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详细
热农两院与广东农垦携手共书现代农业绚丽篇章
作者:施云娟 李苗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07-05-08
  2007新年伊始,从国家科技部传来好消息: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简称热农院校)和广东省农垦总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已是热农院校和广东农垦的合作中第三次共同获国家科技大奖。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由热农院校和广东农垦等单位共同创造的世界橡胶史上的奇迹,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

                      分居两地剪不断骨肉情

  翻开热农院校和广东农垦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的足迹和烙印。是的,事实上,两院和广东农垦“本是同根生”,同是在1954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天然橡胶而创建,同样肩负着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责任和历史使命,研究的重点领域自然同样是天然橡胶……1956年,为服务祖国的大需要,热农院校从广东省迁到了现在的位置:海南省儋州市。尽管现在一个位于广东一个位于海南,可天然的骨肉之亲、血脉联系,让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尽管双方的领导层不断更换,可两者之间不断传承的合作交流却从未间断。
  在近五十年的合作中,在服务祖国经济建设和热区、垦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下,在共同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下,双方以合作为主的前提下又从对方那儿各取所需,在合作中不断探索,由一开始单一的橡胶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至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举办教育和培训,并取得了硕果累累:多项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剑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热带水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草发展奶牛;设计并合作建成我国第一座标准胶厂、合作研发杂胶标准胶生产线、腰果生产设备并出口国外、加工废水处理设施、生产水草剑麻地毯、剑麻加工技术等重大成果的取得和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农业部农垦局组织和主持的“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全国协作试验”、农业部跨越计划“橡胶树新割胶制度的产业化示范”和“948”气刺微割技术研究等;橡胶树新品种的试种推广、刺激割胶技术和籽苗芽接技术的推广应用;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

                     “科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的成果,热农院校的科研实力固然重要,但现实的需要才是科研进步永恒的动力,正如热农院校加工所所长陈鹰说的,“科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 
  是的,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如果不能把它运用到现实中,为大众造福,那么它就是死的,没有任何生命和价值。世界各大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将自身研究成果能否运用到实践中、能产生多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作评价一项科研成优劣的评价标准, 各高校不断追求的产、学、研体系相结合就是最好的佐证。很幸运的是,热农院校从建校之初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将热农院校定位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型大学,并不断为之努力。
  然而,院校的试验地毕竟有限,且试验地集中,区域气候、环境单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热农院校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在验证时又影响了结果的权威性和可行性分析,如热农院校刚获奖的橡胶气刺微割技术,在海南能用,到了广东、云南甚至国外其他产胶地也还能用吗?以广东为例,常有的瓢泼大雨会不会将用于装刺激胶树产胶气体的橡胶帽给冲坏了,并最终影响橡胶产量;经常更换胶帽会不会提高成本;在晚饭后割胶,夜里人回去休息,橡胶会不会被偷;如何打气才是最安全、最合算;在海南产胶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品种在广东种植适宜吗……验证结果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最终可能导致成果推广受到不利影响。只有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转化并运用到现实中,才能最终证明该成果的成功,才能了解以往科研成果的实效性和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也才能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因此,热农院校很需要一个兼具试验和成果转化的大面积的科技转化和推广平台。
  广东农垦,无疑是这样一个平台。由于与广东农垦的历史渊源,区为上的临近带来了气候的相似性和主要种植作物的相同,加之广东农业发展较快,科技化水平较高,管理科学合理,所以,热农院校的科研成果能在那里最大限度的展示它的优越性。热农院校与湛江市农垦丰收公司及湛江农垦科研所共同承担“菠萝加工技术引进及产业化”项目,在丰收公司建立20公顷菠萝新品种、菠萝-甘蔗轮作和菠萝优质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利用菠萝叶渣制作有机肥料以及菠萝叶渣饲料喂奶牛和肉牛的试验,均取得了初步效果;与东方红农场合作布置了剑麻节水施肥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后为广东农垦14个农场、公司开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干胶等其他农产品检测以及环境监测服务,使他们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具体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则又成为了热农院校科研人员的新课题,使热农院校的科研更具前瞻性。如广东农垦针对气刺微割技术提出的开割后如何让胶快速干,如何解决胶源凝固配套问题。

                   “湛江糖业再不机械化,连工人都找不到!”

