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详细
老同志口述历史 为制作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电视纪实片提供素材
作者:曾绿茵 来源:湛江干休所 日期:2006-10-26
  明年是叶剑英元帅110周年诞辰。10月26日上午,广东省电视台的记者和广东省、湛江市党史研究会工作人员一行6人,到湛江干休所采访老同志,为制作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电视纪实片作准备。
  解放初期,帝国主义为了扼杀新中国,疯狂地封锁橡胶等国防资源,企图让新中国的飞机、大炮、汽车等都因为没有腿(轮胎)而飞不起,跑不动,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因为缺乏橡胶而陷于瘫痪。叶剑英元帅临危受命,受党中央的委托,于1951年组建了科研机构,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华南特种林业研究所”。所谓“特种”,在当时属于国防机密。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在广大的科研人员和垦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橡胶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终于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了解和纪念叶剑英的这一份功绩,经广东省和湛江市文史馆的推荐,广东省电视台的记者来到湛江干休所专访我院原南亚所副所长庞庭祥研究员。
  庞老今年83岁,属于我国橡胶事业元老级人物,1952年在叶剑英的部署下,他所在的广西桐油研究所合并到新成立的华南特种林业研究所,在该所的第一研究室从事橡胶栽培科研工作,当时29岁的他,年轻有为正当时。光阴似箭,一晃半个世纪已过去,我们当年从事橡胶事业最老的一辈科研人员大多已驾鹤西去,所剩下的老人已不多了,如今的庞老白发苍苍。他是为数不多的当年见证人之一,老人家头脑清晰,侃侃而谈,口诉历史,诉说当年在叶剑英的带领下,老一辈科研人员为发展我国的橡胶及农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采访过程中,广东省电视台的记者还采访了早期从事橡胶研究的老专家梅同现研究员,以及当年29师、02师南下部队在攻打海南后,为发展橡胶事业放下枪杆转业为农垦战士的离休老干部任惠臣、郑立生两位老同志。几位老同志口述的历史,同样深深地打动了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党史研究会的同志。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重要新闻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重要突破:中国热科院揭示木薯单体型基因组进化及功能分化规律
  • 海南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魏萍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中国热科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在线举办第三次“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计划咨询会
  •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副司长邓永辉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中国热科院加快推进首个“热作北进” 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热区热点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 首届中国国际热带博览会在广东佛山举办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聚焦

老同志口述历史 为制作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电视纪实片提供素材

  作者: 曾绿茵   来源: 湛江干休所  日期: 2006-10-26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明年是叶剑英元帅110周年诞辰。10月26日上午,广东省电视台的记者和广东省、湛江市党史研究会工作人员一行6人,到湛江干休所采访老同志,为制作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电视纪实片作准备。
  解放初期,帝国主义为了扼杀新中国,疯狂地封锁橡胶等国防资源,企图让新中国的飞机、大炮、汽车等都因为没有腿(轮胎)而飞不起,跑不动,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因为缺乏橡胶而陷于瘫痪。叶剑英元帅临危受命,受党中央的委托,于1951年组建了科研机构,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华南特种林业研究所”。所谓“特种”,在当时属于国防机密。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在广大的科研人员和垦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橡胶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终于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了解和纪念叶剑英的这一份功绩,经广东省和湛江市文史馆的推荐,广东省电视台的记者来到湛江干休所专访我院原南亚所副所长庞庭祥研究员。
  庞老今年83岁,属于我国橡胶事业元老级人物,1952年在叶剑英的部署下,他所在的广西桐油研究所合并到新成立的华南特种林业研究所,在该所的第一研究室从事橡胶栽培科研工作,当时29岁的他,年轻有为正当时。光阴似箭,一晃半个世纪已过去,我们当年从事橡胶事业最老的一辈科研人员大多已驾鹤西去,所剩下的老人已不多了,如今的庞老白发苍苍。他是为数不多的当年见证人之一,老人家头脑清晰,侃侃而谈,口诉历史,诉说当年在叶剑英的带领下,老一辈科研人员为发展我国的橡胶及农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采访过程中,广东省电视台的记者还采访了早期从事橡胶研究的老专家梅同现研究员,以及当年29师、02师南下部队在攻打海南后,为发展橡胶事业放下枪杆转业为农垦战士的离休老干部任惠臣、郑立生两位老同志。几位老同志口述的历史,同样深深地打动了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党史研究会的同志。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琼ICP备11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