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煌院长在我院2013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励精图治、强院强所,全面提升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不断提升科技内涵,增强院所综合实力,全院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科技内涵快速提升
全年获批立项461项,实现经费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50%。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立项,批复经费4800万元,是我院迄今批复额度最大的科研项目。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获批授权专利167项,审定新品种7个。在橡胶、油棕、甘蔗、热带香辛饮料、热带农产品加工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扎实推进。成立了甘蔗、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热带油料、热带旱作等4个院级研究中心。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部级种质资源圃。新增3个院级重点学科。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年会,凝聚了一大批顶尖专家。
(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全年引进科技人员172人,其中博士62名,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增补了一批特聘专家,组建了院离退休高级专家组。遴选热带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并加强扶持培养。2人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人入围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人选,2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第二批“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加强院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优化、调整、充实了一批局处级干部。积极推荐选派干部参加部省级培训班,开展了ISO管理体系、外语能力提升等一系列业务培训。加大力度选派干部到农业部及地方部门挂职服务,深入开展干部院内挂职交流,提升干部队伍能力。
(三)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品资所、橡胶所、生物所、环植所进入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百强所。香饮所排101名,各所排名均有较大幅度提升。院附属单位的重点工作得到落实。全院总收入9.1亿元。加速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全院开发总收入近2亿元,比上年增长近20%。新增开发香草兰、可可、艾纳香等8种系列科技产品。注重品牌宣传,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快资源优势转化,启动了海口院区“科技服务中心”和“热带农产品展示及后勤服务中心”立项。不断加强开发体系建设,香饮所等单位探索构建“一所两制”取得了新进展。
(四)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中刚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回良玉副总理、刚果(布)萨苏总统亲自参加揭牌仪式并给予高度评价。获批国际合作项目经费近3千万元,比 上年增长约85%。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获批经费239万元。品资所执行的“中国-莫桑比克腰果病虫防治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充分肯定。应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加入了“热带农业平台”。“中国-坦桑尼亚腰果联合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举办木薯种植与加工、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生产等援外培训班,培训了来自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等14个发展中国家近300名学员,受到好评,增强了双方的友好互信,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热区的影响力。
(五)服务“三农”有声有色
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运转良好,扎实推动“三百工程”,深入开展“双百活动”。选派专家驻县、驻村、驻点,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农民,为热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开展“一对一”科技入户服务、示范和帮扶行动,提升了海南天然橡胶、木薯、甘蔗等特色产业的水平,持续开展支撑海南中部六市县农民增收行动,超额完成省政府确立的增收目标,科技园区以优秀成绩通过现场评估。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应用。在海南、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联合建立橡胶、香蕉、芒果、木薯、牧草、甘蔗等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农民培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
(六)条件建设亮点突出
热带农业科技中心项目在海口顺利开工建设,这是热科院几代人的梦想,对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和实现我院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椰子所、环植所、湛江实验站科研实验大楼投入使用,香饮所科研大楼顺利封顶,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极大地改善了研究所的科研条件。新增基本建设资金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近20%。积极申报2013-2015年修购规划项目。
(七)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进一步强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运行体系,推动“放权强所、管理重心下移”,强化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试行科研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现全年预算执行进度89.7%。加强资产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100.66%。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院所,实现安全责任“零事故”。
(八)党建工作全面加强
院党组以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带动全院各级领导班子,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风廉政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在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等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九)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开展,己在海口、万宁、文昌、儋州、湛江等地争取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2502套,申购儋州市经济适用房163户。海口院区第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第二批保障性住房656套获批启动。香饮所、试验场保障性住房建设成绩突出,湛江院区、椰子所保障性住房完成阶段性任务,确保了全院每户职工家庭享受一次保障性住房政策。开展海口院区环境整治,职工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顺利完成首批职工儋州户籍向海口迁移。稳步提高职工收入,下达工资总额2.64亿元,比上年增加18%。
同志们!2012年是我院建设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无论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空间拓展、结构优化、作用发挥,还是对外扩大影响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提升。热带农业地位进一步提高,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万钢副主席、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海南省罗保铭书记等10多位部省级以上领导亲临我院指导工作,对我院建设发展成绩和今后思路给予充分肯定。通过协作网、学术委员会等平台凝聚了一批院士和资深专家,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农业部正确领导和海南省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院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和辛勤努力的结果,是两院几代人奠定的基础,更是广大科技人员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忘我奉献、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农业科技的国家队定位相比、与支撑热带农业发展的使命相比、与我院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一是热带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家、热区、农民新的需求对我们提出更高期盼;二是领军人才不足成为我院发展的重大瓶颈;三是进一步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心存高远,为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建功立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四是我院综合实力不强。以上问题和矛盾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以解决。
二、实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一)总体目标
用五年时间,到2017年,全院科研条件全面改善,人才结构显著优化,创新团队实力明显增强,牵头实施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产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成果,真正发挥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火车头”、成果转化应用“排头兵”和优秀科技人才“孵化器”的作用,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
(二)主要内容
1. 以人才为核心,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10名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或学科领军人物。100名左右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和能把握热带农业产业技术和学科前沿,并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的重大项目负责人。1000名左右具有竞争力的科技骨干。
