”台风的影响,椰心叶甲疫情扩散速度加快,复发时间提前,致使椰心叶甲危害程度加剧,目前疫情仍呈继续扩散蔓延的势头。
  专家指出,椰心叶甲难以从根本上消灭,通过生物防治等办法可以将其控制到一定水平,使其不成灾,在自然界达到生态平衡,不至于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琼ICP备11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