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未知的热土。由于地域遥远,加之通讯不发达,中国人对非洲的了解大多来自新闻媒体,而媒体镜头下的非洲除了茫茫草原、蟒蛇怪兽,就是饥饿、疾病与战争。我们的专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国家对外战略,毅然踏上了这片遥远的大陆。
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11年3月竣工,我院首批专家于2011年4月赴刚,他们是专家组组长王永壮、翻译游雯、蔬菜专家林业波和农业机械专家覃敬东。同年7月派出了第二批,他们是蔬菜专家党选民、木薯专家薛茂富和养殖专家孙卫平。随后便有了第三批、第四批……
走进陌生的非洲大陆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和涉外常识培训,我院第一和第二批援外专家先后于2011年4月和7月赴刚果(布)工作。受援国经济状况相当于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水平,物资奇缺、条件落后。由于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尤其是用水用电问题和交通工具问题,给专家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初到非洲,由于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四处杂草丛生,有的很快就染上了疟疾。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在非洲大部分国家派驻了医疗队,刚果(布)首都还有几处中资私营诊所,给专家的生活带来保障。专家们忍受着蚊虫叮咬和疾病困扰,入夜时分,因为没有电,专家们只能望着星空遥想家人寄托相思,或者三五成群围绕办公大楼散步聊天。有时因为缺电缺水,他们甚至连续几天洗不上澡。起初,为了购买生活日用品,他们不得不与当地人一起挤公交。由于语言障碍,甚至会搭错车或坐过站。入睡后,由于一点异常的响动,他们都必须全体起床,手持木棍,驱赶不法分子,保护示范中心财产。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专家们没有气馁,始终保持昂扬热情和作为援外专家的担当。他们克服困难,自制工具,带领当地工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把示范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一个适宜生活和工作的所在。
种养殖项目试验示范硕果累累
2012年1月1日,示范中心项目进入技术合作期后,在这片59公顷的土地上开展了木薯、蔬菜、玉米和蛋鸡、肉鸡和生猪种养殖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工作。在专家们的辛勤培育下,蔬菜一茬一茬地长出来了,美丽动人的礼品西瓜吸引了布拉柴维尔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观赏、品尝、采购,高产抗病木薯品种在示范中心安家落户,香甜的水果玉米使当地人感觉耳目一新,高产褐壳蛋鸡为当地蛋鸡养殖业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生猪养殖较好地缓解了中资企业员工吃肉难问题。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示范中心取得的成果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刚方政府决定2012年9月在示范中心举办剪彩仪式,并邀请刚果(布)总统萨苏和我国回良玉副总理共同为示范中心揭牌。萨苏总统深有感触地说中刚两国的农业合作让他看到未来刚果农业的发展之路;回副总理对我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效果很好、非常满意”,同时要求“作出成绩、显示形象”;牛盾副部长肯定我示范中心的优秀成绩的同时,希望我院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让我国热带农业技术在非洲大放异彩。剪彩仪式盛况空前,刚方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利用很短时间在通往示范中心的路上专门修建了一条沥青路,一改过去沙尘漫天的景象。
专家们一边进行科学试验、示范,一边进行培训、推广,同时还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市场。由于气候和病虫害差异,专家们必须对相关品种进行一一试验,记录数据,评价分析,最后确认品种是否具有开发前景。有些品种需要经过多茬次试验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数据。缺少化肥,他们就想办法收集农家肥、烧制草木灰;缺少农药,专家们就选择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通过合理轮作倒茬、清除病株残体、合理施肥和设置防虫网等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示范中心虽然背靠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享有当地100万人口的大市场,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消费能力差异较大,实际消费群体并不大。解决示范中心产品出路是示范中心发展壮大乃至未来是否可持续的又一关键问题。为了扩大产品销路,他们托朋友打听寻找当地和中资企业代理商、商洽中资企业且送货上门、送产品进超市搞农超对接、扎入当地农产品市场摸信息等等,经过3年的努力,他们摸清了一整套产品推销方法,使示范中心的产品没有滞销情况。
传授蛋鸡笼养技术
大家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挥洒汗水,收获了应有的回报。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技术合作项目执行期间,向市场供应蔬菜216000公斤、水果玉米50000公斤、鲜木薯300000公斤、猪肉8000公斤、鸡蛋1944000枚;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近700人,学员遍布受援国各省区;每年为当地提供直接就业岗位70个,间接就业岗位110个。
示范中心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吸引了来自多方的合作伙伴,为示范中心2015年1月1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14年12月31日,为期3年的示范中心技术合作项目应时结束,我院品资所与合作企业顺利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启了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这片陌生的土地给了我们困惑,也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3年技术合作期,按刚方农牧业部要求,示范中心共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近700人,学员遍布受援国各省区。为了配合刚果(布)农牧业部规划,即2014-2016年3年为刚果(布)农牧业部木薯和香蕉发展年,需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培训班需要在种植区的田间地头进行。于是,在刚方农牧业部协助下,我们于2014年初和年底分别在北方城市OYO和南方城市BOKO举办了木薯种植技术培训班,两次培训学员合计411人。刚果(布)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南北民族语言主要为林噶拉语和基图巴语,官方语言为法语。为了使更多农民更好地接受我方木薯种植技术,培训语言采用汉语、法语、林噶拉语和基图巴语,北方用林噶拉语,南方用基图巴语。学员们得知中国专家前来举办木薯培训班的消息后,奔走相告,有些没有得到通知的远处农民甚至翻山越岭,徒步几十里路来参加培训。此情此景感动了刚方组织者和中方专家,我们不仅愉快地接纳了这些学员,还尽可能为这些晚到的学员补课。
木薯培训班课堂
为了更好地了解培训班取得的成果和农民实际利用培训班上所学技术情况,示范中心第二任专家组组长周泉发、企业总经理姜英凯在刚方主任保尔先生的陪同下走访了居住在北方Cuvette省Makoua县Ohouri村Otseke女士,她是2012年9月接受示范中心第一期木薯种植技术培训班的学员。当她看到来自示范中心的客人时,喜出望外,忙不迭地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招待大家。随后,她领着大家参观她家的后院,并拔起一株木薯,亮出了硕大的块根,重达15-20公斤。她自豪地告诉我们,从示范中心培训班回来后,按照课堂所学,认真地进行试验,这就是她的学习成绩。我们还走访了新农村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的农民介绍说过去不懂得怎么给蔬菜下水下肥,不懂得棚架对蔬菜蔓藤的好处,不懂得如何沤制农家肥,不懂得如何处理蓬勃生长的杂草,不懂得起垄技术,不懂得大棚对蔬菜种植的好处,不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天时和地利条件,因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中国专家教会了他们这些基本常识,还教会了他们如何食用一些传统中国菜,如:南瓜、冬瓜、苦瓜、空心菜等,解决了他们吃菜难问题,有的农民甚至还有多余的蔬菜投放市场。保尔先生对学员进行了采访,并将此行获得的图文资料报呈了农牧业部部长马本杜先生。
总统家乡的木薯培训班
随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示范中心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有合作意向的中资企业。对外技术合作项目结束前,我院品资所与合作企业顺利达成协议,如期开启了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我们热作人在这片异地热土上,用汗水浇灌的热作之花正迸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