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橡胶所科技推广专家王秀全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
橡胶所所长助理,开发办副主任王秀全利落地拿起电话,认真耐心地倾听电话那头的声音,还不时地用笔记在纸上。
放下电话,他回头不好意思地跟等待采访的我们笑了笑,“实在是忙,这已经不知道是今天的第几个电话了。”
他很平静的告诉我们,“为了及时地给胶农们排忧解难,在院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专职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中心,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0898-23305110,还开通了短信服务平台和远程可视服务平台。广大农民朋友遇到难题都会很热心地打电话来询问,我们会耐心地解答,有时候电话里讲不明白,我们就直接到胶农家里,进行现场指导。”
我们很好奇地问:“胶农们一直都是这样积极吗?”
“当然不是,”王秀全爽朗地一笑,向我们讲起了这几年来胶农们的变化。“前些年,海南的橡胶产量不高,技术也不先进,种了一辈子橡胶的农民,思想十分顽固,不愿意改变自己错误的生产方式,也不相信我们的技术,我们把咨询的电话号码发到他们的手里,他们也不当回事。”讲到这里,王秀全的脸上不自主地浮现出了焦灼的神情。
海南有着很长的种橡胶的历史,胶农们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很难与技术人员建立起一个信任的平台,是推广专家最头疼的事情。
“我们还能怎么做呢?‘轮番轰炸’呗。我们经常到村里讲课,一而再,再而三地手把手教。他们不愿意听,我们就想办法鼓励他们听,今天他们不信,明天他们不信,我们就天天说,天天做,手把手教,时间久了,建立了感情,慢慢地他们就信了。我们还尽量搜集了胶民的手机号,遇到寒害来袭、橡胶病害高发期等就赶紧发短信通知,避免耽误最佳抢救时机。就这样,科技人员和胶农之间慢慢地建立了信任的平台,科技服务工作也开展得越来越顺。特别是当大家采用新技术尝到了甜头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很相信我们了。”王秀全的脸上闪过一丝的快慰。
经过橡胶所科技人员的不懈的努力,胶农们慢慢接受了科学的种植橡胶的技术,橡胶的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们的生活也慢慢地好了起来。这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科技尝到了甜头的胶农们就更加积极地开始学习。
现在,每当王秀全和其他的科技人员走进村里去讲课时,胶农们都非常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听课,听完之后还围住他们不停地询问,不舍得让他们走。胶农们觉得,有王秀全他们在,心里就有底。橡胶所的科技服务人员,现在俨然已成为了农民们的定心丸。
“每次从农村刚一回到儋州,咨询电话就接不完,放下一个就接起另一个,每一次的电话铃响,都是广大的农民朋友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顽强攻坚’的结果,这是最值得我骄傲的事情。”王秀全愉快地说着。
是啊,胶农们从过去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到现在不绝于耳的电话铃声的转变,橡胶所的每一位科技服务人员都走了一段很长的路,从办公室走向讲台,从讲台走入每片胶园,从每片胶园走进每位农民的心里……
这一路,有院所领导的重视,有成员们的团结协作,更有着王秀全一颗热爱橡胶事业的心。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再一次响起……
文/学生记者:张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