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5日,《海南日报》对我校贷款学生至今还款率仍达100%的内部详情进行了深度报道,这在海南高校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现将《海南日报》9月15日刊登在第四版的新闻转载如下:
聚焦理由
大学新生陆续入学,海南高校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沿着“绿色通道”进入大学殿堂,牵引着人们的目光。
然而我省的助学贷款一路走来,却举步维艰:去年2月,由省教育厅、海南银监局等组织的首次高校助学贷款业务招标、开标大会“流产”,中行、农行、建行、工行4家商业银行暂拒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业务;去年8月29日,教育部有关官员严厉批评包括海南在内的8省区,在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上不落实、走过场。
海南助学贷款受阻,重要原因是遭遇诚信危机,学生还贷率仅37%,63%的学生没有如期还贷,海南高校学生还贷违约率远高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
就在我省高校学生饱受诚信非议之时,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却成为一个特例,从2004年开始还贷至今,热农大学子到期还款率达100%,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向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上报的材料中称:“这在全省是首例,在全国也非常少见。”
热农大学子贷走6成全省助学贷款
到期还款率100%
本报那大9月14日电(记者陈超 通讯员单文启)2005年10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届毕业生小杨,提前三年将6000元助学贷款还给银行。
建行儋州支行有关人士今天向记者表示,热农大贷款学生从2004年开始还款,目前到期的36名学生已经全部还贷,还款率达100%。今年底183人贷款到期,已有大量学生提前还贷。
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提供的我省助学贷款统计表发现,运行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2005年9月到2006年7月,全省实际发放贷款人数3035人,其中热农大学生1877人,全省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281万元,其中在热农大放贷1426.6万元,均占62%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有4所商业银行对口向我省12所高校提供助学贷款。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银行需按学校在校贫困生的比例向学校提供助学贷款,同时政策也规定,银行在完成助学贷款信贷计划时,对于借款学生到期拖欠本息的违约比例达到20%、且违约毕业生人数达到20人的高等院校,可暂不列入。由于各高校学生到期还款情况大相径庭,我省助学贷款发放实际情况是,各校学生向各对口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的成功率高低不均,银行向学生发放助学贷款的指标完成额度也差别很大,这使得虽然建行、农行的完成率高达100%到95%,4家商业银行的完成率平均下来却只有60%左右。
100%还款率的背后
本报那大9月14日电 (记者陈超 通讯员单文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负责人认为,要求学生诚信,首先是学校自己做到了对学生的尽心尽责。尽管学校在协助银行做好学生信息核实、尤其是学生追贷工作时,需要花费相当的成本,但因为助学贷款的大部分用途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学校有了这些资金,才能更好地进行软、硬件建设,权衡得失,学校这样做还是非常值得。
不扣毕业证取信学生
目前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邱锡光老师,是该校助学贷款管理体系的创立者,他说,2001年学校和建行签定了全省第一份银校助学贷款合作协议,这份合作协议,还成为了2005年新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后,我省高校与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的蓝本。
邱锡光说,当时谈这个协议的最大困难有两点,一是贷款学生的毕业证要不要扣押,二是学校见证人要不要承担经济责任。当时银行认为有毕业证做抵押,才能督促学生还款,邱老师则坚持,毕业证是学生取得用人单位信任的资历,对于保证学生就业有重要作用,同时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生顺利就业,才能保证贷款的偿还。最后银行认可了学校的意见。
学校见证人是否应承担责任的问题,邱锡光也对银行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最后银行方界定,见证人的义务为保证学生申请贷款的材料真实有效。让人没想到的是,银行方如此宽松的约定,在当时学校内部却引起轩然大波,作为见证人之一的很多老师们,不了解见证人的法律涵义,不愿为学生做见证,银行方面甚至为此发了份公函,说明见证人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邱锡光说,为了尽快取得银行方面的信任,自己几个月时间里,几乎搬到了建行上班,帮银行工作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是校方的真诚,才促成改了几十次的银校协议成功签订。
严管学生取信银行
而在协助银行审查申贷学生资格时,热农大已提前2年对全校贫困生情况进行了摸底。邱老师说,资格审查工作中,特困生的证明最难审核,学校首先要打电话到出具证明的乡镇民政部门,不能简单询问该学生家庭是否贫困,要聊家常式的问问该地人均年收入,再问到学生所在村的基本情况。很多地方干部普通话不过关,说不了几句话就烦,学校还得找懂方言的人来再询问。刚开始的询问工作非常费力,但让学校掌握了详实的贫困生源地的情况,为此后的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对放贷学生进行最后筛选时,学校采取公示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间的民主监督。邱老师说,一开始学校还担心公示会不会影响到贫困学生的自尊心,后来得到反馈是,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公示后,第一想法是自己能拿到贷款了,大家都很高兴。