2. 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十百千科技工程”。取得或参与10个左右国家级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主持或参与100个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专项、1000个100万元以上重要科技项目,提升我院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重大科技问题,集成创新一批重要热带农业产业技术。
3. 以条件和机制建设为支撑,实施“235保障工程”。筹集2千万元人才激励资金,争取3亿元科技条件建设资金、5亿元基本建设资金,使我院条件设施真正达到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水平,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提供条件保障。同时建立健全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全院预算、条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科技。创新人才考核的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实施年度考核和岗位考核相结合、短期考核和中长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绩效奖罚,将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
三、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是我院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的第一年,也是我院“十二五”跨越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技立院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科技体系建设。完善研究所内设科研机构设置。继续推进天然橡胶航母的建设。推进湛江实验站、广州实验站向科研所转型。统筹规划科研平台建设,全力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申报指南。积极谋划油料作物、海洋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装备、航天育种等方面的部省级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的建设。进一步强化重要热带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联合热区农业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开展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协作,在热区九省(区)建设布局“区域创新科技中心”。不断加强院所学科建设,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热带畜牧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强化项目储备和申报,建立以国家级、部省级重大项目为核心的项目库。拓展项目申报渠道,2013年获批经费总量比2012年增加30%。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强化热带农业产业技术研究,突破一批事关热区发展和热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策划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围绕热区农业农村需求,集成创新一批重要热带农业产业技术,组织策划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0项。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依托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联合协作攻关,形成一批新的技术支撑力量。围绕农民需求,建立以院为主导的对外开放联合机制,强化实用技术集成推广。强化科技产出,2013年力争国家科技奖1项,拓展省级成果奖励渠道。加强课题组管理,抓好重大项目的执行,强化项目的过程监管,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活跃院所学术交流,提升学术交流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拓宽招生渠道。
(二)人才强院
建好三支队伍。建设真才实学的创新队伍,大力加强热带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遴选、引进和培养“十人计划”专家2~3名、“百人计划”专家20~30名、“千人计划”科研骨干200~300名。同时建设与创新队伍相匹配的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和合理实用的科辅队伍。围绕重要平台及学科建设需求,延揽高端智慧,院层面继续聘任高级专家,研究所层面特聘研究员,并切实发挥作用。加强“中组部老干部工作联系点”的建设,发挥院离退休高级专家建言献策的作用。加大培训投入和工作力度。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单位和人员考评方法,实行分类分级、定量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干实事、重实绩、重贡献”的考评机制。强化考评结果的使用力度,建立单位考评末位淘汰机制,完善人员考评奖惩制度。
(三)开发富民
以“加快优势资源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物化、完善科技开发体系建设”为主线,力争全院开发总收入比2012年增加30%。启动椰子所椰子大观园、南亚所疏港大道沿线、儋州市中兴大道西延线土地资源合作开发。强化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工作。加快建设南亚所、品资所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在儋州院区建设“夕阳红”基地和农家乐基地。建设良种良苗基地,做大做强种业经济。以所为主体,建设各类科技产品中试工厂。发展林下经济、道路经济等短、平、快项目。完善开发工作体系,落实科技成果等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开发激励政策。鼓励所企合作开发,建设科技产品展销部,拓展科技产品的市场空间。
(四)国际合作
科技支撑热带农业“走出去”和服务国家科技外交。开展热带农业援外培训,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去”,拓宽国际视野。充分发挥中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国际影响,强化与世界热区国家的合作与技术服务,筹建非洲实验站。强化项目支撑,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库,2013年项目经费比2012年增加30%。
(五)服务“三农”
立足海南、广东,充分发挥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辐射作用,服务海南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的作用,在热区深入开展“百项技术兴百县”、“百名专家兴百村”活动。实行各研究所服务热区“三农”责任区域负责制,结合农业生产需求,以专项技术培训为主体,以举办综合性活动为导向,开展科技下乡现场指导、培训。积极推进广西木薯创新中心、云南咖啡创新中心、四川攀枝花芒果创新中心的建设。根据我院土地功能规划,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园林化”的要求,规划建设全院试验示范基地。创新基地建设机制,争取与地方、科研机构、企业共建一批设施一流、技术先进、辐射能力强的试验示范基地。做好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对接工作。
(六)保障条件
完成热带农业科技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完成海口院区科技服务中心项目施工、监理招标。开工建设海口院区热带农产品展示中心及后勤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海南(文昌)基地的建设用地修规编制和申报。启动儋州院区中兴大道西延线两侧建设用地修规前期工作。做好规划,全方位争取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实施,确保预算执行80%以上。
(七)强化管理
建设并启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高效的运转体系,确保政令畅通。加强督查督办,强化执行,试行问责。加强财经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加强科研项目和基建项目的财务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做好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强化预算管理,加快预算执行和有效监管。加强资产管理,开展院所土地维权、确权工作,推进儋州院区土地使用配置(责任制)及使用规划工作。推进院大型仪器设备整合与共享、共用试点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内部审计,重点开展科研经费监管、重大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堵塞管理漏洞。发挥好各院区管委会的作用。
(八)抓好党建
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抓好思想理论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搭建“干工作、谋发展、抓落实、做贡献”的发展氛围。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制度监督、审计监督、法律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肃违纪案件查处,实施廉政一票否决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院所建设。加强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
(九)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按照老队“以所带队”,新队“院市共建”的思路,完成试验场体制改革决策程序。推进后勤服务中心与海口实验站统一预算管理的决策程序,并逐步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整合院基础教育资源,启动附属中小学移交地方谈判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清理,理顺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做好顶层设计,超前谋划我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探索“一所两制”。启动三亚院区的建设,筹建文昌院区。
(十)民生工程
扎实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海口院区第一批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第二批经济适用房动工建设;试验场2012年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试验场九队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工所、农机所、南亚所所部及市区公租房完成规划报建及施工图设计;香饮所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椰子所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完成主体结构9层。启动激励性住房建设前期调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进海口、万宁、文昌、儋州和湛江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政策调研。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争取全院职工绩效工资平均增幅15%以上。加强各院区、各所环境建设。做好第二批职工儋州户籍向海口迁移工作。
(内容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