  广东农垦在作为热农院校科技转化平台的同时,在几乎第一时间,享受到了热农院校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科研人员的科技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广东省农垦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赖诗仁在握热农院校参观考察时反复强调:“广东的变化,科技提供了强大支撑。希望两院能继续提供帮助,双方能加强合作。” 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茂名农垦局局长彭远明则说:“茂名在发展中能取得一定成绩,离不开两院的贡献和帮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东农垦的“第一生产力”很多时候都来自两院。回顾广东农垦的发展历史,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两院足迹,其支柱产业橡胶,龙头产业糖业,创汇的剑麻,新的经济增长点菠萝叶,每一个,都离不开两院人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勇于创新。
  对于要建设成为国家控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面向海外市产的现代化企业的未来广东农垦,需要热农院校的科技支撑。广东农垦面向海外的主要产品橡胶,其产量和质量要达到国际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其橡胶加工水平和技术,选种优良的种苗,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专门研究热带、亚热带农业的热农院校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对于广东农垦来说,要发展还必须解决困扰其发展的大问题——劳动力。在与热农院校的交流会上,赖诗仁不无担忧地说:“湛江糖业再不机械化,连工人都找不到!”他的话决不是危言耸听。众所周知,广东土地少,劳动力缺乏。在广东农垦局,在近几年当地劳动力回流的情况下,仍有70%以上的劳动力是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想象,随着其农业发展,必然会缺乏大量劳动力,此外其在马来西亚等国租赁的几十万亩胶园也需要大量胶工。从国内带吧,不光成本高,还有繁琐的手续和位置的安全隐患,用当地人吧,怕技术不过关。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胶工的工作效率,它就成了其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热农院校的气刺微割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赖诗仁一行在到热农院校在八一农场的气刺微割技术基地考察时,详细了解了它的技术方法、成本、运用范围、周期和对橡胶树的影响及在云南推广使用的情况。在亲自观看了在胶林里遇到的两个胶工胶盛气的胶帽粘到树上,了解了胶帽的使用时间、修补比例后表示了惊讶和满意。据广东农垦局副局长雷勇建介绍,“十五期间”广东农垦在采用了热农院校科研成果“四割制”的推广后节省了3600个胶工,劳动力不足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胶工收入明显提高,胶工的心也稳了,现在正在尝试推广“五割制”,计划引进气刺微割技术。
  除了橡胶方面的问题,他们还希望在甘蔗、剑麻、香蕉等热带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生产上得到热农院校的帮助。热农院校还为广东农垦提供技术培训,与其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提高了其整体技术、管理水平何业务能力。

                       互惠互利共谱新篇章

  与热农院校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联系。这是广东农垦的愿望,也是热农院校的愿望。“针对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力量攻关,联合组织科技成果开发运用和推广,奖励科研教学和科普试验基地,将技术优势与当地结合,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和层次,促进和加快热农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农垦、热区的经济建设服务。”是热农院校在未来合作中的承诺,“加强感情交流,积极互通信息,全面考虑、重点突破,局院统筹协调,共谱未来合作佳话,共谱双方发展篇章,共写热区现代农业之绚丽诗篇”是双方的共识。
  在这个双赢的平台上找到热农院校展示实力,履行服务垦区、服务热区、服务社会的社会平台实现热农院校价值,更将看到广东农垦走向世界的刚毅步伐。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重要新闻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重要突破:中国热科院揭示木薯单体型基因组进化及功能分化规律
  • 海南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魏萍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中国热科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在线举办第三次“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计划咨询会
  •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副司长邓永辉到中国热科院调研
  • 中国热科院加快推进首个“热作北进” 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热区热点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 首届中国国际热带博览会在广东佛山举办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聚焦