在管理贷款学生上,热农大还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网络手段,建立学校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在校园网上开设助学贷款专栏,发布动态信息。将学生的品德评定与还款、还息诚信度挂钩,直接影响学生奖励或者勤工俭学。学校还将贷款学生的贷款基本情况放入学生档案,请求用人单位提供学生相关信息,这也得到了部分企业的支持,据调查,2005届毕业生中发出去的300份贷款学生信息函,已收回19份。
银行为何借贷
相比热农大与建行的愉快合作,省内商业银行在助贷方面仍相当谨慎
本报讯 (记者陈超)相比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建设银行的愉快合作,省内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时表现得相当谨慎。此前舆论普遍认为,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是对学生还贷情况和学生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淡漠的极度失望。
制度矛盾是主因
据介绍,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国家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不一样,这种政策性的信用贷款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觉还款。在实际运行中,这种贷款产品的自身缺陷不断凸现。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信贷处处长吴竞择表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矛盾是贷款难的主因。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风险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学生没有担保,毕业后流动性大,就业率低,家庭困难多。在目前银行管理追求绩效的体制下,贷款的质量确实给了银行方面很大压力。此外,银行和高校协调困难也是海南助学贷款推进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直接办理热农大助学贷款业务的建行儋州支行行长黄循楣说,从他们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个人助学贷款的金额很小,人数却很多,学生还贷时间拉得也比较长,造成银行的经办和管理成本很高。
不能简单认定学生不诚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银行部门人士都认为,追贷难不能简单说成是大学生不诚信。
热农大长期主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邱锡光老师分析,学生不按时还贷、还息,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信贷意识不够。他介绍,热农大会定期邀请银行人士给贷款学生讲解信贷违规的成本问题,让学生了解失信的后果。很多学生听完讲座后,担心自己按时还贷了却因为姓名与别人相重等问题,造成自己信用受损,这说明学生是很容易接受信用教育的。
而大学生自身的散漫习性也是需要学生去克服的,邱锡光说,去年他所在的学院有200多人申请助学贷款,结果到签署与银行的正式贷款合同时,出错500多份,这种合同每份30元,一下子造成银行1.5万元的损失。学生太多这样的无心之过,在银行的信用系统上就会留下记录,最终形成“失信”的重大恶果。
各方正努力推动助贷
省教育厅学生贷款管理中心负责人尤世钰认为,贷款回收难是困扰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症结。他介绍说,我省委托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研发了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此系统能准确采集贷款学生的相关数据,并做到动态追踪管理,有助于银行完成对学生的追贷工作。该系统在今年6月通过了鉴定,现已投入使用。
黄循楣表示,银行业务经办和管理上的成本,学校方面是可以分担的,热农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办理信贷业务的流程上,对于大量繁杂的数据,学校派出人手进行数据录入等,在准入方面,学校公开、透明把关,在追贷时,学校也能准确提供学生的流向,减轻了银行的压力。
吴竞择介绍,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上,我省在去年底已联网全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体系,这是对涉及银行信用交易行为的汇总,学生在还贷上违约将承担相应后果,包括个人购房贷款、信用卡申请的受限。他还提醒,大学生的还贷记录还被加载进了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如果用人单位上网查询到该学生有还贷违约记录,可能影响到就业。而这些相关的制裁措施,将对高校学生的诚信起到约束和监管作用。
动态记录学生诚信
海南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
本报讯 (记者陈超 通讯员单文启)由省教育厅投资20万元建立的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现已正式启用,该系统涵盖了贷款学生的上百项个人信息,正确率高达98%,并能在追贷时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技术属全国先进。
系统研发者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欧建猛老师介绍说,该系统主要功能有5项,包括贷款学生网上申请、材料审核、审批;贷款流程管理;银行利息结算;毕业生跟踪管理和学生信息上传下载等。用户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银行和学生。如果企业需要查询相关信息的话,可以委托学校提供协助。
