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报》(2017年12月21日 07版)
无刺小蜜蜂在采蜜。 本报记者 龙易强 摄
本报记者龙易强 通讯员邬慧彧
在海南白沙、尖峰岭等地,有一种体长仅3—5毫米、比苍蝇还小的蜜蜂,无螫针不蜇人,这种无刺蜂深受当地老百姓青睐,房前屋后悬挂的树干里或许就藏着一群这样的“小精灵”,既用来采集原生态的无刺蜂蜂蜜食用,又可以当“宠物”来观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王释婕博士介绍,无刺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无刺蜂属,起源于非洲,目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500多种分布。在中国,它们占据着海南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地带。无刺蜂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对促进农业、工业、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刺蜂不论是在热带高效农业还是发展蜂农经济上,它的应用价值将非常大。相对蜜蜂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来说,无刺蜂腹部末端无螫针,算是一群“和平爱好者”。“在大棚里或者一些农庄和热带果园里,可以投入一些无刺蜂,既可以为植物传粉授精,又不蜇人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对热带高效农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王释婕说。
据悉,无刺蜂蜂蜜与普通蜂蜜相比,具有水分大、口感略酸、香味更浓郁、还原糖含量较低等特点,还以药用价值高而著称。王释婕表示,其带领的项目团队在致力于无刺蜂产品的研究和研发中,在儋州、尖峰、白沙三地建立了无刺蜂繁育示范基地,并依托基地开展了以黄纹无刺蜂和黑胸无刺蜂为主要蜂源的数个科研项目,包括无刺蜂资源保护措施研究、遗传多样性分析、无刺蜂蜂产品分析及开发利用等。目前国内基本没有专门研究无刺蜂的团队,可以说其带领的团队是中国第一个研究无刺蜂项目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