热农两院与广东农垦携手共书现代农业绚丽篇章

  作者: 施云娟 李苗   来源: 党委宣传部  日期: 2007-05-08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2007新年伊始,从国家科技部传来好消息: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简称热农院校)和广东省农垦总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已是热农院校和广东农垦的合作中第三次共同获国家科技大奖。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由热农院校和广东农垦等单位共同创造的世界橡胶史上的奇迹,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

                      分居两地剪不断骨肉情

  翻开热农院校和广东农垦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的足迹和烙印。是的,事实上,两院和广东农垦“本是同根生”,同是在1954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天然橡胶而创建,同样肩负着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责任和历史使命,研究的重点领域自然同样是天然橡胶……1956年,为服务祖国的大需要,热农院校从广东省迁到了现在的位置:海南省儋州市。尽管现在一个位于广东一个位于海南,可天然的骨肉之亲、血脉联系,让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尽管双方的领导层不断更换,可两者之间不断传承的合作交流却从未间断。
  在近五十年的合作中,在服务祖国经济建设和热区、垦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下,在共同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下,双方以合作为主的前提下又从对方那儿各取所需,在合作中不断探索,由一开始单一的橡胶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至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举办教育和培训,并取得了硕果累累:多项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剑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热带水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草发展奶牛;设计并合作建成我国第一座标准胶厂、合作研发杂胶标准胶生产线、腰果生产设备并出口国外、加工废水处理设施、生产水草剑麻地毯、剑麻加工技术等重大成果的取得和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农业部农垦局组织和主持的“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全国协作试验”、农业部跨越计划“橡胶树新割胶制度的产业化示范”和“948”气刺微割技术研究等;橡胶树新品种的试种推广、刺激割胶技术和籽苗芽接技术的推广应用;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

                     “科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的成果,热农院校的科研实力固然重要,但现实的需要才是科研进步永恒的动力,正如热农院校加工所所长陈鹰说的,“科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 
  是的,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如果不能把它运用到现实中,为大众造福,那么它就是死的,没有任何生命和价值。世界各大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将自身研究成果能否运用到实践中、能产生多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作评价一项科研成优劣的评价标准, 各高校不断追求的产、学、研体系相结合就是最好的佐证。很幸运的是,热农院校从建校之初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将热农院校定位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型大学,并不断为之努力。
  然而,院校的试验地毕竟有限,且试验地集中,区域气候、环境单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热农院校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在验证时又影响了结果的权威性和可行性分析,如热农院校刚获奖的橡胶气刺微割技术,在海南能用,到了广东、云南甚至国外其他产胶地也还能用吗?以广东为例,常有的瓢泼大雨会不会将用于装刺激胶树产胶气体的橡胶帽给冲坏了,并最终影响橡胶产量;经常更换胶帽会不会提高成本;在晚饭后割胶,夜里人回去休息,橡胶会不会被偷;如何打气才是最安全、最合算;在海南产胶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品种在广东种植适宜吗……验证结果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最终可能导致成果推广受到不利影响。只有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转化并运用到现实中,才能最终证明该成果的成功,才能了解以往科研成果的实效性和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也才能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因此,热农院校很需要一个兼具试验和成果转化的大面积的科技转化和推广平台。
  广东农垦,无疑是这样一个平台。由于与广东农垦的历史渊源,区为上的临近带来了气候的相似性和主要种植作物的相同,加之广东农业发展较快,科技化水平较高,管理科学合理,所以,热农院校的科研成果能在那里最大限度的展示它的优越性。热农院校与湛江市农垦丰收公司及湛江农垦科研所共同承担“菠萝加工技术引进及产业化”项目,在丰收公司建立20公顷菠萝新品种、菠萝-甘蔗轮作和菠萝优质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利用菠萝叶渣制作有机肥料以及菠萝叶渣饲料喂奶牛和肉牛的试验,均取得了初步效果;与东方红农场合作布置了剑麻节水施肥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后为广东农垦14个农场、公司开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干胶等其他农产品检测以及环境监测服务,使他们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具体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则又成为了热农院校科研人员的新课题,使热农院校的科研更具前瞻性。如广东农垦针对气刺微割技术提出的开割后如何让胶快速干,如何解决胶源凝固配套问题。

                   “湛江糖业再不机械化,连工人都找不到!”