欧建猛说,考虑建立该系统,是因为到他接手热农大助学贷款工作时,学校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申请到了贷款,当时每人的基本信息有16页材料,找起来很麻烦。学校从2000年至今年6月,共有3499名贫困生申请到4344万多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如果没有系统,管理起来将很困难。现在系统还把毕业学生的QQ号、邮箱地址、同学间的校友录都联系到一起,很好的对毕业生进行动态管理。
据介绍,在使用此管理系统前,学生的信息材料多为纸质,大量信息重复且容易丢失。运用此系统后,仅热农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材料费,每年就能节省上万元,并能节约大量后期信息管理的人力,学生的信息即详细又一目了然。
这个系统还能让银行看到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的诚意。记者从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了解到,有的高校认为贷款、还贷工作,都是银行的事,学校方面管到后来,根本找不到学生的基本材料,学生的去向也一概不知,造成银行追贷压力大,对再次放贷没有信心。
早还贷款方便师弟师妹
一位热农大学子的借贷经历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0级园林专业学生小杨目前供职于海口一家室内设计公司,2005年10月份,她提前三年还了6000元助学贷款。
小杨是位有点内向的彝族女孩子,来自云南某市一个偏远山村。初入大学时,海南还没有执行助学贷款政策,小杨和全校贫困生一起,每月享受由学校提供的补助款,生活上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第一年的学费已经让家里捉襟见肘,还有3年学费没着落,这让小杨心头时时有层阴云。
大二时,助学贷款的喜讯传来。小杨说,当时她们这一届学生可以申请到的贷款最高额度近1.1万元,她仅贷了6000元,用来交纳三年的学费。小杨说,她报专业时就选择了学费较低的农学,每年1800元,贷款除缴纳学费、住宿费外,还有剩余,加上自己勤工助学,已经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全校有这么多贫困学生,自己少贷点,给更多人机会、再说还得考虑今后的还款能力。
学费问题暂时解决了,小杨并没有停止勤工助学的脚步。这当中,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她感到温暖:同学们有需要家教的消息,都先把机会留给她,学校给每个班级发放定额贫困补助,同学们总会先考虑她;有些家庭好的女同学在放完寒暑假回校后,以送礼物为名,给她买来新衣服;在帮老师做家庭清洁工作时,不到80平方米的房间,能拿到80多元的劳务费。
2004年毕业后,小杨留在海南,刚开始一个月只能拿到600元的工资,因为公司里免费提供住房和一日三餐,为了早日攒够6000元,除了贴补些家用外,小杨过着最简朴的生活。
在还本金前,小杨已提前把8年的利息全缴清了。有朋友劝她,好不容易攒点钱,干嘛急着还,小杨说,提前还贷能节省利息啊。再说了,自己还贷做得好,也能方便师弟师妹们顺利贷到款。
(本报那大9月14日电)
聚焦理由
大学新生陆续入学,海南高校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沿着“绿色通道”进入大学殿堂,牵引着人们的目光。
然而我省的助学贷款一路走来,却举步维艰:去年2月,由省教育厅、海南银监局等组织的首次高校助学贷款业务招标、开标大会“流产”,中行、农行、建行、工行4家商业银行暂拒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业务;去年8月29日,教育部有关官员严厉批评包括海南在内的8省区,在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上不落实、走过场。
海南助学贷款受阻,重要原因是遭遇诚信危机,学生还贷率仅37%,63%的学生没有如期还贷,海南高校学生还贷违约率远高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
就在我省高校学生饱受诚信非议之时,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却成为一个特例,从2004年开始还贷至今,热农大学子到期还款率达100%,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向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上报的材料中称:“这在全省是首例,在全国也非常少见。”
热农大学子贷走6成全省助学贷款
到期还款率100%
本报那大9月14日电(记者陈超 通讯员单文启)2005年10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届毕业生小杨,提前三年将6000元助学贷款还给银行。
建行儋州支行有关人士今天向记者表示,热农大贷款学生从2004年开始还款,目前到期的36名学生已经全部还贷,还款率达100%。今年底183人贷款到期,已有大量学生提前还贷。
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提供的我省助学贷款统计表发现,运行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2005年9月到2006年7月,全省实际发放贷款人数3035人,其中热农大学生1877人,全省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281万元,其中在热农大放贷1426.6万元,均占62%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有4所商业银行对口向我省12所高校提供助学贷款。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银行需按学校在校贫困生的比例向学校提供助学贷款,同时政策也规定,银行在完成助学贷款信贷计划时,对于借款学生到期拖欠本息的违约比例达到20%、且违约毕业生人数达到20人的高等院校,可暂不列入。由于各高校学生到期还款情况大相径庭,我省助学贷款发放实际情况是,各校学生向各对口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的成功率高低不均,银行向学生发放助学贷款的指标完成额度也差别很大,这使得虽然建行、农行的完成率高达100%到95%,4家商业银行的完成率平均下来却只有60%左右。
