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让果蔬产业走向国际
作者:吴建华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9-07-01
 

  为期四天的2001年中国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在主、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届博览会是一次高层次、大规模、专业化的果蔬产业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的国际性盛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展会宾客云集,层次高规模大


  一是规格高。首先体现在国家领导人对果蔬产业的重视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倡议举办,并亲临厦门参加博览会。其次是主、协办单位规格高。博览会由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联合国亚太地区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科技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广西、江西、湖南、安徽等协办,厦门市政府承办。第三是参展参会的领导和专家层次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国家农业部党组成员于永维,国家科技部副秘书长鹿大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李春生,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政协主席陈明义,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主任罗海藩,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孙瑜,全国台盟副主席刘亦铭,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刘洪禄,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汤勇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领导参加了博览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执行秘书的特使尼本先生,联合国亚太地区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协调员菲德洛夫博士,联合国亚太地区技术转让中心主任比绍夫博士,国际知名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汤波博士,瓦努阿图农林渔部部长马力·波森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宗道、吴明珠,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国昌等出席了博览会。

  二是规模大。博览会吸引了50000多海内外宾客前来参展参会,其中:

  境外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意大利、挪威、英国、捷克、玻利维亚、荷兰、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南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喀麦隆、瓦努阿图及台湾、香港等36个国家(地区)3000多人。共接待境内外重要代表团45个,其中台湾地区13个代表团2700多人。

  境内有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科技部、外交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台办、台联、台盟、侨联等10个国家有关部门,有广西、江西、湖南、安徽、浙江、广东、云南、山西、江苏、河北、山东、海南、贵州、上海、河南、新疆、吉林、北京、陕西、黑龙江及福建等21个省、市、自治区,有厦门、广州、深圳、宁波、济南、昆明、太原、海口等33个城市,有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福建农科院等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作物协会、中国粮食进出口集团5个全国性行业组织。

  
二、科技水平先进,研讨范围广泛


  博览会展示的展品和技术论坛研讨的内容都突出了果蔬产业的科技含量。

  从参展展品来看,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境内外果蔬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共有730家境内外果蔬生产加工企业参加,共设1076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品30多类,其中种子种苗100多种,水果及加工制品200多种,蔬菜及加工制品300多种。博览会上展示了一批先进的贮藏与保鲜技术、采后处理技术、喷灌与滴灌技术、园艺工艺与工具以及各种新奇特果蔬产品,格外引人注目。例如,台湾兴农公司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器,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同类产品的前列,检测果蔬农药残留量只需3分钟。各参展团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果蔬产品,如湘西的脐橙、橘、猕猴桃,福建的龙眼、荔枝、芦柑,海南的火龙果、莲雾,山西的红枣、核桃等。

  从国际果蔬产业技术论坛的内容来看,目标瞄准国际果蔬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作了重要探索。分别举行1场主题演讲会、1场国际果蔬产业加工技术研讨会、5个专题研讨会和3个全国性专业协会研讨会,共18场次,听众人数2500多人次。宋健副主席在技术论坛主题演讲会上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了中国果蔬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目标,并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果蔬产业。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果蔬的育种、栽培、贮藏、加工、包装、流通、信息网络建设以及果蔬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发表了演讲。国际果蔬产业技术论坛还征集了200多篇论文,评选出46篇优秀论文在《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九期增刊发表。论文反映了境内外果蔬产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对我国果蔬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各级领导重视,组织扎实有序


  各主、协办单位和福建省、厦门市政府对博览会筹备工作高度重视,保证了博览会的圆满成功。各主办单位领导都很关注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助邀请联合国有关机构官员、驻华使节、境外客商和知名专家学者;福建省政府由省政府办和农业厅牵头,成立了工作班子,组成了参展代表团;厦门市政府成立了由福建省副省长、厦门市市长朱亚衍为主任的协调委员会,市农业局全力以赴,各有关部门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筹备工作,确保博览会的顺利进行。

  在筹备阶段,组委会办公室加大境内外的招商招展工作力度,一是组织了9个宣传推介小组,开展招商招展;二是委托中介机构,尝试走市场化代理招商招展之路;三是利用网络进行招商招展,等等。宣传推介工作得到了境内外果蔬业界客商的积极回应,原计划安排的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早就被预定一空。