  广东农垦在作为热农院校科技转化平台的同时,在几乎第一时间,享受到了热农院校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科研人员的科技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广东省农垦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赖诗仁在握热农院校参观考察时反复强调:“广东的变化,科技提供了强大支撑。希望两院能继续提供帮助,双方能加强合作。” 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茂名农垦局局长彭远明则说:“茂名在发展中能取得一定成绩,离不开两院的贡献和帮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东农垦的“第一生产力”很多时候都来自两院。回顾广东农垦的发展历史,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两院足迹,其支柱产业橡胶,龙头产业糖业,创汇的剑麻,新的经济增长点菠萝叶,每一个,都离不开两院人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勇于创新。
  对于要建设成为国家控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面向海外市产的现代化企业的未来广东农垦,需要热农院校的科技支撑。广东农垦面向海外的主要产品橡胶,其产量和质量要达到国际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其橡胶加工水平和技术,选种优良的种苗,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专门研究热带、亚热带农业的热农院校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对于广东农垦来说,要发展还必须解决困扰其发展的大问题——劳动力。在与热农院校的交流会上,赖诗仁不无担忧地说:“湛江糖业再不机械化,连工人都找不到!”他的话决不是危言耸听。众所周知,广东土地少,劳动力缺乏。在广东农垦局,在近几年当地劳动力回流的情况下,仍有70%以上的劳动力是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想象,随着其农业发展,必然会缺乏大量劳动力,此外其在马来西亚等国租赁的几十万亩胶园也需要大量胶工。从国内带吧,不光成本高,还有繁琐的手续和位置的安全隐患,用当地人吧,怕技术不过关。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胶工的工作效率,它就成了其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热农院校的气刺微割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赖诗仁一行在到热农院校在八一农场的气刺微割技术基地考察时,详细了解了它的技术方法、成本、运用范围、周期和对橡胶树的影响及在云南推广使用的情况。在亲自观看了在胶林里遇到的两个胶工胶盛气的胶帽粘到树上,了解了胶帽的使用时间、修补比例后表示了惊讶和满意。据广东农垦局副局长雷勇建介绍,“十五期间”广东农垦在采用了热农院校科研成果“四割制”的推广后节省了3600个胶工,劳动力不足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胶工收入明显提高,胶工的心也稳了,现在正在尝试推广“五割制”,计划引进气刺微割技术。
  除了橡胶方面的问题,他们还希望在甘蔗、剑麻、香蕉等热带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生产上得到热农院校的帮助。热农院校还为广东农垦提供技术培训,与其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提高了其整体技术、管理水平何业务能力。

                       互惠互利共谱新篇章

  与热农院校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联系。这是广东农垦的愿望,也是热农院校的愿望。“针对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力量攻关,联合组织科技成果开发运用和推广,奖励科研教学和科普试验基地,将技术优势与当地结合,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和层次,促进和加快热农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农垦、热区的经济建设服务。”是热农院校在未来合作中的承诺,“加强感情交流,积极互通信息,全面考虑、重点突破,局院统筹协调,共谱未来合作佳话,共谱双方发展篇章,共写热区现代农业之绚丽诗篇”是双方的共识。
  在这个双赢的平台上找到热农院校展示实力,履行服务垦区、服务热区、服务社会的社会平台实现热农院校价值,更将看到广东农垦走向世界的刚毅步伐。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琼ICP备1100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