100%还款率的背后
本报那大9月14日电 (记者陈超 通讯员单文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负责人认为,要求学生诚信,首先是学校自己做到了对学生的尽心尽责。尽管学校在协助银行做好学生信息核实、尤其是学生追贷工作时,需要花费相当的成本,但因为助学贷款的大部分用途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学校有了这些资金,才能更好地进行软、硬件建设,权衡得失,学校这样做还是非常值得。
不扣毕业证取信学生
目前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邱锡光老师,是该校助学贷款管理体系的创立者,他说,2001年学校和建行签定了全省第一份银校助学贷款合作协议,这份合作协议,还成为了2005年新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后,我省高校与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的蓝本。
邱锡光说,当时谈这个协议的最大困难有两点,一是贷款学生的毕业证要不要扣押,二是学校见证人要不要承担经济责任。当时银行认为有毕业证做抵押,才能督促学生还款,邱老师则坚持,毕业证是学生取得用人单位信任的资历,对于保证学生就业有重要作用,同时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生顺利就业,才能保证贷款的偿还。最后银行认可了学校的意见。
学校见证人是否应承担责任的问题,邱锡光也对银行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最后银行方界定,见证人的义务为保证学生申请贷款的材料真实有效。让人没想到的是,银行方如此宽松的约定,在当时学校内部却引起轩然大波,作为见证人之一的很多老师们,不了解见证人的法律涵义,不愿为学生做见证,银行方面甚至为此发了份公函,说明见证人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邱锡光说,为了尽快取得银行方面的信任,自己几个月时间里,几乎搬到了建行上班,帮银行工作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是校方的真诚,才促成改了几十次的银校协议成功签订。
严管学生取信银行
而在协助银行审查申贷学生资格时,热农大已提前2年对全校贫困生情况进行了摸底。邱老师说,资格审查工作中,特困生的证明最难审核,学校首先要打电话到出具证明的乡镇民政部门,不能简单询问该学生家庭是否贫困,要聊家常式的问问该地人均年收入,再问到学生所在村的基本情况。很多地方干部普通话不过关,说不了几句话就烦,学校还得找懂方言的人来再询问。刚开始的询问工作非常费力,但让学校掌握了详实的贫困生源地的情况,为此后的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对放贷学生进行最后筛选时,学校采取公示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间的民主监督。邱老师说,一开始学校还担心公示会不会影响到贫困学生的自尊心,后来得到反馈是,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公示后,第一想法是自己能拿到贷款了,大家都很高兴。
在管理贷款学生上,热农大还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网络手段,建立学校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在校园网上开设助学贷款专栏,发布动态信息。将学生的品德评定与还款、还息诚信度挂钩,直接影响学生奖励或者勤工俭学。学校还将贷款学生的贷款基本情况放入学生档案,请求用人单位提供学生相关信息,这也得到了部分企业的支持,据调查,2005届毕业生中发出去的300份贷款学生信息函,已收回19份。
银行为何借贷
相比热农大与建行的愉快合作,省内商业银行在助贷方面仍相当谨慎
本报讯 (记者陈超)相比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建设银行的愉快合作,省内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时表现得相当谨慎。此前舆论普遍认为,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是对学生还贷情况和学生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淡漠的极度失望。
制度矛盾是主因
据介绍,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国家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不一样,这种政策性的信用贷款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觉还款。在实际运行中,这种贷款产品的自身缺陷不断凸现。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信贷处处长吴竞择表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矛盾是贷款难的主因。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风险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学生没有担保,毕业后流动性大,就业率低,家庭困难多。在目前银行管理追求绩效的体制下,贷款的质量确实给了银行方面很大压力。此外,银行和高校协调困难也是海南助学贷款推进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直接办理热农大助学贷款业务的建行儋州支行行长黄循楣说,从他们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个人助学贷款的金额很小,人数却很多,学生还贷时间拉得也比较长,造成银行的经办和管理成本很高。
不能简单认定学生不诚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银行部门人士都认为,追贷难不能简单说成是大学生不诚信。
