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我院品资所等单位完成的“芒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创新利用”成果进行了评价。会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7位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陈业渊研究员的汇报后,经讨论,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评价会现场
该成果查明国内芒果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和富集程度,收集国内野生半野生种质、地方种质和育成品种等芒果种质资源312份,引进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芒果资源409份,保存量扩大9倍,占国内资源保存总量的99%以上;系统创建了由种质圃、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技术相配套的芒果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体系,为芒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基础;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39个芒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指标,创新制订了芒果种质资源质量控制规范,创建了芒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体系,评价鉴定资源680份,建立芒果种质资源数据库与共享网络平台;筛选优异种质125份,创制优异新种质50份,培育出热芒284号等系列芒果新品种18个,其中,主栽8个,推广品种占国内同类品种的80%,主栽品种占91%,农业部主推品种占国内同类品种的100%;研发了与优良新品种相配套的种苗生产技术。
该成果在海南、广东、云南、广西、四川、福建6省区建立种苗繁育和示范基地58个,推广种苗3800多万株;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63个,推广31个芒果新品种和配套种苗技术,先后累计辐射推广327.7万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32.6亿元,带动农户2万多户,良种覆盖率达90%,单产水平超过主产国水平,使芒果种植面积从约5万亩增加到近200万亩,扩大了近40倍,我国成为世界第七大芒果主产国。尤其是培育出不同成熟期系列优良芒果新品种,推动了我国早、中、晚熟芒果优势区的形成和产业升级,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