  
四、经贸洽谈活跃,招商成果显著


  加强国际间和海峡两岸果蔬产业的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是本届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果蔬产业领域内“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得益”的又一成功创举。应邀参展的美国FMC、法国Jenda(真达)、意大利尤尼泰克、日本来福、台湾农友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果蔬企业,在博览会上推出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寻找合作商机,开展果蔬产品贸易洽谈。据统计,博览会期间签约项目153个,其中合同101个,协议52个,总投资额6.8亿美元,利用外资4.8亿美元;贸易额1.5亿美元。福建省签约项目143个,总投资额6.74亿美元,贸易额1亿美元(其中外贸0.25亿美元),其中,厦门市签约项目48个,投资贸易额2.17亿美元。其他省市签约项目10个,投资贸易额0.56亿美元。

  博览会签约项目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贸易、引进外资与技术合作并举。签约项目中涉及果蔬产品贸易和技术合作的125个。二是利用外资项目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合作项目1000万美元的15个,500—1000万美元12个。三是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增资扩产项目较多,表明农业利用外资前景广阔。

  
五、展会主题突出,各界反响强烈


  本届博览会从总体策划、招商招展到展馆布置等环节都始终围绕“发展绿色事业,共创绿色世纪”这一主题,以展示和推广境内外果蔬产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加强国际间和海峡两岸果蔬产业的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加快我国果蔬产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力求突出国际性、高科技和海峡两岸合作等特色。

  本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引起境内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同志在“国际果蔬产业技术论坛”演讲时指出,中国果蔬业要练好“内功”,提升竞争力,迎接我国加入WTO的挑战。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执行秘书特使尼本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促进新型、环保的生产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这样的举措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业地区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并高度评价“厦门果蔬博览会无疑是‘世界各地果蔬产业交流的科技平台’”。联合国亚太地区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协调员比绍夫博士希望,本届博览会能够促进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组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指出,“改进我国的农业结构,促进果蔬产业化是厦门举办‘果蔬博览会’的主要目的”,并强调“此次在厦门举行的‘果蔬博览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果蔬产业化博览会”。台湾农业代表团团长林丰喜先生经过与境内参展团接触洽谈后,对海峡两岸果蔬产业的合作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表示将积极推动台湾果蔬产业先进技术与大陆丰富资源的有机结合,以求共同发展。

  我们坚信,开放的中国加入WTO后,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果蔬产业一定能够走上科学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一定会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创绿色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让果蔬产业走向国际

  作者: 吴建华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为期四天的2001年中国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在主、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届博览会是一次高层次、大规模、专业化的果蔬产业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的国际性盛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展会宾客云集,层次高规模大


  一是规格高。首先体现在国家领导人对果蔬产业的重视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倡议举办,并亲临厦门参加博览会。其次是主、协办单位规格高。博览会由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联合国亚太地区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科技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广西、江西、湖南、安徽等协办,厦门市政府承办。第三是参展参会的领导和专家层次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国家农业部党组成员于永维,国家科技部副秘书长鹿大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李春生,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政协主席陈明义,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主任罗海藩,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孙瑜,全国台盟副主席刘亦铭,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刘洪禄,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汤勇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领导参加了博览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执行秘书的特使尼本先生,联合国亚太地区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协调员菲德洛夫博士,联合国亚太地区技术转让中心主任比绍夫博士,国际知名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汤波博士,瓦努阿图农林渔部部长马力·波森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宗道、吴明珠,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国昌等出席了博览会。

  二是规模大。博览会吸引了50000多海内外宾客前来参展参会,其中:

  境外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意大利、挪威、英国、捷克、玻利维亚、荷兰、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南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喀麦隆、瓦努阿图及台湾、香港等36个国家(地区)3000多人。共接待境内外重要代表团45个,其中台湾地区13个代表团2700多人。

  境内有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科技部、外交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台办、台联、台盟、侨联等10个国家有关部门,有广西、江西、湖南、安徽、浙江、广东、云南、山西、江苏、河北、山东、海南、贵州、上海、河南、新疆、吉林、北京、陕西、黑龙江及福建等21个省、市、自治区,有厦门、广州、深圳、宁波、济南、昆明、太原、海口等33个城市,有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福建农科院等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作物协会、中国粮食进出口集团5个全国性行业组织。