热农大长期主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邱锡光老师分析,学生不按时还贷、还息,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信贷意识不够。他介绍,热农大会定期邀请银行人士给贷款学生讲解信贷违规的成本问题,让学生了解失信的后果。很多学生听完讲座后,担心自己按时还贷了却因为姓名与别人相重等问题,造成自己信用受损,这说明学生是很容易接受信用教育的。
而大学生自身的散漫习性也是需要学生去克服的,邱锡光说,去年他所在的学院有200多人申请助学贷款,结果到签署与银行的正式贷款合同时,出错500多份,这种合同每份30元,一下子造成银行1.5万元的损失。学生太多这样的无心之过,在银行的信用系统上就会留下记录,最终形成“失信”的重大恶果。
各方正努力推动助贷
省教育厅学生贷款管理中心负责人尤世钰认为,贷款回收难是困扰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症结。他介绍说,我省委托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研发了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此系统能准确采集贷款学生的相关数据,并做到动态追踪管理,有助于银行完成对学生的追贷工作。该系统在今年6月通过了鉴定,现已投入使用。
黄循楣表示,银行业务经办和管理上的成本,学校方面是可以分担的,热农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办理信贷业务的流程上,对于大量繁杂的数据,学校派出人手进行数据录入等,在准入方面,学校公开、透明把关,在追贷时,学校也能准确提供学生的流向,减轻了银行的压力。
吴竞择介绍,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上,我省在去年底已联网全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体系,这是对涉及银行信用交易行为的汇总,学生在还贷上违约将承担相应后果,包括个人购房贷款、信用卡申请的受限。他还提醒,大学生的还贷记录还被加载进了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如果用人单位上网查询到该学生有还贷违约记录,可能影响到就业。而这些相关的制裁措施,将对高校学生的诚信起到约束和监管作用。
动态记录学生诚信
海南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
本报讯 (记者陈超 通讯员单文启)由省教育厅投资20万元建立的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现已正式启用,该系统涵盖了贷款学生的上百项个人信息,正确率高达98%,并能在追贷时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技术属全国先进。
系统研发者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欧建猛老师介绍说,该系统主要功能有5项,包括贷款学生网上申请、材料审核、审批;贷款流程管理;银行利息结算;毕业生跟踪管理和学生信息上传下载等。用户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银行和学生。如果企业需要查询相关信息的话,可以委托学校提供协助。
欧建猛说,考虑建立该系统,是因为到他接手热农大助学贷款工作时,学校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申请到了贷款,当时每人的基本信息有16页材料,找起来很麻烦。学校从2000年至今年6月,共有3499名贫困生申请到4344万多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如果没有系统,管理起来将很困难。现在系统还把毕业学生的QQ号、邮箱地址、同学间的校友录都联系到一起,很好的对毕业生进行动态管理。
据介绍,在使用此管理系统前,学生的信息材料多为纸质,大量信息重复且容易丢失。运用此系统后,仅热农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材料费,每年就能节省上万元,并能节约大量后期信息管理的人力,学生的信息即详细又一目了然。
这个系统还能让银行看到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的诚意。记者从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了解到,有的高校认为贷款、还贷工作,都是银行的事,学校方面管到后来,根本找不到学生的基本材料,学生的去向也一概不知,造成银行追贷压力大,对再次放贷没有信心。
早还贷款方便师弟师妹
一位热农大学子的借贷经历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0级园林专业学生小杨目前供职于海口一家室内设计公司,2005年10月份,她提前三年还了6000元助学贷款。
小杨是位有点内向的彝族女孩子,来自云南某市一个偏远山村。初入大学时,海南还没有执行助学贷款政策,小杨和全校贫困生一起,每月享受由学校提供的补助款,生活上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第一年的学费已经让家里捉襟见肘,还有3年学费没着落,这让小杨心头时时有层阴云。
大二时,助学贷款的喜讯传来。小杨说,当时她们这一届学生可以申请到的贷款最高额度近1.1万元,她仅贷了6000元,用来交纳三年的学费。小杨说,她报专业时就选择了学费较低的农学,每年1800元,贷款除缴纳学费、住宿费外,还有剩余,加上自己勤工助学,已经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全校有这么多贫困学生,自己少贷点,给更多人机会、再说还得考虑今后的还款能力。
学费问题暂时解决了,小杨并没有停止勤工助学的脚步。这当中,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她感到温暖:同学们有需要家教的消息,都先把机会留给她,学校给每个班级发放定额贫困补助,同学们总会先考虑她;有些家庭好的女同学在放完寒暑假回校后,以送礼物为名,给她买来新衣服;在帮老师做家庭清洁工作时,不到80平方米的房间,能拿到80多元的劳务费。
2004年毕业后,小杨留在海南,刚开始一个月只能拿到600元的工资,因为公司里免费提供住房和一日三餐,为了早日攒够6000元,除了贴补些家用外,小杨过着最简朴的生活。
在还本金前,小杨已提前把8年的利息全缴清了。有朋友劝她,好不容易攒点钱,干嘛急着还,小杨说,提前还贷能节省利息啊。再说了,自己还贷做得好,也能方便师弟师妹们顺利贷到款。
(本报那大9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