  
二、科技水平先进,研讨范围广泛


  博览会展示的展品和技术论坛研讨的内容都突出了果蔬产业的科技含量。

  从参展展品来看,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境内外果蔬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共有730家境内外果蔬生产加工企业参加,共设1076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品30多类,其中种子种苗100多种,水果及加工制品200多种,蔬菜及加工制品300多种。博览会上展示了一批先进的贮藏与保鲜技术、采后处理技术、喷灌与滴灌技术、园艺工艺与工具以及各种新奇特果蔬产品,格外引人注目。例如,台湾兴农公司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器,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同类产品的前列,检测果蔬农药残留量只需3分钟。各参展团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果蔬产品,如湘西的脐橙、橘、猕猴桃,福建的龙眼、荔枝、芦柑,海南的火龙果、莲雾,山西的红枣、核桃等。

  从国际果蔬产业技术论坛的内容来看,目标瞄准国际果蔬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作了重要探索。分别举行1场主题演讲会、1场国际果蔬产业加工技术研讨会、5个专题研讨会和3个全国性专业协会研讨会,共18场次,听众人数2500多人次。宋健副主席在技术论坛主题演讲会上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了中国果蔬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目标,并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果蔬产业。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果蔬的育种、栽培、贮藏、加工、包装、流通、信息网络建设以及果蔬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发表了演讲。国际果蔬产业技术论坛还征集了200多篇论文,评选出46篇优秀论文在《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九期增刊发表。论文反映了境内外果蔬产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对我国果蔬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各级领导重视,组织扎实有序


  各主、协办单位和福建省、厦门市政府对博览会筹备工作高度重视,保证了博览会的圆满成功。各主办单位领导都很关注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助邀请联合国有关机构官员、驻华使节、境外客商和知名专家学者;福建省政府由省政府办和农业厅牵头,成立了工作班子,组成了参展代表团;厦门市政府成立了由福建省副省长、厦门市市长朱亚衍为主任的协调委员会,市农业局全力以赴,各有关部门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筹备工作,确保博览会的顺利进行。

  在筹备阶段,组委会办公室加大境内外的招商招展工作力度,一是组织了9个宣传推介小组,开展招商招展;二是委托中介机构,尝试走市场化代理招商招展之路;三是利用网络进行招商招展,等等。宣传推介工作得到了境内外果蔬业界客商的积极回应,原计划安排的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早就被预定一空。

  
四、经贸洽谈活跃,招商成果显著


  加强国际间和海峡两岸果蔬产业的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是本届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果蔬产业领域内“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得益”的又一成功创举。应邀参展的美国FMC、法国Jenda(真达)、意大利尤尼泰克、日本来福、台湾农友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果蔬企业,在博览会上推出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寻找合作商机,开展果蔬产品贸易洽谈。据统计,博览会期间签约项目153个,其中合同101个,协议52个,总投资额6.8亿美元,利用外资4.8亿美元;贸易额1.5亿美元。福建省签约项目143个,总投资额6.74亿美元,贸易额1亿美元(其中外贸0.25亿美元),其中,厦门市签约项目48个,投资贸易额2.17亿美元。其他省市签约项目10个,投资贸易额0.56亿美元。

  博览会签约项目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贸易、引进外资与技术合作并举。签约项目中涉及果蔬产品贸易和技术合作的125个。二是利用外资项目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合作项目1000万美元的15个,500—1000万美元12个。三是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增资扩产项目较多,表明农业利用外资前景广阔。

  
五、展会主题突出,各界反响强烈


  本届博览会从总体策划、招商招展到展馆布置等环节都始终围绕“发展绿色事业,共创绿色世纪”这一主题,以展示和推广境内外果蔬产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加强国际间和海峡两岸果蔬产业的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加快我国果蔬产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力求突出国际性、高科技和海峡两岸合作等特色。

  本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引起境内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同志在“国际果蔬产业技术论坛”演讲时指出,中国果蔬业要练好“内功”,提升竞争力,迎接我国加入WTO的挑战。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执行秘书特使尼本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促进新型、环保的生产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这样的举措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业地区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并高度评价“厦门果蔬博览会无疑是‘世界各地果蔬产业交流的科技平台’”。联合国亚太地区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协调员比绍夫博士希望,本届博览会能够促进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组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指出,“改进我国的农业结构,促进果蔬产业化是厦门举办‘果蔬博览会’的主要目的”,并强调“此次在厦门举行的‘果蔬博览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果蔬产业化博览会”。台湾农业代表团团长林丰喜先生经过与境内参展团接触洽谈后,对海峡两岸果蔬产业的合作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表示将积极推动台湾果蔬产业先进技术与大陆丰富资源的有机结合,以求共同发展。

  我们坚信,开放的中国加入WTO后,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果蔬产业一定能够走上科学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一定会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创绿色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